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絲鑲嵌:華美至極的皇家工藝

2020-12-19 騰訊網

花絲鑲嵌

這門指尖上的工藝

發展到明清

作為皇家身份的襯託

極盡奢華之態

精美絕倫 高貴華美

成為古代工藝的一朵奇葩

花絲鑲嵌,作為一門涉及材料眾多、工藝繁複的傳統金屬技藝,舊時以「細金工藝」為名。這種以金、銀為主要原料,以其他名貴材料為點綴的精美技藝,實為多種貴金屬工藝的集成,雛形可以上溯商代,在隨後歷朝的不斷創新中發展,工藝主要涉及花絲、鑲嵌、錘揲、鏨刻、鎏金、燒藍、點翠等數種。

累絲鑲嵌金闢邪

主體高3.1cm、長3.9cm,底座長5.5cm、寬1.6cm

重8.4 克 藏於定州市博物館

其中,花絲工藝是將金、銀細素絲搓製成各種紋路,再通過特有的掐、填、攢、焊、堆、壘、織、編等技法製作出玲瓏、精密的花絲物件,成為花絲鑲嵌中最獨特和最具魅力的所在。再加上玉石珠寶和燒藍、點翠等嵌入物,花絲鑲嵌成品無論是陳設擺件還是飾物,均呈現出精巧華貴、富麗堂皇的效果。

繁花手包

西晉龍紋金帶扣長9cm、寬6cm

藏於安鄉縣文物管理所

明代花絲鑲嵌冠

明清兩代更是達到了花絲鑲嵌技藝的高峰,並在造物屬性和審美意趣上明確了皇家身份。今天, 這項繁雜縝密、工序講究的花絲鑲嵌技藝,在經歷100多年的數次傳承與發展的起落沉浮後,逐漸被世人所認識,從業者們也正奮力向更深層的領域進行探尋。

金絲翼善冠,是明萬曆皇帝朱翊鈞陪葬之冠。高24釐米,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一頂皇帝金冠,分為「前屋」「後山」和「金折角」三個部分,分別用518根、334 根和70餘根直徑為0.2毫米的金絲編織而成。金絲編織花紋俗稱「燈籠空兒」,不僅空當均勻、疏密一致,還如羅紗般輕盈透明。金冠上的龍頭、爪、背鰭和二龍之間的火珠,全部採用陽鏨工藝進行雕刻,呈半浮雕效果;龍身、龍腿等部位則採用掐絲、壘絲、碼絲工藝進行製作,每片鱗片均以金絲搓擰成的花絲製成,碼焊成型。圖案雖複雜,但絲毫無焊口痕跡。金絲翼善冠高貴華美而不失儒雅與陽剛,足以成為古代花絲工藝登峰造極之作。

明代金絲翼善冠

孝端皇后鳳冠為例,整個鳳冠採用花絲、點翠、鑲嵌、穿系等多種工藝,共嵌未經加工的天然紅寶石百餘粒、珍珠5000餘顆,點翠的面積大且形狀複雜。鳳冠以絲帛面料的漆竹為帽胎,金龍為花絲編結而成,金鳳由點翠工藝製作,均口銜紅、藍寶石和珍珠的珠滴;每兩條龍間有點翠展翅鳳凰一隻,鳳凰下有三排以紅、藍寶石為中心的珠寶鈿,其間點綴著翠蘭花葉;冠簷底部有翠口圈,上嵌寶石珠花,後側下部左右各飾點翠地嵌金龍珠滴三博鬢,博鬢上嵌鏤空金龍、珠花瓔珞,金翠交輝。鳳冠富麗堂皇而不失莊重,顏色斑斕而不繚亂,充分體現著花絲與鑲嵌完美結合之下的皇家審美特質。

明代孝端皇后鳳冠

清代細金工藝發展到了空前的高度,其用途之廣為前人所不及,特別是在皇家宮廷中運用範圍極廣,遍及典章、祭奠、鞍馬具、佛事和陳設,以及日常生活之中。就風格而言,清朝的花絲鑲嵌比之明代更加精細,裝飾也更加煩瑣複雜,名品不斷湧現,在構思和製造之上,有時還會對器物本身做一些特殊的嘗試。

著名的金甌永固杯,作為皇帝新年第一天子時舉行開筆儀式的專用酒杯。雖為實用物,但自身意義遠大於普通酒杯。金甌永固杯寓意大清疆土、政權永固。整體為三足鼎狀,鼎作為國體永固的象徵;鼎足的象鼻,更是以象通「祥」;杯身左右兩側作勢向上的夔龍形耳,代表著生機與皇家威嚴;子紋飾中頻繁出現的寶相花,自古就是吉祥的象徵。整個杯子的圖案設計與中國美學保持一致,重意蘊甚於寫實,大量使用傳統吉祥紋樣,遵循著「圖必有意」的原則。

清代金甌永固杯

就工藝而言,杯子通體鏨刻,呈現浮雕效果,鑲嵌大小珍珠11顆,其中兩顆主珍珠色澤乳白,光潤飽滿,直徑都在10毫米以上,堪稱珍珠中的極品,其餘9顆也都是直徑大於5毫米的難得的圓珠。此外還鑲嵌了紅、藍寶石21顆,均選用上等緬甸紅、藍寶石,其中一部分是帶有神奇星光的,在不同的光線照耀下會發出不同的光芒。據記載,公元1790年,乾隆皇帝八十壽誕時,命內務府造辦處用黃金和珍貴寶石為原料打造了一個別具一格的金甌永固杯,為天下祈願。這件既彰顯皇家尊貴奢華,又寓意吉祥太平的金杯鑄成後,乾隆皇帝龍顏大悅,特御封造辦處鑄杯大師為「九品工匠」,表彰其卓越技藝。後來,「九品工匠」也成為頂級工藝大師的代名詞。

此外,清代的細金工藝中還流行與藏傳佛教有關的物品設計與紋飾。故宮博物院藏有多件乾隆年制的嵌寶金塔,作為供器,依照宗教慣例,各式佛家八寶紋樣及各種蓮花紋樣頻繁出現。塔中均有佛龕,使用鏨刻和花絲等多種工藝,並鑲嵌白玉、珊瑚、松石以及各色寶石,莊重而華貴,集宗教信仰和富貴吉慶於一身。

相關焦點

  • 匠心河北(5)|花絲鑲嵌:金與火之歌,秒殺一切奢侈品的皇家高定!
    花絲鑲嵌一項傳承久遠的古老手工技法源於春秋,興於元明清在匠人的心血澆注下花絲鑲嵌獨領宮廷技藝制高點兩千餘年雕刻了永恆璀璨的奢華印記千年花絲技藝歷來只為皇家御用>是一門「京作」特色宮廷藝術與景泰藍、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鑲嵌、宮毯、京繡同屬「燕京八絕」被很多人稱之為「秒殺一切奢侈品的皇家高定」如今這項技藝已在廊坊大廠縣發揚光大花絲鑲嵌工藝因工藝之精美,製作過程之複雜,佩戴人之尊貴,註定成為皇家的奢侈品,象徵著不平凡的美。
  • 潘建強:花絲鑲嵌的歷史和工藝簡介
    花絲鑲嵌,「燕京八絕」之一,是一門擁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傳統宮廷技藝,是世界貴金屬加工的巔峰技藝。花絲鑲嵌於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花絲鑲嵌包含了「花絲」與「鑲嵌」兩種工藝:「花絲」是用金、銀、鉑、銅做原料,拔成絲,編結成型;「鑲嵌」是把金銀薄片捶打成形,把珍珠寶石嵌進去,製成裝飾品。
  • 驚豔世界的花絲鑲嵌,你熟悉的3部古裝劇都有,你知道麼?
    花絲鑲嵌,簡稱:花嵌,又叫細金工藝,花絲是中國悠久的傳統手工藝品,而花絲鑲嵌是一門傳承久遠的中國傳統手工技藝,主要用於皇家飾品的製作。為「花絲」和「鑲嵌」兩種製作技藝的結合。花絲鑲嵌與景泰藍、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鑲嵌、宮毯、京繡並稱為「燕京八絕」。目前,在北京和成都兩地尚還保留這項工藝,兩地比較而言,北京的花絲鑲嵌工藝較為齊全,畢竟北京作為多個朝代的都城,北京花絲鑲嵌集中代表了中國宮廷花絲鑲嵌工藝的特色。
  • 雲遊規劃館非遺篇|花絲鑲嵌
    花絲鑲嵌又被稱之為細金工藝,是我國最傳統最經典的金屬手工製作技藝,作為中國獨有的金銀鑲嵌藝術,一直作為皇家御用的藝術瑰寶,是中國傳統金銀加工藝術的最高代表,更是「燕京八絕」之首。萬曆皇帝的「金絲蟠龍翼善冠」清代時期,中國的金銀工藝已經發展到很高的水平,金絲鑲嵌業分工更細,逐步走向專業化生產。清代宮廷裡的金銀工藝與風格,較深厚,以鏨、嵌為主。
  • 花絲鑲嵌製作工藝作品《傳家寶·金飯碗》
    《傳家寶·金飯碗》是由花絲鑲嵌工藝傳承人-王樹文設計創作、袁長君老師領銜製作,該作品中採用的花絲鑲嵌工藝在2008年正式納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花絲鑲嵌工藝品從設計到成型再到製作完成,是多種工藝的相結合,主要有兩種工藝分別是花絲與鑲嵌。
  • 採金為絲,嵌玉綴翠,宮廷藝術燕京八絕之花絲鑲嵌
    康乾盛世,清代國力到達頂峰,對於工藝的追求也繁盛得令人髮指。其最巔峰的花絲鑲嵌作品,是一樽累絲花瓶。據史料記載,光這一個花瓶,就花去了十多位工匠足足半年的時間。從春秋時期的金銀錯到今天的燕京八絕,花絲鑲嵌從來都是珠寶最頂級的工藝,無出其右。因工藝繁複、用料名貴,多用於皇室用品。每一件精美的花絲鑲嵌工藝品的背後,往往積攢著無數匠人們的心血和汗水。
  • 小小飾品圖案繁複「北京大工匠」陳令勇讓花絲鑲嵌煥發新的活力
    這件小小的「蝴蝶」胸針,圖案繁複奢華,結合了結合了花絲鑲嵌工藝的掐、填、攢、焊、編織、堆疊所有技法,通過幾十道工序、集合上千個焊點才能完成,要求製作者要做到精準極致。說到花絲鑲嵌工藝,它其實是一門傳承久遠的中國手工技藝,「燕京八絕」之一,曾主要用於皇家用品的製作,這門製作技藝也於2008年被正式納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上面的這件胸針便是由花絲鑲嵌工藝的傳人,「北京大工匠」——陳令勇師傅精心製作而成。
  • 嵌玉綴翠,是為一絕:作為國禮贈送來賓的花絲鑲嵌,究竟多好看?
    花絲鑲嵌工藝,又稱細金工藝,在我國首飾工藝中有著悠長的發展歷程,最早可追溯到商代,「採金為絲,妙手編結,嵌玉綴翠,是為一絕」。它包含兩種工藝:花絲與鑲嵌。據考古發現,花絲鑲嵌工藝最早可追溯到商代。春秋戰國時期,工匠們就開始將金銀拉成絲,鑲嵌在青銅器上,俗稱「金銀錯」。漢代稱為「焊綴金珠」,唐代稱為「金銀平脫」。花絲鑲嵌在漢唐得以興盛,明清達到全盛,為歷代工藝水平的頂峰。
  • 景泰藍花絲是什麼工藝,花絲工藝製作過程是怎樣的?
    景泰藍作為我國代表的特色工藝藝術品之一,以它精緻的外表與精湛的工藝為我們帶來了極高的審美感受和藝術價值。而且因為現在的生產條件遠比五百年前的古代要好上許多倍,所以近代製作的景泰藍藝術品不僅沒有工藝上的退步與丟失,反而擁有了新興技術與新時代審美碰撞出的新興藝術品。
  • 古典花絲鑲嵌融入現代作品的80後珠寶設計師
    花絲鑲嵌是一項傳承久遠的古老中國手工工藝,與景泰藍、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鑲嵌、宮毯、京繡並稱「燕京八絕」,2008年6月,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今天,我們時尚有YOUNG的主人翁,就是一位將古典花絲鑲嵌融入現代作品的80後珠寶設計師--徐蘭蘭。
  • 「花絲」採金為絲,妙手編結,嵌玉綴翠,是為一絕——記東方藝珍花絲...
    了解流程01首先學員們來到了花絲鑲嵌的工作間,在這裡,學員們觀察了解了製作工藝的流程。手工藝者正在為作品構圖,這是花絲鑲嵌創作的第一步手工藝者正在進行「填」的步驟,將掐好的花絲填進圖紙中觀看展品02在了解了花絲鑲嵌製作的具體工藝之後,學員們來到了花絲鑲嵌博覽館
  • 一直被譽為「燕京八絕」之首的花絲鑲嵌,到底有什麼神奇之處?
    中國傳統手工藝一直有著驚人的魅力,其中,「花絲鑲嵌」堪稱中華民族歷史上千年的古老藝術。它從古至今一直很活躍,可以說是珠寶行業的活化石。雖然它的工藝古老,但它精緻、精緻和華麗的特徵代表了傳統工藝和珠寶文化的頂峰。
  • 百公斤黃金花絲屏風亮相王府井工美大廈
    精美大氣的花絲屏風集花絲、鏨刻、寶石鑲嵌、木雕等中國傳統工藝於一身,讓普通民眾近距離接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感受「燕京八絕」之花絲鑲嵌的精湛技藝,共賞中華民族文化瑰寶的非凡魅力。《梅蘭竹菊花絲金屏風》,長2.82米,寬0.93米,高2.18米,耗時4年精心打造,集花絲、鏨刻、寶石鑲嵌、木雕等中國傳統工藝於一身。
  • 花絲工藝鳳冠和萬年金如意,古人對黃金的審美和奢華遠超我們想像
    今天整理出了一些花絲工藝的黃金首飾,我們再一睹前人的這些美麗珠寶和精湛工藝。要說跟花絲工藝有關的鳳冠,這頂清朝的金鳳嵌珠貂皮皇后冬朝冠一定拿出來做例子。它的冠用燻貂制,覆以朱緯,上面的鳳凰全部用了花絲工藝做出來的。我們常說的花絲工藝其實就是累絲,是我國傳統金屬加工工藝,還可以叫做「花作」,是金屬工藝中最精巧的一種。
  • 600年前明朝貴婦用的「包包」,純金手作工藝精湛,古人真的豪!
    ▲雖然現在的黃金首飾推陳出新,越來越現代和時尚,然而現在的工藝和古代比起來還是會有一些距離,古人的智慧是讓我們後人引以為傲的,這款上了熱搜的明朝貴婦的黃金方形鏈條包,在正方形的金色盒面上,用黃金滿飾有蓮花、如意雲紋等紋樣,鑲嵌紅、藍寶石、綠松石,顏色的搭配很富麗堂皇,還配了一條金色鏈子,工藝精湛、精美絕倫,讓人讚嘆不已。
  • 以乾隆25方寶璽中唯一一方金璽「大清嗣天子寶」為原型,再創中國首尊花絲鑲嵌寶璽
    自秦始皇統一中國,刻造了第一枚「傳國御璽」起,作為象徵國家與至高權力的帝王信物,御寶具有極為崇高而神聖的地位,其工藝與材質居古代所有工藝品之上,是「君權神授」的中國政治文化中的典型象徵。作為皇權下達各官的憑證與信守,於御寶的鈐用更有著一套嚴格的制度。二十五寶收貯於交泰殿,並設八品首領太監二名,俱侍監太監六名,專司印璽保管之事。
  • 「花絲」沉香歲月,流金溢彩請君賞——戒指篇
    於花絲鑲嵌的學員們來說,這個秋天變成一種感覺,它是與花絲鑲嵌相遇的美好,也是學習傳統技藝的敬畏。秋風颯颯,藏著歷史的氣息,手作的溫暖,裹著學員們一顆顆期待的心。在第一堂課參觀了北京東方藝珍花絲鑲嵌廠後,10月23日,學員們迎來了第一次的實踐課。這堂課的任務是在姚麗娟和肖傲傑老師的帶領下製作一枚花絲戒指。
  • 8款復古潮流古法黃金首飾,平安扣花絲精細,佛珠手鍊溫潤高級
    3, 花絲連生金鎖金鎖為傳統兒童吉祥物,能袪邪、納福、保平安。金鎖外形呈如意狀,以連續的麻花紋圍邊裝飾,鎖面採用古法手工花絲、鏨刻等工藝製成,富貴平安與花枝紋等和諧共處,整體呈現鏤空華麗的效果,如意金鎖上方以金元寶裝飾。寓意平安健康、榮華富貴。沉甸甸的精緻手感,耐看的金器!
  • 上世紀八十年代景泰藍花絲工藝賞盤~有鳳來儀
    《上世紀八十年代景泰藍花絲工藝賞盤~有鳳來儀》拉花絲工藝為景泰藍製作工藝中較為獨特的技術形式,其依據所需銅絲粗細而作模具,拉出大小不一之銅絲,加以鍍金工藝,再把所拉銅絲,手工編織出各種銅繩,再根據盤面圖案,手工掐製成所需圖形,從而使其具雍容華貴、富麗堂皇之宮庭風格。其工藝繁複,手工程度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