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一些納稅企業冒用個人身份信息偷逃稅款的違法行為,稅務部門近期與公安、教育等部門合作,依法查處了一批企業。案件調查中發現,大學生成身份信息被冒用的「重點人群」。由於大學生群體尚未真正就業,因此對自身的個人所得稅信息關注度較低,因而成為違法企業的下手對象。
據稅務部門介紹,隨著個人所得稅APP的應用,一些自然人納稅人在通過手機申報納稅時從APP查詢納稅信息時發現,自己明明沒有在某公司任職,卻有該公司的個人所得稅申報記錄,懷疑個人身份信息被冒用。對此,為維護正常經濟稅收秩序,保護自然人納稅人合法權益,稅務部門聯合相關部門對這類事件進行了調查,查出了一批違法冒用他人身份信息達到偷稅目的的企業。
以北京稅務稽查部門近日查處的涉嫌冒用大學生身份信息的案件為例,北京某設計諮詢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的同學為某高校教師,雙方於2017年籤訂了一份「校企合作協議」,約定選派該校大學生到該公司實習,該名教師向公司提供學生的姓名和身份信息,但事實上學生並未真正參與實習工作。為增加成本、減少應納稅所得額,該公司在2017年至2019年1月間利用掌握的學生信息虛假申報292條,虛列人員成本45.26萬元,偷稅11.25萬元,另外發現其他稅收違法行為少繳稅款26.47萬元,稅務機關將依法依規對涉該企業進行處罰。
河北省稅務部門也查處了河北三河市某商貿有限公司冒用15名在校大學生和其他5名社會人員身份信息案,查補稅款12.35萬元。目前,涉及洩露學生個人身份信息的蔡某已被所在學校和公安機關處理,稅務機關也將依法依規對涉案企業作出進一步處罰。
深圳市某資產管理公司於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期間,通過黑中介購買了一批西安某大學在校大學生的個人信息,並將其列入公司員工名單,實際上既未與其籤訂勞務合同,也未實際發放工資,在短短一年半的時間裡,冒用129條個人身份信息,已造成偷稅12.73萬元。目前稅務機關正在依法處理中。
也有一些企業冒用個人信息虛開發票。寧波市稅務稽查部門查辦了一起冒用個人身份信息虛列工資並虛開增值稅發票案件,涉及779名大學生個人信息被盜用。經查實,該案涉及虛假申報記錄6.2萬多條,虛假申報個人收入共計1962萬元,逃避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392萬元。同時發現存在對外虛開勞務發票違法行為,涉嫌虛開金額3.6億元,涉及浙江、上海等7個省市的企業188戶。目前,在稅務機關移送後,公安機關已將涉案人抓捕歸案。
從查處的案件來看,涉案企業存在共性特點。比如,涉案企業主營業務多為提供信息諮詢服務,這類業務可用於抵扣的成本相對較少,企業經營者冒用個人身份信息,虛增成本把企業從盈利「扭轉」為虧損,最終達到偷稅目的。另外,偽造的員工工資均在個人所得稅起徵點以下,既能虛增工資成本、偷逃企業所得稅,也未達到起徵點,只需申報而無需代扣代繳,不會增加實際成本。
對此,國家稅務總局相關人士指出,稅務部門下一步還將繼續與相關部門密切溝通協調,加強線索收集分析,強化綜合治理,加大對冒用個人身份信息實施偷稅行為的打擊力度,加強大學生身份信息保護和規範管理,切實保護公民合法權益,營造公平公正的稅收營商環境。同時,廣大自然人納稅人也要注意保護好個人身份信息,及時關注個人的申報情況,如發現身份信息被冒用,應立即向公安部門或稅務部門舉報。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張欽
責任編輯:孟祥玉(EN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