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企業冒用大學生身份信息虛開工資偷稅 稅務部門:已查處多起相關...

2020-12-16 瀟湘晨報

個人所得稅APP的上線,大大方便了廣大自然人納稅人申報納稅,受到廣泛歡迎。但近期,部分自然人納稅人登錄APP查詢信息發現,自己明明沒有在某公司任職,卻有該公司的個人所得稅申報記錄,懷疑是個人身份信息被冒用作違法使用。

近日,多地稅務部門查處了一批冒用個人身份信息涉稅案件。這些案件的共同特點是,公司利用在校大學生身份信息,虛增工資成本,偷逃企業所得稅。目前,稅務機關將依法依規對涉案企業作出進一步處罰。

有公司通過黑中介購買大學生身份信息多地出現冒用大學生身份信息偷稅案件,有的公司通過私人關係獲得大量在校大學生身份信息,而有些公司則通過黑中介等渠道購買在校大學生身份信息。

近日,為嚴厲打擊冒用大學生信息偷逃稅款行為,北京稅務稽查部門迅速出擊,對涉嫌冒用大學生身份信息的北京某設計諮詢公司立案檢查,查明其冒用某高校25名大學生身份信息虛假申報的事實。

這些公司是如何獲得大學生身份信息的?經查實,該公司實際控制人的同學為某高校老師,雙方於2017年籤訂了一份「校企合作協議」,約定選派該校大學生到該公司實習,老師向公司提供學生的姓名和身份信息,但學生並未真正參與實習工作。

該公司為增加成本、減少應納稅所得額,在2017年至2019年1月利用掌握的這些信息虛假申報292條,虛列人員成本45.26萬元,偷稅11.25萬元,另外發現其他稅收違法行為少繳稅款26.47萬元,稅務機關將依法依規對涉案企業作出進一步處罰。

在深圳,也發生了類似案件。稅務稽查部門根據冒用申訴風險線索,對深圳市某資產管理公司實施突擊檢查,查實該企業在短短一年半的時間裡,冒用129條個人身份信息,虛增管理費用並在帳簿上多列支出,進而少申報繳納企業所得稅的偷稅事實。

經查實發現,該企業於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通過黑中介購買一批西安某大學在校大學生的個人信息,並將其列入公司員工名單,實際上既未與其籤訂勞務合同,也未實際發放工資,已造成偷稅12.73萬元。目前稅務機關正在依法處理中。

在河北,稅警雙方協同作戰,快速查處河北三河市某商貿有限公司冒用15名在校大學生和其他5名社會人員身份信息案,查補稅款12.35萬元。

接到有關涉稅線索後,河北稅務機關積極協調公安部門成立專案組,迅速對涉案企業立案檢查。稅務、公安發揮各自優勢,集中分析研判案情,通過實地勘驗、調查詢問、逐項排查等方式,查驗企業納稅申報、發票領用開具、個稅代扣代繳和實際負責人及其相關人員的銀行資金往來信息。經查實,涉案企業作為小規模納稅人,為達到少繳企業所得稅的目的,冒用15名在校大學生和其他5名社會人員身份信息,虛列人員成本20餘萬元,偷稅5萬元,另外發現其他稅收違法行為少繳稅款7.35萬元。目前,涉及洩露學生個人身份信息的蔡某,已被所在學校和公安機關處理,稅務機關也將依法依規對涉案企業作出進一步處罰。

個人應及時關注個稅申報情況記者注意到,前述案件涉案企業冒用的員工身份大多為在校大學生,由於大學生群體尚未真正就業,對自身的個人所得稅信息關注度較低。

一位稅務專家向記者分析,這些案件有幾個共同特點,比如涉案企業的主營業務是提供信息諮詢服務,這類業務可用於抵扣的成本相對較少,企業經營者就打起了虛增成本的歪主意,鋌而走險地冒用個人身份信息,把企業從盈利「扭轉」為虧損,最終達到偷稅目的。

此外,企業精準「發放」偽造工資。偽造的員工工資均在個人所得稅起徵點以下,既能虛增工資成本、偷逃企業所得稅,也未達到起徵點,只需申報而無需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不會增加實際成本。

稅務總局相關部門負責人指出,下一步,稅務部門將繼續積極與相關部門密切溝通協調,加強線索收集分析,強化綜合治理,加大對冒用個人身份信息實施偷稅行為的打擊力度,加強大學生身份信息保護和規範管理,切實保護公民合法權益,營造公平公正的稅收營商環境。

前述負責人提醒廣大納稅企業守法經營,「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也提醒廣大自然人納稅人,注意保護好個人身份信息,及時關注個人的申報情況,如發現身份信息被冒用,應立即向公安部門或稅務部門舉報。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研究室副主任何代欣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對個人而言,稅務相關信息與個人收入、財產一樣,也是很重要的財務信息,對涉稅信息的保護是個人信息保護的重要內容,個人應該加強信息保護意識,防止犯罪分子有機可乘。此外,稅務機關也在關注這方面的情況,要做好信息管理和保護工作。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各地稅務部門查處企業冒用個人身份信息偷逃稅案件
    針對一些納稅企業冒用個人身份信息偷逃稅款的違法行為,稅務部門近期與公安、教育等部門合作,依法查處了一批企業。案件調查中發現,大學生成身份信息被冒用的「重點人群」。由於大學生群體尚未真正就業,因此對自身的個人所得稅信息關注度較低,因而成為違法企業的下手對象。
  • 拆分工資、偷逃個稅!稅務局通報兩起冒用個人身份信息偷稅案!
    近日,河北省稅務稽查部門依法查處兩起冒用個人身份信息少繳和偷逃個人所得稅案,全力促進個人所得稅改革政策有效落實,維護正常的經濟稅收秩序和社會公平正義。三河市某商貿公司冒用個人身份信息偷稅案廊坊三河市某商貿有限公司因涉嫌假冒個人身份信息被公民舉報。經過廊坊市稅務局稽查局依法檢查,該公司2019年冒用15名在校大學生和其他5名公民個人身份信息,虛增人員工資、虛列成本,偷逃企業所得稅及其他涉稅違法問題共涉及稅款11.52萬元。
  • 身份信息被冒用!登陸個稅App發現有自己不知情的個稅申報記錄……
    國家稅務總局昨天對外公布多起冒用身份信息偷稅的違法案件,其中,在校大學生群體成為身份信息被冒用的「重災區」。 多起案件的線索源頭都是有納稅人登陸個稅App後發現有自己不知情的個人所得稅申報記錄。具體怎麼回事?
  • 沒工作卻在個稅App上查到工資記錄!大學生「被入職」,背後竟有企業...
    沒開始工作卻在個稅App上查詢到工資記錄!最近一段時間,有不少大學生發現自己莫名「被入職」。記者從國家稅務總局了解到,近期稅務部門與公安、教育等部門依法查處了一批冒用個人身份信息涉稅案件,涉及北京、河北、寧波、深圳等地多家企業和部分地區高校學生。「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大學生信息洩露多指向學校內部。一些企業利用買來的大學生信息虛假申報,藉此偷逃稅。
  • 有「內鬼」賣信息,一些企業藉此偷逃稅
    有「內鬼」賣信息,一些企業藉此偷逃稅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沒開始工作卻在個稅App上查詢到工資記錄!最近一段時間,有不少大學生發現自己莫名「被入職」。記者從國家稅務總局了解到,近期稅務部門與公安、教育等部門依法查處了一批冒用個人身份信息涉稅案件,涉及北京、河北、寧波、深圳等地多家企業和部分地區高校學生。
  • 大學生「被入職」一些企業藉此偷逃稅
    有「內鬼」賣信息,一些企業藉此偷逃稅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沒開始工作卻在個稅App上查詢到工資記錄!最近一段時間,有不少大學生發現自己莫名「被入職」。記者從國家稅務總局了解到,近期稅務部門與公安、教育等部門依法查處了一批冒用個人身份信息涉稅案件,涉及北京、河北、寧波、深圳等地多家企業和部分地區高校學生。
  • 稅務總局提醒你,趕快用個稅申報自查下
    有專家表示,企業非法盜用個人身份信息,很多是為了進行勞務報酬或工資薪金的虛假申報,為了虛列成本費用以達到少繳企業所得稅或個人所得稅的目的。如果信息被盜用,可能導致該自然人納稅人年度綜合所得虛增,有可能因此多繳個人所得稅。對於沒有所得來源的學生群體,若企業冒用其身份信息申報產生應納稅額但不繳納,將會對個人徵信產生不良影響。
  • 身份證丟失被人冒用虛開2000萬發票 臨沂稅務部門咋審查的?
    下一步,國家稅務總局山東省稅務局應該先統一全省醫療廢棄物處置企業的稅率。此外,王獻玲說醫療廢棄物處理企業應該得到一些更優惠的稅收政策。山東省稅務局也將向有關部門反映,爭取為醫療廢棄物處置企業提供一些更優惠的政策。身份證丟失被人冒用虛開2000萬發票臨沂稅務部門咋審查的?
  • 大學生「被入職」、「被就業」這種現象須從嚴治理
    ,強化對冒用個人身份信息實施偷稅行為的打擊,也要重罰失信企業,並降低其信用評級,加大不法企業的違法成本。 沒開始工作卻在個稅APP上查詢到工資記錄!最近一段時間,有不少大學生發現自己莫名「被入職」。記者從國家稅務總局了解到,近期稅務部門與公安、教育等部門依法查處了一批冒用個人身份信息涉稅案件,涉及北京、河北、寧波、深圳等地多家企業和部分地區高校學生。
  • 2020年嚴打「偷稅、漏稅」,國家稅務總局通報五起典型案例
    從國家稅務總局了解到,為維護經濟稅收秩序,依法嚴厲打擊沒有實際經營業務只為虛開發票的「假企業」、沒有實際出口只為騙取退稅的「假出口」、沒有具備條件只為騙取疫情防控稅收優惠政策的「假申報」,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部署,各地稅務機關與公安機關聯動加強對有重大涉稅違法嫌疑的企業和個人查辦力度,接連破獲多起「三假」典型案件,形成有力震懾效應。
  • 21戶企業「組團」偷稅 省國稅局通報3起發票違法犯罪案件查處情況
    金黔在線訊 昨日,貴州省國稅局向新聞媒體通報3起涉及發票的違法犯罪案件查處情況。13個窩點造假經前期縝密偵查,2011年8月26日,貴州省、市、縣三級公安和國稅、地稅部門閃電出擊,徹底摧毀以顏加仕為首的製販假發票犯罪團夥及犯罪網絡。
  • 全國多起虛開大案告破!犯罪「零容忍」
    2020受疫情影響,公司經營尤其是中小企業很多都陷入了困境,但國家出臺的系列優惠政策正是給各個企業的保障,此時,利用大數據去精準打擊那些拿著優惠政策,去偷稅、虛開的企業也將嚴懲不貸!自稅務機關嚴查後,全國各地相關案件陸續曝光,有一些案件更是震驚全國。
  • 本月起,這樣發工資屬於「偷稅」,個人帳戶進帳多少會被查?
    近期,廣東省鶴山市地稅局稽查局對當地某製造企業進行個稅稽查時發現該企業在2014年-2016年期間,通過非法冒用他人的個人身份信息的方式,虛列10多名企業人員,虛增工資費用60多萬元,以此偷逃個人所得稅20多萬元。   該局依法對企業作出追繳稅款、加收滯納金,並處罰款共計40多萬元的處理決定。
  • 這種轉帳方式千萬別用,這樣發工資就是偷稅!正在嚴查!
    ,沒有依法的納稅憑證,很有可能不會提供增值稅發票,這就有偷稅漏稅的嫌疑了,一旦被查,企業將會面臨巨額補稅懲罰。金三啟用以來,已經有很多企業因為歷史資金流水不明,被系統通過稅務申報的數據排查出了問題,有虛開發票用來抵稅的,也有壓根沒有入帳的不明收支,都被要求補繳稅款幾十上百萬,不補?就等著稅局的人上門來搬帳本吧!
  • 2019年稅務稽查全面啟動,虛開發票路子徹底堵死!
    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共查處涉嫌虛開增值稅發票企業108970戶,定性對外、接受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及其他可抵扣憑證582.5萬份,涉案稅額1108.93億元。查處涉嫌騙取出口退稅企業3545戶,挽回稅款損失147.87億元。
  • 稅務總局公布涉稅犯罪「成績單」,涉及24萬家企業
    稅務總局從2018年8月至今年6月底,會同公安部、人民銀行、海關總署開展打虛打騙專項行動,共檢查涉嫌虛開騙稅企業25.4萬戶,涉及稅額2600億元,挽回稅收損失600多億元!為了逃稅漏稅,企業的「小動作」不少,諸如虛開發票,虛假納稅人,虛報個稅,欠稅不交等等,那麼這些行為會面臨哪些懲罰呢?
  • 重要通知,12月1日起,公對私轉帳不能再有了
    金三啟用以來,已經有很多企業因為歷史資金流水不明,被系統通過稅務申報的數據排查出了問題,有虛開發票用來抵稅的,也有壓根沒有入帳的不明收支。 都被要求補繳稅款幾十上百萬,不補? 就等著稅局的人上門來搬帳本吧! 那麼究竟哪些發工資轉帳行為,觸犯法律呢? 這樣發工資,就是偷稅!
  • 個人信息洩露「被就業」 稅務部門:將對冒用者依法進行處理
    當事人 沈女士:冒用我身份註冊4家公司,這4家公司查下來差不多有1000多萬元的註冊資本。不知道為什麼那麼有錢的人會冒用別人的身份,它的法人代表和辦稅員就是用了我的身份證號,姓名和身份證號完全對應。這一家公司一共關聯了4家公司,通過「企查查」APP去查詢,全部都是我的名字。
  • 深圳破獲特大虛開增值稅發票案:查處企業658戶 涉案金額超500億元
    現在,我們來關注一起涉案企業眾多、違法手段隱蔽、涉及地區較多、鏈條和環節複雜、由職業虛開團夥實施的虛開增值稅發票案件。這起代號「海嘯1號」的案件,由稅務、公安、海關及人民銀行四部門通力合作,歷時半年最終得以偵破,案件共查處企業658戶,涉案虛開金額超過500億元,抓獲64名犯罪嫌疑人。
  • 這樣發工資=偷稅!這樣開發票=嚴查!
    ,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宣告緩刑四年,並處罰金人民幣5萬元二、用員工帳戶收貨款1200餘萬元,一鞋企5年偷逃稅款200多萬元企業法定代表人宣稱「跑路」失聯,實際控制人遲遲不現身,財務帳簿資料已全部遺失……從一封舉報信入手,歷經半年多的調查,突破了重重困難,國家稅務總局溫州市稅務局稽查局日前成功查實一起重大偷稅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