學會與孩子溝通,父母是孩子的老師,同時也是孩子的朋友

2020-08-20 搞笑師傅

只有為人父母,才知道帶娃是一件多麼辛苦的事情。只有為人父母,才知道當初自己的調皮給父母帶來了多大的煩惱。做父母的幾乎無一例外,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懂事。然而在孩子成長過程當中,很多父母卻發現,越是經常教育孩子,孩子反而變得越叛逆。反而那些從小不怎麼注重孩子教育的家庭,孩子卻變得越來越懂事。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是因為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掌握一些技巧,與孩子溝通並非只是採用一些人生的大道理來教育他。如果父母只知道用大道理來給孩子洗腦,那麼時間長了之後,孩子就會對這些大道理產生免疫力。往後不管父母怎麼說,只能讓孩子越來越感到不耐煩。很多父母都覺得孩子畢竟是孩子,腦海當中不會想那麼多事情,但其實孩子的內心世界比成年人要更加豐富。父母如果不能夠採用正確的方式與孩子溝通,當然就沒有辦法走到孩子的內心深處。

與孩子溝通的第1步就是共情,在成年人的世界當中經常會說到一句話,你沒有經歷過我的過去,就不要來安慰現在的我。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其實非常簡單,那就是在對方感到困難的時候,能夠產生共情情緒。要讓對方明確感受到自己對他的經歷,對他的心情是非常了解的。教育孩子同樣也是這樣,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所經歷的一切,相信父母都是從這個時期走過來的。只不過父母在長大成人之後,將當時的心態拋棄。其實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父母如果能夠回想一下當初自己的狀態,那麼就能夠和孩子產生心靈橋梁。

與孩子溝通的第2步就是放下自己選擇傾聽,在現實生活當中,很多父母都會犯這樣的錯,認為自己的孩子對於整個世界的了解不夠透徹,不管他們腦海當中有什麼樣的想法,都是非常幼稚的。因此很多父母並不願意去了解孩子內心深處的想法,父母想做的就是將自己認為正確的思想或者理念灌輸到孩子的腦海當中。然而當父母越是這樣做的時候,孩子就越會感到厭倦。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有時更多需要的是理解。如果能夠放下自己心中對孩子的執念,選擇安安靜靜地傾聽孩子內心深處的情感表達,勢必會對自己的孩子有不一樣的認知。

與孩子溝通的第3步就是吐露情緒,並不是讓孩子向父母表達內心的真實感受和情緒。孩子的內心深處其實很簡單,換句話說,孩子的情感其實很簡單。在成長過程當中,父母作為他們最大的依靠,不管出於什麼樣的原因,孩子內心深處,其實都把父母當作自己最重要的人。但是父母對孩子吐露情緒的方式卻非常簡單,通常都只是單純地向孩子表達父母是愛他的。這樣的表達其實是遠遠不夠的,父母在向孩子吐露情緒的時候,應該更加細節化,這樣才能夠鞏固父母與孩子之間溝通的橋梁。

相關焦點

  • 與孩子的好朋友保持溝通
    ,會懂得從孩子身邊的朋友「下手」,找到和孩子之間的癥結所在,案例中的丹丹媽媽就是個聰明的家長,當她發現女兒有心事而拒絕與自己溝通時,她選擇了向女兒的好朋友麗麗求助,這不失為一個溝通的良方。,但其實,學齡階段的孩子都是如此,對於一些年幼的孩子來說,他們固然天真無邪,但他們畢竟開始上學,接觸同學、老師和朋友,也自然有了成長的煩惱。
  •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如何教育孩子?父母應和孩子以朋友的身份溝通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孩子是祖國的未來,也是父母的希望。明白了孩子的重要性,那麼如何養育孩子,就成為了一個最值得探討的問題。要想教育好一個孩子,一定要抓住孩子的幾個關鍵期,這一點至關重要。所謂的抓住關鍵期,就是父母應該在這個時間段多陪陪孩子,積極發現孩子的小心思,並主動地跟孩子進行溝通,了解孩子的需求,最大程度地避免與孩子發生代溝。
  • 孩子進入青春叛逆期,父母應該如何應對?與孩子做朋友要學會共情
    此時的父母早已過了青春的階段,雖然自己也曾經經歷過,但在面對自己正在青春期的兒女時,依然有些不知所措,常常因為無法與孩子正常溝通而產生諸多摩擦,甚至破壞良好的親子關係。和叛逆期的孩子溝通不是簡單的你說我講,而是應該掌握方法,設身處地的理解,這對於家長和孩子來說都是一種挑戰,但同時也說明,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已經有了把自己放在跟父母同等地位交談的想法。
  • 孩子不聽話、頂嘴、愛發脾氣?父母要學會像朋友一樣與孩子溝通
    那麼父母要怎樣做,才能像朋友一樣與孩子溝通呢?所以,他總放不下家長的架子,總是以居高臨下的姿態去教育孩子。父母想要孩子把自己當朋友,就要從心底裡承認孩子與自己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這樣才能放下家長的架子,寬容地、平等地對待孩子,尊重孩子,給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其實,每個孩子都希望可以平等地和父母對話,而不是只能被動地接受父母的管束和教育,有話不敢說,有意見也不敢提。
  • 《好父母的說話之道》:學會溝通,讓孩子理解溝通內容
    因此,通過閱讀這本書,我們可以更好的學會與孩子之間的溝通,並且從多種案例進行分析,幫助父母了解孩子。有的父母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覺得沒有話題可聊,覺得雙方之間代溝太深,因此很容易出現尬聊,那麼應該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呢?①通過幽默表達信息。孩子們比較喜歡有趣的交流,如果父母在於孩子溝通的過程中能夠增加一些幽默的方法和表達,那麼孩子會很願意和你進行溝通。並且長此以往,容易培養孩子樂觀積極的心態。②學會向孩子詢問。
  • 張思萊:父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責任人,也是孩子終身的老師
    盛典期間,著名兒科專家張思萊發表了《好父母 養育好孩子》的主旨演講,張思萊在會上表示,好的家庭教育源於好的養育者,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責任人,也是孩子終身的老師,正如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我國著名的家庭教育專家趙忠心教授所言,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時時刻刻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兒童。
  • 父母懂得如何與孩子溝通和教育,孩子更容易與人相處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與別人友好相處,受到別人的歡迎,就應當讓孩子從小學會尊重每一個人,學會與別人溝通,打動別人的心。父母與孩子溝通的方法,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心。作為家長,應怎樣幫助孩子做一個受歡迎的人呢?一、父母和孩子溝通的原則1、多與孩子交流。
  • 父母怎樣與孩子溝通_適用6-18歲孩子
    你們在這裡想說,導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變得不願意溝通的問題,在大多數時候與父母有很大的關係。比如父母對於孩子的不信任、不尊重、不理解,有的家長如果只是從孩子身上找原因的話,比如孩子叛逆,孩子不聽話,孩子頂撞大人等等,這樣的問題往往沒有辦法得到解決。你們希望家長能夠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和理解,不能因為孩子年紀小,忽略他也是一個會感受有記憶會受傷的人。
  • 孩子以沉默代替溝通,父母教導無濟於事,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
    文/小焦媽媽隨著時代發展的如此之快,我們會發現人和人的代溝越來越大了,很多朋友發現自己明明還年輕,但是越來越不懂現在年輕孩子的心理了,其實這都是很正常的,無法與年輕人溝通也體現在育兒方面上。現在有很多家長抱怨道,當自己教育孩子的時候,孩子總是沉默相對不做任何表態,這些家長表示自己根本不知道孩子究竟在想些什麼。
  • 《把溝通留給孩子,如何教孩子學會溝通》
    從現在開始,鍛鍊交流與溝通能力! 溝通與語言能力,早就不是單純的說與聽的問題,有人說:一語能興邦,一言能誤國!大抵就是這樣吧! 溝通已經不是成年人面對的問題,孩子也時刻面對著,比如與同學之間的分歧,與老師之間的交流,甚至遇見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都與溝通有很大的關係,那我們該如何教孩子學會溝通呢?
  • 孩子也是家長的老師
    都知道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從孩子開始學會叫爸爸媽媽的時候,就是說他開始教你的第一步,為什麼這麼說呢?孩子怎麼會在教父母呢?對於獲取知識這裡,大家都知道主動和被動獲取,在我們上學的時候,老師主動教我們知識
  • 父母與孩子沒話談,學會「U型溝通法」,與孩子交流通暢無阻
    這兩種溝通的節奏都不能真正讓孩子放鬆下來,很難讓孩子無所顧忌地表達真實的想法。由於溝通不暢,家長和孩子之間產生溝通交流障礙,溝通可能會越來越少,這樣就會影響親子關係、影響家庭和諧,也會影響孩子的成長。良好的溝通對家長和孩子都非常重要。
  • 學會與孩子溝通,是每一位父母的必修課|微言夜讀·親子
    在和孩子溝通時,很多父母會面臨一些情況:為什麼孩子總是不聽話?跟孩子講話好像「耳旁風」……面對孩子,家長如何有智慧地進行溝通,這是每一位父母的必修課。親子溝通是家庭中最重要的教育形式,親子溝通的質量直接影響家庭教育的質量。
  • 除了學習就沒話和孩子聊?真正尊重孩子的父母,懂得與孩子溝通
    到底是孩子的錯還是家長的錯?其實,每一個有問題的孩子背後,都會有一對有問題的父母。父母應該反思自己與孩子的溝通方式。 一、為什麼溝通困難? 很多父母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孩子年齡小的時候,一旦遇到什麼事情,都願意和父母說。
  • 進入「仇親期」的孩子,會出現4種表現,父母要學會和孩子做朋友
    孩子之所以會有這種表現,是因為孩子的自尊心變強,希望父母給同學和老師留下好印象,不然自己會很丟臉。」,父母要學會和孩子做朋友孩子進入仇親期不可怕,父母要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個階段,最好的辦法就是和孩子做朋友。
  • 學會有效溝通 走進孩子心裡 孫茜名班主任工作室「教練型智慧父母...
    複課後,陸續接到到家長關於孩子玩兒遊戲、作息時間混亂、親子溝通困難等反映。為了提高家長、老師與孩子們的有效溝通,育才四小校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孫茜老師,進行了主題為「學會有效溝通走進孩子心裡」的家長學校直播講座。受到家長朋友的歡迎。
  • 孩子越大越不和父母說話:不懂溝通的父母,永遠打不開孩子的內心
    不會溝通的父母,一開口,就給親子交流設置了障礙,打擊孩子說話的積極性,這是對親子關係最大的破壞。孩子不願和父母溝通,不是天生內向,而是父母一手造成的。俞洪敏曾經說過:「孩子之所以不和父母交流,主要原因是害怕被父母責罵,父母要思考如何讓孩子成為自己的朋友。」好的溝通,是基於公平對等的關係而產生。想要走進孩子內心,就要懂得蹲下來聽孩子說話。
  • 如何讓孩子學會溝通和合作?父母切莫包辦式教育,讓孩子成了看客
    歸納起來,那就是教會孩子學會與他人進行配合和合作。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很容易陷入在自我世界之中,往往不會在乎別人的關注和感受。在他們的心裡,只有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才能引起他們的注意和重視,完全沒有想要與別人分享、配合的意識。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父母一定要發揮出自己教育的作用,引導孩子學會與他人進行配合和合作。
  • 孩子幼兒園被欺負,父母學會4個妙招解決,別只會讓孩子告訴老師
    孩子幼兒園被欺負,父母學會4個妙招解決,別只會讓孩子告訴老師第三,錢女士向學校老師反饋了情況;最後,在等待學校解決問題的同時,錢女士還通過家長聯繫方式找到了那個小女孩的媽媽,作進一步溝通交流,最終化解了問題。
  • 學會和孩子溝通,讓孩子不要抗拒家長,要注意這3點
    很多父母不知道如何跟孩子溝通,大多數時候他們喜歡用吼叫的方式或是指責,來達到目的。但是其結果往往次數多了之後效果甚微。孩子知道了父母的脾氣和管理孩子的套路,他們也會以各種方式來應對父母的反映,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就是如此。其實無論是和孩子或是人際關係中,溝通本就是一門學問,並不是人人都能掌握。但是對於孩子,自己親生的脾氣秉性多多少少都是很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