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印良品在中國4年降了8次價 可現在賣得還是比日本貴

2020-12-19 界面新聞

文 | 徐秋雨 何苗 蔡琳敏編輯 | 陳臣

無印良品又降價了,這在中國內地市場已經是第八次。

2018年1月,無印良品宣布了史上最大規模的「新定價」活動,這次計劃將覆蓋7個系列商品。截至目前,無印良品微信公眾號已經就該次計劃更新了4則「新定價」推文。

雖然降價了多次,但現在的無印良品仍然經常被中國顧客吐槽「太貴了」。

界面新聞記者隨機選取了無印良品的兩款商品並對比其中日官網售價,發現同款拉杆箱的價差在200元左右,同款橡木餐桌長凳的價差則超過1500元。

無印良品中國市場遇冷

無印良品進入中國市場已經13年。在2005年進入中國市場後,無印良品的門店數和銷售額都經歷了快速增長。

2016年,無印良品在中國內地新開設了破紀錄的40家店,但其銷售額增速卻達到了近年最低,僅有10.5%。2017年,無印良品的中國內地銷售額增速回升至25.4%,其中大部分是新店貢獻的業績,同店銷售僅增加4.6%。

無印良品母公司良品計劃的社長松崎曉近日表示,今年三月中國內地同店銷售增長達到了兩位數。外界普遍認為,這主要是受「史上最大規模降價」的直接影響。

無印良品的新業務

在經營零售店之外,無印良品這兩年也在頻繁嘗試「跨界」。截至目前,無印良品旗下的書店、飲品店、餐廳和酒店均已入駐中國市場。

今年3月20日,無印良品在日本大阪市開設了一家超大規模的生鮮食品賣場,主要出售產地直送蔬菜、精肉、鮮魚等。這樣的生鮮賣場在中國已經有很多,比如阿里巴巴的盒馬鮮生、蘇寧的蘇鮮生和京東的7FRESH。

無印良品未來會不會把生鮮賣到中國來呢?

相關閱讀:【圖解】2017年無印良品將在日本降價20% 中日市場價差或翻數倍

相關焦點

  • 無印良品在中國賣不動了,日本成功無印良品在中國做錯了什麼?
    其中,中國市場可比銷售更下滑2.2%,一季度則同比增長1.8%,致使中國市場上半財年收入下滑0.2%。截至8月底,無印良品在中國共運營235間門店,今年上半年新增8間,關閉2間。而根據《北京商報》的分析,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的增長步伐從2017年起就開始放緩了。
  • 9次降價也賣不動,無印良品在中國做錯了什麼?
    其中,中國市場可比銷售更下滑2.2%,一季度則同比增長1.8%,致使中國市場上半財年收入下滑0.2%。截至8月底,無印良品在中國共運營235間門店,今年上半年新增8間,關閉2間。而根據《北京商報》的分析,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的增長步伐從2017年起就開始放緩了。
  • 無印良品毛利率約為46% 中國門店零售價比日本貴60%
    實際上,1996年,唱《掌心》的這個組合成立的時候,日本無印良品還是一個作坊型的公司。2004年,無印良品組合解散第五個年頭,無印良品才在臺灣開了第一家店。   所以撞名字這事兒極有可能是擦槍走火。   無印良品和肯德基一樣,是中國的和諧社會把他們給救了。
  • 日本零售巨頭無印良品的「中國式」退潮
    據無印良品母公司發布的財報顯示,2008年無印良品在中國大陸地區的單店營收為234萬美元,到2018年,該數字僅增長了12.5%,錄得263萬美元。2017年無印良品在中國大陸的銷售收入佔比為16.23%,2019年其門店數增加了56家,但中國大陸銷售佔比只增長了1.21%。而截至8月31日的2019財年二季度,無印良品中國市場同店銷售更首次出現下跌,可比銷售錄得2.2%的跌幅。
  • 無印良品敗在品牌
    所以無印良品用【只要貨好,不愁賣不出去】的賣貨思維先給自己挖了個坑。後來無印良品在上海和北京的旗艦店陸續開了起來。定的策略是高舉高打,像當今名創優品去東南亞降維打擊一般,在中國內地瘋狂割韭菜。無印良品的前社長松井忠三的原話是:「無印良品在日本作為一個性價比品牌,是因為消費者對於商品已經沒有執念,但是在中國的定位應該在中高端,因為中國消費者對於商品的擁有是執念的」。這裡大家肯定好奇,不是說無印良品在日本是個定位【便宜,便宜,還是便宜】的品牌嗎?怎麼到國內就變得高舉高打了。
  • 無印良品在中國第7次降價,MUJI價格不再高冷?
    無印良品在中國第7次降價,MUJI價格不再高冷?8月26日,MUJI無印良品在中國降價了。一貫以簡約文藝範稱道的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上一直有著「高冷」的價格。而外表高冷的無印良品,卻已經是第7次在中國降價了。
  • 無印良品「全球最大旗艦店」開業!同時迎來了中國第11次降價
    在此期間,無印良品開設了最大的菜市場、中國兩家MUJI Hotel、MUJI BOOKS 、MUJI Diner,如今兩年過去了,這座「全球最大旗艦店」終於來了!2019年4月4日,無印良品世界旗艦店MUJI GINZA於日本開業。
  • MUJI 無印良品敢在中國如此「有恃無恐」
    然而,看起來無印良品的號召力似乎大不如從前了,這期間發生了什麼?在日本賣商品無印良品的低性價比一直為人所詬病,但你可能不知道,向來標榜自然、優質的無印良品,它在日本最初的賣點卻是便宜。如果說起初淘寶上各種「MUJI 同款」對無印良品還不足以構成威脅,那麼網易嚴選、米家有品等大玩家相繼入場,對無印良品消費者的分流作用就不容忽略了。無印良品當年在日本走的是「提供質量不低於民族品牌,價格上卻便宜三成的商品」路線,網易嚴選們現在也可以提供質量不低於 MUJI,價格上卻便宜更多的商品。於是,在各種同款的對比下,無印良品也就被襯託得愈發不厚道了。
  • 頻頻降價消費者仍不買單 無印良品還是「貴」了
    截至目前,無印良品已經在華完成九次降價了。但如今有媒體稱,儘管經歷九次降價,但是不然中國消費者仍然認為無印良品在中國很「貴」。從2014年10月起,無印良品就開始在中國推出「新定價」策略,在每年年初、年中或年末下調價格,從目前的頻率來看,基本達到每年兩次。機截至目前,無印良品在華已經降價九次。那麼,降價後,中國消費者買帳了嗎?
  • 無印良品在中國重新定價,4年降價9次,依然挽回不了敗局?
    2019年6月,根據無印良品的官網顯示今年第一季度財報,無印良品在中國內地市場銷售額跌幅達到3.9%,這已經是無印良品連續5個財年營銷下滑的狀態。而從東南亞市場來看,2018年第四季度利潤為64.77億日元,僅增長1.1%,而此前三個季度是36.6%、23.8%、23.3%。
  • 匠人精神不再:日本零售巨頭無印良品的「中國式」退潮
    而截至8月31日的2019財年二季度,無印良品中國市場同店銷售更首次出現下跌,可比銷售錄得2.2%的跌幅。回顧從1990年到1999年十年間,無印良品經歷了順風順水的成長期。1990年無印良品銷售額只有245億日元,經常利益只有1億日元,然而到了1999年其經常利益飆升到了136億日元。
  • 日本廉價商品在中國成輕奢品 無印良品打折消費者不買帳
    在附近寫字樓上班的耿女士是鐵桿姆雞粉,趁午休之際前來逛店,無印良品大降價的情況讓她感到有點意外,「之前怎麼沒聽朋友說呢?」據耿女士講:「前兩年如果是無印良品打折了,朋友很快就把喜訊傳給她,大家一起到店裡掃貨,那時候店裡搶購東西的人真多啊,收銀臺都排大長隊。」  據了解,從2014年至今,無印良品已經分五次對不同品類的商品實施了降價,降幅為10%-20%左右。
  • 一個月致癌一次,年年上315黑榜:無印良品,你當不了國產標杆!
    文/金錯刀編輯 蔡文姬無印良品,又降價了!這已經是4年來第10次降價。前幾天,無印良品的母公司良品計畫公布了2018/2019 年第三季度的財務簡報。2018 年 9 月~11 月,無印良品在中國同店銷售額下降了 4.1%,比第二季度跌得更慘了。過去幾年,無印良品一直以「降價」的方式挽回中國消費者的心,但業績始終大不如前。越降價,越沒人買。
  • 無印良品中國價格策略:不打折直接降
    日本零售品牌無印良品,近日宣布在中國展開新一輪的「新定價」活動,即部分商品降價,這是自2014年10月以來,無印良品開展的第五次降價。  支撐無印良品實現降價的最重要原因是,該品牌在中國市場銷售規模的迅速擴張。至今年年底,無印良品將在中國擁有200家門店,中國市場已經成為無印良品最大的海外市場。  這一切,是現任無印良品上海總部董事總經理的山本直幸,在2008年剛剛來到中國任職時,所沒有預料到的。
  • 真假「無印良品」難辨,為何日本無印良品這次慘敗?
    可這次無印良品打的是持有其同名品牌「北京無印良品」。也就是說日本的無印良品把中國的無印良品告了。相信很多小主開始懵逼了,乘法君其實也懵逼,因為之前壓根不知道竟然有兩個「無印良品」。這樣的兩家無印良品,你傻傻分得清楚嗎?反正乘法君是傻傻分不清楚。
  • 日本「無印良品」輸給了北京「無印良品」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日本無印良品在中國真的把「無印良品」的商標丟了——至少,以後在賣床單、毛巾等產品時是這樣。北京「無印良品」起訴日本「無印良品」侵權據悉,2001年4月28日,海南南華實業貿易公司成功拿到了註冊商標「無印良品」。
  • 無印良品的失望與失意
    2012年,無印良品在中國進入高速成長期,以每年新增30-50家新店的速度擴張。與此同時,「中國無印良品定價是日本的兩倍」的聲音大量出現,同款不同價催熱了代購市場。此後2014年至今,無印良品已實施過11次降價。但降價效應並沒有維持太久。產品更新乏力和口碑下滑,一方面讓中國消費者對無印良品產生審美疲勞,另一方面也在透支品牌價值。
  • 無印良品:我價格都降了9次,為什麼中國人還是不買帳了!
    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遭遇了寒冬,哪怕是降價也沒有在中國市場交出一份滿意答卷,甚至在降價之後出現了同比首次下滑2.2%,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上半財年收入下滑0.2%。在世界成功的無印良品複製到中國來已經失去了優勢,難道僅僅是因為價格嗎?
  • 無印良品沒有秘密-虎嗅網
    岡田清常常來中國,他最有名的身份是無印良品前執行董事。20世紀80年代,岡田作為商品開發擔當,參與了無印良品的成立。離開無印良品的岡田將SPA模式廣泛複製,參與了「ThanksNature」 「自然主義」「FANCL GARDEN」等多個品牌的開發,這位為數不多掌握SPA事業整體內容的專家的下一個目標在中國,「我現在考慮的是做一個中國的世界品牌,它一定不是第二個MUJI,我看好中國市場的潛力,這裡也需要返璞歸真、追根溯源,尋找商品本身的價值」。
  • 日本「無印良品」VS中國「無印良品」,究竟誰在「偷梁換柱」?
    然而,無印良品卻在布局中國市場多年後,同北京一家同樣以「無印良品」為品牌的家紡店不期而遇,並由此上演了一場商標大戰。一年前,一件由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下稱「棉田公司」)註冊在第24類紡織品、床上用品等商品類別上的「無印良品」商標,曾讓「日本『無印良品』敗訴中國『無印良品』」的輿論甚囂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