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周末、節假日,親子遊都以絕對的火爆之態佔據著旅遊市場的重要席位。日前,不少家長卻向記者反映,名目繁多的親子遊產品令他們眼花繚亂,一些熱門產品甚至親子元素缺失。為此,昨日記者走訪了蘇州多家門店,進行了調查。
普通產品打上親子牌,價格翻番
上周末,家住吳江的市民張女士在蘇州一家在線旅遊平臺上購買了白馬澗景區+附近度假酒店的親子家庭遊套餐,「由於孩子一直想到白馬澗去看青山綠水,我想參加一個親子遊套餐一定比自駕去單一景點更有意義,於是便在網上預訂了這樣的親子遊套餐。可令我們沒想到的是,整趟行程根本沒有親子元素,套餐價格卻比直接去景區翻了幾倍,因而非常失望。」
無獨有偶,參加了同裡古鎮親子遊的王女士一家也對行程中親子元素的缺失頗為不滿。「我們參觀了充滿詩情畫意的退思園,走過了有著千年歷史的古鎮老街,並乘船穿行過一座座橋洞,感受了古鎮的水鄉文化,整個行程設計得很好,但是唯獨不見親子元素,如果不告訴我們這是一條親子線路,我們可能會更加滿意。」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親子遊市場潛力巨大,根據攜程對近千名用戶進行的一項調研顯示,在出遊意願方面,96%的受訪者表示願意參與親子旅遊;在出遊次數方面,65.2%的受訪者表示會帶孩子出行2次,28%的受訪者將安排3至4次出行。
「面對逐漸龐大的親子遊市場,眾商家急於擁抱這片幸福藍海,在未做產品創新及合理設計的情況下,就將原有的普通觀光遊產品改頭換面為親子遊產品,而價格也明顯提高了很多,這就給消費者帶來了較差的體驗感。」主動人生文化研究院院長、壯遊人生教育科技創始人程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記者調查:親子產品形式大於內容
記者登錄了幾家在線旅遊網站,在搜索本地親子遊等關鍵詞後,會跳出數百條相關的產品線路,仔細地看看行程,就會發現不少爆款親子遊產品往往形式大於內容。
不少商家為了讓自己的線路更易被搜索,往往在長串的線路名稱後強加上「親子」等字樣,而其實際的產品內容卻與親子遊無太大關係。比如同程旅遊網上的「陽澄湖半島親子家庭遊」,其所提供的四個可選套餐,大多是逛一逛景區、坐一坐船,而其售賣標題中唯一的親子項目——「親子自行車騎行」,在具體套餐中則變成了「陽澄湖半島自行車租賃1小時成人票2張」,可見這樣的親子遊產品實在是名不副實。
同時,這些預訂平臺上的不少親子遊產品都是在原有產品的基礎上進行簡單包裝,增加一兩個主題遊樂場所,就搖身一變,作為親子線路來主推。比如驢媽媽旅遊網上兩天一晚的「太湖邊親子歡樂時光」套餐,該套餐之所以被冠名「親子遊線路」,主要是由於酒店內部有一個兒童俱樂部,而其餘串聯景點並無其他親子元素,其行程也與普通線路無異。
此外記者發現,不少網站訂單的評論區,也出現了不少家長體驗者的質疑聲,這些質疑主要聚焦在產品內容太過單薄、文化體驗環節缺失、服務質量無法匹配孩子的需求、二次消費現象嚴重等方面。
缺乏統一標準,品質參差不齊
昨日,記者走訪了觀前街、幹將路上的多家旅行社門店,一提到親子遊產品,他們便積極地向記者推薦「蘇州樂園」「華誼兄弟電影世界」等多處遊樂景點,在銷售人員看來,親子遊就是家長帶著孩子到遊樂場所裡玩樂。而提及是否會在行程中安排相關的親子服務,銷售人員均表示,目前的產品線路中並未有這樣的設置。
當然,市場上也不乏一些品質較佳的親子遊產品。近日在通安鎮,眾多親子家庭以豐收之名齊聚小鎮的現代農業園,開啟了一場「稻田尋香」的親子之旅。家長帶著孩子們穿梭在鄉村田野裡,走進稻田、觸摸稻穗、收割水稻,飽覽鄉村風光,同時聽工作人員講解農作物知識、演示稻米收割過程,並參與到爆炒米體驗等環節中,深刻感知稻作文化。蘇州科技城外國語學校四年級學生登登在這次活動中收穫頗豐。她的媽媽陸奕告訴記者,通過參加這場活動,孩子不僅直觀地領悟了太湖農耕文化,還接觸到了採用「物聯網+」技術的現代農業在線管理系統,同時,通過「剝稻子、滾鐵箍、跳房子」等一系列的遊戲環節,增強了親子互動,因而她覺得這趟親子行程非常有意義。
「這就是親子遊市場的現狀」,程顥認為,儘管為了滿足家長的需求,目前市場上已經出現了相當多的親子遊產品,但是由於缺乏統一的標準,使得產品品質參差不齊。「高品質的親子遊產品往往在線路策劃、導遊講解、互動體驗等方面下足了功夫,其線路策劃常常是將文化、旅遊、教育三方融合,從而給孩子帶來寓教於樂的旅行體驗。但是不可忽略的是,市場上也不乏
眾多打著『親子遊』旗號的產品,細細剖析這些產品就不難發現,他們只是對不同產品進行了『物理組合』,並沒有賦予其更多的創意,未產生『化學反應』,因而並無多少內涵,但卻換了個宣傳語,從而抬高了線路的整體費用。」
此外,北京聯合大學在線旅遊研究中心主任楊彥鋒也認為,面對親子遊市場明顯進入快車道的事實,旅遊企業應該共同發起統一的標準,這不僅對消費者有利,也將對整個行業的發展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增強服務理念,發力產品創新
除了統一的標準,採訪中不少專家都表示,改變親子遊市場現狀,還應在產品創意、增設與親子需求匹配的服務等多方面下功夫。尤其「是一些專業性的服務,最能體現景區或者線路組織者對於出行人群的人性化關懷。比如第三衛生間的打造,可以有效解決親子家庭在出行時可能遇到的如廁困難尷尬。再比如面對全面二孩政策實施的現狀,旅遊從業者的親子思路也應該從『2大1小式親子遊』向『2大2小式親子遊』方面轉變,主動升級服務標準,迎合旅遊消費的新變化,策劃出更多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以適應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在旅遊行業摸索了二十餘年的資深旅遊專家祁峰表示。
此外,不少專家也提出親子類旅遊產品是否符合研學精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整趟行程是否具有專家型的講解人才。「專業的講解人員可以通過設置身臨其境式的互動體驗來完成景區知識的傳授,讓孩子在輕鬆的氛圍裡學到知識,如此一來,便可擺脫產品同質化的尷尬,家長也會對行程更加滿意。」程顥表示。(記者 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