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邊有個小賣部》:生活充滿了意外和幻滅,人生需要自我救贖

2020-12-23 葉一二Q

最近看了前兩年出版的暢銷小說【雲邊有個小賣部】,喜歡這本書的人認為這本書寫的是青春,不喜歡這本書的人會認為這本書寫的是矯情。

但一本書既然能成為暢銷小說,自然會有其優點。

看完這本書後,最直觀的感受是雖然這本書裡面,外婆說話的口氣不像外婆;小孩說話的口氣不像小孩;賣保險的不像賣保險的;人物性格並不是那麼鮮明,文字始終有些郭敬明的味道。

前面努力鋪墊黴運,後期用力熬製雞湯,結局落了俗套。

除此之外,一些情感的刻畫是有點用力又比較自然的;

相比男主角劉十三和牡丹不知所謂,莫名其妙的愛情,劉十三和外婆,球球和父親,毛婷婷和毛志傑,三種親情會給人一些不同的感觸。

劉十三和外婆

我喜歡劉十三外婆開在山裡的小賣部,就像開在了雲邊,脫離了俗世。

作者把雲邊鎮刻畫得更像是一個世外桃源,而並不像一個落後的枯燥的小鎮,這會讓不了解小鎮的讀者產生不切實際的幻想,也或許是我不夠了解其他小鎮的模樣。

劉十三是一個被父母拋棄的孩子,從小和外婆王鶯鶯生活在一起。從沒有見過母親一面的劉十三隻能從母親留給自己的信去想像母親的模樣。

母親告訴劉十三要努力考上清華北大,要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高中三年,劉十三活成了拼命三郎,卻還是考不上清華北大。那種無奈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會有熟悉的共鳴。

我理解劉十三,特別是看到張十三努力讀書,卻還是考不上好大學時,作者說劉十三終於明白了原來這世界上不是努力了就會有回報,多麼痛的覺悟。

成為一個成年人的標誌便是知道這世上有很多無可奈何,有人輕輕鬆鬆上清華北大,很多小鎮青年頭懸梁錐刺股,只能上本科。

人和人的差距有時就是這麼大。

劉十三的童年雖然沒有父母陪伴,外婆卻給了他很多很多愛。

外婆王鶯鶯開著一家小賣部,生意隨著大超市進駐小鎮而越來越差,她卻並沒有關店的意願。

她離不開雲邊鎮,也離不開自己的小賣部,正如劉十三一心只想做個大城市的人。兩代人的代溝明明白白地就在那裡,誰也不能說服誰。

患了癌症的王鶯鶯開著拖拉機接回了在大城市混的並不如意的劉十三,劉十三卻並不知道他和外婆相處的日子已經是在倒計時進行中。

外婆不曾對劉十三說過有關癌症的事,她只是每天做很多好吃的,把自己的愛都傾注給了美食,再用美食來寵愛自己最疼愛的外孫。

作者顯然十分擅長描寫如何做菜,一道道普通的菜在作者細緻的描寫下顯得十分生動美味。

雲邊的小賣部,與世無爭,一老一少坐在桃花樹下吃飯的場景像極了電影畫面,只是電影也有結束的時候。

王鶯鶯最終還是因為癌症離開了自己的外孫,外婆說過會一直在的,然而外婆又怎麼可能一直在。

人長大後,才會明白聚散無常,這世間每天都有意外發生。

劉十三要學會接受外婆的離開,便如書外的我們,也要學會接受這世間所有生離死別。

球球和父親

球球是個好孩子,雖然我低估了她的年紀,說話口氣無論如何像是十八歲而不是八歲,然而孝順的球球讓人感動。

球球的父親是個瘋子,沒有變瘋之前,在雲邊鎮開文具店,作為一個老好人,他開出了很多欠條,卻無人按時還錢。

當球球的母親生了重病,急需用錢時,球球的父親一個一個找到向自己借錢的人,然而他們吃定了老好人的脾氣,也害死了球球的母親。

無錢醫治的球球母親最終跳了河,球球的父親成了瘋子,成日拿著那一疊疊的欠條去學校交學費,求老師讓球球讀書。

八歲的球球不僅要照顧自己,還要照顧自己瘋癲了的父親,被世事打擊的人要麼變得脆弱不堪,要麼變成了銅牆鐵壁。

顯然,球球變成了厚臉皮的小騙子,到處叫人爸爸媽媽,騙吃騙喝。

球球在沒有壞人的雲邊鎮可以很平安地度過每一天,球球有愛著她的劉十三爸爸,程霜媽媽。

現實裡的球球會很慘,書裡的球球還能有些許溫情。

球球的父親瘋了,然而他是愛女兒的,內心深處仍然是在想著讓女兒讀書的,才會常常去學校「表演」。

當別人告訴球球父親,「你只有死了,才不會拖累你的女兒」

球球的父親聽懂了這句話,他反反覆覆告訴自己只有死了,女兒才會好。

最終,他死在了警察的槍下。老好人的一生如此悲涼,誰說好人有好報。

毛婷婷和毛志傑

毛婷婷大概是世界上最好的姐姐了,無論弟弟如何賭博,如何打他,她仍然要努力挽救已經無可救藥的弟弟。

毛婷婷是雲邊鎮的第一美人,歲月何曾饒過這些飽受生活摧殘的美人。大學畢業的劉十三再回雲邊鎮見到的毛婷婷,臉上寫滿了生活的艱辛。

她還在努力,努力生活。被弟弟打的骨折了,不能開理髮店了,就去葬禮為死人哭喪。

即使是哭喪這樣的工作,毛婷婷也會用心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哭得更生動,喊得更傷心。

小人物的生活真的難,便如毛婷婷,但她一直用心生活,命運辜負了她,她卻不曾放棄。

父母雙亡後,毛婷婷和弟弟相依為命,那一間理髮廳是兩人唯一的財產,毛婷婷卻一直不願給弟弟,只怕他賭博當掉。

卻又在被弟弟鬧了無數次,打了無數次後,終於把理髮廳讓給弟弟了,四十歲的她要出嫁了,要去遠方了,弟弟看到房產證上的名字,才知道姐姐早在七年前就把理髮廳過戶給他了。

弟弟是小人之心,姐姐卻是君子之腹。

沒有參加姐姐婚禮的弟弟最終哭倒在了理髮廳,卻不知道姐姐有多希望他去參加,他是姐姐唯一的親人。

親情的無私常常讓人感動,便如外婆對劉十三,球球父親對球球,毛婷婷對弟弟。

他們努力對自己的親人好,卻還是改變不了命運的殘酷。

在知道命運殘酷後,仍然還能保持溫柔和善良,便是一種對命運無聲的抗議。

雲邊有個小賣部,出售的不僅是商品,還有希望。

相關焦點

  • 《雲邊有個小賣部》:平凡如你我,也終會照亮別人的人生
    導讀:張嘉佳作品《雲邊有個小賣部》。雲邊鎮的劉十三,從小與開小賣部的外婆王鶯鶯相依為命。劉十三,各方面都很平凡,幸運的是,在他失意的時候,總有在意他的人陪伴在身邊。《雲邊有個小賣部》,雲邊鎮的劉十三,各方面都很平凡,幸運的是,在他失意的時候,總有在意他的人陪伴在身邊。在這個世界上,活得轟轟烈烈的人終歸是極少數,大多數的人,平凡如你我,簡簡單單的生活,從年少時的好好學習,到後來埋頭苦讀迎戰高考,再到後來削尖腦袋般地找工作,之後又兢兢業業的朝九晚五甚至開啟996的工作模式。
  • 《雲邊有個小賣部》讀後感
    《雲邊有個小賣部》讀後感 發布時間: 2020-12-07 19:38:59   來源:中國電力網  作者:姚欣瑜 周安民
  • 《雲邊有個小賣部》:悲傷和希望是一縷光,有些告別就是最後一面
    《雲邊有個小賣部》:悲傷和希望是一縷光,有些告別就是最後一面有朵盛開的雲,緩緩滑過山頂,隨風飄向天邊,我們慢慢明白,有些告別,就是最後一面——《雲邊有個小賣部》#全民薦書人#2013年,張嘉佳帶著自己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出現,書一上市
  • 《雲邊有個小賣部》:花開不是為了花落,而是為了燦爛!
    年事愈長,雜事越多,偶有閒暇,想找本輕快的小說打發時間。翻看書架,都是些大部頭,突然有些頭大,這些經典的巨著,愈讀愈發現自己的傻氣和無知,原本就遭受生活的重壓,實在不願意再去遭受大作家們的智商碾壓和精神傷害,決定在網上淘一本來讀。
  • 《雲邊有個小賣部》:現實+狗血,賺足了眼淚
    前段時間,在瀏覽網頁時,向我推薦了一本書——《雲邊有個小賣部》,瞄了一眼,覺得這本書的封面做得挺治癒,看著心情舒暢,便記下了書名。隨後,看書的軟體也推薦了這本書,抱著看看的心情點開了這本書。經過多次失敗,終於找到一份賣保險的工作,上司卻是所謂的「情敵」,最後,在醉生夢死的狀態下被外婆帶著逃離了那座令他滿身傷痕和疲憊的城市,而他從小想要離開雲邊鎮的願望也破滅了。
  • 張嘉佳攜新作《雲邊有個小賣部》做客海大嶗山校區
    文/半島記者 黃靖斐 圖/半島記者 賈馨儒10月25日,張嘉佳攜新作《雲邊有個小賣部》(簡稱《雲邊》)在海大嶗山校區舉行分享會,現場張嘉佳不僅講述了關於新書的背景故事,還與現場的讀者積極互動,並放言要把所有人手中的書全部籤完
  • 張嘉佳《雲邊有個小賣部》經典語錄,總有一句讓你想起故鄉和童年
    時隔五年,張嘉佳帶著他的長篇小說《雲邊有個小賣部》全新回歸,用他的故事再一次帶給讀者溫暖與感動。正如張嘉佳所說:寫給離開我們的人,寫給陪伴我們的人,寫給每個人心中的山和海。希望和悲傷,都是一縷光。總有一天,我們會再相遇。張嘉佳講述的是雲邊鎮一對祖孫的溫情故事。孫子劉十三是個一心嚮往大城市的小鎮青年。
  • 雲邊有個小賣部:夢到我外婆了,我哭了(深度好文)
    #雲邊有個小賣部可是故鄉卻無法安置我的靈魂,於是便有了漂泊,便有了無窮無盡的牽掛。王鶯鶯說:「從小到大,你想要去城裡,我也沒有阻攔著,但你總得讓我放心啊!」剛看完《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又沉浸於《雲邊有個小賣部》,一下子就喜歡上了張嘉佳的文字。他的文字像山澗的清泉,時而奔放,時而溫柔,淡然中又充滿了張力,失望卻不絕望。
  • 《雲邊有個小賣部》:以書為馬,仗劍天涯;吾心歸處,即是吾鄉
    《雲邊有個小賣部》,一部溫暖的小說,用樸實的文筆淡淡地講述著劉十三和王鶯鶯、程霜在雲邊鎮的故事,不知不覺間觸及我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在教會我們一定道理的同時,也讓我們對世界多一份感動與期待。我們從小生活的故鄉,有我們幼年記憶的故鄉,也許它不繁華,不富裕,但它是有人情味的,是溫暖的,是我們無憂無慮的避風港。雲邊鎮有「山野,桃樹,王鶯鶯。」這是劉十三的故鄉,雖然他也曾拼命地想離開這裡,在外拼得頭破血流。這不正如年輕的我們,最初,總是想離開故鄉,去遙遠的城市,陌生的地方,見未曾見過的山和海。直到最後,驀然回首,最懷念的還是故鄉。
  • 《雲邊有個小賣部》:跨過山和海,愛你的人也會不辭辛苦
    記得姑媽當時跟我說過,你華姐也在那所學校裡,正好過去有個照應。人生地不熟,是我當時最真實的寫照,畢竟在這之前,我自己去過最遠的地方,大概也沒超過家的方圓二十裡範圍。那時候我想像不到未來會有什麼在等待著我,進入初中生活的第一個月,應該是我整個初中三年最難忘的時光。
  • 張嘉佳《雲邊的小賣部》:儘管路途艱辛,仍有溫暖相伴
    《雲邊的小賣部》是張嘉佳的作品,是一本主人公成長的書籍。雲邊鎮外婆王鶯鶯開了一個小賣部,靠著這個小賣部,王鶯鶯和孫子劉十三過著幸福平靜的生活。可是有一天,劉十三收拾好行李,準備出發去大城市,王鶯有點捨不得孫子,但是劉十三執意要走。
  • 《雲邊有個小賣部》:學會程霜身上「兩種」品質,從而讓人生無悔
    #書評觀點#系列在《雲邊有個小賣部或許這句話在很多人看來是不理解他們心情和內在思想的一句廢話,但如果細細思索,理智去看待自己的人生和這個世界後,又是否會認為選擇逃避,就可以規避世界對本身造成的影響?既如此,何不去積極樂觀的面對悲傷和不甘,用一己之力試著去改變世界?程霜不同,世界上只有一個程霜。
  • 《雲邊有個小賣部》,我們都是劉十三,心裡都有一個回不去雲邊鎮
    雲中有個小賣部 悲傷和希望都是一縷光「在大多數人心中,自己的故鄉後來會成為一個點,如同亙古不變的孤島。」「外婆說,什麼叫故鄉,祖祖輩輩埋葬在這裡,所以叫故鄉。」兩年前哭著看完這本《雲邊有個小賣部》,兩年後再看仍然淚流滿面。開小店的王鶯鶯,笑的清脆的程霜,還有那個像你像我也像他的劉十三,他們的生活的地方也好像是我們心底某個回不去的地方。記憶中那個想去山那邊看海小孩子,不曾長大,外婆的拖拉機永遠載著一份鄉愁。
  • 《雲邊有個小賣部》虛構背後的真實,遺憾中帶著溫柔與善良的底色
    雲邊有個小賣部,貨架堆著歲月和夕陽,背後就是山。老人靠著躺椅假裝睡著,小孩子偷走了一塊糖。淚水幾點鐘落地,飛鳥要去向何方。人們聚和離,雲朵來又往。講故事的人,總有一個故事不願講。時光飛逝,悄悄話變成紙張。
  • 重溫《雲邊有個小賣部》,對待老人,最怕的就是遲到的關愛
    《雲邊有個小賣部》,平凡的故事,簡樸的文字,不知道又賺取了多少人的眼淚。他在書的封面寫著:寫給離開我們的人,寫給陪伴我們的人,寫給每個人心中的山與海。回首過去,有沒有讓你不能忘懷的瞬間,有沒有讓你後悔沒有珍惜的人。
  • 讀張嘉佳的《雲邊有個小賣部》,感受愛:「回饋」是愛最好的延續
    《雲邊有個小賣部》《雲邊有個小賣部》是青年作者張嘉佳自《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之後的又一力作,記敘了一個少年的故事。少年劉十三,自幼生長於雲邊鎮,從小和自己的外婆相依為命。他對故鄉的人事物都有著一個清晰的認識和感情。
  • 《超脫》:生活是無法逃離的囚籠,需要自我救贖
    在社會中,往往電影造夢,而消費時代尤甚,物質與精神的雙重壓力需要出口釋放,信仰缺失的人們寄託目光於電影,從中窺探自己遙不可及的生活與夢想,從這一點上可以說,電影造就了當下的神話。今天要分享的電影叫《超脫》,這部電影還有一個譯名叫《人間師格》。
  • 希望的人生?幻滅的人生?
    不可否認,人生有不同的真相,有的人看到的是希望,而有的人看到的是幻滅;人生有不同的需要,有的人需要希望,而有的人需要幻滅。因此,討論希望還是幻滅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讓活著的人安心地活下去。《心經》說:「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
  • 《雲邊有個小賣部》讀後感:像劉十三一樣渺小且幸福地活著
    #雲邊有個小賣部#之後,我們看到了有姐弟仇的毛婷婷和毛英傑,小機靈鬼兒球球,把遺產留下來為小鎮上的孩子們買保險老李……似乎,一切都像是被安排好的,該發生的都在發生,面對那些措手不及的,劉十三在唏噓感嘆的同時,學會了珍惜當下的擁有。
  • 《雲邊有個小賣部》:原來有些告別真的就是一輩子
    因為如此,我們才慢慢地成長,我們才漸漸地成熟,我們才逐漸地活得更加的有底氣。曾經那些人的存在,也是溫暖過了我們生命中一段歲月,讓我們在生命的長河之中不會孤單寂寞。就像張嘉佳在《雲邊有個小賣部》中說到的:「這本書寫給那些生命裡的人,那些離開的人,那些讓你傷心的人,也寫給每個人的外婆。是的,這世上因為有外婆,所以我們的世界才不會缺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