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分工資、偷逃個稅!稅務局通報兩起冒用個人身份信息偷稅案!

2020-12-23 稅籌圈

近日,河北省稅務稽查部門依法查處兩起冒用個人身份信息少繳和偷逃個人所得稅案,全力促進個人所得稅改革政策有效落實,維護正常的經濟稅收秩序和社會公平正義。

唐山市某工程建設監理公司冒用個人身份信息涉稅案

唐山市某工程建設監理有限公司因涉嫌假冒人員信息被公民舉報。經過唐山市稅務局稽查局依法檢查,該公司及重點承包人周某軍2015年至2019年期間,冒用、借用他人身份信息139人、973人次,分解個人工資薪金及掩蓋承包經營所得,造成少代扣、不代扣及少繳個人所得稅13.81萬元。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及相關規定,依法追繳該公司少代扣、不代扣和重點承包人周某軍少繳的個人所得稅、滯納金,並處以行政罰款。目前該案正在進一步審理中。

三河市某商貿公司冒用個人身份信息偷稅案

廊坊三河市某商貿有限公司因涉嫌假冒個人身份信息被公民舉報。經過廊坊市稅務局稽查局依法檢查,該公司2019年冒用15名在校大學生和其他5名公民個人身份信息,虛增人員工資、虛列成本,偷逃企業所得稅及其他涉稅違法問題共涉及稅款11.52萬元。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相關規定,對該公司冒用個人身份信息,虛列成本費用、少繳企業所得稅的行為,定性為偷稅,依法追繳其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以行政罰款。目前,該案正在進一步審理中。

河北省稅務局相關負責人指出,在公民不知情的情況下,通過冒用個人身份信息,分解個人工資薪金、掩蓋承包經營所得、虛增成本,造成少繳和偷逃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危害了經濟稅收秩序,影響了公民個人信譽,性質惡劣,必須依法嚴懲。

據介紹,下一步,稅務部門將會同有關行政執法部門進一步依法查處冒用個人身份信息分解工資薪金收入、虛列成本少繳和偷逃稅款行為,切實維護國家稅收安全,營造公平公正的稅收營商環境,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稅務部門特別提醒廣大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冒用他人身份信息進行虛假納稅申報,可能涉嫌違法犯罪,後果很嚴重!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條規定,納稅人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帳簿、記帳憑證,或者在帳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是偷稅。對納稅人偷稅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扣繳義務人採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相關焦點

  • 身份信息被冒用!登陸個稅App發現有自己不知情的個稅申報記錄……
    國家稅務總局昨天對外公布多起冒用身份信息偷稅的違法案件,其中,在校大學生群體成為身份信息被冒用的「重災區」。 多起案件的線索源頭都是有納稅人登陸個稅App後發現有自己不知情的個人所得稅申報記錄。具體怎麼回事?
  • 有企業冒用大學生身份信息虛開工資偷稅 稅務部門:已查處多起相關...
    但近期,部分自然人納稅人登錄APP查詢信息發現,自己明明沒有在某公司任職,卻有該公司的個人所得稅申報記錄,懷疑是個人身份信息被冒用作違法使用。近日,多地稅務部門查處了一批冒用個人身份信息涉稅案件。這些案件的共同特點是,公司利用在校大學生身份信息,虛增工資成本,偷逃企業所得稅。目前,稅務機關將依法依規對涉案企業作出進一步處罰。
  • 查個稅竟發現「被入職」稅務部門:個稅信息被冒用
    圖片來自網絡進入12月,又到了個稅申報時。2021年度個稅專項附加扣除信息確認需在12月31日前完成,這關係到個人真金白銀的利益。就在今年11月12日,個稅APP上還有一則「扣繳溫馨提示」:「蕪湖錦湖勞務有限公司於11月12日已經為您辦理了2020年10月個人所得稅扣繳申報。」沈先生擔心個稅信息被冒用,存在莫須有的年度收入增加,導致「退稅」變「補稅」的損失。記者隨後撥打了12366稅務服務熱線,據工作人員介紹,沈先生的情況可能是個人信息被其他單位冒用了。
  • 各地稅務部門查處企業冒用個人身份信息偷逃稅案件
    針對一些納稅企業冒用個人身份信息偷逃稅款的違法行為,稅務部門近期與公安、教育等部門合作,依法查處了一批企業。案件調查中發現,大學生成身份信息被冒用的「重點人群」。由於大學生群體尚未真正就業,因此對自身的個人所得稅信息關注度較低,因而成為違法企業的下手對象。
  • 本月起,這樣發工資屬於「偷稅」,個人帳戶進帳多少會被查?
    虛開發票抵扣:   企業將員工工資分解成基本工資、年終獎、過節費、各類補貼等進行發放,再讓員工每個月找發票來衝抵,以報銷的形式達到工資避稅的目的。   但如果長期大額處理的話,會造成企業費用異常,引起稅務局關注和稽查。
  • 國家稅務局個稅app下載
    國家稅務局個稅app下載軟體介紹:這款個人所得稅是國家稅務總局推出的官方稅收管理、個稅申報系統手機應用,從2019年起,所有個人所得稅申報的納稅人都可以下載手機版APP,核實自己信息和身份後,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完成自己的稅務申報義務。
  • 個人信息安全如何保護?這兩起案例敲響了警鐘
    9月16日,省公安廳通報了「個人信息被企業盜用,268名大學生&39; 」,「網上賭博被騙100餘萬元」,兩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案件。李某說,經查詢個人所得稅信息才得知,自己「被就業」時間為2019年3月至12月,涉及「工資」總額36352.7元。她特別留意了是否有繳稅情況,查詢發現稅收顯示為「0元」。
  • 「熱點」拿出你的個稅APP!沒上班卻有就職信息,後果可能很嚴重……
    第二種情況,如果納稅人確信與出現在「任職受僱信息」中的單位沒有關係,不排除個人信息被冒用的可能。本次稅改前,自然人納稅人的納稅信息沒有全國聯網。個別不法企業利用這個漏洞,冒用他人信息,通過虛報工資,偷逃企業所得稅,這是稅務部門和公安機關嚴厲打擊的違法犯罪行為。
  • 工資低於這個數=違法,人社部通知!即日起,趕緊自查這25個風險點!
    除了工資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發放屬於違法外,以下6種情況,也通通不合法! 一、冒用他人信息虛列工資 自實行新個稅彙算清繳,稅務局就接到了不少納稅人的投訴電話:莫名其妙「被任職」,憑空多了份「收入」。不用想,被投訴的企業都被稅局稽查了。
  • 個稅年度彙算申報納入個人信用管理
    影響個人信用近期,深圳稅務部門開展個稅年度彙算申報審核工作,發現部分納稅人未正確進行申報。據介紹,納稅人張某2019年度取得工資薪金收入16.64785萬元,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2297.16元,無專項附加扣除,無其他扣除或準予扣除的捐贈額,全年應納稅額7898.13元,已繳稅額7316.13元。
  • 沒工作卻在個稅App上查到工資記錄!大學生「被入職」,背後竟有企業...
    沒開始工作卻在個稅App上查詢到工資記錄!最近一段時間,有不少大學生發現自己莫名「被入職」。記者從國家稅務總局了解到,近期稅務部門與公安、教育等部門依法查處了一批冒用個人身份信息涉稅案件,涉及北京、河北、寧波、深圳等地多家企業和部分地區高校學生。「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大學生信息洩露多指向學校內部。一些企業利用買來的大學生信息虛假申報,藉此偷逃稅。
  • 工資低於這個數=違法,人社部緊急通知!即日起,趕緊自查這25個風險點
    一 冒用他人信息虛列工資 自實行新個稅彙算清繳,稅務局就接到了不少納稅人的投訴電話:莫名其妙「被任職」,憑空多了份「收入」。不用想,被投訴的企業都被稅局稽查了。
  • 陌生公司偷偷給你「發工資」?快查查個稅APP!
    「這家公司連續給我發了一年多工資?我怎麼不知道?」 近日,2019年度個稅綜合所得彙算清繳在各地陸續啟動,不少網友反映自己個稅APP上有非供職公司的工資記錄:單筆工資薪金和勞務報酬分別多在5000元和800元以下;申訴後再次「被收入」;涉事公司連自己的電話號都有…… 誰在盜用我們的個人信息?
  • 沒上班卻有就職信息,後果可能很嚴重……
    第二種情況,如果納稅人確信與出現在「任職受僱信息」中的單位沒有關係,不排除個人信息被冒用的可能。本次稅改前,自然人納稅人的納稅信息沒有全國聯網。個別不法企業利用這個漏洞,冒用他人信息,通過虛報工資,偷逃企業所得稅,這是稅務部門和公安機關嚴厲打擊的違法犯罪行為。
  • 教師身份信息疑遭冒用查詢個稅退稅金額 結果令他大吃一驚
    4月4日,安順市民謝先生向本報反映稱,其在安順一學校任職,但打開個稅申報APP卻發現,自己受僱於一家公司,要多繳納2000餘元個稅。連日來,「個人所得稅」受到了市民關注,個稅史上首次年度彙算開始了。不少市民都在紛紛查詢自己個稅退稅的金額。
  • 個稅申報,發現自己莫名「被就業」
    三湘都市報記者 楊潔規近日,李先生在進行個稅申報時,發現自己多出一家任職公司,還按工資交了個人所得稅。這種「被就業」的現象究竟怎麼回事?記者展開了調查。這令李先生鬱悶不已,他在個稅APP上申訴信息中寫道:「從未在此公司上過班,也從未得到此公司的薪金,甚至不知道此公司在何處,也不知道此公司。」更有甚者,李先生的一位朋友也「被就業」了6家公司。
  • 網友使用個稅App遭遇「被入職」安師大:申訴兩周後獲修正
    1月16日,上述網友收到信息提醒:「您於2019年1月1日發起的對安徽師範大學的冒用行為舉報已經處理完畢,請登錄個人所得稅App(或網頁版)通過『異議處理記錄』功能查看詳細處理情況。」根據個稅App上的反饋信息,受理此事的稅務機關為國家稅務總局蕪湖市鏡湖區稅務局納稅服務段,而官方判定這名網友不是安徽師範大學的僱員。
  • 2019年度個稅彙算本月截止,趕緊辦!以免影響個人徵信
    原標題:2019年度個稅彙算6月30日截止市民抓緊時間申報,以免影響個人徵信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06月15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段琳筠)記者從深圳市稅務局獲悉,6月30日臨近,我國歷史上首次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年度彙算即將截止
  • 還有多少人繳納個稅?
    但實際上從十月起就可以按照新的起徵點(實際應是免徵額)實施,並且國家稅務總局11月30日通報,個人所得稅改革實施首月,也就是10月份,全國個人所得稅減稅316億元,其中工資薪金減稅304.1億元,有6000多萬稅改前的納稅人不再繳納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這裡涉及到中國稅務部門最神秘的數據——個稅納稅人數。
  • 稅務總局提醒你,趕快用個稅申報自查下
    但近期,部分自然人納稅人登錄App查詢信息發現,自己明明沒有在某公司任職,卻有該公司的個人所得稅申報記錄,懷疑是個人身份信息被冒用作違法使用。比如,有媒體報導某位楊姓先生個稅App應交稅款裡顯示,自己竟然在兩家公司上班,除了供職公司外,自己還被登記為一家壓根沒聽說過的公司的職工。此外,還有兩家聞所未聞的公司,「假裝」每個月給他發錢。就這樣,楊先生莫名其妙成了月入5萬元的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