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全球客家人的歷史

2020-12-20 騰訊網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安土重遷的習俗,一般在一個地方住慣了就有「戀鄉情結」。就像中國的「春運」在春季之前,在外打工求學的人們不管多忙都會選擇「回家」。然而,在中國的歷史上卻有這麼一群人,在近兩千年的歷史中,他們因為中原戰亂等原因而選擇「向南逃去」,這群人從從中原出發,「向著南邊跑去」,「前方是茫茫大山,後有追兵緊隨」,日夜兼程地翻過了一座又一座大山。

這些人被世人稱之為中國客家人。

經史料考證:客家人的祖先來自於——河洛地區。那裡處於黃河中下遊,擁有肥沃的土地、便利的交通。河洛地區還是華夏文明早期的農業經濟中心。恰恰因為這個原因,引來了周邊軍事集團的垂涎三尺,使得河洛地區處於「兵家必爭之地。尤其是每當中原王朝」衰落「的時候,北方遊牧民族就會」向南進攻「。河洛地區就會遭遇刀兵之亂。

歷史上最為著名的」中原大亂「當屬」五胡亂晉「。晉武帝建立西晉以後,西晉王朝其實只有幾十年的時間(38年)。隨著」八王之亂「引發的」群雄「逐鹿中原」,伴隨而來「五胡入侵」。

北方的世家大族率先「南渡」,史稱「衣冠南渡」。就在五胡亂晉的時候,西晉琅邪王也跑到了南方去「領兵」。

」前方是茫茫大山,後有追兵緊隨,向南逃去「五胡亂晉,引發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大遷徙。客觀上促進了南方的經濟開發,南方興起了大規模的」墾荒運動「,也逐步推動了南方的經濟文化大發展,促使我國經濟重心開始向南移動。從西晉統一三國,再到西晉滅亡,其實只有38年,見證了中原」風起雲湧「。在這短短的三十多年,就從中原」一路向南奔跑「退守南方」。前僕後繼的中原百姓不斷南渡,面對追兵中原父老攜老扶幼,高喊著「過江、過江、快跑!快跑!」

北方戰亂,只能退往南方躲避磚亂。」北人南遷,衣冠南渡,舊山河別時容易見時難」。根據史書南齊書州郡志雲:「南兗州,鎮廣陵。時百姓遭難,流移此境,流民多庇大姓以為客。元帝大年,詔以流民失籍,使條民上有司,為給客制度」。

四海為家,走到哪裡那裡就是家。等到了東晉開國皇帝晉元帝時期,史書上第一次出現了「客」字來稱呼,舊時從北方逃往南方的「新民」。客字看似簡單,卻有深層意義。「客人」是對主人而言的。從北方來新移民,在南方沒有歸屬感。南方的原住民和當地的少數民族對這些從北方而來的「新民」也時有摩擦。「客家人」的概念開始形成了,北方的家回不去了,南方始終是個「避難所」,於是客家人為了自保,往往修築圓形的「圍屋」進行「武裝居住」。當北方的軍隊南下時候,或者南方一旦有戰亂,「客家人」會毫不猶豫地繼續向南遷徙。

西晉滅亡後,天下進入五胡十六國。北方與南方各大軍事集團隔江對峙,唱起了」南北朝「,北方因戰亂破爛不堪,經濟倒退數百年。反觀南方由於」衣冠南渡「,晉朝王室也把朝廷搬到了建康。歷經」南朝「宋齊梁陳。在這個歷史河流中伴隨而來的不止是王朝戰爭,更有土、客大族之間無盡的爭鬥。

唐朝末年,黃巢農民起義引發」流民戰爭」。據《通典》記載,在安史之亂以前,唐朝人口達到了農業社會空前的五千三百萬,此後進入了二百餘年的戰爭和混亂。趙匡胤建立北宋以後,宋王朝進行了局部統一戰爭,戰爭結束後,北宋王朝進行了一次「人口普查」,拋去幽雲,只剩一千六百多萬,人口銳減70%。

唐王朝經過安史之亂等藩鎮「叛亂」的打擊下,綜合實力銳減,加上黃巢起義等農民戰爭的打擊,更是雪上加霜。又引發了中國歷史上人口大遷徙,北人再次南遷。中國的經濟中心此時已經轉移到了江淮流域。。

唐末的藩鎮戰爭、「流民戰爭」波及範圍不止是中原、尤其是黃巢的流動作戰大半個中國、生靈塗炭、流民失所。江淮的客民不得不繼續南遷到多山的閩贛,更加遠離大規模戰爭。

到了宋代,宋代製作政府簿籍明確使用了「客戶」的專稱,而客家一詞,則為民間的通稱。到這個時期,「客家」這一顛沛流離卻始終自強不息的漢族民系,隆重地登上了歷史舞臺。

客家人在宋元之際、明清之際受到戰亂影響,流民也加入遷徙,客家人的「隊伍」不斷壯大。不過,客家人的主體早在宋代之前就固定下來了。現代客家人的方言較多地保留了北宋的官話的語音語調。

金兵南下滅宋北宋,淮河流域處於前方戰線「宋金交戰區」。之前的黃河向淮河移民,此時完全變成了北方向南方移民。而長江流域同樣是「戰區」,更遠的嶺南也許更安全。客家人在向南方遷徙過程中,也受到了當地少數民族的影響,尤其是居住在東南丘陵的畲族。

今天的客家人口主要聚居在福建省西北部、江西省南部、和廣東省東北部、廣西東南部(陸川、博白)等地。這些地方都處於山區,不利於形成強大客家人核心「城市」,因此,客家人居住的地方交織著貧窮與落後。

客家人血液裡保留著客家先民的優秀精神、始終有著拼搏闖蕩的精神,每逢亂世就進山避禍,天下太平也不畏懼走出大山。因此客家人也廣泛分布在中國十八個省,一百八十多個縣市。清朝初年,傳說張獻忠」屠川「,更有清軍的」血洗「。導致四川人口空虛,康熙皇帝為了充實四川人口,實行了「湖廣填四川」。在這個」行動「中,不少客家人選擇」入蜀「,至今在四川行走也不難發現客家人。在四川版圖上的星辰閣了「客家方言島」。

相逢山住,無客不住山。山區對客家人來說有一種精神的歸屬感!山區的封閉與清淨,陶冶了客家人的熱情好客的高尚情操。對客家人而言:武夷山脈、五嶺、羅霄山脈、玳瑁山脈、彩眉山脈、博平嶺山脈、松毛嶺山脈、五嶺餘脈、項山山脈、陰那山脈、鳳凰山脈等南方名山都是自己的家。

從長江流域來到嶺南和閩南,前有無數大山、後有追兵尾尾隨,每翻一座山,就有人住了下來

這個漫長的遷徙過程,最終成為今天的客家人版圖。

進山靠山、吃穿取之於山。大山裡面開闢出來的梯田就是客家人主要的耕地。在與大山相伴的日子裡,客家人對大山有一種骨子裡的感情,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客家人別具一格的生活風採。靠山吃山、取之於山。

從北方來,人生地不熟的。北方追兵沒到,南方的土著也未必懷好意。面對土著、山賊、山野猛獸的襲擾。唯有武裝自己,方能自保。聰明的客家人創造性地建造出了城堡一般的客家土樓。土樓是由夯土築成的圓形堡壘,以防禦功能為首位,接近地面的一層二層不設窗戶,以防止敵人和盜賊的進入,建築有碉堡和瞭望塔。

客家人夯土的圍牆非常厚實,能抵抗刀槍來襲和火攻,即便是在近代還能抵擋洋槍土炮。就連大門也被包上了鐵皮,門上放置可用來滅火的水櫃。聰明的客家人建築的客家圓形堡壘,就像是一座堅固的」城堡「,別說一般的土匪山賊難以內犯,就是朝廷官兵來攻,客家人不開門,官府都奈何不得。

我們再來仔細看看客家土樓的內部結構,發現這些土樓有一個奇特的客家文化特點——強烈的宗族紐帶關係。從空中鳥瞰客家土樓,是一個同心圓的結構,最中間是宗族祠堂,向外依次是祖屋、圍廊,最外層是房屋。

客家土樓的建築理念就是,同一祖先的子孫們團結向心,外御其辱。這既是對中原文化裡尊卑有序的繼承,也是一千七百多年顛沛流離的生涯總結出的經驗教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最後你會發現最值得你信賴的,更多是和你有血緣關係的人。

客家人從北方來到南方,歷經千辛萬苦,其中吃的苦頭數也數不清了。來到南方與土著相處,又是也」難相處。隨著人口的增加,土地的使用上難免造成緊張,有了土地才能有飯吃的封建時代。客家人與土著做」鄰居「的過程中,難免要對土地進行爭奪,這就直接造成了清末的土客械鬥。

雖說是械鬥,其實規模不亞於王朝邊境戰爭。土客械鬥持續了十餘年,在閩、贛、粵、桂等客家人聚集地都發生了土客械鬥。廣東的潮州、廣西的陸川、博白等地土客械鬥規模比較大。總體而言,客家人與土人之間的傷亡數目史書沒明確記載,一種說法是上百萬。土客械鬥的結局是以清當局調停,收繳雙方武器,另外安置客民於粵西南沿海地區為結果。

經歷了土客械鬥的慘痛教訓後,客家人和土人也終於握手言和,不計前嫌。互通婚姻。客家土樓儼然就是民間的」城堡「

客居他鄉,夢裡花落知多少,舊時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進入近代以後,客家人下南洋、闖世界繼續」走出去「

太平軍亂天下的時候,許多客家人因躲避戰亂,也為了發財致富的夢想。他們主動下南洋淘金,闖蕩世界去了。更有不幸者被不良中介「賣豬仔」、「契約勞工」販賣至東南亞、南亞甚至北美,飽受苦難的折磨。但是客家人在世界各地,始終保留客家先民的優良傳統勤勞勇敢,在困境中不放棄自己。

(太平天國是一個擅長運動的軍政集團,並非同一時期佔據這麼大範圍)

建築功能上可能是防禦要塞

然而其社會學實質是一個自治自理的小型社區

並以集中力量的組織能力彌補規模的不足

客家人來到別人的地方生活,要想生存得更好,怎麼辦呢?答案就是讀書。客家人很重視教育,不管有錢沒錢,都要送小孩讀書。因為客家人相信,只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不讀書肯定就要落後挨打的。因為客家人重視教育、讀書蔚然成風。在歷史上客家人裡面湧現了不少文化、教育、科學等領域的傑出人物。從清末至1985年,僅梅縣一個縣,出國留學獲博十學位有73 人.出任國內外教授者155人、副教授者141人,可以說是那個時代留洋經歷最紮實的群體。

建國後客家人繼續書寫輝煌。當時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中,廣東有21人,梅州地區就有10人。而到了目前,中國科學院與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梅州籍的更有20多位。

貧窮不能打倒客家人,客家人始終相信讀書能改變命運,客家湧現出如此眾多的精英人物,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客家人,從北方而來,來時後有追兵,前方是茫茫的大山和生死未卜的未來、命運的百般折磨不能打倒客家人,相反,苦難磨練了客家人永不服輸的精神,他們跨越大山、去徵服群山、遠渡大海去尋找容身之所,卻始終稱自己是客。

因為客家人始終記得,雖然在外漂泊,骨子裡始終有自己的根。這片腳下的土地終究只是借住,中原故土才是我們的家,每每登高向北望去,客家先民南下的身影浮現在了眼前。

來源: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客家歷史】你是客家人嗎?客家人的歷史,你一定要轉!
    由此可見,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是從中原遷徙到南方,是漢民族在中國南方的一個分支。客家人的主要聚集地在贛南、閩西、粵東,那裡有29個縣是「純客縣」。在宋末以前,寧化是客家人南遷的集散中心;在明末清初,嘉應州(現梅州市)是客家人的集散中心。客家人以此為軸心向中國南方逐漸擴展並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民系——客家民系,成為漢民族8大民系中重要的一支。
  • 客家人的勞動用具:一部記錄客家人生活的歷史文書!
    答案就在 一起來了解下吧! 客家人的勞動用具 一部記錄客家人 生活的歷史文書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
  • 贛州市長:建設全球客家人安放鄉愁的精神高地
    贛州市長:建設全球客家人安放鄉愁的精神高地 2016-03-16 10:13:54>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社北京3月16日電 (記者 王劍)「贛州有成千家港資和臺資企業,客商中很大一部分是客家人
  • 這篇文章讓你看懂閩南人和客家人的區別
    我舉個例子,全球的客家人主要分布在閩西、贛南、粵東,中國別的省像湖南、湖北、四川等地也有。簡單說就是福建的汀州、江西的贛州和廣東的梅州,記住是汀州,不是龍巖。汀州是指現在龍巖的5個縣和三明的3個縣,就是龍巖的永定、長汀、上杭、連城、武平和三明的清流、寧化、歸化。歸化就是現在的明溪縣,因為呼和浩特有個歸化城,和它同名了,所以在民國的時候改為明溪。
  • 「習馬會」客家人將又一次被歷史銘記
    「習馬會」因其對兩岸關係的重大意義,必將受到全球媒體的廣泛關注。 馬英九先生作為臺灣地區的客家人,是臺灣地區的重要領袖,自2008年上任以來為兩岸關係的持續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馬英九先生強調,國民黨歷任7位領袖中有4位是客家人(孫中山、李登輝、吳伯雄、馬英九),充分表明客家族群為國民黨黨業建設及臺灣地區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因此國民黨高層也高度重視客家族群以及客家文化。
  • 一文看懂印刷電路板行業前景
    打開APP 一文看懂印刷電路板行業前景 發表於 2019-05-14 11:11:49 它的發展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了;它的設計主要是版圖設計;採用電路板的主要優點是大大減少布線和裝配的差錯,提高了自動化水平和生產勞動率。
  • 青龍場的客家人
    成華區的方家河周邊以前大多為客家人。□朱文建 文/圖客家人是成都的一大特色,是四川歷史文化的延續,也是歷史上幾次人口大遷徙的見證。歷史造就了四川客家人,他們從全國各地來到四川,為天府之國的振興立下了不朽功勳。清代時期的青龍場和東門的龍潭寺、石板灘,以及現在龍泉的洛帶鎮都是客家人的聚居地,這一片區為東山上首五場,即龍潭寺、石板灘、西河場、甑子場(現在的洛帶鎮)、廖家場。而青龍場則是東山五場的起始點,又是幾個鎮當中離城最近的一個,人流和經濟發展自然就佔得一席先機,城裡人來趕場都是趕青龍場。
  • 洛陽——客家人的根親文化聖地
    從此,客家人開始了南遷之旅。學者研究認為:唐朝的安史之亂和北宋末年的靖康之亂,使中原塗炭,河洛地區也遭到了毀滅性打擊,原來的土著居民紛紛逃亡江南,「衣冠人物,萃與東南」。這是河洛地區歷史上繼西晉永嘉之亂後兩次重大的人口遷移,也是河洛文化遭受的一次令人心酸的浩劫。  洛陽乃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有伊洛瀍澗的潺潺流水、嵩嶽少室的鐘靈毓秀、園林臺榭的鱗次櫛比,可謂名士薈萃的風水寶地。
  • 在成都,生活著許多客家人
    攝影師大度先生近日,來到成都龍泉驛區西河鎮遊玩,在一個民營工廠裡,發現這裡有不少客家人的生活物件收藏室,這個私人博物館的主人喜歡收藏,以客家物品為主,但不為外人知曉。 照片分別是:
  • 中國為什麼會有客家人?客家人的最初發源地在哪裡?
    在兩廣、福建和東南亞一帶居住著大量的客家人。客家人這個稱呼經常被人們提及,但要問起什麼是客家人時,很多人都回答不上來。甚至曾經有人發問,客家人到底是不是少數民族?如果是,為啥沒有客家族;如果不是,那客家人的稱謂又從何而來,代表了什麼意思?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的是,客家人不是少數民族,屬於漢族族群的一個分支。
  • 簡析客家人離開中原,從客居他鄉到融入他鄉,背後的歷史影響
    客家是中華民族的一個龐大民系共同體,是歷史移民的產物。歷史上的客家人被迫流落異地謀生,在政治、經濟上都處於較弱勢的地位。秦漢以降,尤其是西晉以後,客家先民大量南移,跨黃河,渡長江,其中一支抵達江西、福建、廣東三省交界的地區,與當地的土著畲族等互為影響,終於形成了客家民系。
  • 厓系客家人,厓講客家話!
    據估計,全球約有八千萬客家人有五千萬分布在中國南方各大省市而廣東省本地客家人數達到2500萬左右佔到廣東本地族群的三分之一客家人,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客家人,是第一批深圳人客家人的歷史非常艱辛兩千多年來,客家人背井離鄉親歷過5次大遷移,遠離故土「客而為家」就是客家客家人以家族為中心,重視血脈關係將其視為重要的傳統和信仰
  • 客家人從何處而來?
    20世紀30年代,出身客家的學者羅香林先生投身於對客家源流和客家文化的系統性研究,他開創了把歷史文獻和民間族譜相結合的研究方法,並首次提出了「民系」的概念,大意是指一個民族內部的不同分支。
  • 客家人的性格
    文/ 黃浪華  最後形成的民系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分布最廣,而且歷史悠久,支脈縱橫的民族。他由56個民族組成,其主幹民族是漢族,佔總人口的94%。據歷史記載,大規模的南逃至少有三批。第一批發生在晉室南遷之後,持續一百多年,移民總人口達到90萬,約佔西晉時人口的八分之一。他們渡過黃河後,進入長江流域,估計有少部分進入了大本營地區。第二批發生在唐末黃巢起兵造反之後,持續了80多年的時間,移民人數遠遠超過第一批,由於移民之多使中國南方與北方第一次實現了人口的平衡。移民中有相當數量進入了大本營地區。
  • 四川有數百萬的客家人,至今講著客家方言,廣東客家人快來認親
    在四川,有數百萬人的客家人,他們都說客家話,他們的祖先來自廣東等地區。在湖廣填四川的時候,這些客家人舉家遷往了四川,並在四川生根發芽,繁衍至今有數百年。但是他們的語言一直保留有自己的特色,客家話也一直一代代的相傳,及至今天,四川地區的客家話依舊能和廣東地區的客家話順暢交流。
  • 尋根系列(序):漂泊的客家人,孩子知道自己為什麼叫客家人嗎?
    「我的老家在梅州,我是客家人。」「你是客家人啊,客家人是少數民族嗎?客家話就是廣東話嗎?」然後Cathy便答不上來了。Cathy姐妹倆都出生在梅州,生長在深圳。1、客家人為什麼叫「客家人」?據史書記載,在西晉末永嘉年間,因為戰亂,民不聊生,黃河流域的一部分漢人南徙渡江。唐末及南宋末年,南徙渡江的漢人又有一部分繼續南遷至贛閩以及粵東、粵北等地區,這些遷徙的漢人被當地人稱為"客家人",以區別於原來的居民。
  • 客家人為什麼被稱為東方的猶太人?原因很簡單!
    客家美女有些人一聽到客家人,就以為這是一個少數民族。在中國歷史上,經常出現人口遷移,大多是從北方到南方,客家就是從北方遷移到南方的漢族人。根據資料記載,在中國歷史上,曾經發生過多次從北方向南方的大規模人員遷移 。1、西晉時期,中原發生「八王之亂」,繼而北方的匈奴、鮮卑、羌、氐、羯等少數民族趁虛而入,各自據地為王,相互攻戰不休,使中原陷入「五胡亂華」的動蕩局面。
  • 客家人是什麼人?是少數民族嗎?為何客家人的祖輩來自江西?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現在都知道我們是56個民族。除了漢族還有55個少數民族。但是有一種人,我們聽得很多,但是又對它不是很了解,它就是——客家人。客家人主要分布在中國的南方江西省。客家人只是一種稱謂,也不是什麼少數民族,更神奇的是,它們大多數都是來自江西省。為什麼客家人這麼多,大多來源於江西呢?
  • 客家人是少數民族?
    客家人不是少數民族,他們只是漢族的一個支系而已。客家人就是漢族人!他們是漢族的一個重要民系!客家人是以客家方言為母語的一個漢族民系,是中國南方廣東、廣西、福建、江西、臺灣等省的本地人之一。客家圍屋客家人一詞的起源說法也不多,有的說源於東晉南北朝時期的「給客制度」及唐宋時期的「客戶」制度;有的說起源於清初廣東粵西人對惠、潮、嘉、汀、贛移民(當時已經是閩粵贛邊區本地人)的稱呼;還有說相對於「主」而言的一種對稱,就是外來人的意思那種。
  • 客家人是什麼人?為何客家人的家譜記載祖輩來自江西?
    安史之亂時,人口的大量南遷,主要遷在河南、江淮一地。安史之亂後,尤其是唐末江淮大混戰之後,遷居在江淮之地的大量漢人繼續南遷,進入江西避難。客家人家譜這就是客家人的祖輩為何大多來自江西的緣故,翻開客家人的家譜追溯到唐末時期,大多數客家人的先祖均來自汀州、贛州等地,再往前推則是江淮之地和河南,這符合客家人遷移的路線,也符合歷史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