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天有關中芯國際聯席CEO梁孟松請辭的消息鬧得沸沸揚揚,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中芯國際的董事長邀請蔣尚義加入中芯國際,但這個決定並沒有跟梁孟松商量,所以梁孟松剛開始並不知道蔣尚義加入中芯國際這個事情。
按理來說,梁孟松作為中芯國際的聯席CEO,對於人事方面他是有權知道具體事情的,但董事長卻繞過梁孟松直接邀請蔣尚義加盟,這個確實有點做得過頭了。
這也反映出了目前中芯國際內部存在一些不協調問題,甚至被廣大網友稱為「內鬥」,而從2000年成立到現在,中芯國際也曾經歷過長時間內鬥,這種內鬥最終消耗了中芯國際很大的實力,所以導致中芯國際沒法縮小跟其他頂尖晶片製造巨頭的差距,目前中芯國際最高晶片製程仍然只有14納米,而且14納米的良率也並沒有那麼理想。
在這種背景之下,中芯國際又出現這種「內鬥」的事情,其實並不是一個好的信號。
而就梁孟松本人來看,實際上他早就有離開中芯國際的意向,這次事件有可能真的會促使他離開中芯國際。
對梁孟松這種技術大牛來說,他離開中芯國際了也應該可以找到一個好的下家,因此很多網友都建議華為邀請梁孟松加盟。
至於梁孟松會不會加盟華為這個我們不好說,目前華為也沒有任何官方表示,所有的消息都只是廣大網友在撮合而已。
但我們不排除華為是有可能會引入梁孟松,為什麼呢?
第一、梁孟松在晶片製造行業的地位是得到大家認可的。
梁孟松1952年7月出生,擁有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電機博士學位,畢業後進入美國處理器廠家AMD工作,在40歲的時候,梁孟松開始出任臺積電工程師,然後一直在臺積電工作了17年時間。
而臺積電晶片製程的不斷進步,跟梁孟松以及蔣尚義都有很大的關係,當時兩個人在臺積電是上下級關係,蔣尚義是梁孟松的上司,兩人共同推進臺積電0.25μm、0.18μm、0.15μm、0.13μm、90nm、65nm、40nm、28nm、20nm 及 16nm FinFET 等關鍵節點的研發,使臺積電從晶片製造業的技術跟隨者一躍成為技術引領者。
而在這個過程當中,梁孟松也發明了很多專利,個人擁有的專利超過450項,發表技術論文高達350篇。
梁孟松這個技術大牛,當時也被認為有可能接替蔣尚義擔任研發總監的候選人,而在2006年,蔣尚義從副總裁位置上退休時,梁孟松卻出乎意料落選。
在這種背景之下,2009年梁孟松負氣出走,加入了三星,最開始擔任三星半導體工學院的教授,在2011年2月競業禁止期屆滿之後,梁孟松正式加入三星,出任三星晶圓代工部門技術長。
在加入三星之後,梁孟松也展現出了他過人的才能,他帶領的三星技術部門,先於臺積電掌握了Fin FET技術,還在三星面臨20nm製程研發困境時力排眾議,決定放棄20nm技術,直接升級到14nm製程。最終,三星得以搶先臺積電半年推出14nm製程,並藉此從臺積電手中搶下了部分蘋果A9處理器的訂單。
但後來梁孟松被臺積電起訴,最終敗訴,最後在2017年跟三星合約期滿之後,正式投入中芯國際。
在梁孟松加盟中芯國際之後,中芯國際的技術進步也是非常明顯的,在梁孟松加盟之前,中芯國際還停留在28納米的製程上,而且不良率還比較高。
但在梁孟松加盟之後,他做出了性能更好的28nm HK,至於在14納米工藝上,在梁孟松加入之後,良率更是大幅度從3%提升到95%,完全達到了量產的要求,所以在2019年第四季度中,芯國際正式量產的14納米的工藝。
隨後在梁孟松的帶領之下,中芯國際又推出了7+1nm,7+2nm技術,雖然這些技術目前還處於試驗階段,這個技術相對於梁孟松加盟之間前已經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雖然中芯國際技術的突破有多個部門多個員工的共同努力,但要說這個過程誰的貢獻最大,我相信非梁孟松莫屬。
由此可以看出梁孟松在晶片製造領域的技術實力是非常強悍的。
第二、華為目前確實需要晶片製造方面的人才。
自從被限制之後,華為面臨了無芯可用的情況,雖然華為海思有能力設計出5nm頂尖晶片,但卻找不到工廠代工,這是相當悲劇的一件事情。
在這種背景之下,華為也只能自己建造晶片製造廠,比如前段時間華為位於武漢光谷的光晶片製造廠一期工程就已經封頂。
但對於晶片製造,華為並沒有人才或者技術上的儲備,這完全就是一個新的領域,雖然華為有很強的技術研發團隊,及雄厚的資金做基礎,但是晶片製造可不是過家家,晶片製造是一個非常系統化的龐大工程,這裡面沒有很好的人才積累和技術積累,短期之內是很難實現突破的。
但是對於華為來說,遠水解決不了近火,當前急需要解決晶片自給自足的問題,畢竟目前華為自己儲備的晶片最多夠用一年左右的時間,假如自己儲備的晶片用完了,那麼將面臨沒有5G晶片可以用的尷尬。
在這種情況下,華為就只能向外部招聘人才,所以在過去幾個月時間,我們經常看到有媒體報導華為去其他晶片廠家挖人才的事情。
而對於華為來說,像梁孟松這種晶片技術大牛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假如未來梁孟松真的辭掉中芯國際聯席CEO了,不排除華為會向他拋來橄欖枝。
當然最終梁孟松會不會加盟華為,這裡面存在很多不確定性,這裡面華為也有可能要考慮中芯國際方面的反應,同時也有可能要考慮臺積電方面的情緒,畢竟梁孟松曾經在這兩個晶片巨頭裡面工作,這裡面有可能涉及到一些技術隱私問題,弄不好還有可能出現一些爭端,所以到底會不會引入梁孟松我覺得華為會有自己的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