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稅務部門查處企業冒用個人身份信息偷逃稅案件

2020-12-19 北青網

針對一些納稅企業冒用個人身份信息偷逃稅款的違法行為,稅務部門近期與公安、教育等部門合作,依法查處了一批企業。案件調查中發現,大學生成身份信息被冒用的「重點人群」。由於大學生群體尚未真正就業,因此對自身的個人所得稅信息關注度較低,因而成為違法企業的下手對象。

據稅務部門介紹,隨著個人所得稅APP的應用,一些自然人納稅人在通過手機申報納稅時從APP查詢納稅信息時發現,自己明明沒有在某公司任職,卻有該公司的個人所得稅申報記錄,懷疑個人身份信息被冒用。對此,為維護正常經濟稅收秩序,保護自然人納稅人合法權益,稅務部門聯合相關部門對這類事件進行了調查,查出了一批違法冒用他人身份信息達到偷稅目的的企業。

以北京稅務稽查部門近日查處的涉嫌冒用大學生身份信息的案件為例,北京某設計諮詢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的同學為某高校教師,雙方於2017年籤訂了一份「校企合作協議」,約定選派該校大學生到該公司實習,該名教師向公司提供學生的姓名和身份信息,但事實上學生並未真正參與實習工作。為增加成本、減少應納稅所得額,該公司在2017年至2019年1月間利用掌握的學生信息虛假申報292條,虛列人員成本45.26萬元,偷稅11.25萬元,另外發現其他稅收違法行為少繳稅款26.47萬元,稅務機關將依法依規對涉該企業進行處罰。

河北省稅務部門也查處了河北三河市某商貿有限公司冒用15名在校大學生和其他5名社會人員身份信息案,查補稅款12.35萬元。目前,涉及洩露學生個人身份信息的蔡某已被所在學校和公安機關處理,稅務機關也將依法依規對涉案企業作出進一步處罰。

深圳市某資產管理公司於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期間,通過黑中介購買了一批西安某大學在校大學生的個人信息,並將其列入公司員工名單,實際上既未與其籤訂勞務合同,也未實際發放工資,在短短一年半的時間裡,冒用129條個人身份信息,已造成偷稅12.73萬元。目前稅務機關正在依法處理中。

也有一些企業冒用個人信息虛開發票。寧波市稅務稽查部門查辦了一起冒用個人身份信息虛列工資並虛開增值稅發票案件,涉及779名大學生個人信息被盜用。經查實,該案涉及虛假申報記錄6.2萬多條,虛假申報個人收入共計1962萬元,逃避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392萬元。同時發現存在對外虛開勞務發票違法行為,涉嫌虛開金額3.6億元,涉及浙江、上海等7個省市的企業188戶。目前,在稅務機關移送後,公安機關已將涉案人抓捕歸案。

從查處的案件來看,涉案企業存在共性特點。比如,涉案企業主營業務多為提供信息諮詢服務,這類業務可用於抵扣的成本相對較少,企業經營者冒用個人身份信息,虛增成本把企業從盈利「扭轉」為虧損,最終達到偷稅目的。另外,偽造的員工工資均在個人所得稅起徵點以下,既能虛增工資成本、偷逃企業所得稅,也未達到起徵點,只需申報而無需代扣代繳,不會增加實際成本。

對此,國家稅務總局相關人士指出,稅務部門下一步還將繼續與相關部門密切溝通協調,加強線索收集分析,強化綜合治理,加大對冒用個人身份信息實施偷稅行為的打擊力度,加強大學生身份信息保護和規範管理,切實保護公民合法權益,營造公平公正的稅收營商環境。同時,廣大自然人納稅人也要注意保護好個人身份信息,及時關注個人的申報情況,如發現身份信息被冒用,應立即向公安部門或稅務部門舉報。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張欽

責任編輯:孟祥玉(EN009)

相關焦點

  • 有企業冒用大學生身份信息虛開工資偷稅 稅務部門:已查處多起相關...
    但近期,部分自然人納稅人登錄APP查詢信息發現,自己明明沒有在某公司任職,卻有該公司的個人所得稅申報記錄,懷疑是個人身份信息被冒用作違法使用。近日,多地稅務部門查處了一批冒用個人身份信息涉稅案件。這些案件的共同特點是,公司利用在校大學生身份信息,虛增工資成本,偷逃企業所得稅。目前,稅務機關將依法依規對涉案企業作出進一步處罰。
  • 有「內鬼」賣信息,一些企業藉此偷逃稅
    有「內鬼」賣信息,一些企業藉此偷逃稅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沒開始工作卻在個稅App上查詢到工資記錄!最近一段時間,有不少大學生發現自己莫名「被入職」。記者從國家稅務總局了解到,近期稅務部門與公安、教育等部門依法查處了一批冒用個人身份信息涉稅案件,涉及北京、河北、寧波、深圳等地多家企業和部分地區高校學生。
  • 稅務局通報兩起冒用個人身份信息偷稅案!
    近日,河北省稅務稽查部門依法查處兩起冒用個人身份信息少繳和偷逃個人所得稅案,全力促進個人所得稅改革政策有效落實,維護正常的經濟稅收秩序和社會公平正義。三河市某商貿公司冒用個人身份信息偷稅案廊坊三河市某商貿有限公司因涉嫌假冒個人身份信息被公民舉報。經過廊坊市稅務局稽查局依法檢查,該公司2019年冒用15名在校大學生和其他5名公民個人身份信息,虛增人員工資、虛列成本,偷逃企業所得稅及其他涉稅違法問題共涉及稅款11.52萬元。
  • 身份信息被冒用!登陸個稅App發現有自己不知情的個稅申報記錄……
    國家稅務總局昨天對外公布多起冒用身份信息偷稅的違法案件,其中,在校大學生群體成為身份信息被冒用的「重災區」。 多起案件的線索源頭都是有納稅人登陸個稅App後發現有自己不知情的個人所得稅申報記錄。具體怎麼回事?
  • 大學生「被入職」一些企業藉此偷逃稅
    有「內鬼」賣信息,一些企業藉此偷逃稅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沒開始工作卻在個稅App上查詢到工資記錄!最近一段時間,有不少大學生發現自己莫名「被入職」。記者從國家稅務總局了解到,近期稅務部門與公安、教育等部門依法查處了一批冒用個人身份信息涉稅案件,涉及北京、河北、寧波、深圳等地多家企業和部分地區高校學生。
  • 大學生「被入職」,背後竟有企業...
    記者從國家稅務總局了解到,近期稅務部門與公安、教育等部門依法查處了一批冒用個人身份信息涉稅案件,涉及北京、河北、寧波、深圳等地多家企業和部分地區高校學生。「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大學生信息洩露多指向學校內部。一些企業利用買來的大學生信息虛假申報,藉此偷逃稅。
  • 個人信息洩露「被就業」 稅務部門:將對冒用者依法進行處理
    個人信息被冒用 維權成本高如果不是通過報稅看到更多的個人信息,很多信息被冒用者還並不知情。在發現自己身份被冒用之後,自然要馬上解決這個問題。然而,維護自己的權益卻並沒有那麼容易。隨後,龍先生將這一怪現象反映給媒體進行了報導,在稅務部門的介入下,龍先生的問題得以解決。 當事人 龍先生:個人所得稅裡面就只有現在的工資了,已經把所有跟那個公司有關的信息都刪除了,之前是擔心到時候扣個稅總工資的話對自己有影響。 當地稅務部門表示,龍先生舉報的違法事實屬實,責令企業限期改正並更正申報記錄。
  • 身份證丟失被人冒用虛開2000萬發票 臨沂稅務部門咋審查的?
    為啥同一類型的企業在不同地方交的稅不一樣?針對這個問題,在19日晚的《問政山東》節目中,國家稅務總局山東省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王獻玲說,出現各地徵稅標準不一樣的問題,說明當地稅務部門沒有盡到應盡的職責。下一步,山東省稅務局將儘快統一全省醫療廢物處置企業徵稅稅率,並向有關部門反映情況,為醫療廢物處置企業爭取優惠政策。
  • 查個稅竟發現「被入職」稅務部門:個稅信息被冒用
    2021年度個稅專項附加扣除信息確認需在12月31日前完成,這關係到個人真金白銀的利益。12月16日,市民沈先生在「個人所得稅」APP上操作個稅專項附加扣除時,發現除了現在供職的公司,竟然從2019年1月開始,還有一個公司在默默給自己「發工資」。沈先生表示:「從未入職這家公司,也未收到一分錢。」
  • 稅務總局提醒你,趕快用個稅申報自查下
    有專家表示,企業非法盜用個人身份信息,很多是為了進行勞務報酬或工資薪金的虛假申報,為了虛列成本費用以達到少繳企業所得稅或個人所得稅的目的。如果信息被盜用,可能導致該自然人納稅人年度綜合所得虛增,有可能因此多繳個人所得稅。對於沒有所得來源的學生群體,若企業冒用其身份信息申報產生應納稅額但不繳納,將會對個人徵信產生不良影響。
  • 大理查處一起「黑導遊」案:冒用他人導遊證及身份帶團
    近日,大理市公安局治安大隊聯合市文化旅遊局查處一起「黑導遊」案。7月28日,治安大隊民警通過工作得知有一名冒用他人導遊證及身份信息帶團旅遊的「黑導遊」,民警立即聯合市文化旅遊局於當日中午查獲涉嫌冒用他人身份信息的劉某。
  • 合陽路井派出所查處一起冒用他人信息辦理身份證案件
    渭南青年網(編輯 陽光)自開展人像比對核查工作以來,合陽縣公安局路井派出所通過入戶走訪、電話排查、核對戶籍檔案等方式,對轄區內疑似重戶人員開展了認真細緻的核查清理工作,並於近日查處了一起冒用他人身份信息辦理居民身份證案件。
  • 國家稅務總局江蘇省稅務局對在範冰冰偷逃稅案件中有關責任單位和...
    原標題:國家稅務總局江蘇省稅務局對在範冰冰偷逃稅 案件中有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予以問責   本報北京10月8日訊 記者曾金華從國家稅務總局江蘇省稅務局獲悉:依據《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和《稅收違法違紀行為處分規定》,國家稅務總局責成江蘇省稅務局對在範冰冰偷逃稅案件中,因管理不力
  • 冒用信息、串換藥品…… 雲南查處並通報4起騙取醫保基金典型案例
    冒用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身份信息、串換藥品診療項目、將醫保目錄範圍外項目納入醫保報銷……近日,雲南省醫療保障局依法查處並對外通報了4起欺詐騙取醫療保障基金典型案例。一、文山州廣南縣趙某某涉嫌冒用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身份信息住院騙取醫保基金案經查,趙某某在2018年至2019年期間,涉嫌冒用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身份信息住院報銷10次,共計發生醫療費用62965.62元,其中,醫保基金支付24296.54元。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等相關規定,廣南縣醫療保障局已將此案件移交廣南縣公安部門處理。
  • 身份信息被冒用了怎麼辦?律師支招,如何保護個人信息
    工作中常會碰到這樣的諮詢,「我的身份信息被冒用了怎麼辦?」「我沒籤過這個字,需要承擔責任嗎?」大多非常著急,也有一些朋友覺得不是大事。當然主要也是打擊黃牛,因此嚴格身份認證。我註冊時赫然發現,「此身份證已註冊」。顯然是有人冒用了我的信息。鑑於當時我不需要坐火車出行,也沒當回事,為後邊留下巨大麻煩。因此特意就這事寫個文。
  • 團夥化 空殼化 智能化 國家稅務總局揭露涉稅違法案件三大特點
    從2018年8月開始,稅務部門與公安、海關、中國人民銀行等聯合開展了打擊虛開騙稅違法犯罪專項行動。今天(7日),國家稅務總局公布了6起打擊「假企業」、「假出口」、「假申報」的「三假」違法行為典型案例。此外,原計劃今年結束的專項行動將延長到明年6月份。在公布六起打擊「三假」違法行為典型案例的同時,國家稅務總局有關負責人還介紹了目前涉稅違法案件的三個主要特點 。
  • 個稅APP讓多人發現身份證冒用問題 專家建議打破各部門信息壁壘
    冒用他人信息成立公司,會對個體本身帶來極大法律風險,同時帶來不菲的註銷成本。南方日報記者調查發現,在身份證信息冒用背後,卻是個人信息如何保護的困局。2019年3月4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大會發言人張業遂表示,個人信息保護法已列入本屆立法規劃,「相關部門正在抓緊研究和起草,爭取早日出臺」。
  • 深圳破獲特大虛開增值稅發票案:查處企業658戶 涉案金額超500億元
    現在,我們來關注一起涉案企業眾多、違法手段隱蔽、涉及地區較多、鏈條和環節複雜、由職業虛開團夥實施的虛開增值稅發票案件。這起代號「海嘯1號」的案件,由稅務、公安、海關及人民銀行四部門通力合作,歷時半年最終得以偵破,案件共查處企業658戶,涉案虛開金額超過500億元,抓獲64名犯罪嫌疑人。
  • 貧困戶一夜變身「千萬富翁名下註冊兩公司 ,警方確認身份被冒用
    ,出現一些冒用、盜用他人身份信息註冊工商營業執照的情況。張庭權說,近年來有外省警方多次前往貴陽市場監督管理局請求協助調查冒用身份信息註冊的案件。張庭權表示,不法人員之所以冒用他人身份信息註冊公司,多數是為了洗錢。張庭權表示,隨著工商註冊登記制度實名化,註冊者提交的信息不但要與公安機關的戶籍信息一致,當事人還要現場拍照、籤名,有效解決了毛朝付這樣的身份證被冒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