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六屆「雄鷹杯」小動物醫師技能大賽在華南農業大學閉幕。由華農獸醫學院(下稱「獸醫學院」)本科學生黃苑茵、龐笑恩、黎錦英和林詩琪組成的華南農業大學代表隊,在熊惠軍教授、郭劍英和李少川等老師的指導下,經過筆試、知識競答、手術實操競賽三個環節,榮獲大學生組團體特等獎。黎錦英、龐笑恩分別摘得「中國獸醫新星獎」和大學生組個人獎項「徒手打結」第一名。華農代表隊還獲得優秀輔導老師特等獎。
華農是教育部第二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單位,也是我省唯一入選的試點高校。近年來,華農致力打通「三全育人」最後一公裡,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獸醫學院是紮實推進「三全育人」重點工作的代表之一。該學院充分發揮實踐育人的重要作用,以人才培養為核心,以優化「第一課堂」(培養計劃內必修課)專業知識結構為重點,創新「第二課堂」(培養計劃外實踐活動)教學,完善資源配置及條件保障,大力推動動物醫學人才協同培養機制與培養模式改革,努力提高多樣化人才培養質量。
鍛造金課▶▷培養卓越創新的獸醫人才
近日,華南地區第一家動物醫院——華農教學動物醫院迎來68歲生日。1952年,由原中山大學、原嶺南大學和原廣西大學的畜牧獸醫合併組建而成華南農學院畜牧獸醫系(獸醫學院前身),華南農學院獸醫院應時而生,即華農教學動物醫院的前身。
在今年的畢業典禮上,華農校長劉雅紅對畢業生們提出期望,希望他們傳承「修德、博學、求實、創新」的校訓,發揚「篤學明德、躬行踐履」的丁穎精神,敢於逆行、堪當大任,積極投身到新時代偉大建設徵程中。
對農林專業,華農花大精力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基於「三本位」理念,協同培養卓越農林人才的研究與實踐》項目榮獲2018年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是全國農林院校和廣東省唯一的一等獎;《農科高校雙創人才培養的創新與實踐》同年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獸醫是注重技術應用和科技創新的學科。去年,獸醫學院「『兩型兩類』獸醫卓越本科人才培養改革與實踐」項目獲廣東省教學成果特等獎。其中,兩型人才為「技術應用型人才」和「科技創新型人才」,兩類人才即「預防獸醫類人才(預防獸醫師)」和「臨床獸醫類人才(小動物臨床獸醫師)」。
理論課方面,獸醫學院注重優化專業課程理論知識體系。「獸醫藥理學、禽病學、高致病性禽流感診斷虛擬仿真實驗」三門課程獲評2020國家一流課程。因培養目標定位不同,兩類人才核心課程的課程設置及教學內容不盡相同,自成一套個性化的體系:
如預防獸醫類人才專業核心課程的課程設置及教學內容偏重於豬、牛、羊、家禽等動物預防獸醫學知識體系的掌握,臨床獸醫學知識相對弱化,且小動物醫學知識只淺顯提及;而小動物醫學側重於個體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兼顧疾病預防,因此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側重於犬貓等動物臨床獸醫學知識體系的掌握,預防獸醫學知識相對弱化。
俗話說,光說不練假把式。培養卓越的獸醫人才,關鍵在實操。
獸醫學院在育人模式中強調重實踐、顯差異,構建「厚基礎、強核心」的實踐課程體系,確保每一門實驗課都獨立成課並計算學分,本科生實踐課程學時佔比達45%。
「比如動物組織學與胚胎學、病理學、動物解剖學三門課程,本來就有獨立的實驗課,學院在此基礎上還設置了獸醫形態學綜合性實驗,將三門課程實驗內容糅合在一起,把相對割裂的知識內容融合起來,進行反覆強化。」獸醫學院動物醫學專業主任馬勇江說。
針對預防獸醫師人才開設「動物醫學通用選修課程模塊」「豬病模塊」「禽病模塊」等;針對小動物臨床獸醫師人才開設「動物醫學通用選修課程模塊」「伴侶動物疾病模塊」「食品動物疾病模塊」……這些互相交融的模塊課程,一方面進一步加強專業知識的延展,並凸顯學生個性,另一方面擴大學生知識視野,以期拓寬就業口徑。
獸醫學院2018屆本科畢業生林賢康學的是動物醫學專業小動物防治方向(下稱小動物班)。畢業後,他成為一名執業獸醫師,在泰洋動物醫院擔任主治醫師以及影像科醫生。「在高年級學生離校實習前,學院會專門設置銜接課程,如小動物臨床病例分析等,幫助學生們迅速進入實習工作狀態。」
以賽練兵▶▷把育人成果寫在南粵大地上
11月至12月,獸醫學院順利舉辦了第四屆「恆豐強杯」華南獸醫豬病診療大賽。大賽歷時22天,分為理論培訓、初賽、決賽培訓和決賽四個階段,參賽選手需要進行活體採血、豬體剖檢、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等實操環節,還需要進行筆試和答辯。大賽全方位考察選手的理論知識、實踐技能、答辯水準,展示獸醫學子的專業風採。
獸醫學院以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構建起實踐育人的第二課堂,讓有興趣、有能力的學生一展所長,把育人成果寫在南粵大地上。
由獸醫學院主辦、每年一度的「華南地區寵物嘉年華」展會,早已成為家喻戶曉的專業品牌活動,為學院提升了行業認可度;定期舉辦「智牧英才大講堂」「人生導師·社會導師講壇」,邀請知名企業家做專題報告,闡述行業發展動態,分享創業經驗,並進行指引;創辦「寵物醫師大講堂」,與歐洲獸醫高級學院(ESAVS)等寵物醫療培訓機構聯合舉辦「寵物專科診療技術培訓課程」……
「學院每學期都會舉辦學術沙龍,讓我們了解當前動物臨床診療技術最新進展。」2016級動物醫學專業學生王惠茹說。她所在的小動物班主要培養從事寵物疾病診斷與防治的臨床獸醫師,通過課程學習,了解寵物機體的結構與功能,掌握診斷並治療寵物疾病的技能。
至今,獸醫學院已成功舉辦十屆「華南獸醫杯」獸醫臨床技能大賽,四屆華南獸醫豬病診療大賽。創辦每年一次的「華南獸醫杯」獸醫臨床技能大賽、「豐強杯」豬病診療技能大賽,強化學生對動物診療知識和操作技能的應用,並遴選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動物醫學(本科)專業技能大賽和全國「雄鷹杯」小動物醫師技能大賽。
形式多樣的比賽為獸醫學子提供理論知識與實踐動手相結合的機會,培養並提升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
在比賽中成長,在實踐中成材。2010年至今,獸醫學院學生代表華農參加第一屆至第六屆全國大學生動物醫學專業(本科)技能大賽,榮獲團體特等獎5次、一等獎1次和單項優異獎2次;參加六屆「雄鷹杯」全國小動物醫師技能大賽,獲團體特等獎3次、一等獎3次。
在比賽之外,豐富的校內外實習也為學生提供了開拓行業視野、打牢實操根基的寶貴機會。
「學院推行暑期實習計劃,幫助學生豐富社會經歷,增強行業認知與體驗,樹立正確就業觀,提高實踐能力。」獸醫學院副院長孫永學介紹,該計劃主要面向2至3年級學生,實習期為暑假的1至1.5個月。學院先向行業內優秀畜禽養殖、動保企業、寵物醫院徵集實習崗位,再選拔優秀學生參與實習。
除此之外,獸醫學院還推行「校內教學動物醫院輪值計劃」,要求小動物班3至4年級學生每學期利用課餘時間到醫院輪流值班20小時,提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追求卓越▶▷培養一流人才服務「三農」發展
依託大型養殖企業、大型寵物醫療連鎖機構等優質行業資源,實行校內外雙導師制,對學生進行幫帶式、訂單式、門診專科制式培養……這是獸醫學院「卓越獸醫師班」最吸引學生的地方。
獸醫學院通過推行「卓越獸醫師計劃」,組建「卓越獸醫師班」,由企業掛名、虛擬班制管理,不打破原有的固定班制,強化高年級學生「第二課堂」實踐訓練與培訓。虛擬班畢業考核合格的學生可優先到掛名企業就業,較好解決學生「就業難」與用人單位「用人難」的問題,實現「學校、企業、學生」的三贏。
「農業農村現代化關鍵在科技、在人才。」華南農大獸醫學院黨委書記嚴會超介紹,該院打出思政課改革、課程思政攻堅、實踐育人等組合拳,建立完善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大力培養懂農村、愛農業、愛農民的高水平獸醫人才。
實踐育人的靈活運用,帶來人才培養質量的大幅提升——
獸醫學院動物醫學專業先後獲評「廣東省名牌專業」「廣東省重點專業」和「國家級特色專業」,並於去年獲批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
本科生臨床實踐應用和創新能力提高,綜合素質明顯增強。學生畢業後第一年「全國執業獸醫資格考試」通過率達60%左右,為全國平均通過率的4倍。
就業結構明顯優化,就業競爭力明顯提高。動物醫學專業畢業生連續五年就業率在96%以上,在本行業就業的比例高達85%,比2013年增長20個百分點;對50餘家大型企業的調研結果表明,本專業畢業生工作適應期短,動手能力強,82%的畢業生能在2年內成為公司的技術骨幹。
「珠三角地區經濟發達,多年來傳統農科專業一直招生困難。然而,通過持續的教學改革,我院專業的社會認可度不斷提高。」獸醫學院院長馮耀宇介紹,2018年以來,動物醫學專業招生報考比將近1∶3,考生第一志願錄取率達89.9%以上,重點線上按志願錄取率達100%,分別比2013年增長了10和20個百分點。
馮耀宇表示,獸醫學院將繼續推進實踐育人和教育教學改革邁入深水區,為社會培養理論基礎紮實,視野寬闊,臨床科研實踐經驗豐富的獸醫行業急需的卓越人才。
撰文:易暉 孫永學 鍾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