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生命中吶喊的靈魂畫家,梵谷

2020-12-22 不喪失對生活的信心

文森特梵谷被認為是倫勃朗之後最偉大的荷蘭畫家,雖然他一生貧窮,但幾乎無人不知。那麼他到底是誰呢?梵谷(1853年3月30日至1890年7月29日)是一位後印象派畫家,其作品以其美麗,情感和色彩著稱,極大地影響了20世紀的藝術。他忍受著精神疾病的掙扎,過著貧窮的一生。

文森特梵谷完成了2100多件作品,包括860幅油畫和1300多幅水彩畫和素描。他的幾幅畫作是目前世界上最昂貴的畫作,「Irises」以創紀錄的5390萬美元成交,他的「Gachet博士肖像」售價為8250萬美元。《星夜》是梵谷於1889年在法國聖雷米居住的庇護所畫的「星光燦爛的夜晚」,這是他去世前一年。他曾寫信給他的兄弟西奧:今天早上我在日出前很長一段時間從窗口看到了鄉村,除了早晨的星星,看起來非常大。畫布上的油畫結合了想像力、記憶力、情感和觀察力,描繪了一個富有表現力的旋轉夜空和一個沉睡的村莊,一個巨大的火焰般的柏樹,被認為代表了生與死之間的橋梁,隱約在前景中。這幅畫目前位於紐約州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向日葵》,梵谷在法國阿爾勒繪製了兩個向日葵系列,分別在1888年8月至9月期間和1889年1月完成。原版和複製品在藝術史學家之間進行辯論。畫布上的油畫描繪了一個花瓶中枯萎的黃色向日葵,現在在倫敦、阿姆斯特丹、東京、慕尼黑和費城的博物館展出。《自畫像》,在過去的十年中,梵谷創作了超過43幅自畫像作為繪畫和素描。「我正在尋找比攝影師更深刻的相似性,」他寫信給他的妹妹。「人們說,而且我願意相信它,很難了解自己。但要畫自己也不容易。倫勃朗畫的肖像不僅僅是對自然的看法,更像是一種啟示「他後來寫信給他的兄弟。

梵谷究竟是怎麼死的呢?1890年7月27日,文森特梵谷早上出門拿著一把裝滿子彈的手槍,並射中自己胸部,但子彈沒有殺死他。他被發現時在房間裡流血。梵谷對他的未來感到心煩意亂,因為當年5月,他的兄弟西奧已經訪問過他,並要求他對他的財務狀況更加嚴格。梵谷認為這意味著西奧不再對出售他的藝術感興趣。 梵谷被帶到附近的一家醫院,他的醫生派人去找西奧,後者找到他的兄弟坐在床上抽菸鬥。他們在接下來的幾天裡一起聊天,然後梵谷讓西奧帶他回家。1890年7月29日,文森特梵谷死於他兄弟的懷抱。此時的他,37歲。

梵谷的家庭和愛情生活。梵谷的父親是一位國家部長,他的母親是一位喜怒無常的藝術家,她對自然,繪畫和水彩畫的熱愛轉移到她的兒子身上。梵谷有一個災難性的愛情生活。他被陷入困境的女性所吸引,以為他可以幫助她們。梵谷搬到了海牙,並愛上了酗酒妓女霍爾尼克。她成為了他的伴侶、情人、模特。當霍爾尼克重新賣淫時,梵谷變得非常沮喪。1882年,他的家人威脅要切斷他的錢,除非他離開霍爾尼克和海牙。梵谷於當年9月中旬離開,前往荷蘭的德倫特,這是一個有點荒涼的地區。在接下來的六個星期裡,他過著漂泊的生活,在整個地區遊走,同時繪製和繪畫景觀和人民。

梵谷為什麼切斷了自己的耳朵?梵谷受到日本藝術的影響,開始研究東方哲學,以提升他的藝術和生活。他夢想著去那裡旅行,但是土魯斯 - 洛特雷克告訴他,阿爾勒村的光線就像日本的光。1888年2月,梵谷乘坐火車前往法國南部。他搬進了「黃屋」,把錢花在油漆而不是食物上。 1888年12月,梵谷在法國阿爾勒的咖啡,麵包和酗酒中生活,他發現自己感到噁心和陌生。不久,顯而易見的,除了患有身體疾病外,他的心理健康狀況正在下降。大約在這個時候,他聞到了松節油和油漆。他的弟弟西奧很擔心,他向保羅·高更提供了金錢去監視阿爾勒的文森特。一個月之內,梵谷和高更不斷爭吵,一天晚上,高更走了出去。梵谷跟著他,當高更轉身時,他看到梵谷手裡拿著一把剃刀。幾小時後,梵谷去了當地的妓院,並為一名名叫雷切爾的妓女買單。他從他的手中抽出鮮血,向她伸出耳朵,要求她「小心翼翼地保留這個物體」。 第二天早上,警察在他的房間裡找到了梵谷,並將他送進了醫院。西奧在聖誕節那天到達,看到梵谷,他因失血和癲癇發作而身體虛弱。醫生向西奧保證,他的兄弟將會生活並得到良好照顧,並於1889年1月7日,梵谷從醫院離開。他獨自一人,情緒低落。為了希望,他轉向繪畫和自然,但找不到和平並再次住院。白天他會在黃色的房子裡畫畫,晚上回到醫院。

生命的終結。在阿爾勒人民籤署請願書說他很危險之後,梵谷搬到了避難所,1889年5月8日,他開始在醫院花園裡畫畫。1889年11月,他被邀請在布魯塞爾展出他的畫作。他送了六幅畫,包括「鳶尾花」和「星光燦爛的夜晚」。1890年1月31日,西奧和他的妻子約翰娜生了一個男孩,並以梵谷的名字命名他。大約在這個時候,西奧以400法郎的價格出售了梵谷的「紅葡萄園」畫作。此時此刻,居住在巴黎以北約20英裡的奧弗斯的保羅·加切特博士同意將梵谷作為他的病人。梵谷搬到奧弗,租了個房間。那年七月,梵谷自殺。

這便是梵谷的一生,可謂沒什麼幸福而言。或許,有人認為像梵谷這樣的抽象畫根本就不知道其實質所想表達的是什麼,小編則認為,你看到的是什麼,那就是什麼。你看到的便是你內心的想法,也是你自身獨一無二的想法,別人看到的也是他獨特的看法。這就像每個人的內心,雖然形狀一樣,但思想卻是不同的。怎麼看,不過是在於你怎樣去理解。

相關焦點

  • 不朽的梵谷,生命的《向日葵》
    特別是我們在直面梵谷的《向日葵》時,那耀眼純淨的黃色,猶如熊熊燃燒的火焰,會燒掉我們所有的偽裝和距離,去感受一顆隱藏在色彩中孤獨而又充滿激情的靈魂,在熾熱的陽光下燃燒自己,成就了一幅幅令世界炫目的生命之作。這個世界中如果有一個人能把繪畫等同於生命的話,那無疑就是梵谷了。
  • 天才總是孤獨的,奇幻星空下藏著畫家梵谷,無處安放的靈魂
    梵谷畫了不少勞動者的作品,農民,礦工,手工業者,麥田,向日葵,星空等等,利用色彩來表達對生活的強烈感受。梵谷將主觀情感注入到對畫面的探索,啟發了表現主義藝術的產生,由此敞開了20世紀的現代藝術的大門。他說:「作畫我並不謀求準確,我要更有力地表現我自己」。這份執念為世界留下了寶貴的藝術財富。
  • 看展覽|梵谷X蒙克:瘋狂的生命在藝術中重合
    三年後,挪威畫家愛德華•蒙克 (Edvard Munch,1863-1944)在日落時分的奧斯陸峽灣漫步。多年以後,他這樣回憶到,隨著太陽漸漸落下,一幕可怕的景象緊緊地抓住了他: 「空氣變得像血一樣紅,火一樣的線條刺向天空……我感覺到了一聲刺耳的尖叫,我確實聽到了一聲刺耳的尖叫。」
  • 蒙克的青春期絕望吶喊
    與藝術相關的死亡,從來沒有放棄在蒙克身邊徘徊,抑或死亡的氣息最終促成了蒙克壓抑憤懣的情緒,以至於傾訴筆端的線條,粗糲蒼茫,仿佛靈魂怦然的另番模樣。就像《吶喊》使他感知到大自然的尖叫,接著便是畫之外那些顏色對我們的咆哮。
  • 梵谷向日葵背後的華麗 藝術張揚下的靈魂
    說說您印象中最深的印象派畫家是誰,不妨告訴您我的答案-"梵谷",梵谷是一位痴迷於藝術的畫家,他對於藝術的瘋狂讓至今的世人都對他的作品為之痴迷。所謂一花一世界,梵谷的作品就是一畫一故事,它的背後隱藏著不可思議的故事,《向日葵》也許表面呈現出來只是簡單而張揚的姿態,但是您一定也能感受這樣張揚的力量,那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梵谷《向日葵》的背後深意吧!梵谷作為現代主義的典型代表,梵谷筆下的話畫都十分以直觀的手法去感知現實中的事物。梵谷在他的藝術生涯裡就多次以向日葵進行繪畫,梵谷以大膽的線條與色彩,張揚的色彩描繪這向日葵。
  • 梵谷名畫《向日葵》賞讀
    梵谷,一個世紀前,偉大的荷蘭畫家梵谷,用極為強烈的色彩對比和飽含激情的有力筆觸,畫出了金色的向日葵。仔細的看,它有與一般葵花細尖花瓣不同的橢圓花瓣,讓人親身體驗了梵谷對生命的體驗和神奇的光與影色彩。每次看梵谷的向日葵,都能讓我的靈魂為之震撼 他的畫,如燃燒般的絲柏、風吹過的麥田、夜幕中的咖啡廳,燦爛迷人的星光……,每一個細節都散發出溫暖和動蕩的激情,一幅幅狂囂般的畫面,都是梵谷孤獨內心底層最深的吶喊。
  • 《至愛梵谷·星空之謎》沉淪與救贖之間,濃鬱色彩背後的熾熱靈魂
    執導這部傳記類動畫電影的波蘭畫家兼導演多洛塔·科別拉和休·韋爾什曼都是19世紀最傑出的藝術家——梵谷的忠實粉絲,結合了真人電影和油畫藝術的獨特藝術風格,給觀眾帶來震撼的視覺體驗和心靈感受。三位畫家打破了「繪畫應表現真實」這一基本假設,用不同的方式讓自己的主觀意識來扭曲畫面,畢竟在梵谷看來繪畫的任務是要表達個人的感受及情感,他畫中的人物風景等客觀形象都被嚴重扭曲誇張,看著「不像」,但總能讓人感受到一種強烈的情緒,這種繪畫方式直接激發了表現主義繪畫的誕生。
  • 廣州梵谷星空藝術館,一場魔幻視覺盛宴中,感知傳世佳作的魅力
    對於極具這個傳奇色彩的畫家的生平以及其創作的聞名遐邇的傳世佳作《向日葵》都充滿了無限的嚮往,嚮往在某一個機緣巧合下能一睹為快,只可惜,這些年雖然走過國內國外不少地方,始終沒能一嘗夙願。上周末終於不用飛躍千山萬水,就能在廣州本地--梵谷星空館欣賞到他的藝術佳作。梵谷星空藝術館呈現的色彩和場景帶我們回到他生活的年代,去感受他所領略的一切風光和人文。
  • 至愛梵谷:我知道梵谷是個畫家,在死後被稱頌讚揚,卻不知道他一生...
    影片講述了畫家梵谷的一生,以前也有不少導演拍過梵谷傳記,但以梵谷畫作解讀梵谷本人的,這還是第一部。導演Dorota Kobiela從15歲開始喜歡梵谷,看了梵谷書信集後,深受感動。這位不善言辭,卻渴望傾訴的畫家,一生中有800多封信,寫滿了他創作時的情感,而絕大多數信件,都寄給了當時在巴黎的親弟弟提奧。在他的最後一封書信裡,有著這樣一句話:「只有畫畫才能表達我心中之所念。」
  • 歷史上的今天,荷蘭畫家文森特·梵谷去世
    一位女士正在欣賞梵谷的畫作文森特·威廉·梵谷(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蘭後印象派畫家。1890年7月29日,梵谷終因精神疾病的困擾,在美麗的法國瓦茲河畔結束了其年輕的生命,是年他才37歲。梵谷早年經商,後熱衷於宗教,1880年以後開始學習繪畫。曾在巴黎結識E.貝爾納、P.西涅克和P.高更等畫家。早期作品受印象主義和新印象主義畫派影響,代表作有《食土豆者》、《塞納河濱》等。曾兩次在咖啡館和飯館等勞工階層展出自己的作品。
  • 對於梵谷這位偉大的畫家,你了解多少?
    而梵谷不同,他曾以銷售藝術品為業,但以失敗告終,之後他才決定要成為一名畫家,當時他已經27歲。此外,雖然他學了畫畫,但並未接受專業的油畫訓練,而是學習其他藝術家的技巧。梵谷37歲去世,也就是說他平均每年創作了87幅畫,即使今天數位技術如此發達,可以簡化繪畫過程並降低成本,也少有畫家能做到如此高產。
  • 世界名畫家——表現主義大師蒙克《吶喊》賞析
    孟克是挪威表現主義畫家和版畫複製匠,偉大的挪威畫家,現代表現主義繪畫的先驅。他是具有世界聲譽的挪威藝術家,他的繪畫帶有強烈的主觀性和悲傷壓抑的情調。畢卡索、馬諦斯就曾吸收他的藝術養料,德國和法國的一些藝術家也從他的作品中得到啟發。他對心理苦悶的強烈的,呼喚式的處理手法對20世紀初德國表現主義的成長起了主要的影響。
  • 後印象畫家梵谷,你知道他的油畫但你見過他的素描嗎?
    文森特梵谷可以說是二十世紀很多藝術流派的先驅,野獸主義的馬蒂斯以及德國表現主義的蒙克等有很深遠的影響。他畫的《向日葵》用強烈的純色彩,給人們呈現了一個熱烈的世界。向日葵充滿了生命力,正如梵谷充滿熱情的內心世界,是他渴望表達的自我感受。
  • 畫家不懂算數?——梵谷《14朵向日葵》其實是15朵
    如果生活中不再有某種無限的,深刻的,真實的東西,我將不再眷戀人間。我說荷蘭畫家梵谷是舉世聞名的藝術大師,恐怕現在沒有人會反對,而我們提起梵谷的時候總會聯想到他的標誌性畫作《向日葵》。就算不懂藝術的人,大概也會在一些公眾場合看到過他《向日葵》,向日葵幾乎已經成了梵谷的代名詞。
  • 案邊散墨|遙想梵谷
    對嗜畫如命、幾成瘋魔的梵谷而言,有一個地方極為重要,就是那個名叫阿爾的法國小城。那裡強烈的陽光給大地、麥田、花木製造了特殊的光影效果,被譽為「畫家的天堂」。最貼切、最地道、最內行的評論出自畫家自己,梵谷這樣敘寫他的畫筆意欲捕捉和呈現的旺盛飽滿的生命力:「當我畫一個太陽,我希望人們感覺它在以驚人的速度旋轉,正在發出駭人的光熱巨浪。當我畫一片麥田,我希望人們感覺到原子正朝著它們最後的成熟和綻放努力。當我畫一棵蘋果樹,我希望人們能感覺到蘋果裡面的果汁正把蘋果皮撐開,果核中的種子正在為結出果實奮進。
  • 蒙克的《吶喊》表現出的恐懼感為什麼會引起現代人共鳴
    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1863年12月12日 - 1944年1月23日)是具有世界聲譽的挪威畫家,他的繪畫帶有強烈的主觀性和悲傷壓抑的情調。畢卡索、馬蒂斯就曾吸收他的藝術養料,德國和法國的一些藝術家也從他的作品中得到啟發。
  • 梵谷兄弟:從出生到生命終點,他們一直彼此陪伴
    2017年,偉大畫家梵谷125周年誕辰。多洛塔·科別拉、休·韋爾什曼兩位導演拍攝一部傳記類動畫影片《至愛梵谷》(Loving Vincent),獻給梵谷,也是獻給喜歡梵谷的人們。這部啟動於2012年的動畫影片,完全取材於梵谷的120幅原作和800封信件,通過30位繪畫師以梵谷風格的油畫再現,讓梵谷的20位畫中人對著鏡頭講述畫家的生平,試圖探索梵谷的精神世界與死亡之謎。
  • 梵谷的《向日葵》:運用筆觸表現力的手法,勾勒出另一種獨特魅力
    《向日葵》是梵谷居住於法國南部時所作的畫作。這幅畫裡面仿佛飽含著熾熱的火焰,熱烈而又孤絕的生命情感,本文通過分析《向日葵》中的筆觸表現力在油畫創作中的意義及其運用。《向日葵》不僅是梵谷的代表作品,也是一部展現作者精神世界的作品,是藝術史上的一座豐碑。
  • 至愛梵谷星月夜,你可知否?
    文森特·梵谷(Vincent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荷蘭後印象派畫家。代表作有《星月夜》、自畫像系列、向日葵系列等。梵谷在他生命中不到十年的藝術生命裡畫出了近千幅作品,這對於一個油畫家來說創作量幾乎是不可想像的,如果他能活到70歲真不知道還會創造出多少驚人的佳作。而且,一大批畫作都是精美絕倫的傳世之作。對於一個沒有人理解,一直處在周圍人們的嘲笑與譏諷中的人來說,他不可遏止的動力在哪裡?有誰能夠真正地走近他,弄懂他?
  • 梵谷:痛苦便是人生,逆境中畫出的杏花,不再有向日葵的熱烈奔放
    作為當今世界上最為出名的畫家之一,梵谷的一生幾乎都被擠迫在命運的邊緣,飽嘗世態炎涼和心靈創傷,正是來源於生活的苦難,造就了他畫作中深刻的人生蘊意和個人獨特的精神世界。梵谷死於自殺,他精神錯亂,死的時候才37歲,他創作了大量的畫作,卻只在生前賣出過一幅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