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億元光束項目啟動!寶馬牽手長城,背後各打什麼小算盤?

2021-01-08 出行一客

文章來自微信公眾號出行一客(ID:carcaijing ),作者 | 陳亮 李皙寅 ,編輯 | 施智梁

華晨之後,寶馬在華再度合資,這回的對象是長城。11月29日,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寶馬集團董事傅樂希(Klaus Frhlich)共同為光束汽車有限公司(下稱「光束汽車」)奠基。

光束是長城汽車(601633.SH/02333.HK)和寶馬集團建立的股比為50:50的新合資企業。生產基地2020年開工,2022年建成。項目總投資51億人民幣,建設規模為年產16萬輛燃油乘用車全出口製造及純電動乘用車研製。

據出行一客了解,光束汽車採用管理委員會的管理模式,長城汽車和寶馬集團各有三名高管在委員會內擔任董事,享有同等的建議和決策權。管理層有四人組成,寶馬集團派出的高管負責財務和技術,長城汽車派出的高管負責生產和市場。

光束汽車未來將生產MINI電動版車型以及長城旗下的緊湊型新能源車。長城汽車高級副總裁、光束汽車董事長趙國慶表示,此次合作將開啟聯合研發、中國製造、服務全球客戶的新合資模式。

負責中國事務的寶馬集團董事尼古拉斯·彼得(Nicolas Peter)表示,MINI要在中國取得成功必須電動化和本土化。長城汽車了解生產價值鏈,具有一定生產能力。是寶馬選擇長城汽車重要理由。

頗具意思的是,此次雙方採用的是合資不合營模式。MINI的銷售渠道將會在原有的渠道上進行銷售,新品牌車型將會在長城汽車銷售渠道進行銷售。

規劃總是美好的,但現實就有些骨感。科爾尼公司經理桂靈峰告訴出行一客,長城汽車如何平衡自己新能源汽車矩陣裡的中高端品牌WEY、只做新能源車的歐拉以及光束品牌三者關係,避免出現內耗,這會非常關鍵。

小眾產品開路

光束汽車生產的第一款車是純電動MINI。

MINI是一款因燃油短缺而誕生的汽車。用最小的空間體現最大的價值是MINI品牌創造的初衷。同時,因其小巧的造型和駕駛的便利性,MINI備受年輕新貴喜歡。

科爾尼公司提供的調查數據顯示,95%MINI車主年齡在25—34歲,60%以上為女性,平均月收入在四萬六千元左右。

在寶馬集團全面電動化轉型的大背景下,走小眾路線的MINI和勞斯萊斯一直沒有電動化轉型方案。

今年8月,MINI的誕生地英國牛津工廠累計生產了1000萬輛MINI及寶馬旗下產品。但受限於英國脫歐可能造成的影響,該工廠已經在今年4月提前啟動夏休,關閉四周。稍早前,寶馬曾表示若英國無序脫歐,將把MINI車型遷移出英國。

受多種因素影響,2018年MINI中端了連續三年的增長勢頭,銷量為36.2萬輛,同比跌幅達2.8%,成為寶馬旗下四大品牌中唯一負增長的品牌。如何振興MINI,讓小眾車型有更廣闊的市場成為擺在檯面上的要求。

MINI蠻早就啟動了電動化進程。2017年7月,寶馬宣布讓每個車系都實現電氣化,當時就試圖將純電動的三門MINI作為貫徹這一戰略的頭炮。

事實上,MINI是實現電氣化的理想品牌,寶馬很早就推出了MINI-E電動車項目,促成了i3的誕生,但純電動的MINI落地仍有些姍姍來遲。

今年4月份,寶馬官方宣布貝恩德·科伯恩(Bernd Krber)接替2015年初上任的原奧迪總經理塞巴斯蒂安馬肯森(Sebastian Mackensen),出任MINI總經理一職。彼時,寶馬董事蕭紳博(Peter Schwarzenbauer)曾表示,MINI將逐步實現品牌純電動化。但不同於smart預計2020年達到純電動化的目標,MINI將根據屆時電動車發展的實際情況來做決定。「我們與長城汽車在華合資公司將發揮重要作用。」

在寶馬全面電動化的背景下, MINI也在試圖進一步提速自身電動化步伐。在這一系列背景下,搭上中國主推純電動車的東風,儘快落地純電MINI產品,除了提振利潤外,更重要的還是要跳出「小眾車」的市場形象。

對於全球年銷量二、三十萬輛的MINI來說,桂靈峰認為,寶馬集團在短期內大舉進行產線的電氣化改造顯然經濟性欠佳。因此,寶馬需要合作夥伴來分攤投資,加速這一進程。

長城汽車或許是最好的合資方。

2018年8月31日,長城旗下新能源品牌歐拉首款車型上市。從歐拉推出的車型和售價來看,長城在新能源上第三次嘗試想從A級車(軸距在2.45米至2.65米之間)做起。

MINI電動化與長城汽車要實行的電動化轉型不謀而合。作為國內少數沒有合資公司的頭部車企,長城汽車一直沒有合作方。

2018年4月,國家發改委對放開汽車業外資股比給出時間表:當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

重視中國市場的寶馬集團表現出自己的政治智慧。2018年7月10日,在領導人訪問德國期間,在兩國政府官員的見證下,長城汽車與寶馬(荷蘭)控股公司籤署了合資經營合同。

一位跨國諮詢機構人士對出行一客表示,從寶馬與華晨的合作經驗來看,在華合資比獨資好處更多,能降低風險,品牌更接地氣。寶馬選擇長城汽車這樣自主品牌中的強勢企業,既能夠得到包括地方政府在內的加持。同時,對半股權的設置,也有助於保持相對穩定的協作關係。

此舉不僅貼合了中國對外開放的大戰略,也讓寶馬集團補齊了MINI電動化的短板,獲得中國政府更多支持。

2018年10月,華晨中國公告稱,公司應邀向寶馬出售華晨寶馬25%股權,擬轉讓價290億元,華晨寶馬控股方轉為寶馬。寶馬集團持有華晨寶馬75%的股份。

對長城汽車而言,這是也是一次重要的學習機會。魏建軍在籤約後一天坦言,長城汽車之前不是不想合資,與國際知名車企的合資輪不到長城汽車。

雙方小算盤

項目設立初衷是多方獲利,但雙方仍然會有自己的小算盤。

根據協議,光束生產的純電動MINI將繼續在寶馬的銷售渠道上發售,而光束生產的新品牌緊湊型車型,將在長城汽車銷售渠道上發售。

上海一位寶馬4S店總經理告訴出行一客,原有的銷售渠道未變,原有MINI經銷商仍專做進口車型銷售。針對各自擁躉分網銷售,有助於根據產品和定位,實現更為靈活的市場策略。

也就是說,這次雙方合作採用的是合資不合營的方式,光束將作為一家獨立公司進行運作。與此前戴姆勒和比亞迪的合資品牌「騰勢」發展模式有些類似。

純電MINI銷售渠道仍在寶馬渠道,不難發現,寶馬品牌並不想與光束品牌有過多的關聯,仍希望保持品牌獨立,降低對自己主品牌溢價的影響。

獨立汽車分析師鍾師告訴出行一客,寶馬在純電動路徑上略顯謹慎。在歐洲,小型車適合採用純電技術。車子越小,自重越輕,同樣的電池就能驅動更長的續航裡程。因此,寶馬在純電動商業化初期,押注MINI有助於與寶馬主品牌有所區別,既能在中國實現試水,又能阻隔風險。

對於長城而言,光束在商業上的意義更大。

全面新能源化已然成為當下主流,長城汽車的新能源道路走得並不順利。首款新能源轎車長城騰翼C30EV草草收場。WEY品牌下的混動SUV P8,更是在2018年銷量僅賣出三千多輛,要知道WEY品牌2018年的全年銷量接近十四萬輛。

當眾多車企希望通過新能源車實現品牌向上的時候,長城汽車不得不尋找一個能提供品牌溢價的方式。

建設嶄新的光束品牌看起來是一個好方式。一個淡化合資方背景,強調獨立的品牌,是當下新造車勢力發展的主流。沃爾沃汽車集團和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合資成立的極星(Polestar)品牌就是一大例證。

桂靈峰認為,從長遠發展來看,光束項目能夠順利進行,長城汽車通過光束汽車實現技術儲備,將這些技術應用於自己的主品牌,未來就能提高長城汽車的品牌溢價。

根據長城汽車新能源汽車規劃,在2025年以前,長城汽車會基於五個車型平臺推出包括純電動車、插電混合動力車和燃料電池車,共計12款產品。涉及長城品牌、光束汽車品牌及歐拉品牌的產品。

對於後續車型,鍾師認為,電動車消費市場前景仍不清晰。作為代步工具的小型電動車,品牌溢價對消費者極具吸引力。在這一背景下,光束如果去搞B級車,將直接面臨諸多造車新勢力的同臺競技,並沒什麼後發優勢,還不如堅持搞小型車,從而發揮MINI的優勢,規避與前者的市場競爭。

當然,魏建軍要的可不只是一款車型、一些技術、一點管理經驗。魏建軍此前表示,長城汽車在與寶馬合作後,長城汽車將會提升產品質量與海外營銷管理能力,並努力向更高端市場進軍。

2020年,長城汽車計劃在歐洲地區銷售歐拉品牌電動車。與寶馬的合作,似乎正在為這一規劃做鋪墊。(責編/楊佩謙)

文章來自微信公眾號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財經》雜誌交通工業組創建,專注交通出行領域新聞,致力於探索出行、科技與未來。

相關焦點

  • 51億元!長城寶馬合資項目落地,光束汽車產品將按品牌進入各自網絡
    「光束汽車有限公司」,這個名詞第一次出現的時間還要追溯至2018年7月10日。或許連彼時牽手的二者也未曾預料,讓「光束」照進現實,他們竟然用了507天的時間。507天終成正果將近兩年的時間,一直沒有露面的寶馬與長城究竟在做什麼?
  • 光束汽車項目「落地」!寶馬與長城「電動未來」合資不合營
    寶馬集團和長城汽車合資的光束汽車項目正式「落地」,11月29日,光束汽車項目在江蘇省張家港市正式動土奠基,2022年這裡將建成一座年標準產能16萬輛汽車的現代化工廠。雙方採用創新合作模式,聯合研發和生產未來MINI電動車及長城汽車旗下新產品,各品牌沿用既有銷售渠道。
  • 長城寶馬手牽手:驢肉火燒配德國豬肘?
    華晨之後,寶馬在華再度合資,這回的對象是長城。11月29日,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寶馬集團董事傅樂希(Klaus Frhlich)共同為光束汽車有限公司(下稱「光束汽車」)奠基。光束是長城汽車(601633.SH/02333.HK)和寶馬集團建立的股比為50:50的新合資企業。生產基地2020年開工,2022年建成。
  •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長城「光束」項目解密
    「沙龍智行」產品採用寶馬技術,是其質變的後續動力銷量、新技術的背後,是長城大刀闊斧的變革。面對未來主流技術,長城汽車在新能源上同樣也開始快速邁向高端智能化。12月11日,長城爆出將打造高端智能新能源「沙龍智行」項目,該項目曝光後,長城股價持續一路走高,從每股29.43元漲到35.31元,從側面說明了「沙龍智行」項目備受外界看好。
  • 長城:光束進展順利 雙方股東信心十足
    「光束汽車項目進展順利,項目團隊在各個領域取得了眾多成果,雙方股東對此項目充滿信心。」就在「長城與寶馬光束項目或存隱憂」的傳聞出現之後,長城迅速給出了回應。而除了長城之外,寶馬也對外宣稱不會對傳聞進行回應。
  • 多個「第一」傍身,長城寶馬創新管理模式或將是光束汽車最大考驗
    導讀:多個「第一」傍身,長城寶馬創新管理模式或將是光束汽車最大考驗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汽車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寶馬另尋新歡?與長城合資的新品牌名稱科技感十足
    德國寶馬,大名鼎鼎,何人不知,誰人不曉?在國內寶馬的合資夥伴是華晨汽車,寶馬汽車2019年又是在豪華品牌銷量中拔得頭籌,總計銷售了72.37萬輛,同比增長13.1%,力壓奔馳和奧迪。而華晨汽車抱著這個大腿,雖說現在華晨自主汽車版塊每況愈下,但是活的依舊是滋潤。
  • 「光束」、「智馬達」開啟中外合資新局面
    前有長城寶馬的「光束」,後有吉利戴姆勒的「智馬達」,中外合資終於進入「平等對話」的2.0時代。由於長城吉利、寶馬戴姆勒在車市的地位,這對合資項目也被認為是中國汽車市場「後合資時代」以來最重磅、最具意義的兩次合作,不僅是長城吉利在全球化戰略上的一次大飛躍,更是中國品牌集體進步的縮影。
  • E周新勢力 | 光束汽車將按品牌進入各自網絡;威馬將推出V2G充電...
    本周,長城汽車與寶馬集團合資的光束汽車項目在江蘇張家港正式啟動。據介紹,光束汽車項目註冊資金為17億元,總投資額約為51億元。光束汽車位於張家港市,佔地面積約為28萬平方米。項目組成後,將具備年產16萬輛燃油乘用車全出口以及純電動乘用車的研發和製造能力,產品將面向全球市場銷售。
  • 長城高端「SL項目」實體公司成立?股權騰挪背後有何玄機
    >品牌「SL項目」流言盛傳的背後,長城汽車對該項目的股權架構運作也正在進行中。而在11月份,玥泛科技發生了多項變更,註冊資金上升至3億元,股東由哈弗汽車科技變更為長城汽車股份。同時,企業類型由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投資,變更為外商投資企業法人獨資。
  • 長城寶馬新品牌計劃招聘3000人 身邊有找工作的朋友可以看看
    根據長城汽車新能源產品規劃,光束汽車將推出兩款與歐拉iQ同級的全新電動車型,兩款新車均基於與寶馬合作的全新緊湊型平臺打造。從車型定位來看,兩款新車定位均高於歐拉iQ(補貼後11.48萬-12萬元),上市後有望13萬元起。
  • 不僅初雪美,汽車圈的「光束」一樣耀眼
    11月27日晚,眾泰汽車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法院傳票、《應訴通知書》及《民事起訴狀》等相關法律文書,通知其作為被告之一參加訴訟,比克動力請求判令被告傑能動力向原告支付貨款及逾期付款違約金共計約6.16億元,判令被告眾泰新能源、永康眾泰、眾泰汽車、金浙勇對上述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在車市大環境遇到陰霾時,總會有弱者成為犧牲品,但也總會有一束「MINI」的光從夾縫中升起。
  • 寶馬和華晨分家,投向長城的懷抱卻不叫長城寶馬?網友:這是啥?
    說到寶馬這個汽車品牌相信國內的車主都知道。作為國內最有名的豪車之一,在國內基本上寶馬除了奔馳汽車以外就沒有其他對手了。而這些年國內也有很多汽車企業因為寶馬直接或間接的受惠。華晨汽車就是其中一個。華晨汽車是國內的一個二線汽車品牌,但是在沒有和寶馬成立合資汽車廠之前,華晨連一個三線品牌都算不上,可以說是寶馬一手成就了華晨汽車。而對待華晨寶馬這家代工廠,華晨的誠意也是十足,以優秀的工藝讓華晨寶馬成為了世界排名前三的寶馬代工廠之一。理論上來講,如今華晨寶馬在國內銷量穩定,市場佔有率越來越大,按理來說雙方都會一直合作下去才對。
  • 光束汽車正式落戶張家港,合資新方式能帶來什麼?
    今年7月10日,長城與寶馬正式籤署了合資經營合同,確定了在新能源方面的合作。一個月之後,這項合作又有了新的進展。8月13日,長城汽車與張家港市人民政府在江蘇省南京市籤訂整車合資項目投資協議,這標誌著光束汽車正式落戶張家港市。 合資路漫漫 雖然光束汽車整車合資項目進程很快,但長城遇見這次合資機會卻等了很久。
  • 左手寶馬,右手歐拉,長城新能源滿弓在弦異軍突起
    引言:2021年,長城寶馬的光束汽車,將推出第一款電動車。而長城旗下的電動車品牌歐拉首款車以及第二款車,將很快來到人們的面前,定位為解決城市出行代步。長城董事長魏建軍說,「(它是)城市出行的標杆……」>新能源汽車的加速度,也許超出了我們的預料。最近兩起事件,就頗引人關注:一件是長城汽車與寶馬籤約建立合資車企光束汽車,將推出新品牌,開發全新電動車;一件便是特斯拉在上海籤約國產。
  • 長城寶馬合資為何選擇MINI
    奧迪牽手了上汽、吉利入股了戴姆勒,寶馬與長城汽車合資的傳聞也落實了。2月23日,寶馬集團官方宣布,寶馬已經與長城汽車籤署合作意向書,雙方正在深入探討有關在中國建立新合資公司的事宜,實現MINI純電動車型的本土化生產。接下來,雙方將對合資公司的具體細節以及合作模式進行協商,並就相關事務,比如生產地點的選擇和具體投資額度等進行闡明。
  • 「長城寶馬」合作被敲定!新名字比寶馬更霸氣,華晨要開始後悔了
    ,而是選擇了長城汽車,如今,與長城正式籤訂合同,「長城寶馬」合作被敲定!寶馬之所以選擇長城,一是長城的SUV有一定的霸主地位,二是因為長城也一直打算發展新能源,如今兩家一拍即合,互相彌補和提升知名度,被稱為天作之合,而兩家也是各出資8.5億,佔股50%,新公司的名字也被敲定,叫做
  • 「Young OG」光束汽車能與「老炮兒」特斯拉並駕齊驅嗎?
    「Young OG」光束汽車能與「老炮兒」特斯拉並駕齊驅嗎? 2018-08-28 15:38 來源: 易車網 溫馨提示:本文共2987字,18張圖,閱讀約需4分鐘。
  • 李瑞峰親自掛帥WEY,長城為何還要再造一個高端品牌?
    儘管當前圍繞「SL」項目及沙龍智行公司更多的信息,還有待進一步釋放和觀察,但一個已經非常清晰的信號是:新一輪「智能電動車」群雄混戰一觸即發,繼東風、上汽、長安等傳統主機廠之後,SUV領導者長城也在摩拳擦掌,官宣正式「入場」只是時間點的問題了。WEY,wey什麼?
  • 長城欲推全新高端智能電動車品牌,內部代號「SL」
    12月10日,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長城汽車計劃推出全新智能電動汽車獨立品牌,內部命名為「SL項目」, 這將是WEY品牌之後長城汽車打入高端市場的第二次嘗試。這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稱,長城汽車全新品牌的產品規劃將包括SUV和轎車,動力選擇包括純電動或增程電動。當被問及該計劃時,長城發言人回應稱:「大潮將至,我輩當躬身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