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人的觀念中,「因果」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存在。道家所:「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講的便是善惡的因果;儒家說:「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講的是財富的因果;佛教說:「種如是因,得如是果」、「諸法皆空,因果不空」,講的便是世間萬物都不離因果。
在佛陀時代,佛的大弟子舍利弗還未皈依佛陀時,曾問過馬勝比丘所學的是什麼法。馬勝比丘回答道:「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我師大沙門,常作如是說。」智慧第一的舍利弗聽到這個偈子後,當下便詢問了佛陀去處,從此皈依佛門。
可以說,因果是世間規律中最為公正的存在。既然萬事都有因果,那麼人生病又是什麼因果呢?
生病的因果
宣說因果的《地藏經》中,記載了這樣一句話:「若見殺生者,說宿殃短命報;若見偷盜者,說貧窮苦楚報。」
地藏菩薩在地獄救拔眾生時,不僅會用法力超拔,還會諄諄不悔的教導墮三惡趣的人,他們之所以會承受這種果報的原因。當地藏菩薩見到生前喜好殺生的人時,就會告訴他殺生會招致短命、身體不好、經常生病的因。當地藏菩薩見到生前喜愛偷盜的人,就會告訴他偷盜會招致自己生活貧困潦倒的果報。
而在佛教的因果道理中,人之所以多病、身體差,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造下的殺業太多!
因果故事:王子的果報
在佛陀時期,古印度有一位名叫阿育王的國王,他育有一名名叫拘那羅的王子。這位王子長得非常俊美,面如滿月,眉如彎月,性格也是非常的溫柔體貼。所以皇宮裡的女子都非常喜歡親近他。
在王宮中有一位名叫低舍羅稀多的年輕王妃,對拘那羅也是愛慕有加,她找到一個機會把自己的愛慕之情告訴了拘那羅王子。可王子深知,這位王妃是父親的女人,他們之間是絕不可能發生關係的,於是果斷地拒絕了王妃的愛意,並勸告王妃不能有這樣的想法。
王妃被拒絕後,怒從心中起,惡從膽邊生。僱人把王子的雙眼挖掉並殺死了他。當大家得知王子被殺的消息後都非常震驚,因為王子生性善良,為人又親切友愛,怎會遭受如此不幸的果報呢?於是大家便請一位證得果位的比丘查看緣由。
比丘入定後出來說道:「很久以前,在波羅奈國的地方,有一位獵師,他以打獵為生,有一年冬天,他在打獵時發現一洞中藏有很多梅花鹿,隨後每天必會在洞口狩獵一隻回去,先挖掉雙眼,隨後在殺死。這樣經過一年多的時間,這群梅花鹿就統統被他殺光了。」
因為這一世的惡行,致使他生生世世都會遭受被挖掉眼珠而後被殺的果報。而死去的王子在過去世便是這位獵師。
人們又問道,那為什麼這位做下惡行的獵師會得生於皇室,成為王子呢?
比丘回答,這並不奇怪,那是因為在一次因緣中他做了一件好事。在迦羅迦孫大佛滅度以後,有一個國家的國王,信奉三寶,為了紀念佛,便造下了諸多佛像。而在之後卻碰到一位不信奉三寶的昏君把這些佛像給破壞了。
國家中的一位雕刻師不忍佛像被毀,便發下無限的慈悲心把佛像修復完好了。而這位雕刻師就是拘那羅王子的前生。由於他修補佛像的功德,所以得以生在富貴皇宮,但因為之前的惡果還沒還完,也依舊要遭受挖眼喪命的苦果。
佛陀害怕後人不能明白因果的關係,就在佛經中講了很多關於因果的小故事,從而告訴人們,因果的真實不虛。如果你有經常生病、身體差還會莫名受傷等情況就要及時懺悔自己,曾經發下的殺業以及所吃動物的肉等罪業了。只要多多懺悔,停止惡業的造作,及時做功德修行把這些回向給過去所傷害的眾生,一切就都還為時未晚。
願眾生都可以離苦得樂,福慧具足,身體健康,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