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青花象耳瓶的曲折身世與元青花發現

2020-12-27 文史清談

1929年夏,吳賁熙租住在北京智化寺,他勾結住持盜砍寺中的古柏做棺材,存放在佛堂裡,還把手伸向了佛像肚子裡的元代經卷和供桌上的瓷器。為了出國,他又幫美國人夏仁德盜買寺中2塊各重1噸的九龍圖藻井。

吳賁熙是福建福清人,在北京琉璃廠附近經營一家棺材鋪,此人心術不正,貪小便宜,他和琉璃廠的文物販子紀小辮勾結,盜賣智化寺的佛像、經卷、瓷瓶、瓷罐和香爐等。不一樣的是,紀小辮事發後被捕入獄,吳賁熙在美國人夏仁德的安排下,帶著元代佛經經卷和瓷瓶到了英國。

吳賁熙原本是想在北京琉璃廠將那兩個青花瓷瓶脫手的,不想那裡的行家們都因為瓶頸上面的「至正」年款而斷定為贗品。他帶著這些國寶到了英國,託當地的「福清幫」介紹,將6件元青花都賣給了喜愛中國瓷器的英國學者帕西瓦爾·大維德。吳賁熙用這筆錢在倫敦開了家餐館,至死不敢回中國(此人後來被一些媒體稱為愛國華僑)。

這兩隻青花「至正瓶」改寫了世界對中國青花瓷的認識。在20世紀20年代之前,古玩界普遍認為「元代無青花」,所以當時琉璃廠的那些大咖們一看到元代的紀年「至正十一年」(1351年),就斷定是贗品。

元代是蒙古人建立的政權,統治的時間不到100年,「至正」是元惠帝的年號,從1341年到1370年共30年,是元朝最後一個年號,也是元朝使用時間最長的年號。因為統治時間短,所以元朝的瓷器常常不是歸於宋就是歸於明。元朝海外貿易發達,先後在泉州、慶元(寧波)、上海、渴州、廣州、杭州等地設立了7個市舶司(負責管理海外貿易的機構),與14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海上貿易,範圍東到高麗、日本,西達波斯灣、紅海和非洲東海岸。忽必烈對外宣稱「往來互市,各從所欲」,沿海各地有6200多戶經商者,比當時守海軍人還多2倍。1289年,市舶司向中央上交珍珠200公斤,黃金160公斤,這其中貢獻最大的商品就是瓷器。

元青花瓷的生產主要是為了滿足對外貿易出口的需要,是蒙漢民族融合和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產物,受到蒙古遊牧民族習俗和伊斯蘭文化的影響。如:元青花扁壺,兩側的雙系可用來穿繩繫於馬匹或駱駝上,隨身攜帶,對於善於經商且常年外出的穆斯林非常適宜;元青花高足碗、粗獷的元青花大罐和鋪首罐,適應蒙古人和伊斯蘭地區人民席地而食的生活習俗,方便抓取和不易被勾碰踢破等等。元青花青白相間的青花裝飾風格,也是受伊斯蘭教崇尚藍色的影響。清真寺大多是藍白相間,其中,艾哈邁德清真寺,又被稱為「藍色清真寺」,是土耳其的國家寺院,它的穹頂和牆壁到處可見藍色和白色瓷磚的裝飾,其風格與中國元青花的藍白裝飾如出一轍。

元朝初期,瓷胎採用高嶺土(麻倉土)燒制,大型的瓷器容易變形,後來採用了「瓷石+高嶺土」的二元配方,使胎中的Al2O3含量增高,燒成溫度提高,焙燒過程中的變形率減少,所以元青花中有很多風格粗獷的大罐、大盤、大碗,胎體厚重大氣,也因為瓷石和淘洗不精,大多數器底有沙眼、修底不光滑,不似明朝的堅硬。元青花的青料分兩種:國產料和進口料。國產料為高錳低鐵型青料,呈色青藍偏灰黑;進口料為低錳高鐵的蘇麻離青,呈色青翠濃豔,有「鐵鏽斑痕」,俗稱「錫光」。元朝時期,1克蘇麻離青等於3克黃金。

關於「蘇麻離青」,有種說法是鄭和七次下西洋時,從伊拉克薩馬拉地區帶回來的,也有些說是當時歐洲人尚未掌握制瓷技術,伊斯蘭商人從富產鈷礦的伊拉克薩馬拉帶來「蘇麻離青」,到中國訂製了大批滿足他們審美和生活需要的青花瓷。被吳賁熙賣到英國的這兩隻元青花瓶均有傷殘且器形歪斜,一隻高63.3釐米,直徑21釐米;另一隻高63.6釐米,寬22釐米。連象耳在內共有九層紋飾,分別為纏枝扁菊、蕉葉、飛鳳靈芝、纏枝蓮、四爪雲龍、海濤、纏枝牡丹和覆蓮雜寶。雜寶有銀錠、法螺、笏板、雙角等吉祥物。

這兩隻象耳瓶最珍貴之處在於瓶頸處的銘文:「信州路玉山縣順城郷德教裡荊塘社,奉聖弟子張文進、喜,舍香爐花瓶,符祈,保闔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謹記,星源祖殿胡淨一元帥打供。」關於這段銘文,有許多人將「張文進、喜舍」誤讀為「張文進,喜舍」;將「舍香爐花瓶,符祈」誤讀為「舍香爐花瓶一付,祈」。

其實,這兩隻象耳瓶並不是一對,而是來自兩對瓶。張文進和他的弟弟張文喜是元代的兩位制瓷大師,他們一起合作,燒了兩對象耳瓶(括說還有香爐和其他供器),吳賁熙只是拿了其中這兩隻,其餘的瓷器不知流落何處。

帕西瓦爾·大維德得到「至正瓶」之後,請倫敦大學講授中國陶瓷藝術的霍布森進行了鑑定,霍布森認為這是一個驚人的發現,他寫了《明代之前的青花》(Blue and White Before the Ming Dynasty),對這兩隻「至正瓶」進行了介紹。

1952年,這篇文章引起了美國佛利爾藝術館的中國古陶瓷學者約翰·亞歷山大·波普博士的注意。他將這兩隻象耳瓶與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巴黎羅浮宮、紐約大都會、伊朗艾斯迪爾寺博物館和土耳其伊斯坦堡博物館收藏的74件中國青花瓷進行對比分析,寫了《14世紀的青花:伊斯坦堡託布卡普宮博物館所藏的一組中國瓷器》和《阿德比耳寺收藏的中國瓷器》,震驚了世界。從此,元代青花瓷器從明代青花中分離了出來,引起世人的關注和狂熱追捧。「至正型」青花,也成為多層裝飾,繁密滿花的青花類型的代稱。

從此,中國教科書將青花瓷的燒制時間提前到了元代(目前考古界的新觀點是唐代,元為鼎盛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此頒發金獎給波普,以表彰他在這一領域的卓越貢獻。

2011年11月25日,澳門秋季藝術品拍賣會上,一尊元代「蕭何月下追韓信」青花瓷瓶以8億元港元成交(約合6.85億元人民幣),創中國瓷器拍賣之最……

相關焦點

  • 精品元青花收藏可遇不可求
    因為世上對元青花瓷的認識與研究始於上個世紀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當時英國陶瓷專家霍布遜、美國教授波普博士首先根據英國大維德基金會收藏的一對落「至正十一年"許願文銘的青花雲龍紋象耳瓶的特點,再比照土耳其託普卡普宮與伊朗阿迪比爾神廟收藏的一批青花瓷進行了深入細緻的研究,提出了「至正型" 元青花的說法。
  • 尋找:元青花官窯
    明初開始,上至宮廷下至黎民百姓也逐漸接受並喜愛上這種產品,並且在青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出更多的品種。將作院: 秩正二品,掌成造金玉珠翠犀象寶貝冠佩器皿,織造刺繡段匹紗羅,異樣百色造作。至元三十年(1293)始置院使一員… 諸路金玉人匠總管府條:秩正三品,掌造寶貝金玉冠帽、系腰束帶、金銀器皿,並總諸司局事。  浮梁磁局: 秩正九品,至元十五年(1278)立。掌燒造磁器,並漆造馬尾 藤笠帽等事。大使、副使各一員。
  • 淺聊稀世罕見的元青花
    青花的深沉感、下沉感~可以感受的到。 元青花瓷積釉的地方那種蝦青色,這是由於釉裡含鐵量比較高,淘洗不精,在窯裡氣氛不好形成的,一般新仿瓷沒有這種特點。
  • 元青花解析,教你如何看懂「假」青花.
    【一】首先搞清楚兩大前提1.歷史上並沒有元青花仿品見(中國陶瓷)461頁2.中國元青花仿品是從1985年開始,只今有30多年歷史,真元青花的歷史700多年。
  • 2.3億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元青花的前世今生
    老儒為大家介紹一下,元青花的前世今生。元青花,顧名思義是元代的青花瓷器。元代在中國歷史上一個頗有爭議的朝代。但是無可否認的是,元代是一個多民族融合、疆土巨大、文化豐富多彩的大時代。特殊的歷史條件創造了特別豐富多彩的文化,元青花就是一例。
  • 鑑定如何讓你快速鑑別真品元青花的5個特徵,老張有話說
    當工作人員將一個體型碩大的青花葫蘆瓶放在桌子上時,他便驚嘆道:上帝啊!如此氣勢恢宏,美妙絕倫的陶瓷只有萬能的上帝才能創造出來。它便以霍布遜的至正十一年的青花瓶為樣本,反覆研究特點。並著書《14世紀青花瓷:伊斯坦堡 託普卡比所所藏一組中國瓷器》《阿德比爾神殿收藏的中國瓷器》,開創了系統性的研究青花的先河。
  • 收藏馬未都講解筆記: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元青花大罐
    主要介紹元青花文化,元青花蓮池鴛鴦執壺,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元青花和蘇麻離青,元雜劇和元青花等內容。現場鑑定的藏品包括:明萬曆青花瓷罐,清道光鬥彩瓷碗,出廓璧,紫泥壺,明崇禎仙人乘槎青花碗等。鑑寶檔案提供《收藏馬未都》視頻全集的在線觀看和主要內容介紹(節目要點筆記)。
  • 一鏟子挖出的頂級元青花:青花釉裡紅開光貼花蓋罐
    新華社石家莊7月13日電 題:一鏟子挖出的頂級元青花:青花釉裡紅開光貼花蓋罐新華社記者高博在河北博物院副研究館員李立華看來,青花釉裡紅開光貼花蓋罐是一件堪稱裡程碑的瓷器極品,代表了元青花的最高水平。建築工程隊在保定市永華南路小學基建施工,當地基挖到一米來深的時候,一個工人一鏟子下去,一個洞穴出現了,裡面竟然是一批瓷器……這一鏟子,就挖出了頂級國寶——青花釉裡紅開光貼花蓋罐。「元代是中國陶瓷史發展的轉折點,但因元代青花瓷器燒制時間短等原因,所以存世量較少,元代青花釉裡紅作品更是少,存世也就更為罕見。」李立華說。
  • 精品推薦·世界罕見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盤》鑑賞解析
    同樣的一件元青花「錦香亭圖」罐,2005年在香港佳士得也拍出了4900萬人民幣的高價。該罐上所繪場景出自元代著名劇作家王仲文雜劇《孟月梅寫恨錦香亭》,表現了唐玄宗時期才子佳人陳圭與孟月梅曲折的愛情故事,此兩罐是稀世珍品——元朝人物故事青花罐八件中的兩件。兩罐繪畫中的主題人物故事雖不一樣,但器物的高度、直徑等卻大致相同。頸部、肩部也都分別繪上了相似紋飾。
  • 鑑別元青花瓷器的十五個絕招,不學後悔十年
    明弘治九年青花象耳瓶 5、如意雲頭紋(亦稱「雲頭紋」、「雲肩紋」、元青花水波蓮花紋玉壺春瓶局部, 如意雲頭紋明宣德青花雞心碗上的回紋宣德以後,除少數邊飾仍作一正一反兩方相排列連外,多數回紋邊飾呈整圈一筆環連式,並延續至清末。
  • 《鬼谷子下山圖罐》究竟是元青花還是明青花?
    可是他沒有珍藏,而是把這個「谷鬼子下山圖罐」這個珍貴的元青花當做儲物罐用。直到1968年,美國俄亥俄州克利夫蘭藝術館舉行了元代的藝術品展覽,其中包括基建元代青花瓷器。通過這次展覽,美國,歐洲這些西方人才認識了元青花的地位,意義和價值,引起了全世界收藏界的廣泛重視,賦予極大的關注。因此元青花的價值就暴漲,因為元青花的存世非常少,應了中國那句老話「物依稀為貴」。
  • 君子以文會友,以藏交友,解析元青花
    元青花瓷以景德鎮為代表,其製作精美而傳世極少,故而異常珍貴,根據時間大致分為延祐期、至正期和元末期三個階段,其中又以「至正型」為最 佳。元青花瓷開闢了由素瓷向彩瓷過渡的新時代,其富麗雄渾、畫風豪放,繪畫層次繁多,與漢民族傳統的審美情趣大相逕庭,實在是中國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同時也使景德鎮一躍成為中世紀世界制瓷業的中 心。
  • 青花瓷5之王剛老師也曾經被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的拍賣所震撼
    一、元青花的產生元朝雖然時間很短,但是我們談到元代瓷器的時候,常說這麼一句話:「工匠四方來,器成天下走。」講的是能工巧匠從天南地北聚集在一起,將做出的瓷器再銷售到世界各地去。這些瓷器當中,就有元青花。所以元青花到了元順帝至正年間,已經燒的非常成熟,一夜之間橫空出世。但元青花到底從哪兒演變過來的卻不得而知。
  • 元青花官窯與民窯區別很大
    浮梁瓷局1278年(至元十五年),元王朝在景德鎮設立浮梁瓷局,專門為元皇室燒造瓷器,創燒了樞府白釉、青花、釉裡紅等品種。2005年7月,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在佳士得創下2.3億元的世界拍賣成交記錄,而在此前,它只是一戶人家裡裝CD的罐子。元青花從此大熱,各種仿品也層出不窮,而且仿得越來越好。
  • 為什麼青花瓷中的元青花那麼值錢,「鬼谷子下山」為2.3億
    但從湖北省博物館遊覽出來之後,才發現原來在青花瓷中屬元青花最值錢。2005年7月一件「鬼谷子下山」元代青花瓷罐在倫敦佳士得拍賣會上以2.3億元人民幣成交,轟動全世界,「元青花」儼然頂級古瓷器的代名詞。圖為元青花蓮花紋玉壺春瓶。元代(1279—1368年),1984年黃梅縣十裡村小學出土。此器是元青花典型器。從那以後,「元青花」也屢屢創出令人咋舌的拍賣佳績。
  • 元朝青花瓷罐被主人閒置多年,拿去拍賣,刷新中國瓷器拍賣紀錄!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一件元朝的珍稀青花瓷作品在國外拍賣會上得以出世,與此同時刷新了當時中國藝術品最高的拍賣記錄,它便是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這件藏品的身世談得上顛沛流離,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的原本收藏家是一個荷蘭人,其先祖是上世紀北京護衛軍的司令,購下了許多藝術品並且離官後帶回荷蘭(雖然文物是光明正大被買了帶回去的,但我國文物流落異國心裡總覺得不是滋味),這件藏品被這位司令後來一直誤認為是明朝的瓷罐,其和家人都不放心上。
  • 藏友收藏了1000件元青花,拿出1件來鑑寶,專家:為真品,很稀少
    隨之而來的就是形形色色的元青花,出現在各大古玩市場,從幾十到幾十萬不止,但民間所藏元青花極其稀少,大部分是出土文物,在博物館珍藏。但卻有這樣一位藏友,據說家裡收藏了1000件元青花。藏友收藏了1000件元青花,拿出1件來鑑寶,專家:真品這位藏有家裡收藏了1000件元青花,他自己估計應該有十幾件是真品。
  • 北京發現元大都遺址,出土國寶級元青花,後成首都博物館鎮館之寶
    元青花元青花,是中國青花瓷第一個巔峰,其實早在宋代就有少量的青花瓷問世,但是這種瓷器卻在元代達到了鼎盛,不是因為別的,恰巧是因為元代因為受到中亞地區的影響,蒙古貴族的審美因而帶上了濃鬱的中亞色彩所導致的。
  • 形式關聯語境中的元青花——兼論元青花裝飾與蒙古族圖案
    與秀外慧中、涵養精神氣韻的宋瓷相比,元青花的自由恣肆,顯得更加突出。由此不難發現,元青花在形式上顯示的一切,實質上就是對極力追求雅致的宋瓷的一種反撥。眾所周知,器形的碩大、厚重是元青花的主要特徵之一,大盤、大碗、大罐、大壺,不僅體量驚人、而且氣勢磅礴。
  • 文物說:明代青花碗大觀
    洪武朝青花可能是受到朝代更迭時戰亂的影響,質量下滑,青料晦暗混沌,畫意侷促無力、造型紋飾貧乏,構圖布局凋零稀落。相對元青花,洪武青花顯得有些孱弱乏力。二、明永樂青花雙龍趕珠紋碗明代永樂朝歷時21年,是明代國力的強盛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