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個稅竟發現「被入職」稅務部門:個稅信息被冒用

2020-12-23 安青網

圖片來自網絡

進入12月,又到了個稅申報時。2021年度個稅專項附加扣除信息確認需在12月31日前完成,這關係到個人真金白銀的利益。12月16日,市民沈先生在「個人所得稅」APP上操作個稅專項附加扣除時,發現除了現在供職的公司,竟然從2019年1月開始,還有一個公司在默默給自己「發工資」。沈先生表示:「從未入職這家公司,也未收到一分錢。」

12月15日,大江晚報刊登了一則提醒消息,提醒市民2021年度個稅專項附加扣除確認已經開始,納稅人扣除內容有變化要儘快修改確認。沈先生在妻子的提醒下打開「個人所得稅」APP,卻無意間在「收入納稅明細查詢」時發現,除了現在供職的公司為沈先生申報工資薪金稅額,竟然顯示另外一家名為蕪湖錦湖勞務有限公司的陌生公司,每月作為扣繳義務人為沈先生發放「工資薪金」,2020年6月以後,顯示工資收入為「4000元」。

陌生公司發第二份工資?這聽起來倒像是好事,可對於沈先生來說這筆錢純粹是「子虛烏有」。更讓他生氣的是,沈先生「被打工」的現象已經持續了2年甚至更久。就在今年11月12日,個稅APP上還有一則「扣繳溫馨提示」:「蕪湖錦湖勞務有限公司於11月12日已經為您辦理了2020年10月個人所得稅扣繳申報。」沈先生擔心個稅信息被冒用,存在莫須有的年度收入增加,導致「退稅」變「補稅」的損失。

記者隨後撥打了12366稅務服務熱線,據工作人員介紹,沈先生的情況可能是個人信息被其他單位冒用了。建議沈先生通過個稅APP進行申訴。具體流程為在「個人所得稅」APP(個人中心)或者自然人電子稅務局網頁端(個人信息管理)的任職受僱信息中點開該公司,然後在右上角點擊「申訴」,申訴類型選擇「從未任職」,填寫補充說明點擊「提交」。之後會由當地的稅務機關對這家公司展開調查。記者了解到,被冒用信息後應積極申訴,申訴成功後,該筆收入將不併入年度彙算,不會增加個人稅收負擔,稅務部門將對冒用單位的涉稅違法問題依法進行處理。

記者查詢發現,網絡上投訴自己個稅信息被冒用的情況不少,稅務工作人員提醒市民注意查詢自己的個稅信息,一旦發現任職受僱信息、收入納稅明細信息、辦稅權限與實際不符時,可以就不屬實的信息發起申訴。平時也要注意保護好自己的個人信息。

大江晚報記者 顧婭

相關焦點

  • 個人信息洩露「被就業」 稅務部門:將對冒用者依法進行處理
    個稅申報 多人發現自己「被就業」沈女士在個稅申報APP上輸入自己的身份證號後,發現自己比同事多出2個選項:一個是"我的辦稅權限",另一個是"企業辦稅權限"。她點開發現,自己名下竟多了幾家公司。通過個稅APP暴露出的不僅有「被當老闆」的,還有「被入職」從未去過的公司的。在北京工作的李先生,在填報個人所得稅時發現,「任職受僱信息」一欄中出現了自己聞所未聞的單位。 當事人 李先生:查了一下他們公司的法人代表和董事等人,都不認識,這個公司也沒聽過,跟這個公司沒有任何的接觸。
  • 身份信息被冒用!登陸個稅App發現有自己不知情的個稅申報記錄……
    國家稅務總局昨天對外公布多起冒用身份信息偷稅的違法案件,其中,在校大學生群體成為身份信息被冒用的「重災區」。 多起案件的線索源頭都是有納稅人登陸個稅App後發現有自己不知情的個人所得稅申報記錄。具體怎麼回事?
  • 沒工作卻在個稅App上查到工資記錄!大學生「被入職」,背後竟有企業...
    沒開始工作卻在個稅App上查詢到工資記錄!最近一段時間,有不少大學生發現自己莫名「被入職」。記者從國家稅務總局了解到,近期稅務部門與公安、教育等部門依法查處了一批冒用個人身份信息涉稅案件,涉及北京、河北、寧波、深圳等地多家企業和部分地區高校學生。「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大學生信息洩露多指向學校內部。一些企業利用買來的大學生信息虛假申報,藉此偷逃稅。
  • 使用個稅APP申報時 發現 「被入職」陌生公司達2年
    由國家稅務總局開發的個人所得稅手機APP軟體從2018年12月31日起已正式上線。但有網友在使用時發現「竟然查到我從2015年開始就被掛在其他的單位了。」 對此,市民用個稅APP填報個人信息時,不妨多留個心眼。如果在APP內發現「被入職」從未見過的陌生企業,可以通過在APP上發起在線申訴解決。
  • 小夥下載一個「個稅APP」 竟發現自己在3家公司上班
    小夥下載一個「個稅APP」 竟發現自己在3家公司上班 2019-01APP」 竟發現自己在3家公司上班  揚子晚報訊(記者 梅建明 通訊員 經公宣) 前天上午,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公安分局接到在園區內工作的小王報警,稱他下載了個稅APP,申報個稅時意外發現,自己在任職受僱信息中,竟然同時受僱於三家不同城市的公司。
  • 教師身份信息疑遭冒用查詢個稅退稅金額 結果令他大吃一驚
    4月4日,安順市民謝先生向本報反映稱,其在安順一學校任職,但打開個稅申報APP卻發現,自己受僱於一家公司,要多繳納2000餘元個稅。連日來,「個人所得稅」受到了市民關注,個稅史上首次年度彙算開始了。不少市民都在紛紛查詢自己個稅退稅的金額。
  • 個稅申報,發現自己莫名「被就業」
    三湘都市報記者 楊潔規近日,李先生在進行個稅申報時,發現自己多出一家任職公司,還按工資交了個人所得稅。這種「被就業」的現象究竟怎麼回事?記者展開了調查。遭遇:個稅申報,發現自己「被就業」4月中旬,李先生打開了個稅APP,查看自己要退稅的金額是多少,結果卻令他大吃一驚。「莫名其妙,『被就業』了。」李先生說,他後來查詢發現,自己不僅在現在的單位任職,同時還在築誠工程勞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築誠勞務」)內任職。
  • 國家稅務總局答疑個稅:滿足條件卻未按時申報房貸抵扣的可於次年向...
    然而,一些問題也隨之浮出水面,比如,在登錄個人所得稅APP時,發現「任職受僱信息」中出現自己從未任職的單位信息如何處理;財務人員是否需要逐項核實信息後才能為員工辦理扣除;不確定本人房貸是否符合扣除條件的如何申報。針對幾種情況,1月8日,國家稅務總局12366北京納稅服務中心負責人進行了權威解答。
  • 「熱點」拿出你的個稅APP!沒上班卻有就職信息,後果可能很嚴重……
    由於該APP可以查詢到你目前的就職信息,有不少網友在申報時竟發現自己「被入職」到一家陌生企業!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又該怎麼解決?網友填報個稅APP時發現大問題!這幾天最火的App可能就是由國家稅務總局開發的「個人所得稅」,而該軟體除了幫助納稅人填寫減稅信息外,還會顯示當前的任職受僱信息,很多人竟在這裡面發現大問題!
  • 有企業冒用大學生身份信息虛開工資偷稅 稅務部門:已查處多起相關...
    但近期,部分自然人納稅人登錄APP查詢信息發現,自己明明沒有在某公司任職,卻有該公司的個人所得稅申報記錄,懷疑是個人身份信息被冒用作違法使用。近日,多地稅務部門查處了一批冒用個人身份信息涉稅案件。這些案件的共同特點是,公司利用在校大學生身份信息,虛增工資成本,偷逃企業所得稅。目前,稅務機關將依法依規對涉案企業作出進一步處罰。
  • 緣何悄然「被入職」?有「內鬼」賣信息,一些企業藉此偷逃稅
    新華社北京8月6日電題:緣何悄然「被入職」?有「內鬼」賣信息,一些企業藉此偷逃稅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沒開始工作卻在個稅App上查詢到工資記錄!最近一段時間,有不少大學生發現自己莫名「被入職」。記者從國家稅務總局了解到,近期稅務部門與公安、教育等部門依法查處了一批冒用個人身份信息涉稅案件,涉及北京、河北、寧波、深圳等地多家企業和部分地區高校學生。
  • 在個稅APP上填資料,很多人發現一個大問題!
    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於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由國家稅務總局開發的個人所得稅手機App軟體也於2018年12月31日正式上線。由於關乎每個納稅人的個稅重要信息,該App一經上線就引發強烈關注。但有網友用個稅App填報個人信息時,卻發現自己「被入職」陌生企業。
  • 快查!沒上班卻有就職信息,後果可能很嚴重……
    由於該APP可以查詢到你目前的就職信息,有不少網友在申報時竟發現自己「被入職」到一家陌生企業!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又該怎麼解決?網友填報個稅APP時發現大問題!這幾天最火的App可能就是由國家稅務總局開發的「個人所得稅」,而該軟體除了幫助納稅人填寫減稅信息外,還會顯示當前的任職受僱信息,很多人竟在這裡面發現大問題!有人在App上註冊填報時,發現自己的任職信息裡出現了非當前任職受僱單位。
  • 剛入職大學生獲利好 稅務總局發文減少個稅預繳
    來源:一財網原標題:剛入職大學生獲利好,稅務總局發文減少個稅預繳近期剛畢業的大學生,大部分進入新崗位,有些7月份拿到公司發放的人生第一筆工資薪金。如果收入超過一定金額,還需要預繳個稅。為了減輕畢業生、實習生預繳個稅負擔,稅務總局剛剛發文調整預扣預繳方法。
  • 個稅APP讓多人發現身份證冒用問題 專家建議打破各部門信息壁壘
    來源:南方日報近日,隨著個稅APP不斷普及,不少網友卻發現,自己名下竟然冒出一堆公司。冒用他人信息成立公司,會對個體本身帶來極大法律風險,同時帶來不菲的註銷成本。南方日報記者調查發現,在身份證信息冒用背後,卻是個人信息如何保護的困局。
  • 稅務部門 個稅零申報不影響納稅記錄的連續性
    甚至有報導稱「個稅零申報不視為納稅記錄,算中斷納稅」。對此,稅務總局明確答覆稱,個稅零申報並不影響納稅記錄連續性。新京報記者從全國稅務工作會議中了解到,自去年10月1日起,個人所得稅第一步改革施行3個月,已有7000多萬個稅納稅人的工薪所得無需再繳稅,由此來看,許多納稅人在享受減稅福利的同時,也會對個稅零申報的情況是否影響自身生活有所顧慮。
  • 大學生「被入職」一些企業藉此偷逃稅
    新華社北京8月6日電題:緣何悄然「被入職」?有「內鬼」賣信息,一些企業藉此偷逃稅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沒開始工作卻在個稅App上查詢到工資記錄!最近一段時間,有不少大學生發現自己莫名「被入職」。記者從國家稅務總局了解到,近期稅務部門與公安、教育等部門依法查處了一批冒用個人身份信息涉稅案件,涉及北京、河北、寧波、深圳等地多家企業和部分地區高校學生。「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大學生信息洩露多指向學校內部。一些企業利用買來的大學生信息虛假申報,藉此偷逃稅。
  • 個稅APP升級可查18類收入明細 年度彙算分期分批辦
    來源:人民網原標題:個稅APP升級可查18類收入明細 年度彙算分期分批辦記者昨天(1月2日)獲悉,國家稅務總局在個稅APP推出了個人全國綜合所得收入納稅明細查詢功能,能實時查詢2019年工資薪金、勞務報酬
  • 網友使用個稅App遭遇「被入職」安師大:申訴兩周後獲修正
    國家稅務總局開發的個人所得稅手機App上線已有兩周,網友們圍繞這款App的討論不乏「『被入職』從未見過的陌生企業」。1月16日,一名網友向澎湃新聞反映,他使用個人所得稅App時發現,信息顯示自己曾受僱於安徽師範大學。
  • 打開個稅申報APP嚇一跳職工莫名發現自己「被法人」
    為了弄清自己究竟什麼時候變成的「老闆」,以及註銷這家莫須有公司,他求助了稅務、工商、公安等多個部門,差點一紙訴狀把自己告上法院。在本報多次協調聯繫下,事情昨天有了進展,寶山市場監管部門表示將啟動核查程序,若確認該公司註冊未經過楊先生同意,將進行撤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