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病重無法取款 銀行要求「抬也要抬過來」?

2020-12-20 東南網泉州頻道

老人病重無法取款,家屬稱銀行要求「抬也要抬過來」,記者核實得知

——銀行已上門服務特事特辦

老人病重,很可能不久於人世,家人前往銀行取款,但是銀行要求老人親自來驗證,「抬也得抬過來」。12月13日中午,家住泉州臺商投資區洛陽鎮堂頭村的謝女士致電本社24小時熱線96339反映說,現在服務講究人性化,家人為老人的狀況擔憂傷心,沒想到到銀行取錢時,還會遇到這種情況。記者核實採訪得知,昨日上午,銀行已經提供上門服務,派人前往儲戶家中辦理業務。 □記者 廖培煌

家屬反映 老人病重無法取款 銀行稱「抬也要抬過來」

昨日上午,謝女士向記者講述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謝女士的爺爺今年89歲,平日裡省吃儉用,加上多年的農村養老金,積攢了一些錢。這些錢分別存在幾家銀行。

這段時間,老人病重,可能不久於人世,他清醒時,向子女們交代了存款的事情。一段時間來,子女們憑藉存摺、存單和老人身份證等,陸陸續續到各家銀行去取錢。

12月10日,家人到洛陽鎮區一家銀行取款。「3張存單、1張存摺,有10萬元左右。」謝女士說,爺爺的這些存款存單都是免密的。到了銀行,工作人員說要人臉識別,按規定老人得親自來辦理。家人稱,老人病危臥床,無法前來。「工作人員竟然說,不行抬也得抬過來。」謝女士說,銀行工作人員的態度讓她氣不打一處來,「現在很多窗口單位的服務都很溫馨和人性化。我們一家人在為老人的狀況擔憂傷心,聽到『抬也要抬過來』的說法,豈能不氣?」

隨後,銀行工作人員說,將在3天內給予回復。

銀行回應 已派人上門服務 特殊客戶特事特辦

記者聯繫到當事銀行,銀行方面稱已於14日上午上門服務。謝女士證實說,銀行確已派人到家中核驗證件,家人下午到銀行順利將款取出。

昨日下午,當事銀行泉州分行回應說,針對因重病及身體不便,無法臨櫃辦理,但確有緊急用款等特殊需求的客戶,銀行方面建立了上門服務實施機制,為特殊客戶特事特辦,急事急辦。上門服務時,銀行需要審核帳戶所有人有效身份證件,帳戶所有人應指定代辦人,親自籤署《授權書》,經兩名銀行員工見證後,帳戶所有人有效身份證件複印件、代辦《授權書》原件和複印件等資料將被帶回銀行網點,代辦人再到銀行臨櫃,辦理過程會錄像及拍照。

有臥床等類似情況的,如何辦理銀行業務?記者採訪了當事銀行之外的另外幾家銀行。

其中一家銀行稱,對於臥病在床不能去網點的,提供上門服務。網點設有老花鏡、助盲卡等人性化服務設施。有條件的網點配備無障礙坡道及無障礙衛生間等,物理條件受限的網點配置呼叫按鈕或求助電話,及時響應客戶服務需求。對於因重症、意外事件等特殊原因無法親自到網點的客戶,如其需要辦理的業務按規定應由客戶本人辦理,網點可提供上門服務。

還有一家受訪銀行表示,可派專人上門服務,非現金業務和電子端的業務基本可以當場辦結。如果是現金業務,可由專人上門見證代理委託,然後由委託人再到銀行辦理。

實際生活 不少老人慣用存摺 需注意代辦事項

記者了解到,實際生活中,像養老金、存款等業務,許多老人尤其是農村的老人,往往通過存摺、存單辦理業務。泉州一家銀行的工作人員介紹,一些老人之所以不選擇銀行卡,是因為他們不會使用自動取款機、手機銀行等。有的老人習慣用存摺、存單,感覺銀行卡不安全。他們認為,將錢存在卡裡,看不到裡面有多少錢,薄薄的卡片還容易弄丟,存摺存單就不一樣了,有清晰的開戶名字、存款數額、利息收入,一目了然,老人比較放心。

那麼,在老人病重、身體不便的情況下,是否可由家人代為取款、代辦業務呢?記者採訪中了解到,各家銀行都在相關規定的框架下制定了各自的規章制度,包括哪些業務可以代辦、哪些業務必須親自辦。有銀行工作人員介紹,最常用的存款和取款等業務可由他人代辦,代辦人需出示本人及委託人雙方的有效身份證件。無密碼存摺取款,必須本人親自辦理,這是制度,也是為了保護客戶資金的安全。

不過,有的老人在沒有交代的情況下逝世,其在銀行的存款怎麼支取呢?如果老人在銀行的存款沒有密碼,或者已知曉密碼,有銀行卡可以直接取,辦存摺的,帶著存摺、存款人身份證、戶口本和取款人的身份證等,到銀行辦理。如果老人存款設了密碼,而家人又不知道,則需要帶著死亡證明、火化證明、銀行存款卡折、取款人戶口本、身份證等材料,到公證處去辦理銀行存款繼承公證,然後持以上證明到銀行去辦理。這個過程比較麻煩,但是銀行是為了履行保護儲戶財產安全的責任。

相關焦點

  • 老人病重無法取款 家屬稱銀行要求「抬也要抬過來」 銀行回應
    老人病重無法取款,家屬稱銀行要求「抬也要抬過來」,記者核實得知——銀行已上門服務特事特辦老人病重,很可能不久於人世,家人前往銀行取款,但是銀行要求老人親自來驗證,「抬也得抬過來」。家屬反映 老人病重無法取款 銀行稱「抬也要抬過來」昨日上午,謝女士向記者講述了事情的來龍去脈。謝女士的爺爺今年89歲,平日裡省吃儉用,加上多年的農村養老金,積攢了一些錢。這些錢分別存在幾家銀行。
  • 老人病重住院,男子去銀行取父親救命錢,銀行:必須要本人到場!
    這次事件主要是關於鄧先生因為自己的父親病重在醫院治療,而需要去銀行取錢讓老人繼續接受治療。當時, 老人年紀最小的兒子帶著老人身份證和存摺等資料到銀行取錢, 但被銀行職員拒絕。當時, 老人的小兒子拿著老人的兩張身份證。一個是舊身份證, 另一個是新的第二代身分證。
  • 9旬老人郵政取款被拒3次,存取雙方應吸取什麼教訓?
    但奇怪的是,因為這事,老人都來來回回3次,卻仍然沒有把錢取出來,老人一著急,直流眼淚,看著老人無辜的表情,銀行還是拒絕了,說老人沒法證明自己是自己。 一個很簡單的問題,最後卻搞得如此複雜,僅僅從視頻上來看,無法分清到底是誰的責任,但是因為一件並不複雜的原因多次跑銀行卻有點不正常。 要說是銀行的責任,銀行肯定覺得自己很冤。
  • 半月談評「老人被抬進銀行進行人臉識別」:公共服務還需多點溫度
    來源:半月談原標題:94歲老人被抬進銀行進行人臉識別:公共服務還需多點溫度半月談評論員郝嫻宇近日,有網友爆料稱,湖北廣水一位94歲的老奶奶為激活社保卡,被子女抬著在銀行櫃機前進行人臉識別在網友曝光的視頻中,老人雙膝彎曲被家人抱著,雙手撐在機器上,看起來十分吃力。這則視頻曝光後迅速引發網友熱議,老人所在的農行廣水市支行也在隨後發布情況說明,稱該行「宣傳不到位、服務意識不濃」,「已及時趕到老人家中道歉」。為辦理日常社保業務,已經94歲高齡的老人需要家人攙扶、自助辦理,一通折騰,這對老人來說不是件容易的事,也讓很多網友都直言心疼。
  • 替病重父親辦存摺遭拒 銀行:必須要本人來(圖)
    病重老人為取錢被拉到信用社,當場死亡。前不久,這樣的離奇事情發生在廣東高州。昨日,漳州龍海市港尾鎮也險些發生類似的事。  港尾鎮東坑村村民李秋福的父親身患重症,回家療養。李秋福為了領醫療救助費,帶著相關證件到銀行為父親辦理存摺,但銀行工作人員稱,必須要本人前來辦理。
  • 故事:八孝子抬棺
    本以為,老人做了這麼個大善事,晚年一定可以兒孫繞膝,子孫滿堂的。可天有不測風雲,在一天晚上,那幾個她資助過的孩子匆匆回來了,第二天,竟突然傳出老太太去世的消息。老人的突然離世讓村裡人感覺很蹊蹺,畢竟老人平日裡吃喝不愁,身體一向很好,怎麼說沒就沒了呢?在農村,老人去世都是要有人抬棺的,這抬棺匠,一般都是鄰村或本村關係比較好的人。
  • 臺灣志工車站當「臨時孫子」幫老人抬行李
    花蓮縣青少年公益組織協會將在二十六日發起到全臺火車站幫阿公阿嬤抬行李,新竹物流公司司機們立即響應,昨到萬華車站教導志工毛巾暖身操。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新網8月21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花蓮縣青少年公益組織協會昨集結約20位志工,在萬華火車站推廣「好人運動」,宣示「26日大家到全臺火車站抬行李」。
  • 圖文:手把手教老人用自助存取款機
    走進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蔡甸區蝙蝠街支行大門,穿著得體工作服,戴著紅色肩帶的大堂引導員秦娜馬上迎過來,親切地詢問道。她態度親切,語氣溫和,對老人更是格外耐心。     秦娜是蔡甸本地人,2012年大學畢業後進入中國郵儲銀行蝙蝠街支行,當了一名窗口業務員。在工作中,她發現蔡甸老人習慣在櫃檯存款,對自動存取款機不信任,他們寧可在窗口排五六個小時的隊,也不願去空蕩蕩的自動存取款機上操作。
  • 要如何看待老年人去銀行取錢,工作人員讓用取款機這件事情?
    比如銀行,除了傳統的人工櫃檯外,在大廳或者是其它地方,還設置了許多自助存取款、轉帳等銀行業務的自動機器。本來這是一件好事,是社會的一種進步,可以使辦理業務更加便捷,可是這卻難為到了不少老年人。那麼,如果老年人去銀行取錢,工作人員讓用取款機,要如何看待這件事情呢?根據相關媒體的報導來看,全國目前至少還有2億左右,甚至更多的老年人,沒有使用智慧型手機。
  • 大量老人去銀行排隊「取款」,連利息都不要了?銀行做了什麼?
    同時,即使2020年爆發了一場公共衛生事件,也無法阻擋人們儲蓄的熱情。在經濟最低迷的一季度,居民存款餘額達到87.8萬億元,同比增長13%。 老年人尤其喜歡在銀行存錢,他們中的許多人甚至依靠儲蓄和利息過退休生活。目前,中國的法定退休年齡是男性60歲,女性55歲。2019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將達到77歲,這意味著老年人將享有20年左右的穩定壽命。
  • 老人騎行人力三輪車出故障鄆城交警抬車救助
    民警協調了一輛電動三輪車充當救援車輛10月5日,鄆城一高齡老人因三輪車故障被困於唐塔路,鄆城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執勤民警協調車輛將老人和故障車輛送至修理點。10月5日上午,鄆城縣公安局交警大隊第八中隊民警張宗樂、季利群、宋平三人正按指揮中心部署執行巡邏任務,在途經唐塔路時,民警留意到,一位老人站在路邊左顧右盼、神情焦急,在老人旁邊停放著一輛老舊人力三輪車。
  • 老人癱瘓行動不便 忘記存摺密碼銀行上門服務
    「後來跟老人家交談才知道老人姓盧,今年已經66歲了,帳戶戶主是他老伴,老兩口都忘記了密碼,所以取不出存款,盧大爺一直強調老伴來不了銀行。原來三年前,老伴因腦膜瘤手術後遺症導致左側肢體偏癱,在旁人攙扶下也只能行走20米遠,根本無法從家裡走到銀行。
  • 老人騎行人力三輪車出故障,鄆城交警抬車救助
    大眾網·海報新聞鄆城10月6日訊(記者李效謹)10月5日,鄆城一高齡老人因三輪車故障被困於唐塔路,鄆城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執勤民警協調車輛將老人和故障車輛送至修理點。10月5日上午,鄆城縣公安局交警大隊第八中隊民警張宗樂、季利群、宋平三人正按指揮中心部署執行巡邏任務,在途經唐塔路時,民警留意到,一位老人站在路邊左顧右盼、神情焦急,在老人旁邊停放著一輛老舊人力三輪車。
  • 家屬代籤被拒,銀行業務要合規更要人性化
    在現實以及新聞報導中,有很多老年人辦理業務不便的案例,尤其是前段時間「94歲老人被抬到銀行辦理業務」所引發的輿論熱議尚未走遠。 但有一說一,銀行櫃員拒絕代籤的做法本身無可指摘,這是遵守銀行的規定辦事,本意也是維護客戶的利益,對老人的財產安全負責。涉及到金錢等切身利益時,尤其是還事涉老年人,再小心謹慎也不為過。
  • 老人在銀行取錢款,工作人員極力引導去自動取款機,這是為了什麼
    老人在銀行取錢款,工作人員極力引導去自動取款機,我覺得這是銀行制度與服務存在一定的問題,理應改善。不可否認,自動取款機的面世,既讓銀行省了不少力氣,也為客戶提供了不少方便。銀行推出自動存取款機,把2萬元以下存取款業務分流到機器上去,大大地提高了處理其他業務的效率,很大程度地減少了客戶排隊等待時間。二、銀行省心省力對於銀行來說,自動存取款機讓銀行營業員更省心省力。
  • 家中老人銀行存款要留意哪些?遺忘密碼後如何辦理取款手續?
    首先就是老人由於存款時間較長,記憶衰退,遺忘了密碼;或者保管不善丟失了辦理的存摺;其次老人生病住院之際,急需用錢卻難以證明提取;還有就是流程最為繁瑣的老人不幸離世之後,繼承人的取款問題。對於這些常見的疑問,在這裡我們為大家做一個簡單的講解和歸納,希望能夠解決各位心中的疑惑,給生活帶來便利。老人疏忽丟失了存摺,遺忘了密碼怎麼辦?
  • ETC上高速,不抬杆怎麼辦?新老司機都要知道
    但ETC畢竟屬於電子控制系統,出現故障也是不可避免的,萬一開車駛入ETC通道,卻遇到不抬杆的情況怎麼辦? 這是最令人著急焦慮的事情,對於長跑高速的老司機來說,或許並沒有那麼緊張,而對於沒有使用過ETC的,或根本就很少上高速,而被銀行辦理了免費ETC的車主,在安裝前很多人就考慮到了這個問題,感到非常恐懼。
  • 「該誰抬病人」的問題凸顯出公共服務存在的短板
    急救人員趕到後,自稱抬不動老人,要求家屬找人抬病人下樓,導致病人錯過最佳治療時間。7月12日,北京120急救新聞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整個過程沒有違規行為。該新聞出現了「三個和尚抬水」式的尷尬:患者及家屬是兩個年過八旬的空巢老人,親屬指望不上;120因為沒擔架工可派,服務旁落;而剩下的也只有急救的醫生與司機。在如此特殊的情況下,人命關天,不分分內分外,主動搭把手應是人之常情。
  • 銀行櫃檯有現金不給大額取款,為什麼非要預約取款才可以呢?
    生活當中有些人遇到過,由於銀行工作人員的疏忽,客戶去銀行存款10萬,結果回家之後才知道少給了1萬,然後客戶再度去銀行說少給1萬,看看銀行認不認這個帳,銀行有句話離櫃概不負責。反之你去銀行取款10萬,結果銀行給了你11萬,而你不願意歸還多出的1萬元,銀行肯定會進行催還,最終還會把你告上法庭,通過法律強制性要回這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