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成都客家人,說梅縣話,我們漸漸被宗族所遺忘……

2020-12-20 客家幫

△這是一本有關成都客家人及客家文化形成的科普讀物。

我們是成都的客家人,經常有人問我,成都也有客家人嗎?

當然,成都有很多客家人,只是時間已經把我們這樣一群客居在四川的客家人淹沒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還在小的時候,我就知道我和別的孩子說著不一樣的語言,有著一些不一樣的生活習慣。長大後開始好奇的研究我們這樣一群說著客家話的"成都人",因為那關乎到我們的血脈和文明。

客家人遷居到四川的故事,史話的概括是:湖廣填四川。

客家人將土樓引入成都(洛帶古鎮土樓,攝影師@石磊)

明清以來,成都東郊洛帶及周邊地區就成為外省人的主要入籍地。在清初年間張獻忠的大順國失敗後,張獻忠對成都大肆屠殺,毀城。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張獻忠屠四川》。當時成都是斷牆殘壁,千裡無人。清政府為開發四川特鼓勵外省人移民四川,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湖廣填四川」的行動。相繼遷入的有廣東、湖北、江西、福建、陝西和山西省的移民。

成都客家人多為廣東移民的後裔,方言標準音與廣東梅縣話一致。比如穿衣,我們稱為「著衫」、下雨為「落水」、吃飯為「食飯」等。

由於時間與空間的隔絕,我們漸漸被宗族所遺忘,我們中的很多人也漸漸忘記自己身上所背負的厚重的客家歷史和客家文明......

只是到今天,那麼多時代過去了,祖輩們也早已仙逝,你再去問那些生活在成都的客家人,他們還是會告訴你我們是成都人,但我們是湖廣填四川過來的。

內心深處永遠在追憶我們的根源。

(作者:Ellen)

成都老客家的一封公開信:寧賣祖宗田,也不丟祖宗言!

成都東山及周邊的客家人集中居住區的居民,很多都是明末清初從廣東梅州及相鄰的地方,通過湖廣填四川移民過來的。

客家人移民到成都周邊後,被大部分說湖廣話的湖廣移民所包圍。客家人比湖廣人少很多,自從移民到成都來一直處於人數上的劣勢.但是我們的祖輩很多都遵循寧賣祖宗田,也不丟祖宗言的原則,把從廣東梅州及相鄰地區的客家話在被大部分說湖廣話的人包圍下經過幾百年時間,依然一代代的傳到現在,保留了下來!

成都的客家話及文化,和梅州那邊的客家話及文化由於經過幾百年的分隔,已經在成都周邊形成了與梅州及相鄰地區有所不同的成都特色的客家方言及文化。

文/成都老客家良林

但近年來隨著成都城市的發展擴大,成都的客家方言島面積也慢慢變小了。客家話也逐漸被湖廣話蠶食同話!加上很多客家人覺得說客家話俗氣 ,不好聽,丟面子等原因,在外面都不愛說客家話了!現在連在家裡都不怎麼說客家話的人也多起來了。很多客家人的子女都說不來客家話了!這樣持續下去的話,不久的將來,成都特色的客家方言及文化將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為了拯救成都特色的客家方言及文化,建議所有客家人,在家裡和其它地方常說客家話,並鼓勵子女學習掌握客家話讓他們明白說客家話並不俗氣,難聽,丟面子,反而是在傳承成都特色的客家方言及文化!

希望我們成都的客家人不要讓成都特色的客家方言及文化慢慢消失了,而要讓它一代代的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在成都有一群客家人,成都人喜歡叫「土廣東人」,洛帶就是客家人的聚集地。去洛帶吃吃傷心涼粉,感受一下天府之國的客家文化,一定是別有一番風味的!

來源:客家搜

相關焦點

  • 成都昔日「客家五場鎮」,龍泉驛佔「兩」
    當然,成都有很多客家人 只是時間已經把這一群人 淹沒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他們說著不一樣的語言 有著一些不一樣的生活習慣 他們是說著客家話的"成都人"
  • 客家人是少數民族?
    客家人不是少數民族,他們只是漢族的一個支系而已。客家人就是漢族人!他們是漢族的一個重要民系!客家人是以客家方言為母語的一個漢族民系,是中國南方廣東、廣西、福建、江西、臺灣等省的本地人之一。客家古居民客家語在非正式場合又被稱為客家話,按不同口音又可分為梅州話【包含梅縣話、蕉嶺話、興寧話、五華話(長樂腔)等,一般是以梅州市區(含梅江區、梅縣區)的梅縣話作為代表。】、惠陽話、惠州話、河源話、贛南話、汀州話等。
  • 客家人:我們真的不是少數民族
    筆者從小在江西西北部的一個農村長大,村裡的大部分是客家人,所以從小的日常交流都是講客家話,據說村裡的客家人都是一百多年前從廣東和福建四處遷徙,最後選擇定居此處。小時候總聽見父母會跟不認識的人介紹說我們「系客籍人」,當時並不了解客家人是一個怎樣的概念。
  • 青龍場的客家人
    壹客家人的聚居地青龍場地處成都北門駟馬橋旁,緊鄰古寺昭覺寺,是客家人的一個聚居地。青龍場的客家人分布有一個奇怪的現象,以川陝路為界,川陝路以東的人絕大多數都是客家人,操一口流利的客家話。而川陝路以西的雙水碾、站東一帶有很多人都說不來客家話,或是說得來但平時很少說,說出來也不那麼順耳。而再往西,到五塊石一帶,很多人又都說的是客家話。
  • 馬來西亞中國報:我們都是客家人
    中新網12月31日電 馬來西亞《中國報》12月31日發表吳德英撰寫的文章《我們都是客家人》指出,今後,請把自己定位為「地球客家人」,視野放得更遠,不做狹隘種族主義者,有緣來到地球作客,應該珍惜這緣分。2008最後一天,送舊迎新倒數鐘聲響起那刻,把心中一分感恩和祝福,獻給主人地球吧!
  • 拿什麼證明你是客家人?
    人在廣州不講白話未必認同你是廣州人,就算你生活在梅州,但不會說客家話,你也不算客家人;你的戶籍是潮州,但你不會說潮州話,走到街上也不會有人當你是潮州人。在廣東人心目中,方言的位置就是這麼高。方言的功用,並不僅僅是簡單的信息傳遞工具,而且是重要的感情交流工具。
  • 在成都,生活著許多客家人
    攝影師大度先生近日,來到成都龍泉驛區西河鎮遊玩,在一個民營工廠裡,發現這裡有不少客家人的生活物件收藏室,這個私人博物館的主人喜歡收藏,以客家物品為主,但不為外人知曉。 照片分別是:
  • 你知道,洛帶客家人的來歷嗎?
    客家人,在中國可以說家喻戶曉了,而近年興起的客家文化熱,更是讓我們對客家文化多了了解,也逐步對客家文化產生了興趣。每一年的七八月份,洛帶古鎮還會在江西會館和博客小鎮舉辦水龍節和火龍節,這是客家人流傳下來的習俗。客家人有很多文化流傳下來,給中華文化增添了一道靚麗的色彩,給漢文化增加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關於客家人的來歷,有多種說法,主要的認為是兩種:客家中原說和客家土著說。
  • 贛南客家的宗族意識、傳統文藝、傳統美食你知道的有多少?
    講到客家人很多人都會不由自主的想到贛南客家人,贛南的客家文化歷史也是非常的悠久的。對於客家文化,小編覺得還是有必要和大家科普一下。簡單的說,客家文化是以漢民族文化為主體,但是在客家文化中又吸收融合了畲族以及瑤族的土著文化而形成的一種多元文化。
  • 近代被遺忘的廣東土客大械鬥事件:傷亡數百萬,客家人背井離鄉
    客家人遷到廣東以後,剛開始土人與客家人還是可以好好相處的,客家人耕種自己墾殖的土地,沒有侵犯土人的利益,他們直之間和平共處了一百多年。後來一場起義運動改變了這一切,在廣東,洪兵爆發了起義。因此,這些地主階級揚言「客家人挾官剷除土人」,鼓動土人進行報復,於是大械鬥發生了。二、大械鬥發生的根本原因爆發在廣東土人與客家人之間的這場大械鬥的根本原因其實是清朝末年以來隨著高產糧食作物的傳入造成人口快速增長,百姓之間生存競爭力逐漸增加。
  • 客家人遷徙了上千年,為何客家人的語言不會變,向心力如此強?
    客家人,是逃荒,避難,戰亂所形成的一個群體。包括漢人部分少數民族在內逃難,流浪者。他們在所暫留居住的地方都有本地原來居民。所以他們的到來就稱為客家人了,這個群體就形成客家族群體。客家人南遷,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旱災和黃河泛濫成災,大批居民以村莊為單位往南遷徙。所以贛南各村,有的只隔著一條河,說的話,都有不一樣的,因為他們是分兩批次,從不同的中原村落遷徙過來的。我是贛南寧都縣人,我們縣各個鄉鎮和各個村落,說的客家話,音調都有差別,一聽就聽得出來。
  • 客家人為什麼拼命讀書,趁寒假讓家中小孩看看
    在這一點上,客家人可以說是毫不遜色。  在鄉村裡,若出了秀才、舉人、進士(到現代則是大學生)、不管是哪家,都被視為全鄉、全村的榮耀。在許多鄉、村也採取各種辦法,籌集錢、糧、用於資助學生和獎勵學生讀書。  客家地區學風的興起,還與當時府州、縣的一些官員重視教育有關。《贛州府志》就有一段評述:「贛州文教盛於宋。其地,則周子,『二程子』(指周敦頤和程顥、程頤兄弟)轍跡之所到也。
  • 成都的客家人聚居於龍泉驛區為何一直習慣稱東山客家
    清代的「湖廣填四川」移民浪潮,成都龍泉驛區成為四川乃至西南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區——東山客家。所謂「東山」,就是成都以東的一片丘陵地帶,地處當時的成都縣、華陽縣、新都縣、金堂縣和簡陽縣之間(包括今洛帶、十陵、義和、同安等25個鄉鎮)。
  • 記憶的遺忘特性告訴了我們什麼?
    人類有著記憶的能力自然也有遺忘的本領,就像人會吸氣自然也會呼氣。人不能沒有呼吸,也不能沒有記憶與遺忘人的記憶是將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等等記錄在自己的大腦中,這些記憶或許是圖像,或許是文字,或許是影像,也或許是一種情感,但是不論它是什麼
  • 四川有數百萬的客家人,至今講著客家方言,廣東客家人快來認親
    在四川,有數百萬人的客家人,他們都說客家話,他們的祖先來自廣東等地區。在湖廣填四川的時候,這些客家人舉家遷往了四川,並在四川生根發芽,繁衍至今有數百年。但是他們的語言一直保留有自己的特色,客家話也一直一代代的相傳,及至今天,四川地區的客家話依舊能和廣東地區的客家話順暢交流。
  • 客家印象—我是客家人
    耕種工具:犁耙客家人的童年,是瞞著家長在田野裡烤紅薯、芋頭,滿嘴的黝黑。 蓑衣大多數客家人的孩子都被長輩告誡過:天上的雷公,地上的舅公。在客家人的認知裡,舅舅為大。
  • 四川客家博物館:客家人,中國古代漢族文化的重要繼承者
    通過上一期,我們知道了客家人為什麼又被稱為「東方的猶太人」。但說客家人是最「純正」的漢人,這當然有失偏頗,世界上根本就沒有哪個民族是「血統純正」的。但客家人確實保留了古代漢族人的語言、習俗等諸多特點,因此客家文化成為近幾年的一個熱點。
  • 一文看懂全球客家人的歷史
    「客家人」的概念開始形成了,北方的家回不去了,南方始終是個「避難所」,於是客家人為了自保,往往修築圓形的「圍屋」進行「武裝居住」。當北方的軍隊南下時候,或者南方一旦有戰亂,「客家人」會毫不猶豫地繼續向南遷徙。 西晉滅亡後,天下進入五胡十六國。北方與南方各大軍事集團隔江對峙,唱起了」南北朝「,北方因戰亂破爛不堪,經濟倒退數百年。
  • 客家人從何處而來?
    在梅州客家博物館,我們看到了關於客家源流這樣的描述:「原本的漢族中原人士,歷經五次大規模的遷移,在南方多地逐漸形成漢民族的一個支系——客家。」 越往前,離家越遠,腳步越重,但客家人始終抱著一個執念,那就是一定要找到一份安寧。 他們不屈不撓地翻越一座座山嶺,最終走到了廣東和福建。在看到大海的那一刻,明白這已是天涯海角,他們才終於互相看看,說:行,那就這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