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從事媒體工作的人,更多承擔一種社會責任,其中面臨困難相當大。有些人命運,更是因為外界輿論壓力,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大家對於中央電視臺的主持人,印象可以說非常好。不僅專業素質強,顏值也十分高,很多為女神級別的人物,像大家比較熟悉周濤,董卿。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10多年前有一個女主持人,以知性而著稱。她就是柴靜,那個時候她主持的節目以細膩的表達方式和獨特的見解被大家所喜愛和欣賞。之後在2015年,柴靜自費以母親的角度拍攝了霧霾的紀錄片《穹頂之下》,引發外界極大關注。
誰也沒有想到,《穹頂之下》之後,柴靜命運發生那麼大轉折。當年公知女神,如今好像消失,因為在美國生子,移民國外的事情,還被群嘲,柴靜究竟做了什麼呢?
一、年少成名,順利進入央視主持新聞節目
作為一名央視著名主持人,柴靜的主持能力非常高。每次亮相在鏡頭前,都侃侃而談,渾身上下散發著一種知性氣質。能夠進入央視,可以說很不容易,白巖松曾經講過,為了能夠訓練好普通話,臺內每個主持人下足了功夫。
柴靜在央視擔任新聞主持,主持的很多節目,涉及到民生問題。訪問時提出問題,代表老百姓的「聲音」。
她的成名之路從湖南衛視開始,16歲就讀於湖南長沙一個中專學校。恰好長沙成立一個文藝臺,柴靜選擇去應聘考核之後留下來。主持一檔名叫《夜色溫柔》的節目,本身她就是溫婉智慧氣質,這檔節目和她很「吻合」,在當時人氣非常高。
不過柴靜對自己並不滿意,更發現知識方面的匱乏,1998年通過自身努力考上中國傳媒大學,這個學府培養很多「知名主持人」,尤其是央視主持人。
在中國傳媒大學進修電視編輯時,柴靜主持工作依然在繼續,一邊學習一邊在湖南臺主持《新青年》節目。是金子到那裡都會發光。一次偶然的機會,她來到央視,主持《東方時空》。
那段時間鏡頭上,就看到一個充滿知性氣質女主人。這檔節目關注的都是,一些老百姓關心的問題。新聞本身就是反映社會現實,直面一些尖銳話題。那段時間,柴靜做得很不錯,主持工作可以說很完美。
二、勇敢前往「非典一線」,展現出職業精神
柴靜在央視的「高光時刻」,算是在2003年,那個時候央視《新聞調查》,正在報導非典相關情況。為了第一時間報導,柴靜主動擔起重任,親自去訪問非典患者。
當時疫情形勢很嚴峻,防禦力度不是很高,而柴靜並沒有因為危險而選擇退去。成為第1個零距離接觸非典患者的記者,多次和非典病人面對面採訪。這種大無畏的精神,瞬間吸引大量的粉絲,被評為「2003年中國記者風雲人物」。
最大程度把真實的情況,傳遞到帶給了大家,迎來事業上的高峰。這種勇敢精神真的很讓人欽佩,讓大家認知到職業媒體人,想要為國家做一切事情。有時需要大膽直言,頂著極大社會壓力,承受好多不公平對待。
隨著名氣的增加,柴靜陸續參加一些節目,她敢於在公眾面前揭露真相。雖然有時可能會觸及到別人「蛋糕」,成為眾矢之的。不過不能說她錯,對於新聞工作者來講,這麼做也是對觀眾負責,傳遞正能量。
閒暇的時候,她會把自己掌握的「一手材料」,寫出書籍,出了《看見》。這本書的銷售數據相當高,銷量高達100萬冊,反映人們對她喜愛,成為當年最暢銷的書籍。通過翻閱這部書,裡面有好多大事,像「非典」「華南虎」「挖煤」等。有些算「敏感話題」,不難看出她對新聞的執著。
三、因為女兒,選擇另外一種人生
真正引發爭議的事,無疑就是在2015年推出霧霾紀錄片《穹頂之下》。柴靜道出這部片子的初衷,很大程度上因為自己女兒。那個時候,她已經從央視離開,懷孕時十分艱難。醫生告訴她肚子裡的孩子,被診斷出良性腫瘤,好在手術順利。
那段時間柴靜在北京,專程陪伴照顧女兒,這個過程中的話,她對霧霾問題十分關注。北京這時汙染很嚴重,一年當中有175天屬於霧霾汙染,因為怕霧霾影響孩子生長,只能把孩子整日裡關在家中。
她認識到事情嚴重性,開始做起霧霾調查,自費100萬元拍攝。為了拍攝這部片,走訪多個汙染現場,尋找霧霾根源。奔走於好多地方,並實地拍攝治汙經驗。這個片子播出之後火爆程度,不斷刷新大家認知。
從一個母親角度出發的柴靜,恐怕也沒有想到,紀錄片一經播出引發了那麼大爭議,其實霧霾現象是社會比較關注的話題。工業化發展的如今,對於環境產生惡劣影響,哪個省份都毫無例外。嚴重影響人們日常生活,最為直接的就是空氣品質。
本來大家以為,這部影片播出之後,柴靜事業應該「更進一步」。不過出乎所有人意料,她好像突然「消失」一般,並且相反黑料不斷爆出,原因也是議論紛紛。
有些人認為她作為記者,關注度太高,可能引起同行不滿,招致一些流言蜚語。不過也有一種說法,可能因為報導太過現實,畢竟關於汙染企業,都是一些納稅大戶。自然會遭到那些企業報復,不得不退出。
其實之所以被大眾嘲諷,有一個直接原因,就是柴靜移居美國生子。孩子生下來後,自動獲得美國國籍,消息傳到國內,引發很大不滿。央視另外一位主持人董卿,在國外生子同樣遭到很大非議,大眾表示,總是宣揚中國文化,卻讓自己的孩子加入他國的國籍,這樣的做法非常不合適。
如今的時代移民美國的人不在少數,本身就是為了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相對於中國教育制度,很多家長更喜歡國外的教育。
有些家長認為國內更強調應試教育,只注重考試成績,孩子似乎沒有學到更多東西。有時候還有「道德綁架」,強調孩子只要分數高就可以。本身這種想法沒有錯,不過一個公眾人物這麼做,難免讓大家議論紛紛。
不排除她選擇移民,可能也想要讓孩子遠離霧霾。不會因為媽媽的原因,受到外界過多的幹擾,就像隱居在加拿大的王祖賢。柴靜畢竟是一個母親,所做得這個決定,同樣是為了孩子考慮。
結語
關於柴靜突然消失的原因,大家眾說紛紜,還包含了一些「陰謀論」。其實大家想多了,當初那麼大困難,都沒有阻攔她,怎麼可能會輕易放棄呢?如今所做一切,不過是以家庭為重,成為一個家庭主婦。
做出這個決定,恐怕也是深思熟慮,人生某個階段肯定會有所側重。也許如今媒體行業,還有公眾輿論讓她感到失望。有時說真話,容易讓自己置身於風口浪尖當中,難免讓人感覺心寒,現如今這個環境自己價值不能實現。
欲戴王冠,必受其重,很多人把柴靜當做英雄,因為報導很真實。不過也把自己置身於尷尬境地,若是做出讓大家不能接受事情時,難免會受到外界諷刺。這個就是媒體人悲劇,但如今這個社會需要更多像「柴靜」的人,讓社會聽到真實聲音。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