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植物提取企業發展迅速 亟待轉型成品製造商

2020-12-22 中藥材天地網

【天地網訊】    中國傳統的中醫在至少一千年前就發現了銀杏對治療人類呼吸系統疾病所具有的不可思議的效用,其能「入肺經,益肺氣,定喘嗽,縮小便」(《本草綱目》)。現代藥物學研究表明,這一落葉喬木的果實和葉子對心血管系統疾病亦有明顯療效。
  在最近10年來,類似銀杏、越橘、羅漢果、甘草之類的奇妙植物已經催生了一個新的產業:植物提取業。從中提取的有益成分不僅被臨床醫學廣泛應用,而且還出現在紅酒、沐浴液、唇膏、眼霜之類的食品和化妝品的成分說明書中。就銀杏而言,它的提取物至今已達160多種,美國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藥用植物權威泰勒博士稱,銀杏是「過去10年在歐洲出售的最重要的藥用植物」。
  這些化妝品裡的「新面孔」也成為像資生堂(Shiseido)這樣的公司吸引消費者注意的新營銷口訣。該公司2004年在日本市場推出了多達24種的一系列化妝品和保健食品,這些以植物藥為基礎開發的產品被稱做「中國風」,「融合了傳統中藥和西方科學」。而中國的雲南白藥公司推出的牙膏等個人護理用品中,更是以傳統中草藥的添加成分作為主要賣點。
  促成這一新興產業湧動的原因是,西方世界對中國中醫學和植物藥態度的轉變。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替代藥物部的數據顯示,去年有將近一半的美國18歲以上成年人嘗試過草藥、針灸等替代性醫藥。而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2007年全球植物藥市場就達到了700億美元規模,且保持著每年10%至20%的增長速度。
  作為原料的最大提供國,植物藥在全球的風靡帶來了中國植物提取行業的繁榮,開展這一業務的公司已多達千餘家。一些佼佼者逐步浮出了水面,它們往往在某種植物提取物領域獨佔鰲頭,比如北京綠色金可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越橘提取物供應商——義大利印第納公司(Indena)此前一直是該市場的巨頭;天津尖峰天然產物研究開發公司則在葡萄籽提取物市場處於領先地位。「中國的植物提取物行業毫無疑問是一個朝陽產業,」南開大學藥學院副院長白鋼告訴《環球企業家》,「其成本和資源優勢顯而易見。」
  如今,這些在國際市場巨大需求的催生下冉冉升起的中國公司已經不再滿足於扮演單純的原料提供商角色,它們正試圖利用過去多年積累的技術直接為顧客提供植物藥、保健品等終端產品,跨入一個規模十倍於植物提取業的更龐大市場。

  點「綠」成金
  走進天津尖峰位於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工廠,你可能會忍不住屏住呼吸。一股濃烈的葡萄發酵後的氣味瀰漫於整個廠房,幾位戴著面罩的工人正在「精提區」將提煉出來的液體裝進一個個白色的桶子裡,它們被多次加工後將被製成葡萄多酚膠囊、嫩膚油或者各式各樣的功能粉。不過,天津尖峰很少生產這些終端產品,其主要為安利(Amway)、雅芳(Avon)、雀巢(Nestle)等跨國公司提供原料,其80%以上的植物提取物銷往海外,去年銷售額為8000萬元人民幣。
  這樣規模的銷售額對於其它行業來說或許微不足道,不過對於中國植物提取業來說已是一份堪稱優秀的成績單。中國有大大小小的植物提取物公司千餘家,但真正值得一提的公司寥寥無幾,這使得年銷售額達到3億元規模的公司就能輕而易舉地成為某一提取物領域內的老大。
  1990年代中期,人們漸漸意識到化學合成產品潛在的副作用,並開始瘋狂地追逐天然植物產品,一些添加了植物成份的保健食品在發達國家大受追捧。1994年,美國頒布《膳食補充劑健康與教育法》(DSHEA),正式認可植物提取物可作為一種食品添加劑使用,植物提取業由此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瘋狂席捲而來的植物提取物熱,讓一些嗅覺靈敏的中國人意識到了機會的存在。1995年,在蘭州醫學院任藥學系副主任、中草藥研究所副所長的李春華辭去教職,帶著四處籌措的200萬元啟動資金創辦了北京綠色金可。於洪建也有類似的經歷,他在1999年離開天津中藥廠後創辦了天津尖峰。對行業頗有研究、對單一產品過分依賴和對未來充滿信心,這些構成了中國植物提取物公司最初的特色。不過,類似北京綠色金可和天津尖峰這類先行者還是很快獲得了豐厚回報,前者在越橘提取物市場一炮而紅,而後者日漸成為葡萄籽提取物市場的佼佼者。
  看上去,這真是一個大有前途的行業。全球著名的植物藥、食品保健品、化妝品廠商都對中國植物提取物充滿興趣,拜耳(Bayer)、安利、羅氏(Roche)、諾華(Novartis)、雅詩蘭黛(Esteelauder)、阿斯麥(ASML)、帝斯曼(DSM)、羅門哈斯(Rohmhaas)等跨國巨頭成了中國市場常見的買家。中國植物提取業正是在這些國際買家的推波助瀾下興起。2004年,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頒布《植物藥研製指導原則》,歐盟也頒布了《傳統植物藥註冊程序指令》,中國也在此前後試圖從政策方面給予這一行業支持。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些風險投資開始蠢蠢欲動。「現在仍不斷有風險投資想參與進來。」北京綠色金可常務副總經理田南卉告訴《環球企業家》,「這個行業什麼都缺,但最不缺的就是錢。」
  的確,這個新興、有利可圖的產業需要補足和規範的東西有很多。整個行業的騷動不安以及人們一夜暴富的投機心理造成了一種盲目的樂觀,大量籍籍無名的公司紛紛加入到這場遊戲當中,行業的混亂顯而易見—1995年之前,中國植物提取物的出口額從未超過5000萬美元,到2007年就達到了4.8億美元;1995年前後,這一領域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個玩家,而今中國已有千餘家植物提取物公司。但是,大多數公司更像是「貿易商」,它們無生產提取物能力,甚至沒有固定的辦公場所,其慣用手法為:從正規植物提取物公司那裡拿到產品再轉賣給保健品公司,從中賺取差價。
  「這個行業基本上還處於一種『三無』狀態:無主管部門、無行業標準、無法律地位。」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劉張林告訴《環球企業家》。在他看來,中國植物提取物公司終究會改變目前這種原料供應商的角色,「行業的『小而亂』是一個必須經歷的初級階段」。從另一方面而言,這也意味著,對任何後進入者和資本而言,成功的機會更大。

  下一站
  「這個市場的競爭簡直可以用『邪惡』來形容」。田南卉說。1990年代中期,銀杏提取物利潤豐厚,其原料市場價一度高達375美元/公斤。銀杏提取物是北京綠色金可早期的拳頭產品,其金可(Gingko)的英文名稱就是從銀杏(Ginkgo)演化而來。不過,隨著數百家良莠不齊的同類公司以次充好、惡性競爭,這一市場的價格像過山車一般急速下滑。現在,銀杏提取物已經跌至35美元/公斤的谷底,不及最初價格的1/10,大量產品單一的公司也因此而黯然出局。
  事實上,只要嗅到有利可圖的一種新的提取物市場,就會有很多公司一哄而上,這種現象屢見不鮮。比如近些年在市場上暢銷的提取物白藜蘆醇,不僅有天津尖峰這樣的傳統提取物公司生產,新近涉足提取物領域的天津中新藥業和揚子江藥業等也在迅速跟進。這意味著,試圖憑藉一種提取物產品在市場上呼風喚雨已經不可能了,但悖論在於,同時涉足每一種提取物也不現實。一些曾經的領軍企業如西安天誠、湖南宏生堂等逐漸退出這一市場便是最好的證明。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一家公司必須有核心的產品,但不能只有一種核心產品。」天津尖峰總經理於洪建說。對於這一行業的玩家而言,他必須保持足夠的嗅覺,能夠不斷地從各色植物的果實和枝葉中發掘出下一種引領市場風潮的新產品。而在其它時候,他們不得不扮演「推銷員」,在各種論壇和展會上銷售這一新產品,以吸引全球買家。事實上,很多生意機會的確在這樣的機會中促成。一次,在世界製藥原料中國展會上,於洪建正進行一場有關白藜蘆醇提取物的講座,一位澳大利亞人路過會議室時發現於「講得很專業」,會後雙方一拍即合,就此成為合作夥伴。
  好消息是,消費者目前對依託中國植物提取物而開發的產品興趣日漸濃厚。美國FDA也改變了數十年來一直禁止此類產品上市銷售的局面,於2007年底首次批准了一種植物藥上市銷售,這種名為Polyphenon E的藥膏可用於治療某種性病,其含有的活性成分就是綠茶。
  不過,植物藥在國際市場越來越受青睞的趨勢並未令中國製造商們歡欣鼓舞多久。劉張林預計,在目前這個每年70億美元的市場上,全球有60%以上的植物提取物都由中國提供,但未來的成長空間有限。中國的植物提取業急需延長產業鏈,向植物藥、保健品這類終端產品靠攏,從植物提取物原料供應商向成品製造商身份轉變。
  毫無疑問,這將是一個艱難的重整過程。迄今為止,鮮有植物提取物公司在終端產品方面嘗到甜頭。北京綠色金可在6年前推出過一種名為「晶晶亮」的保健品,該產品由越橘提取物加工而成,具有改善眼部微循環的功效,結果卻是一次失敗的嘗試,該公司很快終止了終端產品的研製。天津尖峰如今能夠生產嫩膚油、葡萄多酚膠囊等終端產品,不過這些產品在去年僅為天津尖峰貢獻100萬元的銷售收入。缺乏品牌影響力和日用消費品類的營銷功底是這些試圖轉型的公司的普遍軟肋。
  在行業觀察人士看來,中國植物提取物企業未來的出路就是,必須涉足終端產品製造,並先在中國本土市場攫取一席之地。目前中國80%以上的植物提取物都出口到了海外,而本土市場開發不足,比如在保健品領域,仍有很大的拓展空間。
  「美國人現在對待保健品的態度就像喜愛漢堡包一樣,中國人也會有這一天。但在此之前,必須解決行業的混亂問題,當務之急是成立一個行業協會或行業聯盟,共同接單、共同做大。」植物提取業專家、南開大學藥學院副院長白鋼說。

聲明:本文是中藥材天地網原創資訊,享有著作權及相關智慧財產權,未經本網站協議授權,任何媒體、網站、個人不得轉載、連結或其他方式進行發布;經本網協議授權的轉載或引用,必須註明「來源:中藥材天地網(www.zyctd.com)」。違者本網站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曲周縣晨光集團:從植物提取出三個世界第一
    盧慶國說,在做強天然色素產業的同時,他們發揮植物提取技術優勢,把轉型方向瞄準了保健品、中藥提取等生物健康產業。  「以前天然色素論公斤賣,加工成保健品後是按克賣,附加值翻了110多倍。」  作為一種強抗氧化劑,番茄紅素在預防心血管疾病、抗衰老等方面具有顯著功效,被稱為「植物黃金」。但如何高效提取,卻一直是行業難題。以往番茄紅素主要從番茄醬中提取,但產量低、規模小、成本高。晨光集團卻實現了「零成本」生產。  番茄皮中番茄紅素的含量是番茄醬的3至5倍。新疆番茄醬產量佔全球總產量的1/4。
  • 時尚眼鏡加速發展 傳統零售商亟待轉型
    來源:中國經營報時尚眼鏡加速發展 傳統零售商亟待轉型本報記者/鍾楚涵/李向磊/北京報導中國眼鏡行業正在悄然發生變化。天眼查信息顯示,今年以來新增眼鏡企業超過23萬家,佔比30%。《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近年來,木九十、LOHO等快時尚眼鏡企業創立並快速發展。而與此同時,中國傳統眼鏡零售商正在艱難轉型。 「人力成本、租金成本等經營成本不斷攀升,眼鏡零售企業的利潤受到一定程度侵蝕。」A股上市的眼鏡連鎖企業博士眼鏡在今年上半年年報中解釋稱。
  • 銀杏葉藥品召回範圍不斷擴大 或致植物提取行業大洗牌
    據最新的消息,國藥食藥監總局檢查查明,寧波立華製藥有限公司從不具備資質的企業購進部分批次銀杏葉提取物,並以本企業名義銷售給其他藥品生產企業,其行為涉嫌違反有關規定,浙江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已對其立案調查。  寧波立華製藥有限公司將外購的銀杏葉提取物分別銷售給深圳海王藥業有限公司和揚子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用於銀杏葉藥品生產,銷售給無錫健特藥業有限公司用於保健食品生產。
  • 人造肉概念持續受資本熱捧 市場健康發展亟待規範
    據華經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2025年中國人造肉市場運行態勢及行業發展前景預測報告》,2019年為「素食主義者之年」,全球素食主義者超過4億,這為人造肉市場奠定了一定基礎。此外,隨著全球肉類短缺危機、健康與環保的消費風潮、食品創新推動等因素,推動人造肉產業不斷發展。
  • 中國植物提取物行業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版)
    特別重視像枸杞、沙棘、紅景天、靈芝、當歸、葛根等一些「新資源型植物提取物產品」的開發,這些產品有望成為今後植物提取物市場的「搶手貨」。此外,我國植物提取物企業80%以 上的產品出口。然而,隨著匯率的變化,以及中國市場的成長,更多地開拓國內合作,也是植物提取物企業現在乃至今後的發展方向。
  • 植物提取行業紛紛涉足工業大 麻:下一個會是誰?
    日前,植物提取行業上市公司萊茵生物(002166)、晨光生物(300138)先後公告涉足工業大 麻,為植物提取行業其它的企業轉型工業大 麻CBD領域打開了一扇窗。顯然,植物提取行業是離工業大 麻最近的領域,植物提取行業的上市公司轉型工業大 麻具備技術上的絕對優勢。
  • 千億調味品行業背後的賣鏟人,晨光生物香辛料提取物發展迅速
    根據中國調味品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調味品行業年營業收入已超過3000億元。調味品行業消費者粘性強,一旦積累形成美味記憶將進入重複購買模式,這是調味品龍頭企業持續穩健發展的基石。調味品行業孕育出多家超大市值公司,海天味業、頤海國際市值均已突破千億,市值規模在食品行業遙遙領先。調味品可分為單一調味品和複合調味品。
  • 千億調味品行業背後的賣鏟人 晨光生物香辛料提取物發展迅速
    香辛料提取物即通過超臨界CO2萃取或溶劑萃取等方法,將香辛料中的有效成份提取後,能夠精準計量有效成分添加量,實現產品風味、口感的標準化,大大加快了調味品行業的發展。   三、晨光生物香辛料提取物發展迅速,技術、產能等綜合優勢明顯   我國複合調味品行業雖處於發展早期,但植物提取行業已經比較成熟,生產技術、規模均在世界保持領先。
  • 關注|「時尚工園」:打造中國服裝優質製造商聯盟基地!
    他表示,作為聯盟的基地,時尚工園承載著為行業具有創造力的製造企業市場推廣、商貿對接、資源連結、上下遊協同發展的服務平臺和創新平臺的功能與使命,以創新鏈配置資源鏈,優化產業價值創造生態,圍繞著科技創新、文化創意和責任導向,推動行業的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 關注環境可持續發展,這些玩具大牌企業是如何做的?
    近年來,環境惡化導致的自然災害時有發生,很多企業都開始採取行動,維護環境的可持續性發展,玩具製造商們也紛紛加入進來。美泰宣布到2030年,其產品和包裝全部使用可持續材料;孩之寶已宣布停止使用塑料包裝;樂高從甘蔗中提取植物基材料生產積木;Hape開發出大米材質的嬰幼兒玩具;ZURU啟動氣球回收項目。
  • 中國信通院王超賢等:後疫情時代我國數位化轉型可持續發展面臨的...
    在疫情衝擊下,我國數位化轉型獲得新的發展機遇,社會經濟對數位化技術展示出更深、更廣的需求。例如,疫情期間湧現出各式各樣的新經濟、新業態,傳統超市、生鮮電商、社區便利店都加速了線上化和無人化進程,遠程辦公模式使企業管理更具彈性和韌性,加快了企業數位化轉型。但是也要看到,在後疫情時代,數位化轉型的短期加速發展是否具有長期可持續性。
  • 工業大麻市場:CBD提取技術是什麼?中國提取CBD的公司有哪些?
    CBD提取技術是什麼?通常以乙醇為溶劑,從大麻植物輔料中提取。1. 乙醇加入輔料中,混合幾分鐘,使乙醇溶解植物原料中的提取物2. 乙醇從輔料中過濾出來。3.CBD提取技術是什麼?國內CBD提取企業及其技術特點據統計,全國有近150家CBD提取企業。目前國內取得花葉加工牌照並投產的公司有漢康生物、漢素生物、漢木森生物、拜歐生物、峨山五行等。
  • 植物組織RNA提取的難點及對策
    植物組織RNA提取的難點及對策 來源:來源網絡 2007-01-14 21:24 植物組織RNA提取的難點及對策  從植物組織中提取
  • 華為洪方明:中國製造業數位化轉型迫在眉睫,加速發展製造服務業是...
    今天,10月28日,在「智美蓉城·進而有為 華為成都城市峰會2020」上,華為雲中國區總裁洪方明指出,當前,「5機」協同正促進數位化轉型走向智能升級,政府和企業智能升級重點關注云邊端融合、行業知識、生態協同三大重點,在製造領域,中國製造業數位化轉型已迫在眉睫,加速發展製造服務業是關鍵。
  • 植物基食品迎來爆發元年 亟待突破科學問題
    植物基食品迎來爆發元年 亟待突破科學問題中外科學家北京共論行業機遇與挑戰□ 本報記者 趙 曦2020年,植物基食品迎來了爆發元年,市場飛速增長,新產品層出不窮,產品的口感、營養也更加接近所模擬的動物源性食品
  • 維維豆奶植物蛋白飲料上市主導健康新時尚
    植物蛋白飲料市場今年增速或破30%    根據我國《植物蛋白飲料衛生標準》,植物蛋白飲料是指,以植物果仁、果肉及大豆為原料(如大豆、花生、杏仁、核桃仁、椰子等),經加工、調配後,再經高壓殺菌或無菌包裝製得的乳狀飲料,成品蛋白質含量不低於0.5%。
  • 仁豪家居尤國忠:四大渠道推進「成品+定製」轉型
    在中國建博會(廣州)上,仁豪家居展廳門口人頭攢動2019年7月8日,由中國對外貿易中心(集團)和中國建築裝飾協會聯合主辦,中國對外貿易廣州展覽總公司承辦的第21屆中國建博會(廣州)開幕,仁豪家居攜三大爆款產品亮相定製家居館,詢價者絡繹不絕,「
  • 植物提取物在食品中的應用與監管
    二、植物提取物在食品中的應用與監管情況    目前,對於植物提取物用作食品原料,我國沒有統一的規定,部分物質以不同的形式進行了規定。    2)天然香料:丁香花蕾酊(提取物);中國肉桂皮酊(提取物);吐魯酊(提取物);核桃殼提取物;可樂果提取物;月桂葉提取物/油樹脂;生薑提取物(生薑浸膏);白櫟木屑提取物;蘇合香提取物;角豆提取物;皂樹皮提取物;良姜根提取物;春黃菊花淨油(提取物)(羅馬);藥鼠李提取物;夏至草提取物;莫哈弗絲蘭提取物;海草(藻)提取物;黃龍膽根提取物;野黑櫻桃樹皮提取物;蠟菊提取物;柚苷(柚皮甙提取物
  • 河南「一種從植物中提取花色素的方法」獲國家發明專利
    7月8日,記者從林業部門了解到,由中國林科院經濟林研究開發中心(鄭州)烏雲塔娜教授率領的仁用杏核果創新團隊申報的「一種從植物中提取花色素的方法」,攻克了兩大提取天然花色素難題,為獲取花色素進行人工合成提供了新途徑,日前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花色素包括花青素、黃酮類化合物、類黃酮、類胡蘿蔔素、甜菜色素等成分,具有許多重要的醫學功能。
  • 2020-2026年中國植物提取物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植物提取物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顯示,我國的植物提取產品,截至**大部分是以我國本身特有的中藥及植物資源為開發主體。我國截至**用於植物提取的原料主要有:銀杏葉、青蒿、八角、枳實、紅景天、葛根、紅車軸草、穿心蓮、積雪草、當歸、綠茶、人參、葡萄籽、枸杞、水飛薊、甜菊糖、甘草、大豆、刺五加、山藥、淫羊霍、各種菇菌真菌、羅漢果等,這些植物提取產品基本均是以我國為主要原材料產地的產品,國外植物提取企業很少加工同類產品,因此這些產品的競爭,主要是來自於國內植物提取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