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明:人民的福祉是最高的法律 | 2020年度法治人物候選人

2021-01-10 央視網

他是新中國第一位民法學博士
幾十年的學術生涯
學術成果獲得業界至高敬意
他是我國《民法典》的重要編纂成員
為保護公民私權鼓與呼
致力於讓民法典理念得到廣泛傳播
他就是2020年度法治人物候選人
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
中國法學會副會長
民法學研究會會長
王利明

從文學路走到法學路

  1960年2月,王利明生於湖北省仙桃市沔城回族鎮。15歲時,他從沔城中學高中畢業後,成為一名插隊知青。因為成績優秀,王利明在插隊的農村當了小學代課老師。

  《人民日報》在1977年10月21日頭版發布了恢復高考的消息,社會頓時沸騰。在中學老師的建議下,王利明參加了高考,考上了湖北財經學院(現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律系。但這並不是王利明走上民法之路的開端。王利明回憶,他的大學生涯有一半時間花在了心儀的文學上,並且憧憬自己能夠當一名作家。

  他之所以如此,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當時中國法學教育可謂一片荒蕪,全國只有三個院校的法律系招生,學習民法的條件闕如。王利明回憶,「很多人根本不知民法為何物,連一本像樣的教材也尋找不到」。他在課堂上所學的民法,也不過是一些有關婚姻、財產繼承、損害賠償的政策規定。

  大四時,王利明無意間在講授國際私法的老師張仲伯處看到一本《民法概論》,主編此書的是被稱為「中國民法之父」的佟柔教授。這是王利明第一次讀到結構嚴謹、體系清晰的民法讀本,頓時被書中的內容吸引。也正是這本《民法概論》,讓王利明決心「拜師」佟柔研習民法。

新中國第一位民法學博士

  王利明在1981年順利通過了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碩士研究生考試,成為佟柔的學生。在佟柔的悉心指導下,王利明開始撰寫法學論文,並在民法學理論的前沿問題上不斷有所收穫。1986年,王利明與郭明瑞等人合作撰寫了《民法新論》,該書成為當時民法研究生的必讀書目,直到今天仍影響深遠。

  1989年2月,王利明赴美國密西根大學法學院進修,研究英美財產法、信託法、合同法、侵權法等領域的問題,為博士論文的寫作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英文資料,也為其後來力推侵權責任法提供了理論基礎。回國前,王利明做了兩件事:一是利用積攢的生活費買了3箱英文書籍,回國後送給系資料室;二是在密西根大學法學院用英文作了一次報告,介紹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在法制建設、法學教育和研究方面的巨大成績,增進了參加會議的美國學者和學生對中國的了解。

  回國後,王利明完成了博士答辯,成為新中國第一位民法學博士。

保護公民權利 彰顯人文關懷

  20世紀90年代初,王利明提出了我國民法典應以《民法通則》第五章第四節的規定為依據和基礎,以獨立成編的形式制定和發展我國的人格權法。

  王利明認為,傳統民法存在著「重物輕人」的體系缺陷,而人格權法單獨成編恰好彌補這一缺陷,且充分彰顯了人文關懷的價值理念,是充分保障人格權、維護人格尊嚴、保護公民基本人身權利的需要。

  2001年1月11日,第4次民法典立法工作啟動。王利明課題組分配到的任務是完成人格權編和侵權責任編專家建議稿的起草工作。起草專家建議稿意味著必須要寫成具體的條文,然而,擺在王利明他們面前的問題是,並沒有任何依據和參考材料。「幾乎是所有條文的設計,大家都要通過分析案例,查找比較法資料,從頭開始,可以說這是做了一件前無古人的事。」王利明的博士生、現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王軼說。

  王利明認為,在民法傳統的歷史中將侵權法作為債法的一部分而將其歸屬於債法之中,且極少受質疑。然而,現代社會發展及民主法制建設的需要,已使侵權法所保障的權益範圍不斷拓展,其在傳統債法體系中所負載的功能已不足以適應時代的需求。因此,有必要釐清侵權法與債法的規則,使侵權法從債法中獨立出來。

  2007年3月,《物權法》正式出臺。隨後,侵權責任法的制定就成為中國構築民法典的首要任務。王利明全程參與了侵權責任法的制訂,2009年12月26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立足國情 全身心投入《民法典》編纂

  中國曾於1954年、1962年、1979年三次啟動民法典的制定,均無果。王利明認為,無果的原因主要還是市場經濟體制的缺失。當時,百姓沒多少財產,農村家家戶戶門都開著,因此像繼承法等沒多大用處,民法典的制定缺少現實意義。

  1986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頒布,被業界稱為「準法典」。2002年,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李鵬提出要制定《民法典》,並邀請王利明等人座談。當時大家覺得,民法典內容複雜,要分階段進行。在這個思路下,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涉外民事關係法律適用法相繼通過。

  王利明始終認為,法律中凡是能夠廣泛反映老百姓聲音的條款,在制定之後都能夠得到很好地執行。以《物權法》為例,2005年7月,物權法草案全文公布,向社會徵求意見。在40天的時間裡,共收到社會各界提出的意見11543件。當時,起草小組收到了一封用盲文寫的信,讓王利明非常感動,寫信人是一位視障患者,他在親友的幫助下閱讀了草案全文,並就認為需要修改之處提出了自己的意見。歷時13年,經過8次審議,廣大群眾積極參與,這一開門立法的過程保障了《物權法》的立法質量。

  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做出了「編纂民法典」的決定。王利明認為,民法典整個起草過程也是適應時代的需要、社會的需要和市場經濟的需要,民法典草案中最大的亮點就是將人格權法和侵權責任法獨立成編,這在世界民生立法中還沒有先例。

  2020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問世,已進入花甲之年的王利明迎來了平生為之奮鬥並夢寐以求的巨大成果。他表示:「這種心情如同看到自己傾注心力培養的學生茁壯成長為業界翹楚,讓我感到非常幸福。」

  「我們制定法律,最終都是為了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福祉,最終都是為了實現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最大化。制定《民法典》,就是為了最大限度地保護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人民群眾的財產權益和人身權益。」王利明這樣說道。

著書立說 潛心治學
襄助立法 學術報國
他肩負著造福人民的光榮使命
全身心投入法治建設
在民法之路上
他仍將步履不停、筆耕不輟
向他致敬!

相關焦點

  •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王利明獲「2020年度法治人物」稱號
    2020年12月4日,在第七個國家憲法日,「憲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2020年度法治人物頒獎典禮」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社會與法頻道播出。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王利明獲「2020年度法治人物」榮譽稱號,這也是王利明授第二次獲得「年度法治人物」榮譽稱號。
  • 王利明再獲「年度法治人物」稱號 - 人大立法--法制網
    原標題:王利明再獲「年度法治人物」榮譽稱號 12月4日,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中國法學會副會長、民法學研究會會長王利明獲「2020年度法治人物」榮譽稱號,這也是王利明教授第二次獲得「年度法治人物」榮譽稱號。
  • 「憲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盤點歷屆「年度法治人物」中的法學家面孔
    2020年12月4日是第七個國家憲法日,屆時「憲法的精神 法治的力量——2020年度法治人物」將分別於20:15、22:45在CCTV-12、CCTV-1播出,評選結果也將同時揭曉。2020年是舉辦「年度法治人物」評選活動20周年,20年來累計評選出了近200位全國法治戰線上的優秀人物,全面體現了我國在立法、執法、司法、普法等領域的突出成就。
  • 陳遼敏:但求百姓歲月靜好,不懼己身負重前行|2020年度法治人物候選人
    但求百姓歲月靜好不懼己身負重前行是她二十五載法官生涯永遠的追求她是2020年度法治人物候選人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立案一庭庭長、審判員陳遼敏「2020年度法治人物」評選活動如期而至,帶著20年厚重底蘊和全新風貌與您相約。
  • 安徽省2020年度「十大法治人物」候選人——葉建德
    來源:AHTV法治時空
  • 人大副校長王利明:新中國第一個民法學博士
    此外,作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等機關的專家顧問,王利明還承擔了大量的司法解釋的論證、起草工作,並為一些重大疑難案件提供諮詢。  「法學是研究如何管理社會的學問,必須與社會實踐結合才具有生命力。」王利明告訴記者。  法學家則應當儘可能為國家、社會的發展提供所需要的法學智力成果。「法學家最大的社會責任,就是為中國的法治建設提供理論支持。」
  • 王利明:民法典姓「民」
    民法典不僅體現了中國特色,也彰顯了時代性,體現了與時俱進的精神  接受《方圓》記者採訪時已是晚上八點,王利明教授一天的工作仍未結束。新中國第一位民法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19年度法治人物……在王利明身上,有數不清的榮譽和標籤,但他最為看重的,永遠都是為之奮鬥一生的民法事業。
  • 王利明:法治具有目的性
    就當時的情形而言,人們儘管都能接受法治的理念,但大多將其作為改變國家積貧積弱面貌,實現民主、富強、自由、平等等目標的工具,在強調民主正當性的觀念之下,人民意志被賦予最高權威,而「正當性」普遍被「科學性」所替代,法律至上的觀念難以確立,法治話語始終微弱。 新中國建立以來,我國的法制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經歷了艱難曲折的歷程。
  •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王利明教授
    資料圖    王利明教授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會長。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法學評議組成員,中國國際貿易仲裁委員會副主任,新中國第一位民法學博士,曾被評為第一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參與合同法等多部法律起草工作。王利明是《物權法(草案)》主要起草者之一。
  • 南潯區章春燕榮獲CCTV「2020年度法治人物」稱號
    12月4日,CCTV「2020年度法治人物」揭曉,南潯區檢察院黨組成員、檢委會專職委員章春燕榮獲CCTV「
  • ...2019「年度影響力人物」榜單在北京揭曉,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
    最終,著名法學家、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法學會副會長、民法學會會長王利明(年度法治人物);中國美術學院教授、著名建築師王澍(年度文化人物);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年度經濟人物);廣州市(年度城市);深圳市南山區(年度地方政府創新);內容創作者李子柒(年度文化傳播人物);騰訊音樂娛樂集團CEO彭迦信(年度CEO);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弗裡曼講席教授白重恩
  • 專訪王利明教授:從「小薄本」踏上民法之路,三天三夜把這本書抄了...
    原創 劉亞 劉躍 方圓接受《方圓》記者採訪時已是晚上八點,王利明教授一天的工作仍未結束。新中國第一位民法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19年度法治人物……在王利明身上,有數不清的榮譽和標籤,但他最為看重的,永遠都是為之奮鬥一生的民法事業。
  • 王利明:痴迷民法的「老派學者」
    王利明 新中國第一位民法學博士,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會長。獲獎理由作為新中國第一位民法學博士、民法學家的傑出代表,他參與了合同法、專利法、物權法等一系列重要法律的起草及修訂工作。
  • 2019中國商法年度人物學術界候選人——李建偉
    2020-01-15 09:25:38 | 來源:中國法院網
  • 聚人民力量 護改革發展 保民生福祉 內蒙古民主法治建設足音鏗鏘
    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2020年,我區充分發揚人民民主,深入推進依法治區,民主法治建設邁出鏗鏘步伐。民主是法治的基礎和前提。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與時俱進做好新時代人大工作,聽取和審議自治區「一府兩院」專項工作報告16個,對4部法律法規實施情況開展執法檢查,高質量辦理代表議案建議,20件議案665件建議全部辦結。自治區政協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深入實施年度協商計劃,組織召開專題議政性常委會和各類協商10次,開展視察考察7項、界別活動22項,形成了一批高質量履職成果。
  • 【央視一分鐘展播】2020年度中國法治人物候選人——彭慶文
    2020年12月4日是第7個國家憲法日 由司法部主辦,中央人民廣播電視總臺承辦的 《憲法的精神 法治的力量——2020年度法治人物》 將在當天隆重推出
  • 2019年度雲南十大法治新聞人物揭曉
    歷屆評選活動中湧現出的大批雲嶺法治精英和榜樣人物,成為引領法治雲南、平安雲南建設的行動楷模。2019年度評選活動自去年12月6日啟動以來,得到了省級政法各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積極推薦,主辦方共收到100餘名被推薦人的資料。在為期16天的投票時間裡,主辦方共收到10022192張選票。
  • 2019年十大法治人物
    這一年中,湧現了許許多多的人物和事跡,都值得被銘記,他們既是我國法治進程的參與者、推動者,同時也是法治變革時代的見證者。 在2019年即將遠去之際,我們選取了十位法治人物代表,以此回顧即將過去的2019,展望即將到來的2020。
  • 與新中國法治建設同行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七十年
    法學教育七十年,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培養了以最高人民法院原院長肖揚、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時代先鋒」宋魚水等為代表的大批法治人才,深入參與和推動社會的發展進步。他們當中有沉心學術研究、投身法治進步的大師學者,有推動司法改革、推進良法善治的司法工作者,有參與全球治理、致力於世界和平的國際法律人才,有紮根藏區、苦中作樂的基層先鋒榜樣,有勇敢發聲、呼籲法治的香港愛國人士……他們在各個社會領域,用實際行動彰顯了人大法律人的責任和擔當。
  • 西安新城法院院長姚建軍當選2019年陝西省「十大法治人物」
    有一種精神,叫做「崇尚法治」有一份堅持,叫做「金石可鏤」有一群人,平凡卻偉大齊聚一堂,為這場盛宴喝彩……12月1日下午,由省委普法辦、省司法廳、市委依法治市辦、市司法局承辦的陝西省「憲法宣傳周」主場活動暨「十大法治人物」頒獎典禮在西安人民大劇院順利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