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後,儘量堅持3種飲食習慣,身體吸收豐富營養,一天天變健康

2020-12-24 養生早班車

很多人都不願面對自己已經老了的事實,但時間不會留「情面」,無論是皮膚狀態,還是行動靈敏度,都在提醒我們:衰老已經來臨。人們切切實實意識到自己真的老了的時刻,可能是發現自己的食慾逐漸下降了的時候,也可能是吃完飯總是消化不良的時候。

你知道嗎?人的衰老不僅體現在外表上,更體現在體內各個器官的逐漸衰退上,腸胃亦是如此。我們活了多少年,腸胃就不眠不休地「工作」了多少年,隨著年齡的增長,腸胃也面臨著「退休」。但我們都知道,不論腸胃多麼疲於消化工作,還是得打起精神,為人體健康服務。

但腸胃功能下降已成事實,所以在進行消化和吸收工作的時候,也多有懈怠,經常「偷懶」,導致我們飯後消化不良,營養的吸收與利用率低,最終引起營養不良、肥胖等症狀。

而老年人在步入衰老期之後,身體對營養的需求量增加,但腸胃的狀態卻阻礙了營養的吸收,所以在飲食上,我們更應該多下功夫,找到合適的飲食方法,補充營養,維持健康。

50歲後,儘量堅持3種飲食習慣,讓身體吸收豐富營養

吃飯時保持心情愉悅,不帶著負面情緒吃飯

其實很多朋友都會忽視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情緒因素,情緒對我們的食慾、進食心情以及腸胃的消化系統都有一定的影響。在心情不好的時候吃飯,要麼容易茶飯不思,吃不下飯,要麼就會暴飲暴食,狼吞虎咽,而這些進餐方式都會對我們的腸胃造成負擔,削弱消化能力,降低營養利用率。

所以,在用餐前我們需要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情,儘量排解負面情緒,以一個積極、愉悅、放鬆的狀態用餐,這樣才能保證胃口好。在心情好的時候吃飯,進食速度會不知不覺放慢下來,胃部也會分泌充足的胃液來幫助消化。

放慢進食速度,學會細嚼慢咽

中老年人的胃腸功能逐漸下降,如果進食速度過快,食物沒有被充分咀嚼,就會成為一種壓力,增加消化負擔。我們經常會遇到急著吃飯的時候,但越是在這種情境下,越要告訴自己不能吃得太快,因為大塊的食物被吞進胃裡,受罪的還是自己的腸胃。

對於中老年人來說,細嚼慢咽是必備的「技能」,因為他們的腸胃已經承受不了難消化的食物了,放慢進食的速度,讓食物被充分咀嚼,減輕腸胃的負擔,才是這個年紀的人該做的事。

每餐吃七八分飽

每頓飯都要吃飽,是我們一直以來所接受的教育,不浪費食物、光碟,也成了一種「嘉獎」,但這種用餐習慣並不適合中老年人,因為他們的消化能力較差,每頓都吃得過飽,不給腸胃任何「喘息」的機會,更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導致肥胖。中老年人對食物的需求量是有限的,只要保證營養充足即可。

進食過飽會給腸胃帶來很多負擔,除了會撐大胃部以外,還會影響胃部的蠕動。很多老人都有不捨得浪費食物的習慣,但有些時候,健康更為重要,如果實在吃不了,一開始就不要盛那麼多飯,每頓吃到七八分飽,營養就足以維持健康了。

總結:對於中老年人來說,健康是第一位的,為了維持健康,在飲食上就要儘量做到不過飽,不帶著負面情緒吃飯,不狼吞虎咽,學會這3個方法,不僅能讓腸胃越來越輕鬆,還能助力健康,避免發胖,遠離疾病。

相關焦點

  • 老年人堅持九種飲食習慣,營養吸收好,身體更加健康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老年人各個身體機能都出現代謝下降的情況,有的時候會出現營養流失的嚴重表現,在加上老年人腸道功能減弱,從而促使體內吃進去的食物不能夠及時吸收,很容易造成脂肪堆積,導致營養缺乏等情況發生,所以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營養飲食均衡。
  • 人老之後,堅持九種飲食習慣,營養吸收好,身體更健康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我國居民每天應進食不少於12種不同的食物,每周不少於21種不同的食物,才更有利於營養的均衡,尤其是中老年人。事實上,對於老年人來說,除了合理選擇食物之外,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包括烹飪方式以及情緒等,才更有利於人體對營養的消化吸收,提高人體的代謝功能,防止營養過多的流失,才更有利於人體健康。
  • 老年人堅持10個飲食習慣,營養均衡,吸收好,身體才更健康
    入冬以來,聽到最多的一個字就是「補」,人們向來有冬補的習慣。事實上很多人沒有搞懂「冬補」的真正含義,誤以為吃肉就是大補,煲湯喝就是大補,或者是吃保健品。錯誤的進食方式或習慣,反而加重了人體的代謝負擔,對身體健康並無益處。
  • 男性到了50歲後,3件事,能免則免,身體更健康
    男性過了40歲,要控制飲食,3件事能免則免,多運動,更健康男性一旦步入中年(40歲以後),身體開始走下坡路。首先是,身體的基礎代謝率下降(基礎代謝是指人體維持生命的所有器官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加上睪丸分泌的性激素的劇烈波動,之後會持續減少,人體胃腸對鈣質的吸收能力減弱,而鈣質在代謝過程中流失比較嚴重,骨鈣流失,所以骨骼健康受到嚴峻的挑戰。所以,男性步入中年之後(部分的80後,以及70後),應該有養生與保健意識,提高人體代謝功能,延緩衰老的速度。
  • 老年人飲食要符合3個「步驟」,營養又健康,堅持下來,身體強壯
    老年人飲食要符合3個「步驟」學會挑選食物在我們身邊,存在各種各樣的食材,這些食材的營養成分不同,對人體健康所做出的貢獻也不同,選擇合適的食材,才能讓營養被有效利用,避免營養流失,讓身體吸收「養分」。不同類型的食物都相互不可替代,大家在飲食方面一定要學會合理搭配,尤其是老年人,不要長期堅持單一的營養攝入,很容易出現營養不良的症狀,對健康沒有好處。
  • 上了50歲後,3種蔬果儘量少碰,堅持做好3事,身體越來越硬朗
    人到中年,有時候會發現身體健康狀況大不如從前,甚至已經提前衰老,多數是因為前些年的肆意揮霍,此時才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對於後半生,想要更好的度過,平時一定要注意一些生活習慣的改變。上了50歲以後,3種蔬果勸你要少碰1、辣椒很多人年輕時候喜歡吃辛辣刺激食物,可以說是無辣不歡,可以戒酒戒菸,但是戒不了辣的誘惑,麻辣魚頭、水煮魚、麻辣小龍蝦,麻辣火鍋等等,漁媽我數起來這些美食,也是口水流一地,但是,在過了50歲以後
  • 人老之後基礎代謝下降,飲食求「3變、4低」,營養吸收好,更健康
    老年人胃腸不好,人體基礎代謝功能下降,營養的吸收利用率低,且流失較為嚴重,所以更容易出現營養不良方面的問題。在世界衛生組織公布人體健康的四大基石中,合理膳食排在首位。所以,對於老年人來說,應該怎麼吃,吃什麼才更有利於吸收營養,保持身體健康也是一門學問。
  • 45歲後,基礎代謝下降,每天堅持這樣吃,營養吸收好,不易長胖
    而且,上了年紀之後,我們的腸胃功能也不如從前,即使每天補充營養,也不一定會被人體有效利用。營養的吸收利用率越低,進食對人體健康的貢獻就越低,所以說,大家不要光顧著調整飲食結構,補充營養,也要關注腸胃健康,提高營養利用率。
  • 女性更年期後,飲食要注意7條,營養均衡,更健康
    大多數人會在45歲前後開始更年期,在50過後開始陸續出現絕經現象,所以更年期以及絕經現象,成為女性衰老的一個重要標誌。女性過了40歲,就這樣吃,保證營養均衡,更年期來了也不擔心為了抵抗機體衰退,預防各種疾病的侵害,中年人合理安排飲食。
  • 50歲後,不論男女老少,身體若4處變小,需要提高警惕
    人到了50歲後,可以說一年不如一年,但千萬不要氣餒,此時一定要調理好自己的身體,這樣才能夠長命百歲。50歲後,身體若4處變小,需要提高警惕一、胃口小人們常說"脾胃乃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一個好的脾胃對於身體健康來說尤為重要,只有這樣身體才能夠吸收更多的營養。
  • 男性過了50歲,身體走下坡路,及時補充3種營養,身體更健壯
    男性到了50歲就進入了一個分水嶺,身體素質開始逐漸下滑,再加上消化系統功能的減弱,很有可能導致血管堵塞,引起營養不良,所以我們要及時補充各種營養來滿足身體的需要。那麼我們應該補充哪幾種營養呢?營養元素1:鈣事實上,我們人體的骨頭自30歲開始就已經出現衰退的現象了,骨頭吸收鈣的效率也開始逐漸下降,所以就很容易導致骨質下降,最終加快骨質中鈣流失的速度。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非常容易缺鈣,進而導致全身乏力,腿腳抽筋,骨質疏鬆等問題的出現。這時我們就需要多吃一些鈣物質比較豐富的食物,比如牛奶、雞蛋、豆製品一類的食物。平時也可以適當地多曬曬太陽,可以促進鈣元素的吸收。
  • 50歲女人堅持清淡飲食,減肉又減齡,年輕不止10歲
    50歲女人堅持清淡飲食,減肉又減齡,年輕不止10歲閨蜜為了孩子堅持做全職主婦10多年,這些年也學會了燒一手好菜,吃過的個個都稱讚,如今宅家成了一位美食博主,雖然每天和吃喝打交道,但是卻沒有因為這個原因而長肉,50歲的人了體型多年保持不變
  • 寶寶飲食要健康,這些習慣不能忘:5原則+3習慣
    導讀:最近看到一則新聞,3歲女童被父母當吃播賺錢,餵到了70斤。在某社交視頻網站上可以看到,這對父母不僅經常給3歲的孩子吃烤肉,烤串等高脂肪食物,漢堡、可樂、炸雞、泡麵這些高熱量低營養的食物也是餐桌常客。長期不健康的餵養方式,讓佩琪比同齡孩子胖了許多,走路都有些困難。
  • 50歲後,想健康就學會這樣吃,記住早餐「3不」、晚餐「4忌」
    50歲後,人的身體並不像年輕時那樣,身體各方面的指標都有所下降,常出現一些健康上的影響。如果這個時候,不進行一些身體上的保養,就很容易發生不健康的情況。而且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的腸胃消化能力也一天天下降,當然,身體所需要的營養也發生了一些改變,想要身體健康,精神良好,就需要我們懂得如何飲食。50歲後,想要健康養生,身心輕便,請記住,這兩點:早餐「3不」、晚餐「4忌」。
  • 「2020年營養周」學齡兒童如何健康飲食運動,聽聽營養專家怎麼說
    學齡兒童是指從6歲到不滿18歲的未成年人,包括小學、初中、高中階段的學生,這一階段的孩子生長發育迅速,對能量和營養素的需求相對高於成年人。充足的營養可以保障學齡兒童智力和體格正常發育,因此,他們往往更需要養成健康的飲食行為習慣。
  • 50歲後是健康下滑期?堅持補充5種營養素,過好人生下半場
    50歲,是很多人人生的一個重要節點,同時也是身體的狀態節點。不少人的身體健康狀況從50歲開始走下坡路,由於身體各個器官機能變弱,嗅覺、味覺等感官都在慢慢退化,新陳代謝和消化吸收的速度都減慢,容易出現營養素缺失,所以要及早引起重視,堅持這樣食補,身體棒。
  • 女性35歲後,這4種飲食習慣容易擾亂月經順序,要儘量避免
    導語:女性通常在14歲左右開始月經;到16歲,卵巢開始排卵,月經開始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周期。正常月經期為28天,接近自然月。事實上,有很多女性有21天,而那些超過35天的女性只要是正常的,都是正常的。大多數女性50-55歲更年期,會出現4個問題。
  • 35歲後,月經期經常會提前,可調整4種飲食習慣,或能避免
    而在絕經之前,一般會經歷5—10年的月經動蕩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更年期,一般在45歲前後開始直到絕經,月經會變得毫無規律。女性35歲後,月經期總提前,與4種飲食習慣也有關女性在35歲前後,卵巢功能還是明顯下降,分泌的性激素開始減少,所以生殖系統功能開始衰退,月經容易受到一些不良生活習慣的影響而出現波動。如果發現月經總是提前幾天,而飲食方面有以下4種習慣,要儘快糾正。
  • 為了健康天天吃保健食品,小心肝功能變差!3種錯誤飲食習慣
    許多人以為維生素攝取越多越好,但身體並不需要這麼多的維生素,多食無益,身體會將多餘的排出,也就是說只要適量補充即可,多吃並無法多吸收。脂溶性維生素則無法隨尿液排出體外,必須依賴食物中的脂肪才能被消化吸收。以前說法是就算攝取過多也不會有問題。但是根據近期研究指出,攝取過量脂溶性維生素不僅無法吸收,更可能產生毒性反應。
  • 50歲後,進入「養壽期」,為了健康,做好1通、2防,堅持3戒、4勤
    50歲後,身體步入生命高危期,各類疾病容易爆發。此時,也是進入到了「養壽期」,若順利度過,則會迎來長壽。一些「折損」壽命的事兒,一定不能再繼續做了,要堅持好習慣,助力長壽。50歲後,進入「養壽期」,為了健康,做好1通、2防,堅持3戒、4勤1通:——血管通,勤活動醫學界有「人與動脈同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