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梁孟松離開中芯國際了,任正非會邀請他加入華為嗎?

2020-12-22 天蠍財經

最近兩天有關中芯國際聯席CEO梁孟松請辭的消息鬧得沸沸揚揚,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中芯國際的董事長邀請蔣尚義加入中芯國際,但這個決定並沒有跟梁孟松商量,所以梁孟松剛開始並不知道蔣尚義加入中芯國際這個事情。

按理來說,梁孟松作為中芯國際的聯席CEO,對於人事方面他是有權知道具體事情的,但董事長卻繞過梁孟松直接邀請蔣尚義加盟,這個確實有點做得過頭了。

這也反映出了目前中芯國際內部存在一些不協調問題,甚至被廣大網友稱為「內鬥」,而從2000年成立到現在,中芯國際也曾經歷過長時間內鬥,這種內鬥最終消耗了中芯國際很大的實力,所以導致中芯國際沒法縮小跟其他頂尖晶片製造巨頭的差距,目前中芯國際最高晶片製程仍然只有14納米,而且14納米的良率也並沒有那麼理想。

在這種背景之下,中芯國際又出現這種「內鬥」的事情,其實並不是一個好的信號。

而就梁孟松本人來看,實際上他早就有離開中芯國際的意向,這次事件有可能真的會促使他離開中芯國際。

對梁孟松這種技術大牛來說,他離開中芯國際了也應該可以找到一個好的下家,因此很多網友都建議華為邀請梁孟松加盟。

至於梁孟松會不會加盟華為這個我們不好說,目前華為也沒有任何官方表示,所有的消息都只是廣大網友在撮合而已。

但我們不排除華為是有可能會引入梁孟松,為什麼呢?

第一、梁孟松在晶片製造行業的地位是得到大家認可的。

梁孟松1952年7月出生,擁有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電機博士學位,畢業後進入美國處理器廠家AMD工作,在40歲的時候,梁孟松開始出任臺積電工程師,然後一直在臺積電工作了17年時間。

而臺積電晶片製程的不斷進步,跟梁孟松以及蔣尚義都有很大的關係,當時兩個人在臺積電是上下級關係,蔣尚義是梁孟松的上司,兩人共同推進臺積電0.25μm、0.18μm、0.15μm、0.13μm、90nm、65nm、40nm、28nm、20nm 及 16nm FinFET 等關鍵節點的研發,使臺積電從晶片製造業的技術跟隨者一躍成為技術引領者。

而在這個過程當中,梁孟松也發明了很多專利,個人擁有的專利超過450項,發表技術論文高達350篇。

梁孟松這個技術大牛,當時也被認為有可能接替蔣尚義擔任研發總監的候選人,而在2006年,蔣尚義從副總裁位置上退休時,梁孟松卻出乎意料落選。

在這種背景之下,2009年梁孟松負氣出走,加入了三星,最開始擔任三星半導體工學院的教授,在2011年2月競業禁止期屆滿之後,梁孟松正式加入三星,出任三星晶圓代工部門技術長。

在加入三星之後,梁孟松也展現出了他過人的才能,他帶領的三星技術部門,先於臺積電掌握了Fin FET技術,還在三星面臨20nm製程研發困境時力排眾議,決定放棄20nm技術,直接升級到14nm製程。最終,三星得以搶先臺積電半年推出14nm製程,並藉此從臺積電手中搶下了部分蘋果A9處理器的訂單。

但後來梁孟松被臺積電起訴,最終敗訴,最後在2017年跟三星合約期滿之後,正式投入中芯國際。

在梁孟松加盟中芯國際之後,中芯國際的技術進步也是非常明顯的,在梁孟松加盟之前,中芯國際還停留在28納米的製程上,而且不良率還比較高。

但在梁孟松加盟之後,他做出了性能更好的28nm HK,至於在14納米工藝上,在梁孟松加入之後,良率更是大幅度從3%提升到95%,完全達到了量產的要求,所以在2019年第四季度中,芯國際正式量產的14納米的工藝。

隨後在梁孟松的帶領之下,中芯國際又推出了7+1nm,7+2nm技術,雖然這些技術目前還處於試驗階段,這個技術相對於梁孟松加盟之間前已經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雖然中芯國際技術的突破有多個部門多個員工的共同努力,但要說這個過程誰的貢獻最大,我相信非梁孟松莫屬。

由此可以看出梁孟松在晶片製造領域的技術實力是非常強悍的。

第二、華為目前確實需要晶片製造方面的人才。

自從被限制之後,華為面臨了無芯可用的情況,雖然華為海思有能力設計出5nm頂尖晶片,但卻找不到工廠代工,這是相當悲劇的一件事情。

在這種背景之下,華為也只能自己建造晶片製造廠,比如前段時間華為位於武漢光谷的光晶片製造廠一期工程就已經封頂。

但對於晶片製造,華為並沒有人才或者技術上的儲備,這完全就是一個新的領域,雖然華為有很強的技術研發團隊,及雄厚的資金做基礎,但是晶片製造可不是過家家,晶片製造是一個非常系統化的龐大工程,這裡面沒有很好的人才積累和技術積累,短期之內是很難實現突破的。

但是對於華為來說,遠水解決不了近火,當前急需要解決晶片自給自足的問題,畢竟目前華為自己儲備的晶片最多夠用一年左右的時間,假如自己儲備的晶片用完了,那麼將面臨沒有5G晶片可以用的尷尬。

在這種情況下,華為就只能向外部招聘人才,所以在過去幾個月時間,我們經常看到有媒體報導華為去其他晶片廠家挖人才的事情。

而對於華為來說,像梁孟松這種晶片技術大牛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假如未來梁孟松真的辭掉中芯國際聯席CEO了,不排除華為會向他拋來橄欖枝。

當然最終梁孟松會不會加盟華為,這裡面存在很多不確定性,這裡面華為也有可能要考慮中芯國際方面的反應,同時也有可能要考慮臺積電方面的情緒,畢竟梁孟松曾經在這兩個晶片巨頭裡面工作,這裡面有可能涉及到一些技術隱私問題,弄不好還有可能出現一些爭端,所以到底會不會引入梁孟松我覺得華為會有自己的考慮的。

相關焦點

  • 中芯國際CEO「梁孟松」辭職,華為「中國芯」迎來千載難逢的機遇?
    如果失去梁孟松,對於中芯國際來說,這絕對稱的上是一記重錘。梁孟松的離職,很可能影響到中國整個晶片製造的國產化進程,甚至改變中國乃至世界的半導體產業格局。有人可能要問:一個梁孟松,他有那麼牛嗎?那麼今天小俠就來跟大家講一講,梁孟松逆天般的傳奇晶片職業生涯!
  • 除了華為,辭去中芯國際聯席CEO的梁孟松還可以去哪兒?
    國內晶圓代工廠領頭羊中芯國際人事地震衝上網絡熱搜,聯席CEO梁孟松辭職後的去向問題(中芯未立即批准梁的辭職,未來仍有變數)成為網友關心的話題。已經有網友開始喊話:梁孟松可以去華為嘛。梁孟松服務過的公司,除現在的中芯國際,還有博士畢業後去的第一家公司AMD,以及後來的臺積電、三星半導體。
  • 中芯國際內鬥的背後:蔣尚義為何而來,梁孟松為何要走?
    而對於梁孟松辭職的原因,梁孟松本人在報告的辭職聲明中透露的信息來看,似乎是因為,中芯國際董事長邀請蔣尚義重回中芯國際擔任副董事長一事沒有提前與梁孟松溝通,使其認為不被尊重,認為公司已不再需要他,故而提出辭職。不過,「沒有提前溝通」顯然並不是最主要的原因。這也使得外界對於梁孟松辭職的真實原因卻爭論不已。
  • 幫助中芯突破7nm製程!國芯英雄梁孟松要離開,晶片還能否崛起?
    幫助中芯突破7nm製程!國芯英雄梁孟松要離開,晶片還能否崛起?但是真正對我們國家半導體晶片領域影響巨大的是他,中芯國際執行長梁夢松遞交了書面辭職,梁夢松的離任無論是對中芯國際還是對我們國家的晶片行業來說,都將是巨大的損失。
  • 中芯國際,再經不起內訌
    判決中引述裡昂證券的報告稱,去年(2014 年)獨拿蘋果處理器的臺積電,今年因 FinFET 製程量產時程落後,將失去八成蘋果新增訂單,估計損失金額超過 10 億美元。實際上,蔣尚義比現任 CEO 梁孟松還要更早加入中芯國際,2016 年,離開臺積電的蔣尚義加盟中芯國際,任職第三類獨立非執行董事,而現任 CEO 梁孟松則是在 2017 年加入。
  • 中芯內訌:別讓梁孟松「跑」了
    簡單點說,他是中芯14納米晶片技術實現量產突破的關鍵人物,他和他的團隊改變了原本落後多個身位的中芯國際。他已經不是第一次一個人攪動中芯的股價了,早在他2017年加入中芯時,業內媒體說「中國半導體行業進入梁孟松時代!」當天中芯股價就高開4%,此後一年直接翻了一番。
  • 中芯國際內鬥的背後有何故事?
    而對於梁孟松辭職的原因,梁孟松本人在報告的辭職聲明中透露的信息來看,似乎是因為,中芯國際董事長邀請蔣尚義重回中芯國際擔任副董事長一事沒有提前與梁孟松溝通,使其認為不被尊重,認為公司已不再需要他,故而提出辭職。 不過,「沒有提前溝通」顯然並不是最主要的原因。這也使得外界對於梁孟松辭職的真實原因卻爭論不已。
  • 3年突破7nm製程,晶片大佬梁孟松或離開中芯,中國晶片遭重創
    根據報導,中芯國際聯合CEO梁孟松遞交了書面辭呈,或將出走中芯,而梁孟松的出走無論是對中芯國際,還是中國晶片產業,都是巨大的損失。 三年幫助中芯掌握7nm工藝 2017年10月,中芯國際正式任命趙海軍與梁孟松二人擔任執行長兼執行董事,梁孟松的到來被媒體稱為「中國半導體產業進入梁孟松時代」。 梁孟松來到中芯國際的目的借中芯這個平臺超越臺積電。
  • 4000億巨頭上演「甄嬛傳」,國產晶片功臣憤而辭職,還是任正非有遠見
    、董事會副董事長及戰略委員會成員,自2020年12月15日起生效然而話音未落,中芯國際CEO梁孟松突然當場提出辭呈,直接原因就是蔣尚義的入職,不過董事長周子學並未同意誰都沒有想到,市值高達4000億的科技公司,居然活生生地上演了一場現代職場版的「甄嬛傳」,來了一個副董事長,現任CEO看不慣,於是以辭職相要挾「有他沒我,有我沒他」!
  • 梁孟松的「標籤」
    與梁孟松不同,蔣尚義一直是先進封裝(基礎架構)的擁護者之一。在進入中芯國際後,蔣尚義表示,其決定加入中芯國際的關鍵是,中芯國際有先進封裝的基礎,同時先進位程技術已經推進至14nm、N+1、N+2,能夠實現其在先進封裝和系統整合方面的夢想。他說:「我只是很單純的工程師,我有權利追求我的理想和事業的目標,尤其是技術上的理想。」
  • 4000億中芯國際被曝"內訌"!CEO梁孟松請辭:感到不再被尊重與...
    蔣尚義於2016年12月首次加入中芯國際,擔任獨立非執行董事一職。2019年6月,中芯國際公告稱,蔣尚義因個人原因和其他工作承諾,將不再連任。不久,蔣尚義便加入武漢弘芯擔任CEO,但今年,投資超千億的武漢弘芯項目被曝廠房土建工程爛尾。
  • 餘承東承認:華為手機沒晶片了!中芯國際能否追上臺積電?
    和解達成後不久,2009年11月10日,中芯國際公告稱,公司創始人張汝京卸任公司執行董事、總裁兼執行長,上述職務改由王寧國擔任。王楊之爭:錯失發展機遇於中芯國際而言,張汝京是創始人,同時也是靈魂人物。2009年,張汝京離開後,中芯國際與臺積電在製程上的差距也越來越大。
  • 如何再造一個中芯國際?|臺積電|梁孟松|中芯國際|晶圓|華虹集團|...
    31億美元,實際的資本開支可能會因多個理由有別於計劃開支;第二組數據來源於分析機構IC Insights,該機構認為中芯國際2020年投資增幅約為11億美元;第三組數據是科技專欄作者阿明觀察提出的,他在文章中指出中芯國際2020年一季度未結束就花費了16.94億美元購買設備。
  • 中芯國際人事地震:梁孟松去留關鍵時刻 誰將主導7納米?
    之後,蔣尚義曾擔任臺積電董事長顧問、中芯國際獨立非執行董事及武漢弘芯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執行長。這是蔣尚義第二次加入中芯國際。2016年12月至2019年6月,蔣尚義曾加入中芯國際董事會,擔任獨立董事。2019年,蔣尚義曾短暫入職「爛尾」的武漢弘芯項目擔任總經理。然而不到一年,他便離開。
  • 深網丨中芯國際CEO辭職背後:高層紛爭不斷,晶片技術路徑生變
    這並非中芯國際首次曝出高層紛爭,2011年時任CTO楊士寧與CEO王寧國爆發紛爭,最終兩人都離開中芯國際。九年過後,公司聯合CEO梁孟松因人事問題遞交辭呈無疑再次震撼了業界。16日早間,中芯國際針對梁孟松辭職一事回應稱,正在與梁孟松核實真實辭職意願。
  • 晶片狂人夢斷中芯國際,說好的復仇臺積電呢?
    在2011年梁孟松與臺積電的訴訟中,梁孟松稱自己為臺積電16年兢兢業業做事,卻被逼離開,尊嚴受損,實在太難堪。他指控臺積電在他出國回來後,把他的辦公室改裝成4個工程師的辦公室,然後把他調去一個不能發揮的單位;他更大聲地說臺積電當時要他離開總部研發外放歐洲,實在無法接受;他對臺積電貢獻很多,卻感到被欺騙、侮辱。
  • 華為5G業務順利開展 背後有中芯國際與臺積電的力挺
    據環球時報報導,在中美元首的會晤結束後,川普在記者會上表示他同意讓美國公司繼續銷售產品給華為。華為的事情大概率已經緩和。前些天,任正非先生也認為現在已經是最壞的時刻,未來會更好。近日,我參觀了MWC(移動世界大會)的上海會議,華為的5G業務順利開展。
  • 不為高官厚祿,中芯梁孟松捐獻全部收入,是什麼使其再次陷入絕境
    今年美國不斷加大對東方大國的打壓力度,不僅華為公司遭遇美歐圍剿,就連中芯國際也被美國下黑手,許多合作和項目陷入種種危機。現在中芯突然出現這麼大的人事波動,引起外界極大關注,也讓許多人再次將目光放在梁孟松身上。晶片是我們最大進口單項產品之一,也是屬於被西方「卡脖子」的關鍵性產品,近年來美國為打壓我們科技公司,發布一系列禁令,多次拿晶片下手。
  • 中芯國際「內鬥」再次檯面化
    戲劇性的一幕是,消息公布後,12月15日晚間,CEO梁孟松隨即向董事會提出離職,但這一要求並未當場得到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的批准。受此影響,中芯國際港股今早停止交易,午後港股復盤後又跌超8%。 其實,梁孟松辭職或許並非臨時起意。中芯國際提供的一份文件顯示,在委任蔣尚義議案的董事會上,梁孟松做了無理由棄權投票,這一表決並未影響全局。
  • 中芯國際最神秘CEO梁孟松憤而辭職,原因或是「既生瑜何生亮」
    對於前臺積電共同營運長蔣尚義正式加入中芯國際,局外人更多的是視為一個天大的利好,認為有了蔣尚義、梁孟松等半導體業界明星人物聚在一起攜手共事,中芯國際的未來只會更加光明。(一)早在1992年,梁孟松即在臺積電工作。作為臺積電的頭號技術研發戰將,幾乎參與了臺積電每一代製程工藝的研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