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著作權協會訴《中國學術期刊》、知網侵權—新聞—科學網

2020-12-13 科學網

 

中新網北京8月3日電(上官雲)近日,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起訴《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有限公司和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侵犯著作權一案,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已正式受理。據悉,此案系文著協提起的首起維權訴訟。

圖片來源:海澱法院網截圖

據文著協介紹,目前,知識資源資料庫生產企業通過向報社、期刊社購買報紙、期刊同期電子版的方式和其他渠道,獲得新聞作品、文學藝術科學作品等海量知識資源。但許多報刊社沒有得到作者或權利人的許可,不能對作者的信息網絡傳播權等權利進行轉授權。對於沒有得到明確授權的作品,知識資源資料庫企業在網絡平臺予以收錄、傳播、銷售,是對權利人的侵犯。

2016年5月,文著協代表會員和權利人正式向中國知網的運營方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有限公司發出函件,要求儘快解決涉及的著作權問題。一年多時間裡,文著協與其交涉多次,但對方都沒有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案。2017年7月,文著協就上述交涉涉及的著作權問題,將中國知網告上法庭。

文著協表示,中國知網未經許可使用的作品中,涉及文著協會員權利人的作品數量眾多。此次,文著協選取會員汪曾祺先生的著名短篇小說《受戒》,就該作品涉及的著作權被侵犯問題提起訴訟。

公開資料顯示,《受戒》首次發表於1980年,後被多家期刊轉載,作為著名作家,汪曾祺本人也在國內外文壇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文著協介紹,汪曾祺先生及夫人去世後,其包括《受戒》在內的全部作品著作財產權由三個子女繼承,現汪曾祺子女為文著協會員,授權文著協集體管理包括《受戒》在內的所有文字作品。《受戒》的權利人並未將信息網絡傳播權許可給相關期刊,也未許可相關期刊對信息網絡傳播權進行轉授權。

資料圖:青海集中銷毀10.2萬件侵權盜版及非法出版物。圖為文化執法人員清點侵權盜版及非法出版物,準備銷毀。其實,一些作品的電子版權也與實體書一樣,遭遇侵權問題。中新社記者 羅雲鵬 攝

據海澱法院網消息,對於本案,原告認為,兩被告未經許可,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提供涉案作品的行為,已經侵權了涉案作品的信息網絡傳播權,且侵權行為時間跨度大,主觀意圖惡劣,給著作權人造成嚴重經濟損失。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請求法院判令被告一和被告二連帶賠償原告經濟損失5萬元;判令被告承擔原告因本案支出的合理費用包括公證費、律師費等費用共計(暫定)1萬元。

文著協方面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短篇小說《受戒》被侵權的情況,在知識資源資料庫平臺收錄的作品當中具有典型代表性,也希望通過此案,提醒和警示相關企業合法經營,尊重作品權利人的權益,重視作品的著作權問題。

對於本案,知名律師楊安進對中新網記者談到,將文字作品數位化在網上傳播,屬於信息網絡傳播權,這是作者享有的著作權權利之一,《著作權法》對此有相關規定。而作品在網際網路的侵權現象早已有之,從2002年開始就越來越嚴重了,歷經的形式有數字圖書館、文檔分享、MP3搜索、視頻聚合等。

「對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著作權法》中也有相關規定。這些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和成員籤有合同,可以幫其成員管理作品,如要使用成員的作品,可以從該組織處付費獲得授權。」楊安進解釋說,所以,文著協可以替他們的成員作者維權,在獲得專門授權的情況下也可以代其起訴。

記者通過出版社聯繫汪曾祺之女汪朝,但對方表示不方便接受採訪。隨後,記者又聯繫了《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有限公司,但截至發稿,未獲得對方回應。

目前,該案正在進一步審理過程中。(完)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知網被判侵權汪曾祺作品
    IT之家7月2日消息 據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官方消息,6月20日,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對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以下簡稱「文著協」)與《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學術期刊公司」)和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同方知網公司」)侵害著作權糾紛上訴案,做出終審判決
  • 中國知網等被訴侵權,汪曾祺的《受戒》只是被侵權的典型代表
    中國知網等被訴侵權,汪曾祺的《受戒》只是被侵權的典型代表 澎湃新聞記者 阮玄墨 2017-08-01 17:48 來源:澎湃新聞
  • 文著協訴中國知網一審有果
    原標題:文著協訴中國知網一審有果 12月19日,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審結了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下稱文著協)訴《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有限公司(下稱學術期刊公司)、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同方知網公司)侵犯著作權糾紛一案。
  • 知網被判侵權汪曾祺作品 文著協首起維權案勝訴
    知網又上熱搜了,這次是因為被判侵權。日前,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以下稱「文著協」)訴《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有限公司(下稱學術期刊公司)、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同方知網公司)侵犯汪曾祺作品《受戒》著作權一案,在持續兩年後,終審宣判。文著協官網刊文透露,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對該案做出終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 「侵權成本很低,付費成本很高」:中國知網侵權糾紛案歷時兩年落槌...
    2019年11月12日,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以下簡稱文著協)與《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學術期刊公司)、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同方知網公司)著作權權屬、侵權糾紛案歷時兩年落槌。文著協作為文字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維護其會員文字作品著作權。
  • 中國知網侵權汪曾祺作品被判賠1萬元 文著協將上訴
    海澱法院審結文著協維權案,「中國知網」被判賠償) 科技日報訊,近日,海澱法院一審審結了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以下簡稱文著協)起訴《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學術期刊公司)、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侵害著作權糾紛一案。
  • 學術好伴侶,怎麼成了「問題知網」?
    近期,翟天臨事件仍在發酵,不知「知網」為何物的他不僅牽出國內藝人論文造假的問題,也讓此前涉嫌學術資源壟斷的中國知網(以下簡稱知網)再次陷入爭議。知網,這個中國最大的學術電子資源集成商,因強勢提高服務價格,已多次遭到來自各方尤其是學界的質疑。  鑑於學術資料庫的特殊性,其對權威學術資源的版權壟斷具有一定合理性。
  • 中國知網分享如何推動學術期刊深度傳播
    本報訊 (記者杜一娜)由中國期刊協會主辦的第十三期刊協講堂日前開講。中國知網創始人,《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編輯王明亮在線分享了中國知網辦好平臺、推動中國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的做法、經驗和思考。中國期刊協會會長吳尚之主持講堂活動。
  • 中國知網在美首發中國百種中英雙語學術期刊
    會議現場 3月31日,同方知網的美國子公司CNKI(美國)在 2016美國亞洲研究協會(AAS)年會上首次發布了中國知網翻譯出版的《經濟研究》、《東北亞論壇》、《敦煌研究》、《心理學報》、《中國針灸》等近百種中英雙語對照學術期刊網絡版
  • 期刊數位化遭遇版權糾紛
    不僅如此,網站利用你的文章收費牟利,而你很可能並不知情,還不能分到任何一杯羹…… 2008年4月,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公開審理了500餘名碩士博士共訴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對其論文侵權一案。9月,又有482名碩士博士因同一原因將萬方數據訴至朝陽區人民法院。緊接著10月,104名碩士、博士將中國知網訴至朝陽區人民法院。
  • 知網到底是個什麼網站 為何風波不斷
    在知網官網介紹中寫到,中國知網最早源於國家知識基礎設施的概念,由清華大學、清華同方發起,在多個行政部門的支持下,為全社會提供最豐富的知識信息資源和最有效的知識傳播與數位化學習平臺。但伴隨著「中國知網」一步步壯大的,還有不絕的質疑聲與指責聲。從百名碩、博士聯合起訴知網侵權,到近年包括北大在內的多所高校一度宣布停用知網。
  • 中國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協會訴KTV侵權首案開庭
    中國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協會訴KTV侵權首案開庭 2008年10月29日 21:42 來源:新華網 發表評論   中國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協會(簡稱「音集協」)
  • 翟天臨事件背後的「知網」到底是啥
    致歉信上,翟天臨反省道,「是我的不當行為,讓學校聲譽被連累、讓學術風氣被影響、讓公眾的信任被辜負」。而此次「學術打假」事件,也讓「中國知網」火了一把。始建於1999年的中國知網,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文獻資料庫,但風光背後也是風波不斷。
  • 中國知網「紅與黑」
    為此,蘇州一名大學生將中國知網告上了法院。近日,蘇州市姑蘇區人民法院判決該大學生勝訴。   這樣的勝訴案例,或將成為這家學術論文參考數據平臺知網未來面臨的最大考量。不僅如此,包括北京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高校,都曾因知網漲價問題一度宣布停用知網。
  • 知網被查凸顯文獻資料庫行業困境
    伴隨其壯大的是不絕的指責聲,從百名作者起訴知網侵權到高校聯合抵制其漲價,再到北大一度宣布「停用」,知網毀譽參半。這家文獻資料庫的境遇並非偶發,而是國內資料庫行業弊病的集中體現。  漲價風波  中國知網由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同方知網)和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有限公司主辦。
  • 知網是個什麼東西啊,好暴利-虎嗅網
    暴利的知網對於連年的漲價,知網一方給出解釋為「成本定價模式」決定了成本上升,價格就水漲船高。同方股份財報中並未提供知網具體運營成本。囊括了以中國知網學術期刊資料庫為核心的網際網路內容服務業務與終端的成本數據顯示,網際網路服務與終端業務確實佔據著總成本近六成的比例。
  • 關於中國知網的4個問題及什麼樣的期刊論文會被知網收錄
    該網是以《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資料庫為核心的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是由中國學術期刊電子雜誌社編輯出版的),收錄資源包括期刊、博碩士論文、會議論文、報紙等學術與專業資料;覆蓋理工、社會科學、電子信息技術、農業、醫學等廣泛學科範圍,數據每日更新,支持跨庫檢索。日文獻更新量在5萬篇以上。
  • 翟天臨不知道的「知網」,被大三男生告了!
    知網到底是個什麼網站?中國知網創於1996年,因涵蓋外文類、工業類、農業類、醫藥衛生類、經濟類和教育類等多種數字、資料、文獻等而成為學術論文的參考資料庫。知網,風波不斷。價格風波據知網官網介紹,其旗下資料庫僅《中國學術期刊(網絡版)》一類,目前就已收錄自1915年至今出版的國內學術期刊共8千餘種,其中更不乏大量獨家期刊資源。因此,憑藉豐富的學術資源,知網成為了不少師生的論文寫作必備工具。
  • 知網生態調查:一切都在「網」中央
    作為目前中國最大的數據資源庫,知網近年來也因陷入侵權、高收費以及損害消費者利益等事件引發廣泛關注。公開文件顯示,因多次收錄文章卻不付稿酬,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以下簡稱「文著協」)將知網告上法院。歷時兩年,終於在今年11月12日,法院二審判決知網賠償前者1萬元。
  • 經銷商在著作權侵權糾紛中的抗辯思路
    如經銷商有證據證明產品來源於他人,且著作權人未能舉證證明美術作品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則法院將據此認定該經銷商已盡合理注意義務,其銷售印有被訴侵權產品在主觀上不存在過錯,對其關於銷售涉案產品具有合法來源抗辯成立,經銷商不承擔賠償損失的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