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唐僧取經前出家的寺廟在此地,如今盛產葡萄堪比吐魯番!

2020-12-20 喬治說歷史

《西遊記》裡的唐僧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人了,他一心向佛、求取真經、廣施恩德,為後人所尊崇,也是我們不少人所敬仰的歷史人物之一。

在電視劇《西遊記》中,唐僧受唐王所託,孤身一人前往西天拜佛求經,在路途中先後收服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三位徒弟,一路護送唐僧西去,最終求取真經,這是我們不少90後記憶中的經典劇情。

唐僧嚴於律己,心懷天下,以拯救天下為己任,是十世修行的好人,吃上一口唐僧肉變可以長生不老,因此許多反派角色都對唐僧虎視眈眈,希望能親嘗唐僧肉。幸而有三位徒弟的保護才使得唐僧免遭劫難。

西遊記中印象最深的當屬「三打白骨精」這段劇情了,還記得孫悟空一心一意保護唐僧取經,但卻被唐僧誤認為劣性難改,加以驅逐。可以說《西遊記》塑造了大多數90後的價值觀,而唐僧更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影視劇人物。

其實,歷史上確有唐僧其人。唐僧出生與洛陽,年幼時便喜好佛法,經常和家人一起去寺廟中聽經,後來被寺廟收為俗家弟子。為了紀念唐僧,當年唐僧聽經的寺廟「靈巖寺」便將寺廟的名稱改為「唐僧寺」。

如今的唐僧寺位於洛陽偃師,唐僧寺距離玄奘故裡大約4公裡左右。坐北朝南,修建了包括山門、鐘鼓樓、大殿等一系列建築在內的寺廟,寺廟中更是設有玄奘法師的銅像,銅像四周刻有玄奘法師拜佛求經的故事。

除了修葺完好的唐僧寺主體外,如今的唐僧寺還發展副業,設立萬畝葡萄園,它盛產葡萄,葡萄產量之豐堪比吐魯番。每年8月份,正值葡萄豐收的季節,全國各地的客商雲集唐僧寺,採摘運送忙得不亦樂乎。

還有不少人會攜親帶友去周邊體驗自助採摘葡萄的樂趣,除了吃到新鮮的葡萄,還有自家釀製的葡萄酒可以品嘗,口味天然淳樸、後勁十足。

品完葡萄還可以去遊覽盛景,似乎可以遙見當年玄奘法師取經的雄心和志向,而歷史和現實,也就在這樣的時刻中慢慢融合到了一起,這大概就是我們了解歷史的另外一番樂趣了吧~

相關焦點

  • 揭露唐僧取經路上最土豪的寺廟:黃金為磚滿布園地
    在《西遊記》唐僧去西天取經的路上,一路上經過很多寺廟,可要說到最「土豪」的寺廟,或許大家都會猜是金池長生的觀音禪院,不過大家真的猜錯了,觀音禪院是挺土豪的,但不是最土豪的,還有一個黃金為磚滿布園地寺廟。
  • 唐僧當年為什麼要去印度取經?
    稍懂歷史的人都知道,唐僧玄奘確有其人,當年他歷經辛苦去古印度取經,目的地並不是《西遊記》裡說的「雷音寺」,而是一個名叫「那爛陀寺」的寺廟,是當時古印度佛教的最高學府,位於今天印度的比哈爾邦。唐僧之所以去古印度取經,正是因為那爛陀寺的感召,因為這座寺廟太牛了。他只有來到這裡才可以直探原典,學到最正宗的佛法。下圖就是那爛陀寺當年的盛況還原圖。玄奘法師來到那爛陀寺之後,在寺裡住了下來,並且拜了一個漢譯名為「戒賢」的印度法師為師父,學習正宗的佛法。
  • 雷音寺據說是唐僧取經回來後譯經的地方!
    應該是淡季,所以人不多,3A級景區,百年歷史的老寺了,敦煌市內最大的佛教活動場所,很大,點柱香保佑家人平安。雷音寺在嗚沙山月牙泉附近,進去也不用門票,是西晉高僧法顯的掛錫處。裡面人很少,逛得舒服。大光明殿內佛像莊嚴肅穆,不其然也不敢大聲説話。去嗚沙山月牙泉的不防去雷音寺轉一圈,沒花多少時間的。
  • 吐魯番葡萄溝,火洲上的「桃花源」風景綺麗,這裡的葡萄甜蜜世界
    阿娜爾古麗生出在吐魯蕃的葡萄架下,吸吮著母親的乳汁和吐魯番葡萄的瓊漿長大。如今她也做了母親,一對雙胞胎兒子同她一樣,也出生在溢淌著芳香的葡萄架下。我是在2019年金秋吐魯蕃的葡萄熟了的時候,在綠色的葡萄溝遇到阿娜爾古麗的。
  • 唐僧玄奘的四種形象
    大約從南宋年間《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開始,經過金代院本《唐三藏》《蟠桃會》,元人雜劇《唐三藏西天取經》等,踵事增華,敷陳演繹,唐僧玄奘就已脫離了原型;再經過明代正德、萬曆年間的著名小說家吳承恩,在這些話本、戲曲、民間傳說的基礎上,發揮高超的想像力,進行艱苦卓絕的藝術再創造,最後完成了文學名著《西遊記》的創作。就是說,小說中的唐僧玄奘形象,並非歷史的真實。
  • 《西遊記》中去西天取經的人,為什麼是玄奘,而不是其他高僧?
    看過《西遊記》這部小說,或電視劇的人都非常熟悉,唐僧取經是小說的主線。一開始很納悶:一路上那麼辛苦,到底要到西天取什麼寶貴的東西啊?最後到了大雷音寺那裡,取到的自然就是佛經了。看完小說和電視劇之後,會產生另一個疑問:唐僧為什麼要取經?或者說,去遙遠的西天取經的人,為什麼是唐僧,而不是其他僧人?
  • 歷史上真實的唐僧是什麼樣子,和《西遊記》小說中有哪些不同
    唐僧,在歷史上有真實存在的人:玄奘,但歷史和小說《西遊記》有很大的出入。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唐玄奘的出身。歷史上的唐玄奘是高幹出身,他的曾祖父陳欽曾擔任後魏的上黨太守;祖父陳康是北齊的國子博士;父親陳惠做過江陵的縣官。
  • 新疆吐魯番、南山牧場、天池三地遊掠影(圖)
    記者雖然第三次來此,但前兩次都是從烏魯木齊乘汽車來的,所以火車站離市區如此遙遠的情況還是頭次知曉。但令記者更想不到的是,當大巴車到了具有濃鬱民族特色建築的吐魯番遊客服務中心時,記者感嘆,11年後來此發現,如今的吐魯番旅遊業已經做得相當規範了。
  • 還原歷史上的唐玄奘,11歲出家,西行求法,死後屍骨被分三塊
    說起唐僧這個人物,想必我們每個人都不會陌生,因為我們很多人都知道《西遊記》,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 可以說我們對唐僧的印象都是因為《西遊記》的描述,而歷史上就有著唐僧的原型唐玄奘,歷史上的他可以說與小說裡的唐僧相差甚遠。
  • 歷史上第一位去西天取經的人是誰?不是唐僧,而是八戒
    就因為這句話,唐僧玄奘開啟了他十萬八千裡的西行之路。一、玄奘為何要去西天取經?雖然《西遊記》是一部小說,但我們知道,玄奘西行求法的事跡卻是真實的歷史,而玄奘的目的也的確是為了到天竺求取真正的大乘佛法。二、漢族高僧第一人歷史上第一位西行求取大乘佛法的高僧,是三國時期的朱士行。而朱士行創造的第一,還不僅於此。我們知道,佛教在東漢初年傳入中國,當時的漢明帝在洛陽建立了第一座寺廟-洛陽白馬寺。
  • 唐僧出家竟因他母親?
    後來俄狄浦斯長大了,失手殺了自己的父親,然後名義上娶了自己的母親。但神託夢再次告訴俄狄浦斯真想的時候,俄狄浦斯故意讓鷹啄瞎了自己的眼睛,把自己給流放了。而在《西遊記》原著中就有類似的故事!小時候86版《西遊記》有溫情的一幕,就是唐僧母親把唐僧放到一個木盆裡,唐僧順著水飄走被金山寺老和尚撿到收養了。可是事實真的有這麼溫情嗎?要知道這可是江啊,是江,是波濤洶湧的江,重要的事連說三遍。而且原著中說的是殷溫嬌小姐把唐僧放到一塊木板上,一塊比木盆還不穩定的木板上。
  • 還原唐僧玄奘的真實形象(中):歷史典籍裡的大師
    它雖然取材於唐僧玄奘西天取經故事,但書中所描述的那位三藏法師已經被神化變形了,取經故事情節也都是小說家通過想像加以虛構的。大約從南宋年間《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開始,經過金代院本《唐三藏》《蟠桃會》,元人雜劇《唐三藏西天取經》等,踵事增華,敷陳演繹,唐僧玄奘就已脫離了原型;再經過明代正德、萬曆年間的著名小說家吳承恩,在這些話本、戲曲、民間傳說的基礎上,發揮高超的想像力,進行艱苦卓絕的藝術再創造,最後完成了文學名著《西遊記》的創作。就是說,小說中的唐僧玄奘形象,並非歷史的真實。
  • 中國地理最低點,這裡天氣炎熱堪稱火州但葡萄好吃,為吐魯番加油
    新疆自駕遊不能錯過的一站就是火州吐魯番,這是一個塔克拉瑪幹沙漠和庫木塔格沙漠之間的一片綠洲地帶。因為氣候炎熱晝夜溫差大,所以吐魯番的葡萄世界聞名。吐魯番還有集合了古人智慧的水利工程坎兒井,以及《西遊記》中的火焰山,幾乎終年不下雨的交河故城,中國地理最低點艾丁湖,都讓人無比神往。
  • 史上第一個去西天取經的人既不是唐僧,也不是法顯,比玄奘早500多年
    說起唐僧無人不曉,上到七八十的老人家,下到三五歲的小孩都能侃侃而談,這還要拜電視劇《西遊記》所託,一部86版《西遊記》連續多年熱播,曾重播3000多次,《西遊記》應該是全國人民看過次數最多遍的電視劇了吧,唐僧的那句口頭禪都成為流行語了—— 「施主,貧僧從東土大唐而來,前往西天拜佛求經。」
  • 孫悟空不懂這幾種語言,怎麼保唐僧到西天取經?唐僧可沒帶翻譯
    孫悟空是中國人非常熟悉的神話人物,唐僧唐三藏到西天取經,全靠他一路降妖除魔,走過千山萬水,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西天取得真經。我們看《西遊記》,看的全是一個熱鬧,沒有認真研究實際問題。事實上,唐僧到西天取經,除了妖魔鬼怪是障礙之外,還有許多障礙,比如語言,就是取經途中的最大障礙。《西遊記》裡的唐僧到西天取經,並沒有帶翻譯,這一路上他如何交流通交?從歷史上唐三藏取經的路線看,他要經過新疆、吉爾吉斯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最經到達印度。
  • 相比中國寺廟的和尚,印度的這位苦行僧,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僧人!
    相比中國寺廟的和尚,印度的這位苦行僧,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僧人!印度同樣也是一個帶有濃厚宗教色彩的,有很多信奉宗教的人,不少都會變成一種「苦行僧」,那麼為什麼不少人都會說,對比我們中國寺廟裡的和尚,印度的這位苦行僧,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僧人呢?讓小編帶你看看吧。
  • 沙僧是否吃掉了唐僧前九世?專吃取經人的他為何被觀音選入隊伍?
    因為數字實在是太巧了,唐僧是十世轉世的金蟬子,沙僧剛好吃掉了九位有名的取經人。兩個都是九,難道僅是巧合?說沙僧沒吃唐僧的,有以下幾個理由:1、他是天庭罪臣,唐僧是西天金蟬子,如來和觀音怎會坐視讓他吃?2、他吃掉的人很多,只有九個取經人的頭顱不沉,並沒說這九個取經人就是一個人。
  • 《西遊記》去西天取經,經書到底多重要?看這個寺廟就知道了!
    《西遊記》去西天取經,經書到底多重要?看這個寺廟就知道了!我們很多人從小就看過《西遊記》,裡面多唐僧和如來佛祖的印象都相當深刻,他們都是佛教的,而且裡面經常會說去西天拜佛求經,歷經千辛萬苦都有去取經,可見經書很重要了。我們都知道西方是極樂世界,那應該是相當幸福的世界,沒有痛苦,沒有煩惱。東北黑龍江有一個寺廟叫極樂寺,那個寺廟對經書也是相當看重,還成立專門的組織去看管。
  • 東晉法顯西行取經比唐僧早200年 首位出國取經大師
    一部《西遊記》,使唐僧玄奘西天取經的故事家喻戶曉。很多人卻不知道,比唐僧早兩百多年還有一位中國歷史上去西天取經的第一人,他就是65歲高齡的東晉高僧法顯大師。更牛的是,回南京譯經的同時他還寫下了我國首本記述當時中亞、印度和南海諸國山川地貌和風土人情的遊記《佛國記》。
  • 我國唯一供奉豬八戒的寺廟,比《西遊記》還早,據說很靈驗
    我們都知道,我國有很多寺廟,大家應該也都去過,中國的寺廟有很多,寺廟裡供奉著不同的神仙,有的寺廟供奉觀音菩薩、有的供奉玉皇大帝、還有的供奉關公……但大家有聽說過,國內居然有一座寺廟,是供奉豬八戒的嗎?經觀音菩薩點化,唐僧西天取經路過這裡,便拜唐僧為師,與孫悟空沙和尚同保唐僧西天取經,高老莊也因此改名為西莊。 八戒得道成仙后,村裡人便在西莊為期建廟宇,塑金身,常年供奉。不過,這裡的豬八戒有別於小說中豬八戒的形象,這尊八戒在十裡八村都是受人敬仰的人物,並且香火十分旺盛。每年的正月二十三是八戒寺的廟會,此廟會年復一年,已延續了好幾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