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絲鑲嵌,簡稱:花嵌,又叫細金工藝,花絲是中國悠久的傳統手工藝品,而花絲鑲嵌是一門傳承久遠的中國傳統手工技藝,主要用於皇家飾品的製作。為「花絲」和「鑲嵌」兩種製作技藝的結合。
花絲鑲嵌與景泰藍、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鑲嵌、宮毯、京繡並稱為「燕京八絕」。
目前,在北京和成都兩地尚還保留這項工藝,兩地比較而言,北京的花絲鑲嵌工藝較為齊全,畢竟北京作為多個朝代的都城,北京花絲鑲嵌集中代表了中國宮廷花絲鑲嵌工藝的特色。
花絲鑲嵌工藝早在春秋時就已有雛形,戰國時期的金銀錯、唐代的金銀平脫是它的前身,現藏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唐代"羽人飛鳳花鳥紋金銀平脫漆背銅鏡" 為代表。
花絲鑲嵌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因為它融合了多朝代、多民族的宗教、文化、美學等文化因素,形成了獨特的漢族手工工藝和造型特徵,在中國工藝美術界獨樹一幟。
我們平時看古裝神話劇時,吸引我們的不止是跌宕起伏的劇情,更多的是那仙氣飄飄,清逸飛揚的衣服,還有那精工細作、華麗至極的頭飾,想像我們穿戴上那些服飾會有多好看。相信大家小時候都拿家裡最好看的床單披著玩過,幻想自己是一個俠女,不瞞你說,我就這樣做過。
金銀往往笨重,但花絲鑲嵌卻能做得「薄如輕紗、細如毫髮」。
因其用料奇珍、製作繁複,就連宮廷之中也非人人能戴。
在中國古代歷史古裝劇的重大場合中,經常會看到片中的皇帝和皇后戴著金燦燦的皇冠和鳳冠,這代表了穿戴者的身份尊貴,每當劇裡男主送首飾給女主時,憑送的東西便可看出男主的身份高貴,是一種身份象徵,這項著名的手工藝就是花絲鑲嵌技藝。
當時看《大唐榮耀》這部劇時,除了為珍珠和李俶的愛情感到悲痛,更喜歡的是劇裡女主穿戴的金銀首飾啦。
1956年北京召開保衛世界和平大會時,張廣和、畢尚斌為大會精心製作了花絲紀念碑,並請郭沫若題詞:「保衛世界持久和平」。接著他們又做了一件銀座龍宮燈,方型透空銀花絲,龍嘴刁宮燈,龍盤旗杆柱,精緻、古雅、美觀、大方,此作品在英國展覽時受到了好評。
從古至今,花絲鑲嵌經歷了中國的漫漫歷史長河,但是它並沒有被時間所掩埋,反而更加大放異彩,成為今天珠寶工藝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讓世界感受來自中國的華貴璀璨之美。
註:內容選自「聚鎂Art0X」社區,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