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愛因斯坦這個偉大的科學家,可能會有很多的父母都在疑惑:愛因斯坦的父母是如何教育他的呢?現在有如此的傳奇,肯定也與老師和父母的教育分不開吧!
其實,這樣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在他小的時候,並不是人人羨慕的「牛娃」,而是老師和同學們眼中的「笨學生」。
愛因斯坦在出生後,就受到很多人異樣的眼光,因為他在9歲的時候才會說話,很多的人都認為他是一個「智力發育有問題」的孩子,甚至是上了小學以後,他還會因為自己「反應慢」而被同學和老師們嘲笑。
而且愛因斯坦小的時候,記憶力就非常的糟糕,別人說的話他總是記不住,就算是父母千叮嚀、萬囑咐的話也是如此。
當時大家都認為:愛因斯坦這麼糟糕的記憶力,以後學習肯定也不會好。
但愛因斯坦不僅成功了,還成為了世界上最有名的物理學家之一,而在一次採訪當中,愛因斯坦說出了關於記憶力差的問題。
愛因斯坦稱:記憶之所以差,是因為他覺得那些東西沒有用,他比較願意將注意力放在自己感興趣的科研上。
其實在愛因斯坦的童年中,我們不難發現他的一些小習慣,而這些小習慣也是造就愛因斯坦成功的關鍵之處。
愛因斯坦家的住房周圍有花園,他經常會一個人長時間地蹲在花園角落的灌木叢裡,用手撫摸著小葉片或凝視著匆匆跑動的螞蟻。
有一次,在伊撒爾河岸野餐的時候,一位親戚說:「小愛因斯坦很嚴肅,當其他的孩子都在互相玩耍、逗樂的時候,他卻獨自坐著看湖的對岸。」
而愛因斯坦的母親玻琳為自己的孩子辯護道:「他是沉靜的,因為他在思索,等著吧,總有一天他會成為一個教授!」
可能在很多大人的眼中,愛因斯坦可能是在發呆,但其實他是在冥想,他想要了解大自然的奧秘。
相信在生活當中,也有很多的父母會發現孩子出現「發呆」的情況,這時候寶媽們可別認為是寶寶出了問題,或許寶寶只是在思考問題。
如果寶寶出現了發呆的情況,建議寶媽們不要輕易去打擾,這樣很有可能會打斷孩子的思維,影響到孩子的注意力。
只有一個愛思考問題的孩子,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不會急急燥燥的,而是會先在一旁仔細觀察、動腦筋,同時他們也會具備獨立人格和人文思想。
愛因斯坦在上小學的時候,因為很少說話,所以導致了老師們都不太喜歡他。
在一次手工課上,老師從一堆布娃娃、泥鴨子等作業中,拿出了一個不太像樣的小凳子,並生氣地說:「你們誰見過這麼糟糕的板凳呢?」
孩子們都笑了起來,而愛因斯坦卻低下了頭,老師看了他一眼,嚴厲地說:「世界上還有比這更糟糕的凳子嗎?」
教室裡鴉雀無聲,愛因斯坦卻站了起來,坦然地說道:「有的!」
同學們都驚奇地看著愛因斯坦,只見他從書桌裡拿出了兩個更不像樣的小板凳,擺在桌子上說:「老師,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做的,交給您的是我第三次做的,它雖然不好,但是比這兩個都強一些!」
老師看他做事這樣認真,又敢於直言,從此也改變了對他的態度。
對於孩子來說,做事認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父母不要從小就要求孩子做這些、那些事情,這樣很容易會扼殺掉孩子的求知慾,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
父母可以順著孩子的思維來教育孩子,平時在孩子做事情的時候,多誇誇孩子,給予他一些信心,幫助孩子形成做事認真的性格。
愛因斯坦曾說過:「我既不是特別聰明,也不是特別有天賦,我只不過是非常非常好奇。」
好奇心是孩子從小就擁有的一種「天性」,其發展大致會經歷以下階段:
0~1歲:睜大好奇的眼睛到處觀察;
1~2歲:咿呀學語,用嘴巴或手接觸東西;
2~3歲:總愛說「不」,喜歡和父母抬槓;
3~4歲:開始觸摸、探索各種物品;
4~5歲:堪稱「十萬個為什麼」,總會提問父母一些奇怪的問題;
6歲以上:探索各種高科技家用工具。
童話大王鄭淵潔也曾說道:「留住孩子的好奇心、想像力,要比報各種培訓班更重要。」
他也曾呼籲:「留住孩子的好奇心和想像力,也就是留住了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好奇心對於孩子來說,是童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習的內在動力、是未來能夠立足在世界所需的品質之一、也是提高社會情感能力的重要因素,所以好奇心是孩子不可或缺的一個特點。
美國兒童教育家瑪麗·布特·露伊認為:孩子的好奇心和成人的鼓勵休戚相關。
★帶孩子接觸世界、認識新鮮事物
一個人的見識和他們從小接觸外界是有很大關係的,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千奇百怪的神秘世界」,父母要多帶孩子去大自然的世界探索和發現。
只有孩子接觸到的信息越豐富,他們也越容易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而身邊的人或事物都會很容易激發起孩子的好奇心。
如果父母們沒有時間帶著孩子去接觸大自然,那麼父母可以讓孩子看一些關於大自然類的書籍,讓孩子在書籍中認識大自然、保持好奇心。
樂樂媽推薦這套《第一次遇見科學》,其中內附高清大圖,引領孩子回歸到最樸素的閱讀與觀察當中,幫助孩子認識自己、認識世界。
父母們不能夠停留在給予孩子寬而淺的知識當中,而是要去嘗試引領孩子認識少而深的概念,這樣孩子未來才能夠擁有辨別、推理、判斷等批性思維的能力。
★給孩子的好奇找答案
有些孩子可能並不喜歡看書,但他們會喜歡做一些動手類的小實驗。
其實這種動手類的實驗,不僅能夠激發起孩子的好奇心,還能夠培養孩子的科學素養,孩子們都愛玩,而這種小實驗也能夠激發起孩子的興趣。
樂樂媽推薦《遊戲中的科學》這套書,其中涉及科學領域的多個方面,既能夠激發起孩子對於世界的好奇心,又能夠幫助他們進一步理解科學的概念,提高孩子的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
《遊戲中的科學》中提供了大量有趣的科學實驗,能夠擴大孩子的知識面,讓孩子在科學遊戲中收穫知識與樂趣,同時與孩子共同進行操作實驗時,增進親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