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願面對自己已經老了的事實,但時間不會留「情面」,無論是皮膚狀態,還是行動靈敏度,都在提醒我們:衰老已經來臨。人們切切實實意識到自己真的老了的時刻,可能是發現自己的食慾逐漸下降了的時候,也可能是吃完飯總是消化不良的時候。
你知道嗎?人的衰老不僅體現在外表上,更體現在體內各個器官的逐漸衰退上,腸胃亦是如此。我們活了多少年,腸胃就不眠不休地「工作」了多少年,隨著年齡的增長,腸胃也面臨著「退休」。但我們都知道,不論腸胃多麼疲於消化工作,還是得打起精神,為人體健康服務。
但腸胃功能下降已成事實,所以在進行消化和吸收工作的時候,也多有懈怠,經常「偷懶」,導致我們飯後消化不良,營養的吸收與利用率低,最終引起營養不良、肥胖等症狀。
而老年人在步入衰老期之後,身體對營養的需求量增加,但腸胃的狀態卻阻礙了營養的吸收,所以在飲食上,我們更應該多下功夫,找到合適的飲食方法,補充營養,維持健康。
50歲後,儘量堅持3種飲食習慣,讓身體吸收豐富營養
吃飯時保持心情愉悅,不帶著負面情緒吃飯
其實很多朋友都會忽視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情緒因素,情緒對我們的食慾、進食心情以及腸胃的消化系統都有一定的影響。在心情不好的時候吃飯,要麼容易茶飯不思,吃不下飯,要麼就會暴飲暴食,狼吞虎咽,而這些進餐方式都會對我們的腸胃造成負擔,削弱消化能力,降低營養利用率。
所以,在用餐前我們需要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情,儘量排解負面情緒,以一個積極、愉悅、放鬆的狀態用餐,這樣才能保證胃口好。在心情好的時候吃飯,進食速度會不知不覺放慢下來,胃部也會分泌充足的胃液來幫助消化。
放慢進食速度,學會細嚼慢咽
中老年人的胃腸功能逐漸下降,如果進食速度過快,食物沒有被充分咀嚼,就會成為一種壓力,增加消化負擔。我們經常會遇到急著吃飯的時候,但越是在這種情境下,越要告訴自己不能吃得太快,因為大塊的食物被吞進胃裡,受罪的還是自己的腸胃。
對於中老年人來說,細嚼慢咽是必備的「技能」,因為他們的腸胃已經承受不了難消化的食物了,放慢進食的速度,讓食物被充分咀嚼,減輕腸胃的負擔,才是這個年紀的人該做的事。
每餐吃七八分飽
每頓飯都要吃飽,是我們一直以來所接受的教育,不浪費食物、光碟,也成了一種「嘉獎」,但這種用餐習慣並不適合中老年人,因為他們的消化能力較差,每頓都吃得過飽,不給腸胃任何「喘息」的機會,更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導致肥胖。中老年人對食物的需求量是有限的,只要保證營養充足即可。
進食過飽會給腸胃帶來很多負擔,除了會撐大胃部以外,還會影響胃部的蠕動。很多老人都有不捨得浪費食物的習慣,但有些時候,健康更為重要,如果實在吃不了,一開始就不要盛那麼多飯,每頓吃到七八分飽,營養就足以維持健康了。
總結:對於中老年人來說,健康是第一位的,為了維持健康,在飲食上就要儘量做到不過飽,不帶著負面情緒吃飯,不狼吞虎咽,學會這3個方法,不僅能讓腸胃越來越輕鬆,還能助力健康,避免發胖,遠離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