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火鼎公婆:抬著油鍋過街表演(圖片)

2020-12-24 閩南網

泉州火鼎公婆歷史由來

  「火鼎公火鼎婆」這一民間舞蹈形式產生於何年代,至今難以確考。


泉州火鼎公婆

貧家「妝人」說

  據泉州鯉城區江南鄉上村村民間老藝人楊式英介紹,該舞系始於清末。相傳有一次某地舉行規模浩大的迎神賽會遊鄉活動,家家戶戶「妝人」參加遊行。有一戶農家,家境貧寒,老夫妻情急之下,即用家中兩根竹竿架起唯一一口大鐵鍋,放進幾塊木柴燒起火鼎,二人抬著出門參加遊鄉。又恐途中柴火燃盡,而叫女兒挑起柴擔跟隨其後,一路添柴續火。因其表演獨特,氣氛熱烈而風趣,遂廣為流傳,形成閩南地區群眾喜聞樂見的民間舞蹈形式。

「火神」崇拜說

  人類對「火神」之崇拜,可溯源於傳說中燧人氏鑽木取火之時。自古以來,人們一直對「火」有著一種強烈的崇敬之意。而閩南地區的「火鼎公火鼎婆」正是源自對於「火」和「火神」的崇拜,是對「火神」崇敬而衍化為一種獨特的民間舞蹈。

油炸秦檜說

  表演油炸秦檜的故事衍化而來。

城隍「火鼎踩路」說

  據近些年調查,「火鼎公火鼎婆」舞蹈系源於閩南民俗中的城隍、王爺等神出巡時,抬火鼎「踩路」的民間習俗。

  泉州民間信仰歷史悠久,地方神袛眾多,一年四季酬神遊佛、迎神賽會不斷。單泉州城內就有關帝、天后、吳真人以及府、縣二個城隍等。城隍系管轄陰陽兩界最高神明,其權力之大,據《泉州府志》引《陳讓碑記》載為「監察官民善惡」。凡大小官員到位「必先假廟與神誓其陰陽表衷協於正直」,否則生前死後都將受到城隍責罰。

  泉州城隍凡春秋二祭,府城隍五月十三日為神誕日,凡遇重大節慶,城隍金身及廟中大小諸神必與泉州城中神格較高的眾神明一道上路出巡。清·乾隆《泉州府志》記上元夜泉州迎神踩街盛況:「妝為神像」、「假面盛飾」、「鳴鑼助喊」、「其疾如風」、「一國若狂」。

  各路神明出巡前必先經一番「踩路」,掃除路上妖氛,以保一路清淨。至今金門城隍四月十二神誕出巡的前一天晚上,各鋪境須抬一「火鼎」,並由道士在前開道,沿著明日城隍爺出巡的路線從頭到尾走上一圈,稱為「踩路」,極其隆重。只是金門「火鼎」系燃食用油而非燃柴而已。

  金門城隍廟始建於明代,其人、神、信仰、習俗大都由泉州傳入,可證泉俗迎神賽會抬「火鼎」習俗年代更為久遠。時至今日,泉州城鄉尚有結婚抬嫁妝,必由父母認真燒起一爐旺旺的炭火,請一懂「禮」的長者擔著走在隊伍最前頭;而新娘臨入夫家門時,亦必從夫家特意燒起的炭爐上跨過,稱之為「跨火爐」。上述「火爐」皆意在趨邪除汙,與城隍「火鼎踩路」功能一致,可見「火鼎」在泉州民間習俗中影響之深。

  泉俗城隍「火鼎踩路」今已罕見,卻見保存於金門海島。而泉州城鄉由迎神賽會的抬「火鼎踩路」,衍化成為「火鼎公火鼎婆」抬「火鼎」踩街遊行,又由燃油改為燃柴,不但節省開支,而且可平添許多趣味情節,增加舞蹈的熱烈氣氛,更能為普通百姓喜愛。

  推薦閱讀:泉州拍胸舞  泉州彩球舞

相關焦點

  • 泉州古老民間舞蹈——火鼎公火鼎婆
    至今金門城隍四月十二神誕出巡的前一天晚上,各鋪境須抬一「火鼎」,並由道士在前開道,沿著明日城隍爺出巡的路線從頭到尾走上一圈,稱為「踩路」,極其隆重。只是金門「火鼎」系燃食用油而非燃柴而已。  金門城隍廟始建於明代,其人、神、信仰、習俗大都由泉州傳入,可證泉俗迎神賽會抬「火鼎」習俗年代更為久遠。
  • 泉州第一座!市區刺桐路-田淮渠節點過街天橋動工,還將裝電梯
    (效果圖)泉州通客戶端11月24日訊 (東南早報記者許鈸鈸 通訊員陳璐)近日,路過泉州市區刺桐路友德酒店附近的市民會發現,該路段正在進行施工。記者從泉州城建集團了解到,泉州刺桐路—田淮渠節點過街天橋項目目前已正式動工。
  • 閩南伴手禮創意「鬥陣行」 泉州元素妙呈遊客觀眾
    提線木偶的精彩表演讓孩子好奇不已泉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教育工委書記陳慶宗在啟動儀式上表示在西街舊麵粉廠內,熱鬧的拍胸舞和火鼎公婆照例吸足了眼球,孩子、大人都被他們的歡樂氣氛所感染。表演者被「圍觀」,自然也舞得更來勁。有名攝影愛好者乾脆做起「嘴臉」,和火鼎公婆來張合影,讓人忍俊不禁。孩子們則紛紛被泉州市木偶劇團退休演員林文榮現場表演的提線木偶《馴猴》、《小沙彌下山》吸引住了。
  • 更多泉州味融入製作 古城匠人施巧手花燈寓意新
    將更多祝福元素更多泉州味融入製作 古城匠人施巧手 「福相」花燈寓意新  精巧的「嫦娥奔月」花燈  每年元宵佳節,泉州古城的大街小巷都會掛滿各色花燈。為了讓花燈如期呈現在市民面前,最近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泉州花燈省級傳承人陳曉萍正和女兒陳熙雅一起,加班加點製作花燈。  憨態可掬 豬元素花燈惹人愛  記者昨日來到市區西街爐下埕巷子深處,陳曉萍的工作室就位於這裡。走進工作室,十幾盞別致有趣的花燈掛滿大廳。今年是豬年,陳曉萍做了三盞生肖花燈,分別是發財豬、迎春豬、小飛豬。
  • 泉州培元中學南音表演在法國巴黎上演
    培元中學的南音表演,折服了全場觀眾,掌聲經久不息。在「東亞文化之都」影響力日益擴大的今天,我市中小學校園內,時常耳聞絲竹之音,在世界範圍內,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在欣賞著這一千年雅樂。華僑驅車四百公裡趕來聆聽家鄉聲音  11日,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1號會議廳內,1300個座位座無虛席,更有泉籍華僑驅車400餘公裡趕來觀看來自家鄉的南音表演。
  • 2019元宵佳節 泉州古城匠人施巧手花燈寓意新
    每年元宵佳節,泉州古城的大街小巷都會掛滿各色花燈。為了讓花燈如期呈現在市民面前,最近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泉州花燈省級傳承人陳曉萍正和女兒陳熙雅一起,加班加點製作花燈。陳曉萍與女兒共同製作花燈每年元宵佳節,泉州古城的大街小巷都會掛滿各色花燈。為了讓花燈如期呈現在市民面前,最近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泉州花燈省級傳承人陳曉萍正和女兒陳熙雅一起,加班加點製作花燈。
  • 沙畫表演巧妙融合泉州文化 展示瞬間萬變的畫面
    沙畫藝術在泉州逐漸流行,藝術家們在沙畫中融入泉州元素,古雅之氣躍然畫上;業內如今正在探索更前衛的表現形式——電視沙畫flash和光影畫,使畫面展示更富表現力,更具衝擊力最近,一場通過沙畫展示古泉州文化繁榮景象的表演在領show天地舉辦,清源山、南音、東西塔、弘一大師、老君巖等一幕幕市民耳熟能詳的畫面在沙畫藝人的手底不斷變化,吸引眾多市民前往觀看。據介紹,沙畫表演(即安放一個底部可照亮的白色或透明的燈箱畫板,然後把細小的沙子撒在上面,用手作畫)這種藝術在北京奧運會期間開始得到廣泛流傳。
  • 「怪橋」當道 過街天橋不能過街
    近日,一些「怪異」的過街天橋引起了市民熱切關注。這其中就有咱們望京的兩處「怪橋」。這些被稱為「怪橋」的過街天橋究竟怪在哪裡了?記者逐一進行了探訪。目擊1橋修好了卻不接地氣朝陽區曙光西路上有一座過街天橋,附近居民戲稱其為真正的「天橋」,是因為橋梁的兩頭沒有臺階,人是根本走不上去的。打開多個版本的電子地圖,在曙光西路上看不到這座過街天橋,但記者實地走訪,橋確實存在。
  • 規範市區過街天橋建設管理
    資料圖片    隨著「上跨下穿」工程的進行,截至目前,我市已有形式多樣的人行過街天橋和地下通道100餘座,提升道路通行能力的作用日漸彰顯。2月5日,在市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第一次分組討論會上,政協委員傅連鴻建議政府能夠修建殘疾人可以通行的人行過街天橋,丁義蘭提交了《關於拆除麥積山路東口過街天橋的提案》,翟兆君提交了《關於加強人行過街天橋與地下通道管理的提案》,委員們紛紛建議市區主要道路能多修一些立體過街設施,以緩解城區道路交通擁堵狀況,確保行人過街安全。同時,也建議新建的人行過街天橋應該融入美觀、實用、便捷等因素,真正發揮它的價值。
  • 方案通過評審 泉州市區森林公園人行天橋年底前將開工
    近日,由泉州城建集團權屬企業泉州市城市地下管網投資建設有限公司代建的森林公園人行天橋項目,順利通過方案評審。
  • 注入新元素泉州伴手禮變身「高大上」
    尤其是這一兩年來,泉州旅遊部門進一步整合資源,大力開發旅遊伴手禮市場,通過開展伴手禮評選活動將泉州頗具代表性的特色小吃,呈現給了所有鍾愛小吃的遊客和懷念家鄉味道的泉籍僑胞。  如今,受到旅遊氛圍的影響,送泉州味伴手禮已然成為當地的一種文化特色。它傳遞的,不僅僅是美味,還是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更是一種可以傳播泉州旅遊形象的紀念品。
  • 老人病重無法取款 銀行要求「抬也要抬過來」?
    老人病重無法取款,家屬稱銀行要求「抬也要抬過來」,記者核實得知——銀行已上門服務特事特辦老人病重,很可能不久於人世,家人前往銀行取款,但是銀行要求老人親自來驗證,「抬也得抬過來12月13日中午,家住泉州臺商投資區洛陽鎮堂頭村的謝女士致電本社24小時熱線96339反映說,現在服務講究人性化,家人為老人的狀況擔憂傷心,沒想到到銀行取錢時,還會遇到這種情況。記者核實採訪得知,昨日上午,銀行已經提供上門服務,派人前往儲戶家中辦理業務。
  • 老人病重無法取款 家屬稱銀行要求「抬也要抬過來」 銀行回應
    ,「抬也得抬過來」。12月13日中午,家住泉州臺商投資區洛陽鎮堂頭村的謝女士致電本社24小時熱線96339反映說,現在服務講究人性化,家人為老人的狀況擔憂傷心,沒想到到銀行取錢時,還會遇到這種情況。記者核實採訪得知,昨日上午,銀行已經提供上門服務,派人前往儲戶家中辦理業務。
  • 小吃店油鍋起火 合肥消防使用滅火毯成功滅火
    消防隊員們到達現場後發現,該小吃店內油鍋發生起火,店主已用溼毛巾將油鍋蓋住,但因為油溫過高,溼毛巾較小且周邊有縫隙,火苗仍不斷從溼毛巾周邊冒出。見此情況,隊員們立即展開救援。一名隊員首先拿出滅火器對準起火部位進行滅火,但由於火勢較大,隊員們隨即取出滅火毯將起火油鍋完全蓋住,火勢被完全撲滅。
  • 新莊立交人行過街通道開建
    新莊立交開建「Y」形人行過街通道。通道建成後,將在地下串聯起新莊廣場南林大、六角廣場、紫金聯合立方三個角,將人流引入地下,方便市民過街和換乘公共運輸。新莊立交人行過街通道示意圖(藍線為建設位置,橙線為預留位置)。
  • 讓過街天橋成一道靚麗風景
    青海新聞網訊 說起過街天橋,早已成為西寧市民出行過街的重要方式。在人流車流較為密集的城區內,各個大街過街天橋見證著市民匆忙的腳步,也為大家提供著快捷便利的出行方式。現在,西寧市為各個過街天橋安裝電梯,更是極大地提升了過街天橋的利用率。
  • 泉州首座電梯人行天橋——刺桐路-田淮渠節點過街天橋順利開工
    日前,由集團權屬企業城建工程公司承建的泉州刺桐路-田淮渠節點過街天橋已開工,目前正有序進行圍擋清表工作。此外,橋面還設有融入閩南紅磚厝建築元素的雨棚,結合周邊環境利用夜景工程強化了整體效果,為泉州中心城區新添一抹「閩南紅」。項目預計2021年底完工。來源:泉州城建集團有限公司
  • 過街天橋裝電梯,夠意思!
    今年6月,本欄目曾報導過位於櫻花東街一座過街天橋的故事,當時有居民提出疑問:「人行橫道旁,建過街天橋有沒有必要?」3個月後,這事兒有變化了嗎?記者回訪發現,這座天橋的現場施工已基本結束,正待開通,但附近居民的看法有了「大逆轉」——從最初的質疑,到如今的期待。
  • 廣州人行過街設施要優化!未來將加裝自動扶梯、雨棚
    人行過街設施也要品質化提升人行過街設施是保障步行及自行車系統安全、便捷、連續的一個重要環節。廣州將通過編制立體人行過街設施布局專項規劃以及制定相應的品質化提升指引,指導建設實施。本次規劃範圍為廣州市域,總面積 7434.4 平方公裡。基準年為 2019 年,近期為2025年,遠期為203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