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生命——生物學哲學前沿問題研究》成果簡介

2020-12-13 中國文明網

  北京師範大學李建會教授主持完成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理解生命——生物學哲學前沿問題研究》(項目批准號為03BZX019),最終成果為同名專著。課題組成員主要有:馮留建、郭菁、張曉榮、洪帆、郭華慶、項曉樂、蘇湛。

  生物學哲學是科學哲學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當代科學哲學研究中,生物學哲學受到越來越多的學者的關注,在國外可以說是一個熱點領域。21世紀是生物學的世紀。生物學的最新發展和成就將對人類的思維方式和社會發展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生物學因此將成為越來越多的哲學家的關注對象,生物學哲學也逐步成為越來越重要的哲學學科,開展生物學哲學前沿問題的研究對科學哲學的發展和生物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生物學哲學是關於生物學成果的哲學蘊意及生物學的理論結構、概念框架、解釋方式、一般方法等問題的哲學學科。歷史上,生物學曾經對哲學產生重要的影響。古希臘時,亞里斯多德基於生物學的哲學思想影響了思想史兩千多年。近代以來,由於物理科學首先得到發展,因此,近代哲學主要建立在物理科學之上。19世紀,生物學開始走向成熟,但遺憾的是,在科學哲學領域,19世紀佔主流地位的仍然是基於物理科學的實證主義哲學。進入20世紀,以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的建立為標誌的現代物理學革命深深地影響了當時的思想家們。當時的主流哲學家——邏輯實證主義者仍主要以物理科學為依據建立他們的新哲學。然而,從20世紀中葉開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生物學的哲學問題,這一方面是邏輯實證主義衰落的結果,另一方面也是以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為標誌的分子生物學革命的結果。生物學革命使生物學成為繼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革命以來發展最快,成就最多的學科之一。因此,生命科學自然成為越來越多哲學家關注的對象。於是,有關生物學的哲學思考成為西方科學哲學討論的一個熱點的領域。在這種討論中,生命科學哲學作為一門學科逐步成熟,關於生命科學哲學的論文和著作大量出現。

  從事生命科學哲學研究的主要有兩類人員,一類是對哲學問題感興趣的生物學家,他們帶有哲學性分析的生物學著作成為今天生物學哲學領域的重要的經典文獻;另一類是對生物學感興趣的哲學家,他們對生物學的關注和分析使生命科學哲學成為科學哲學的重要分支。我國的生命科學哲學研究自1949年以後,經歷了學習引進、曲折發展、開創新局面和面向世界四個階段。雖然我國生物學哲學研究有了一定的進展,但相對國際上的研究,我們的研究還有很大差距,因此,追蹤國外生物學哲學最新進展,並在此基礎上,對生物學哲學前沿問題提出自己的觀點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

  近來西方出版的幾乎所有生物學哲學的著作都以生物學與物理科學相比有什麼不同這個問題作為開始。圍繞這個核心問題,當代生命科學哲學研究有兩種主要的理論傾向:一種可稱之為分支論,認為,生物學在原理和方法上與物理科學並沒有什麼不同,而且未來的研究到了一定的時候會將整個生物學還原為物理科學;另一種可稱之為自主論,認為生物學是一門自主的科學,因為它研究的對象、概念結構和研究方法與物理科學根本不同。本課題圍繞分支論和自主論爭論的主線,從不同方面展開了我們的研究和論述。

  功能解釋或目的性解釋被很多學者看作是生命科學區別與物理科學的重要的標誌,也被看作是生命科學自主性的根源。生物學中的功能解釋和目的論解釋有其合理性嗎?本研究在分析的基礎上說明了生物學中功能解釋和目的論解釋的合理性,並從生物系統的複雜性、決定論和非決定論等哲學視角說明功能解釋和目的論解釋與因果解釋的關係,以及生物學自主性的原因。

  傳統科學哲學把規律(或定律)看作是科學理論結構的核心,可是當代生物學的理論現實卻告訴我們在生物學中很少用到規律(或定律)二字,沒有任何一門生物學學科可表述成類似牛頓力學和愛因斯坦相對論那樣的規律體系。一些思想家因此認為生物學中不存在規律,因為生物客體具有歷史性、特異性和複雜性等特點;另一些思想家則竭力為生物學中存在規律辯護,因為特異性中有一般性。本課題從不同方面較詳細地論述了正反兩方面論證的依據,並對各種觀點進行了比較分析,認為生物客體的歷史性、特異性、複雜性等特徵雖在理論根基上不能否定生物學規律的存在,但卻為生物學理論與物理學理論相比較少表述為規律形式提供了說明。

  生命的本質問題是生物學哲學爭論的重要問題。本課題討論了生命難以定義的各種原因,論述了定義生命的兩種主要方法:實體定義方法和功能定義方法,分析了新陳代謝說、自創生說、靈活適應說等生命定義理論的優點和問題,提出並論證了生命的信息定義。

  還原論和突現論是當代生命科學哲學爭論的一個核心問題,因為這個問題可以說是一個「最哲學的哲學問題」,任何涉及本體論和方法論的著作若不涉及這個問題,都可以說是不全面的。因此,本研究討論了還原概念和突現概念的歷史發展,分析了它們各自的認識論和本體論原因,指出了它們各自的優點和局限,最後指出了超越它們的途徑。

  進化論的哲學問題是生命科學哲學中爭論最多的問題之一。進化論的哲學涉及很多問題,本研究先討論了西方學界廣泛爭論的進化論理論形式的統計特徵與進化過程的決定論和非決定論的關係問題。我們認為,進化論的統計特徵並不能推導出進化過程是非決定論的,因為微觀層次的決定論的過程也能導致宏觀層次的非決定論。進化論統計特徵主要根源於進化系統的複雜性。

  自然選擇的單位和利他主義進化問題是進化論哲學爭論的又一個焦點問題。如果自然選擇的單位是個體,利他對個體就是不利的行為,因此利他主義就不可能存在,但利他主義在生物界的廣泛存在是人所共知的事實。為了解釋利他主義產生的生物學機制,有學者提出選擇的單位不是個體而是群體,也有的學者認為只有基因才是真正的選擇單位。本研究認為,多層次選擇學說才能完好地解釋利他主義的進化問題。

  文化進化是生物學哲學討論的又一個重要問題,本研究對社會生物學視野下的文化進化問題進行的討論。社會生物學理論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遺傳決定論,「基因-文化協同進化」理論,以及「meme-基因共同進化」理論。社會生物學理論利用自然科學方法研究社會文化現象,深入分析了生物進化和文化進化的相互作用機制,具有積極的意義。但是其理論含有生物決定論傾向,即使後期的meme理論把文化進化從生物進化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強調了文化的自主性,但是還不很成熟,面臨著許多目前不能解決的難題。社會生物學自產生以來在國際學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作為文化進化的一個範例,本課題還研究了社會生物學在傳入中國的過程中與中國社會的意識形態和文化思想的碰撞和融合的過程。

  人類基因組序列的測定是世紀之交的重大科學突破。它不僅可以推動21世紀生命科學的革命性發展,而且具有重大的經濟價值。人類基因組序列的測定和進一步破譯,也給人類提出許多新的社會倫理問題。本研究分析了人類基因組研究的價值及其所可能引起的倫理和法律問題,並就部分問題作了具體說明。

  從1997年克隆羊的消息被公布到2005年聯合國大會通過《聯合國關於人類克隆宣言》,關於複製人的爭論的各方觀點此消彼長。雖然「宣言」敦促各國政府禁止一切形式的人類克隆,包括用於幹細胞研究的人類胚胎克隆,但由於這是聯合國在制定全面禁止複製人立法遇到困難時而制訂的一份沒有法律約束力的政治宣言,因此,關於複製人問題還將繼續爭論下去,許多問題還需要人們作深入的和公開的討論。本研究總結了多年來關於人類克隆的主要爭論和觀點,並揭示了這些爭論給我們的啟示。

  人工生命是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興起的一門富含哲學思想的新科學。本研究先指出了人工生命研究的意義以及人工生命涉及的主要哲學問題,然後從「實體和形式」的關係、生命中的「新陳代謝」的真正意義、多重實現的可能性,「鞋子-蒼蠅謬誤」的條件等角度論證了強人工生命的可能性,還運用分析的方法,論述了數字生命的實在論地位,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提出並論證了計算主義的世界觀。

  本課題成果是國內外比較全面系統探索生物學哲學前沿問題的著作,對推動生物學哲學以及一般科學哲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其中關於生物學中的目的論解釋、生命本質、人工生命、還原論和突現論、進化論統計特性根源的哲學解釋等,對生物學本身的發展也具有重要的方法論價值;關於人類基因組和複製人研究倫理問題的闡述對生物學家遵循科學研究的人本規範也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相關焦點

  • 哲學與物理學、生物學、人工智慧的碰撞丨國際哲學與科學交叉學科研究進展評述
    今天,科學許多領域的前沿研究所遇到的重大困難,似乎又一次昭示了根本性理論問題的存在。科學哲學,乃至哲學本身,在面臨這樣緊要的關頭時,是否應該再次走出自身的領地,復興自然哲學昔日的輝煌,並與理論科學和實驗科學攜手並進,為突破現存的科技創新「瓶頸」作出應有的貢獻?哲學與科學研究的相互交叉其實在當今國際舞臺上已似星星之火,到處可見。
  • 合成生物學領域前沿技術
    中國科協與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清潔能源學會聯合體、信息科技學會聯合體、智能製造學會聯合體聯合,通過長期的跟蹤研究,把握世界科技前沿動態,並定期以「中國科協創新智庫產品」發布報告。本文主要介紹合成生物學領域近五年國際上的新理論、新原理、新觀點、新方法、新成果、新技術,為科技管理人員了解國內外生命科學的前沿技術及發展趨勢提供決策諮詢,也為研究與開發人員提供綜合的參考信息。
  • 官宣| 神經科學的重磅工具書——《神經生物學原理》
    其中,「文獻討論」資源可使讀者深入理解相關研究過程,並訓練批判思維能力。這使本書兼具學術性與教學適用性。每章重點闡釋一個研究專題,展現研究前沿。各章專題將分子、細胞、神經通路、神經系統及行為等多元內容進行高度整合,深度挖掘現代神經生物學重要課題,章節之間的大量交叉引用使知識結構網絡化。
  • 安利 | 60節分子生物學視頻課程,幫你快速理解分子生物學
    是不是還有很多朋友,對於分子生物學實驗和實驗所涉及的原理,理解的還不夠透徹。感覺自己似懂非懂,很多科研人員由於對分子生物學的不理解,不僅導致國自然寫不出來,甚至連抄別人的標書都會抄錯。所以小喵給大家送來了60節的分子生物學視頻課程,幫你在短時間內快速理解分子生物學。
  • 問題研究是科學哲學創新起點
    200位學者與會,圍繞一般科學哲學、認知科學哲學、生命科學哲學等議題展開研討。作為自然辯證法學科的核心部分,中國科學哲學研究近40年來也取得了長足進步,為世界科學哲學理論創新貢獻了中國智慧。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教授馬雷表示,科學哲學是研究科學問題與科學理論的靜態結構、動態發展和評價指標的一門學問,科學問題與科學理論是科學哲學的重要研究對象。
  • 成果推介 |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現象學與神經科學對話中他心問題的...
    本成果嘗試在神經科學與現象學的對話中為理解他心提供整合主體性及其神經生物學基礎的研究框架,建構一個理解他心的自然化交互主體性理論。將來自神經科學的前沿成果(例如鏡像神經元、社會腦的雙系統)與現象學交互主體性學說(胡塞爾、海德格爾、施泰因、梅洛-龐蒂、古爾維奇、舍勒等的相關工作)、心智哲學的讀心模型(理論論、模擬論及其混合版本)、認知科學中的社會認知研究(動作模仿、意圖理解與共情等)建立起廣泛、深入的連結。打破傳統分析哲學、現象學與實驗神經科學之間絞纏難分、壁壘森嚴的困境,為理解他心建立起一套貫通性話語體系。
  • 生物學研究的終極目的是什麼?
    須知,分子生物學的真正目的不在於創建能夠在地球上生活的一些新型生命類型,以便為人類提供高質且數量充分的產品;分子生物學的真正目的是要通過基因結構和功能的研究來揭示人類、動植物的生理過程,以及細胞分化,胚胎發育,生長、衰老直至死亡的全過程。就是說,要對生命時間階梯的機理按正確順序進行全方位追蹤。
  • 清華大學合成與系統生物學研究中心成立儀式
    清華新聞網7月21日電(通訊員朱梅)7月16日,「清華大學合成與系統生物學研究中心成立儀式暨合成與系統生物學前沿學術研討會」在清華大學主樓後廳舉行。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長雷朝滋、科技部基礎司的張彥雪處長出席儀式,並對清華大學合成與系統生物學研究中心成立表示祝賀。
  • 西方法哲學研究前沿述評
    西方法哲學歷史悠久、學派林立、觀點各異,為西方法學建構和法治實踐提供了思想資源與理論指導。當代西方法哲學吸收和運用當代西方哲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論題範圍和研究深度進一步拓展,取得了許多新成果,可以為我國法哲學研究與法治實踐提供啟示和借鑑。   「語言學轉向」   在歷經本體論中心、認識論轉向之後,現當代西方哲學的研究重心轉向語言問題。
  • 《中國哲學前沿》英文哲學雜誌
    《中國哲學前沿》英文哲學雜誌 2016年08月12日 10:05 來源:北京師範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 作者: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合成生物學的倫理和治理問題
    關鍵詞:合成生物學/ 概念性倫理問題/ 物理性倫理問題/ 風險—受益比/ 公平可及/ 利益衝突/ 不確定性  作者簡介:雷瑞鵬(1973- ),女,華中科技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
  • 從生命哲學到生命倫理學
    這就是說,哲學雖然是一種以理論形態表現出的文化自覺,研究的範圍十分廣泛,但其核心使命就是認識生命,尊重生命,進而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現在的問題是,從生命哲學到生命倫理學的轉向,又表明了現代哲學的什麼傾向?釐清這個問題,或許對我們建構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 細胞生物學全球研究進展
    中國科協與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清潔能源學會聯合體、信息科技學會聯合體、智能製造學會聯合體聯合,通過長期的跟蹤研究,把握世界科技前沿動態,並定期以「中國科協創新智庫產品」發布報告。本文主要從細胞命運的轉錄與表觀調控、細胞治療、超分辨技術、細胞衰老、環境汙染與細胞損傷和細胞自噬等六個前沿領域闡述細胞生物學科技最新進展。
  • 生命是怎樣湧現的:系統生物學入門全路徑
    《Systems Biology: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s》是第一本關於系統生物學哲學基礎的書。代表了近年來在與系統生物學相關的一系列哲學問題上的研究成果。包含十四篇論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系統生物學研究計劃(第2章和第5章),第二部分討論了理論和模型(第6章和第9章),第三部分討論了生物系統中的組織(第10章和第13章)。
  • 【求學求職】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誠聘海內外優秀博士後
    獲取更多CSCB2020相關資訊浙大生研院以「構建一流的人才隊伍,開展一流的原創性研究,打造一流的生命科學研究基地」為使命,瞄準國際生命科學前沿,致力於揭示生命現象的基本規律及其與人類健康相關的原創性研究,重點發展腫瘤生物學、幹細胞生物學、炎症生物學、系統生物學以及與人類疾病相關的學科
  • 看鄭大這項前沿成果如何「吟唱」詩史!
    近日,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正式公布了2019年度《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入選名單,全國共有78項成果入選。本年度全國僅有2項藝術學成果入選,王子初教授成果的入選,實現了學校藝術學科的突破,體現了學校在音樂考古領域的前沿水平。
  • 段偉文:走向科技時代的科技哲學發展概觀(下)
    第四,生物學哲學。當代中國的生物學哲學的早期研究範式主要是生物界的辯證法,20世紀90年代以後轉向生物學發展的哲學基礎的專業化進路。生物學哲學研究的類型主要分為三類:一是生物學基礎的哲學分析,如生命的本質、生物的分類、生物的個體性與多樣性、生物進化與人類演化中的哲學問題、分子生物學中的哲學問題等,聚焦生物學研究對象的本體和概念的哲學反思。
  • 合成生物學與生命謎題的追尋
    今天,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的逐步完善,科學家對生命和生命現象的研究如虎添翼,基因的表達調控與生命性狀之間建立起密如織網的聯繫,物質基礎與生命表型實現統一。然而,這些經典的生命科學實驗手段仍然處於描述、發現、歸納已存在的生命和生命現象的階段:生命雖然有其物質基礎,但是一個生命必須來自另一個生命,即使是克隆技術,克隆出新生命的體細胞依然來源於已存在的生命。
  • 守望者新書 | 拉卡託斯獎作品《奢望》:社會生物學的野心與缺陷
    ■ 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哥倫比亞大學約翰·杜威講席教授代表作品作者:[英]菲利普·基切爾(Philip Kitcher) 內容簡介:在當代智識世界中,社會生物學可謂甚囂塵上,它經常被用來支持各種階級偏見、種族偏見與性別偏見。在本書中,基切爾緊緊圍繞方法論的科學哲學問題,對社會生物學的人性探求進行了深入細緻的批判。
  • 課程研究 | 生物學科大觀念和學科實踐研討會
    從「聆聽花開的聲音」到「種一粒粟,收萬顆子」不僅僅是名字的改變,也意味著項目由含蓄到直接,從生命歷程不完整到體現完整的生命歷程,核心價值觀從細心觀察生命現象、發現生命之美優化為構建「附中種子庫」、體現與時俱進、體現勞動的艱辛和價值、種子資源安全問題。項目的設計也更加注重實用和耐用,比如要寫清楚這個項目要幹什麼,任務有哪些,目的和意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