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虎狼當在做,就怕人前兩面刀。——佚名
央視新聞一直是報導民生實事、國際新聞的權威頻道,隨著網絡平臺的發達,央視的一些主持人開始被人熟知。
像央視三大Boys:名嘴康輝、逗比撒貝寧、段子朱廣權,他們的知識儲備令人嘆服、專業能力有目共睹,是全民學習的模範,央視主持人這個群體也逐步備受青睞。
在高手如雲的央視主持人群體中,有這麼一個淡去視野的女主持,她曾被公認為「公知女神」,既不逃避問題、也不畏懼問題,能出書能訪談,是主持圈公認的優秀主持。
若不是近期12月7日美國對丁仲禮院士實行「制裁」事件引起軒然大波,她恐怕就此銷聲匿跡了吧?
事業巔峰之際,她毅然選擇移民國外,如今怎樣了?她和丁院士又有著怎樣的故事?
一、少年立夢,青年追夢
柴靜,於1976年1月1日誕生於山西臨汾,出生於書香門第的她自幼就耳濡目染詩詞書香,小學時,6歲的她被廣播吸引,她嚮往可以傳遞新聞、溫暖人心窩的聲音,「主持人」夢想在心中開始萌發小芽。
1992年,16歲的柴靜以優異成績考進了湖南長沙大學,她在大學逐步接觸到電臺,主持夢愈發強烈。
1995年,19歲的她毛遂自薦,被湖南一個電視臺錄用,這次的勇於嘗試讓她開始了踏入了主持生涯。此後的她在不斷學習和沉澱中有了新的突破和收穫。
從1995年到2003年,柴靜從《夜色溫柔》的實習主持人到央視《新聞調查》獨當一面的資深主持人,能出書能採訪、能開專欄能打假,年僅27歲的她就有著剛柔並濟的採訪功底。央視工作人員給予厚望:此女若堅定目標,必能有所作為。
二、不斷嘗試,名噪一時
2003年4月,柴靜不負眾望、一夜走紅。
她於危難時刻深入非典一線,作為第一個「零距離」報導非典的女記者,柴靜毫無畏懼的氣魄徵服廣大網友之心。此後,她的事業因此迎來新高度,她在央視從一線記者逐步升到主播位置,每一個採訪都發人深省、極有深度。
截止此刻,柴靜已名利雙收,「非典一線、華南虎事件、小孩服毒事件」等報導採訪深入人心、發人共鳴,她也成為了當之無愧的公知女神。
但2012年發生的一件事讓柴靜女神形象差點崩塌。
2012年,丁仲禮院士在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發表演講,批評碳排放霸權。
36歲的柴靜隨後對中科院丁仲禮丁院士的一段採訪引發了全網譁然,眾人難以想像:逼得丁院士直說「中國人是不是人?」的主持人竟然是柴靜?
這次的採訪異常激烈,二人直言不諱,當丁院士對英國科學家的輕率結論表示懷疑時,向來溫和的柴靜語氣生硬、堅決維護英美立場,用西方話術將汙染責任全部推給中國。整場採訪下來,柴靜的「崇洋」心理暴露得一乾二淨。
網友認為丁院士乃是吊打柴靜,丁院士對霧霾的剖析以及國家政治的發展有理有據,但柴靜的反擊幾乎就是胡攪蠻纏、一心護美,甚至有人給她扣上「美國舔狗」的帽子。
「公知女神」的完美形象開始動搖,但這並不妨礙她聲名遠揚,要知道柴靜通過出書、專欄、微博等積累了大批粉絲量,有這些粉絲量的擁護,柴靜的「公知」女神人設牢不可破。
但誰也想不到,這場採訪只是她「媚外」心理的冰山一角:不久後,這個被央視重點培養的女主播轉身投入了美國懷抱,成為美國公民。
2014年,柴靜從央視辭職,她覺得自己的人生應有更多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不應局限於中國。38歲的她不顧挽留、毅然離去,追尋自己在美的「另一種可能性」。
三、低調生女,移民國外
「公知」原本是指具有學術背景和專業素質的知識者,公眾給柴靜如此評價是對柴靜能力的最大認可。按照2012年前的發展速度,柴靜在主持界必定是「一姐」,可惜她錯誤的做了一個決定,這個決定直接把她從神壇拉入塵世。
2013年,37歲的柴靜和攝影師趙嘉結婚,同年,她在美產女,歷經奔波去到美國生產,只為女兒有個美國國籍,這波操作直接看傻了粉絲。
從央視離職的她失蹤好些日子,「柴粉」想要弄清她去了哪裡卻無從查詢,直到2014年年底,眾人才知:柴靜原來是結婚後去美國生女了。
去到國外的她生產之路並不順利,她的女兒剛出生就被確診為良性腫瘤,需要手術方可續命,柴靜極其心痛,她將女兒的腫瘤甩鍋給中國環境的汙染所致。
那個知世故而不世故的女子終究是歸於世故,粉絲大失所望:那個堅守愛國情懷的女子言行不一,尤其是產女後的甩鍋行為更是令人心寒。
後來的她在2015年自費百萬拍下了「穹頂之下」的紀錄片,為相關環保部門免費奉獻了空氣汙染深度調查紀錄片,這部紀錄片在當時贏得一致好評。
然而當細心網友觀看這部紀錄片時發現它的數據極其誇大,將汙染源頭甩鍋到國有重工業上,毫不吝嗇對美國生態環保的讚美,這部紀錄片讓眾人起疑:究竟是為了倡導綠色生產還是為了打壓中國所拍?
除了兩次甩鍋外,這個倡導綠色環保出行的女子被多次拍到出行時駕駛大排量汽車,這個排放量曾是她最為嗤之以鼻的汙染源。
身為媒體人,柴靜曾說:「你可小心,別變成最初你反對的人。」
她深入一線的身影、擁抱受難者的暖舉、呼籲保護環境的淚眼,每一件事都抹殺不掉這個女子給社會帶去的溫暖,她希望自己可以特立獨行、真實有效,只是世事變遷,這個女子終究是成為了當初最不願成為的模樣。
柴靜從神壇跌落時事件並非個例,像紅極一時的於丹、陳魯豫、張紹剛等人,他們作為資深主持人或許是專業且合格的,卻遭到網友的口誅筆伐。
身為公眾人物,除了他們帶去的新聞價值外,觀眾更看重主持人本人的品行,如果主持人空談品德操行,自己卻毫無正確三觀,那豈不是貽笑大方。
結語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柴靜曾是許多人心中的「白月光公知女神」,在生子、移民後口碑一落千丈,這並非是移民的「道德綁架」,而是一個口口聲聲說愛國之人對信仰的背叛。
接二連三的移民翻車事件暴露出了一些「強造人設、自以為是」的偽愛國人士的虛假,如果都能有丁院士的嚴謹以待,或許不會有如此事件。
反觀丁仲禮院士,愛國情懷有目共睹,無論2012年大會對英美的斥責、還是2020年的力挺鐘鼓樓,他都是當之無愧的國之大將軍。
國之大將,攻必克守必堅,縱橫捭闔,馳騁天下,10個柴靜都無法和一個丁院士相提並論。
我國隨後實行的「對等制裁」是給丁院士最好的底氣,中國自古以來就不會讓忠良將士寒心,現在是,以後也是,而柴靜淪為群嘲,日後想要再回國發展怕是難於登天吧。
參考文獻:《行路難》《詠懷八十二首·第三十二首》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