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絲工藝鳳冠和萬年金如意,古人對黃金的審美和奢華遠超我們想像

2020-12-25 珠寶玉之窗

願以此為窗,與您共賞天下珠寶。見文好,我們是《珠寶玉之窗》!

之前跟朋友們分享周家的黃金鳳釵和鳳冠時有不少朋友提出:兩物雖美,但比起前人的那些鳳冠簡直班門弄斧,無法相提並論。確實前人對於黃金的審美和造詣猶如高山流水,讓人只能仰望。今天整理出了一些花絲工藝的黃金首飾,我們再一睹前人的這些美麗珠寶和精湛工藝。

要說跟花絲工藝有關的鳳冠,這頂清朝的金鳳嵌珠貂皮皇后冬朝冠一定拿出來做例子。它的冠用燻貂制,覆以朱緯,上面的鳳凰全部用了花絲工藝做出來的。我們常說的花絲工藝其實就是累絲,是我國傳統金屬加工工藝,還可以叫做「花作」,是金屬工藝中最精巧的一種。它是利用金、銀等金屬的良好延展性,將其拉成細絲,然後編成辮股或各種網狀組織,再焊接於器物上。

而其中立體的累絲作品製作是最難的,需要事先經「堆灰」的手續。所謂「堆灰」就是把炭研成細末,用白芨草泡製的黏液調和後,堆塑成所要製作的器物模型,再於上面進行累絲,用焊藥焊連,之後放在火裡燒掉炭模,便形成了立體中空的藝術品。

可能朋友們覺得這樣的述說還是不能很徹底地感受到這個工藝的驚人,那咱就直接些,就看這頂鳳冠上的那三層鳳頂,不僅用了累絲,每層間以一等大東珠一顆,鳳頭、翅、尾部均飾珍珠。咱就想想,就是讓咱們用膠水直接粘咱能粘得這麼好嗎。

看完了鳳冠,我們再來看這一堆金燦燦的金累絲如意。這金累絲萬年如意一共60柄,每一隻都是使用八成金製成,運用的工藝主要是花絲鑲嵌工藝,即用雙股的花絲掐制、堆砌成如意表面的花紋,再累起鑲嵌的凹槽,鑲嵌綠松石。每柄如意長約四十二釐米,如意頭寬十一釐米,柄寬約五點五釐米。共用黃金1361兩!

據介紹這一堆金如意是乾隆皇帝六十大壽時,大臣進獻的壽禮。所以每一支柄上都用綠松石嵌出甲子、乙丑等幹支紀年以及萬年如意的字樣,寓意乾隆六十大壽吉祥如意以及萬年如意。面對這一堆金燦燦的如意,不得不嘆一句,真是耀眼的工藝,不知有沒有朋友想組團去看的。

前輩們對於花絲工藝和黃金的運用不僅僅局限在首飾,還會用在衣服上。上圖這件順治帝鎖子錦盔甲上就用了花絲工藝。根據介紹,這一套盔甲上衣長73釐米,下裳長71釐米,藍地人字紋錦面,石青緞緣,月白綢裡。

袖腕部鏤飾便是金累絲雲龍紋,還鑲嵌了珊瑚珠、青金石和綠松石。除了袖子,頭盔上也做了鏤飾金累絲雲龍紋和如意雲紋。不得不說,皇帝們是真奢華,盔甲都做得這麼珠光寶氣的,遙想當年,穿著去御駕親徵時會不會有一兩顆珍珠掉在戰場上呢。

最後再看一對累絲指甲套,我想朋友們對於娘娘們這個護甲是很熟悉的。看古裝劇尤其是清宮劇的時候,我們常常看到娘娘們戴著一隻只長長的護甲。很多朋友常常吐槽這樣的護甲太醜了,娘娘們怎麼會喜歡戴這樣的東西。但是看到這對指甲套後即便仍舊覺得戴上手會很不舒服,卻要由衷被它的工藝和審美驚豔。

朋友說,難怪娘娘們要戴指甲套,換了她有這麼好看的指甲套,不方便都是浮雲,珠寶上身才是王道。不過我想說的是,如果我有一對這樣的指甲套,我是真不會戴,我要天天擺在那看著,別人賞花,我賞黃金,想想就美。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被這些花絲工藝的黃金珠寶所驚豔,你們是想把鳳冠抱回家還是把萬年如意抱回家呢。

(作者|空辰下的兔子,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花絲鑲嵌:華美至極的皇家工藝
    花絲鑲嵌 這門指尖上的工藝 發展到明清 作為皇家身份的襯託 極盡奢華之態 精美絕倫 高貴華美 成為古代工藝的一朵奇葩
  • 600年前明朝貴婦用的「包包」,純金手作工藝精湛,古人真的豪!
    近日在包包界最紅的不是LV,也不是愛馬仕,更不是香奈兒,而是距今已有600多年,來自中國明朝的一款「貴婦方形鏈條包」,看過這款包包的人無不為之驚訝的,和黃金打造的包包對比起來,哪些國際大牌的皮包馬上暗淡很多,真沒想到在明朝居然如此時尚,這款包包的款式完全顛覆大家對於古代人審美的認知
  • 景泰藍花絲是什麼工藝,花絲工藝製作過程是怎樣的?
    景泰藍作為我國代表的特色工藝藝術品之一,以它精緻的外表與精湛的工藝為我們帶來了極高的審美感受和藝術價值。而且因為現在的生產條件遠比五百年前的古代要好上許多倍,所以近代製作的景泰藍藝術品不僅沒有工藝上的退步與丟失,反而擁有了新興技術與新時代審美碰撞出的新興藝術品。
  • 8款復古潮流古法黃金首飾,平安扣花絲精細,佛珠手鍊溫潤高級
    過去,黃金飾品想要脫離傳統,給人時尚之感,在設計上推崇極簡風格,大開大合,結果國人多數不買帳,還是選擇傳統的鳳尾,平安扣,龍鳳等傳統文化主題的黃金飾品。隨著國家實力變強,大眾幸福感的提升, 對傳統文化的認可和喜愛,中式審美和中華文化得以復興。傳統的古法金金器便在這樣大的背景上成長和發展開來。
  • 潘建強:花絲鑲嵌的歷史和工藝簡介
    對寶石的大量運用和完善了寶石鑲嵌工藝,是明代花絲鑲嵌首飾對中國傳統首飾的最重要貢獻。明代達到高超的藝術水平,清代有了更大的發展,名品不斷湧現,很多成為宮廷貢品。為了改變這種現象,2018年,花絲鑲嵌被列入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隨著國家實力和文化自信的提升,這項傳統技藝越來越受歡迎。
  • 嵌玉綴翠,是為一絕:作為國禮贈送來賓的花絲鑲嵌,究竟多好看?
    明金累絲鳳冠花絲鑲嵌技術也陷入了低谷,面臨隨時消失的危險。直到新中國成立,因為出口換匯的需要,這種工藝才重新復出。傳統的審美觀念造就了花絲鑲嵌精細繁複的特點, 但這在某種程度上卻已經不完全適應當今社會的審美觀。
  • 驚豔世界的花絲鑲嵌,你熟悉的3部古裝劇都有,你知道麼?
    花絲鑲嵌,簡稱:花嵌,又叫細金工藝,花絲是中國悠久的傳統手工藝品,而花絲鑲嵌是一門傳承久遠的中國傳統手工技藝,主要用於皇家飾品的製作。為「花絲」和「鑲嵌」兩種製作技藝的結合。花絲鑲嵌與景泰藍、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鑲嵌、宮毯、京繡並稱為「燕京八絕」。目前,在北京和成都兩地尚還保留這項工藝,兩地比較而言,北京的花絲鑲嵌工藝較為齊全,畢竟北京作為多個朝代的都城,北京花絲鑲嵌集中代表了中國宮廷花絲鑲嵌工藝的特色。
  • 雲遊規劃館非遺篇|花絲鑲嵌
    花絲鑲嵌又被稱之為細金工藝,是我國最傳統最經典的金屬手工製作技藝,作為中國獨有的金銀鑲嵌藝術,一直作為皇家御用的藝術瑰寶,是中國傳統金銀加工藝術的最高代表,更是「燕京八絕」之首。樹枝花瓣紋理文藝復古手鐲唐宋以來,花絲技藝被更廣泛地運用在首飾上。唐代是金銀器的「黃金時代」,灼灼其華的黃金白銀裝點著夢幻般的繁華盛世。
  • 花絲鑲嵌製作工藝作品《傳家寶·金飯碗》
    《傳家寶·金飯碗》是由花絲鑲嵌工藝傳承人-王樹文設計創作、袁長君老師領銜製作,該作品中採用的花絲鑲嵌工藝在2008年正式納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花絲鑲嵌工藝品從設計到成型再到製作完成,是多種工藝的相結合,主要有兩種工藝分別是花絲與鑲嵌。
  • 匠心河北(5)|花絲鑲嵌:金與火之歌,秒殺一切奢侈品的皇家高定!
    就連熱播的宮廷劇也大都引用了花絲鑲嵌工藝製品,這讓萬千粉絲大呼過癮。01繁複精美,花絲鑲嵌採金為絲,妙手編結,嵌玉綴翠,是為一絕。花絲鑲嵌從廣義上講,可稱之為「細金工藝」,從狹義上應分為「花絲工藝」和「鑲嵌工藝」。
  • 歷朝女子鳳冠一覽:隋朝金玉滿頭,明朝翠色慾滴,哪朝風格最美?
    今天小編為您帶來中國婦女首飾中蘊含著最頂級審美的鳳冠,本文將從歷朝后妃貴婦真實畫像和出土實物兩方面,為您帶來原汁原味的傳統鳳冠!一起來欣賞千百年前人們的審美,選出您認為最美的一款!鳳冠歷史悠久,距考證漢代就出現了鳳冠,可由於年代太過久遠,目前最為多見的是明朝清朝的鳳冠,而擁有出土實證的還有隋煬帝蕭皇后的鳳冠,且宋朝皇后畫像也清晰地描繪了鳳冠的模樣。所以,本文就從隋唐、宋、明三個時期介紹鳳冠。
  • 採金為絲,嵌玉綴翠,宮廷藝術燕京八絕之花絲鑲嵌
    明朝萬曆孝端皇后鳳冠仿若晨光破曉時金藍色的大海,鏤空的金龍口吐瑪瑙,冠隨著人行走而動,金絲點翠,流光溢彩。明代雙鸞銜壽果金簪,是明末的巔峰之作。康乾盛世,清代國力到達頂峰,對於工藝的追求也繁盛得令人髮指。其最巔峰的花絲鑲嵌作品,是一樽累絲花瓶。據史料記載,光這一個花瓶,就花去了十多位工匠足足半年的時間。
  • 什麼是手工古法黃金?有工有意有吉祥的古法金器美哭了
    在細節修飾上,古法黃金用許多鏨金、鏨刻,花絲等工藝,使黃金飾品擁有更豐富的層次感,細膩精緻。而在設計上,古法黃金借鑑了很多傳統文化元素,讓黃金飾品在外形更加飽滿外,更具有文化內涵和精神意義。這種古老制金工藝出自宮廷造辦處,專供皇家貴族製作金飾、金器。
  • 百公斤黃金花絲屏風亮相王府井工美大廈
    中國日報網9月20日電 今天,耗時四年設計製作,用料百公斤黃金的「梅蘭竹菊花絲金屏風」在王府井工美大廈一層震撼亮相。精美大氣的花絲屏風集花絲、鏨刻、寶石鑲嵌、木雕等中國傳統工藝於一身,讓普通民眾近距離接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感受「燕京八絕」之花絲鑲嵌的精湛技藝,共賞中華民族文化瑰寶的非凡魅力。
  • 古典花絲鑲嵌融入現代作品的80後珠寶設計師
    花絲鑲嵌是一項傳承久遠的古老中國手工工藝,與景泰藍、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鑲嵌、宮毯、京繡並稱「燕京八絕」,2008年6月,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今天,我們時尚有YOUNG的主人翁,就是一位將古典花絲鑲嵌融入現代作品的80後珠寶設計師--徐蘭蘭。
  • 六桂福「福韻·故宮」古法黃金婚嫁新品,顏值高更顯東方神韻
    根植於千年六桂文化,傳承宮廷技藝精髓,六桂福致力於把東方的文化與美學融入珠寶設計,通過融合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打造符合時代審美的國創珠寶,以折桂精神堅守文化藝術傳承,以守藝之心,傳遞美好祝福。福韻·故宮「宮廷嫁禮」古法黃金婚嫁新品都歷經【六韻古法】工藝,經摟胎、錘揲、修金、鏨刻、花絲、鑲嵌的千錘百鍊,彰顯皇家制金工藝精髓,為您呈現古法黃金婚嫁新品的東方神韻。
  • 「花絲」採金為絲,妙手編結,嵌玉綴翠,是為一絕——記東方藝珍花絲...
    師傅們構圖,拉絲,傾注著自己所有的耐心和專注,將自己的心緒一絲一絲融進手中的工藝中,在這細水長流間,賦予了花絲作品以人的靈性,也讓自己的心在時間的流逝中沉靜了下來。作為參觀者的學員們,在細緻的製作中對這項流傳千年的非遺工藝同樣產生了敬畏感。
  • 宮廷技師傳人復刻乾隆60大壽如意,60000朵花雕刻一年
    老手藝劉超一家,和花絲鑲嵌這門非遺手藝,結緣已經三代。早年間,一位從清宮流落的宮廷技師,在當地擺攤收徒,漸漸地將這門皇家手藝傳入民間。花絲鑲嵌,又叫細金工藝,是一門傳承久遠的中國傳統手工技藝,主要用於皇家飾品的製作,為「花絲」和「鑲嵌」兩種製作技藝的結合,是與景泰藍、京繡等齊名的「燕京八絕」之一。
  • 一直被譽為「燕京八絕」之首的花絲鑲嵌,到底有什麼神奇之處?
    中國傳統手工藝一直有著驚人的魅力,其中,「花絲鑲嵌」堪稱中華民族歷史上千年的古老藝術。它從古至今一直很活躍,可以說是珠寶行業的活化石。雖然它的工藝古老,但它精緻、精緻和華麗的特徵代表了傳統工藝和珠寶文化的頂峰。
  • 保命「法寶」:古人對「紙衣」的依賴遠超我們的想像
    如果我們單純的認為古代人所穿的紙衣是用現代寫字畫畫的紙張做成的,那就大錯特錯了。古代的紙衣是人們專門用作冬天禦寒的東西,在棉花傳入中國並廣泛種植應用之前,紙衣扮演的就是棉衣的角色,是廣大貧苦百姓的重要禦寒之物,是他們得以在嚴寒中生存保命的「法寶」,他們對於紙衣的依賴遠超乎我們現代人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