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愛因斯坦的童年中發現:「天才」大多會有這些特質,父母別忽視

2020-12-16 樂樂媽育兒

說到愛因斯坦這個偉大的科學家,可能會有很多的父母都在疑惑:愛因斯坦的父母是如何教育他的呢?現在有如此的傳奇,肯定也與老師和父母的教育分不開吧!

其實,這樣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在他小的時候,並不是人人羨慕的「牛娃」,而是老師和同學們眼中的「笨學生」

愛因斯坦的童年

愛因斯坦在出生後,就受到很多人異樣的眼光,因為他在9歲的時候才會說話,很多的人都認為他是一個「智力發育有問題」的孩子,甚至是上了小學以後,他還會因為自己「反應慢」而被同學和老師們嘲笑。

而且愛因斯坦小的時候,記憶力就非常的糟糕,別人說的話他總是記不住,就算是父母千叮嚀、萬囑咐的話也是如此。

當時大家都認為:愛因斯坦這麼糟糕的記憶力,以後學習肯定也不會好。

但愛因斯坦不僅成功了,還成為了世界上最有名的物理學家之一,而在一次採訪當中,愛因斯坦說出了關於記憶力差的問題。

愛因斯坦稱:記憶之所以差,是因為他覺得那些東西沒有用,他比較願意將注意力放在自己感興趣的科研上。

「天才」大多會有這些特質,父母別忽視

其實在愛因斯坦的童年中,我們不難發現他的一些小習慣,而這些小習慣也是造就愛因斯坦成功的關鍵之處

從小喜歡冥想愛因斯坦家的住房周圍有花園,他經常會一個人長時間地蹲在花園角落的灌木叢裡,用手撫摸著小葉片或凝視著匆匆跑動的螞蟻。

有一次,在伊撒爾河岸野餐的時候,一位親戚說:「小愛因斯坦很嚴肅,當其他的孩子都在互相玩耍、逗樂的時候,他卻獨自坐著看湖的對岸。」

而愛因斯坦的母親玻琳為自己的孩子辯護道:「他是沉靜的,因為他在思索,等著吧,總有一天他會成為一個教授!」

可能在很多大人的眼中,愛因斯坦可能是在發呆,但其實他是在冥想,他想要了解大自然的奧秘

相信在生活當中,也有很多的父母會發現孩子出現「發呆」的情況,這時候寶媽們可別認為是寶寶出了問題,或許寶寶只是在思考問題

如果寶寶出現了發呆的情況,建議寶媽們不要輕易去打擾,這樣很有可能會打斷孩子的思維,影響到孩子的注意力

只有一個愛思考問題的孩子,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不會急急燥燥的,而是會先在一旁仔細觀察動腦筋,同時他們也會具備獨立人格和人文思想

做事認真愛因斯坦在上小學的時候,因為很少說話,所以導致了老師們都不太喜歡他。

在一次手工課上,老師從一堆布娃娃、泥鴨子等作業中,拿出了一個不太像樣的小凳子,並生氣地說:「你們誰見過這麼糟糕的板凳呢?」

孩子們都笑了起來,而愛因斯坦卻低下了頭,老師看了他一眼,嚴厲地說:「世界上還有比這更糟糕的凳子嗎?」

教室裡鴉雀無聲,愛因斯坦卻站了起來,坦然地說道:「有的!」

同學們都驚奇地看著愛因斯坦,只見他從書桌裡拿出了兩個更不像樣的小板凳,擺在桌子上說:「老師,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做的,交給您的是我第三次做的,它雖然不好,但是比這兩個都強一些!」

老師看他做事這樣認真,又敢於直言,從此也改變了對他的態度。

對於孩子來說,做事認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父母不要從小就要求孩子做這些、那些事情,這樣很容易會扼殺掉孩子的求知慾,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

父母可以順著孩子的思維來教育孩子,平時在孩子做事情的時候,多誇誇孩子,給予他一些信心,幫助孩子形成做事認真的性格。

好奇心強烈愛因斯坦曾說過:「我既不是特別聰明,也不是特別有天賦,我只不過是非常非常好奇。」

好奇心是孩子從小就擁有的一種「天性」,其發展大致會經歷以下階段:

0~1歲:睜大好奇的眼睛到處觀察

1~2歲:咿呀學語,用嘴巴或手接觸東西

2~3歲:總愛說「不」,喜歡和父母抬槓;

3~4歲:開始觸摸、探索各種物品;

4~5歲:堪稱「十萬個為什麼」,總會提問父母一些奇怪的問題;

6歲以上:探索各種高科技家用工具。

童話大王鄭淵潔也曾說道:「留住孩子的好奇心、想像力,要比報各種培訓班更重要。」他也曾呼籲:「留住孩子的好奇心和想像力,也就是留住了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好奇心對於孩子來說,是童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習的內在動力、是未來能夠立足在世界所需的品質之一、也是提高社會情感能力的重要因素,所以好奇心是孩子不可或缺的一個特點。

那麼父母要如何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呢?

美國兒童教育家瑪麗·布特·露伊認為:孩子的好奇心和成人的鼓勵休戚相關。

★帶孩子接觸世界、認識新鮮事物

一個人的見識和他們從小接觸外界是有很大關係的,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千奇百怪的神秘世界」,父母要多帶孩子去大自然的世界探索和發現

只有孩子接觸到的信息越豐富,他們也越容易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而身邊的人或事物都會很容易激發起孩子的好奇心

★給孩子的好奇找答案

有些孩子可能並不喜歡看書,但他們會喜歡做一些動手類的小實驗

其實這種動手類的實驗,不僅能夠激發起孩子的好奇心,還能夠培養孩子的科學素養,孩子們都愛玩,而這種小實驗也能夠激發起孩子的興趣

樂樂媽推薦《遊戲中的科學》這套書,其中涉及科學領域的多個方面,既能夠激發起孩子對於世界的好奇心,又能夠幫助他們進一步理解科學的概念,提高孩子的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

《遊戲中的科學》中提供了大量有趣的科學實驗,能夠擴大孩子的知識面,讓孩子在科學遊戲中收穫知識與樂趣,同時與孩子共同進行操作實驗時,增進親子關係

相關焦點

  • 從愛因斯坦的童年中發現:「天才」大多會有這些特質,父母別忽視
    說到愛因斯坦這個偉大的科學家,可能會有很多的父母都在疑惑:愛因斯坦的父母是如何教育他的呢?現在有如此的傳奇,肯定也與老師和父母的教育分不開吧!」大多會有這些特質,父母別忽視其實在愛因斯坦的童年中,我們不難發現他的一些小習慣,而這些小習慣也是造就愛因斯坦成功的關鍵之處。
  • 天才兒童有哪些特質?這三個典型特徵,父母能發現它們嗎?
    導讀:天才兒童有哪些特質?這三個典型特徵,父母能發現它們嗎?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天才兒童有哪些特質?這三個典型特徵,父母能發現它們嗎?!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天才孩子身上具備的五個特質,愛因斯坦全有,顛覆你的認知...
    —— 以下是正文 ——當你聽到「天才」一詞的時候,你肯定會聯想到哪些新聞中的少年13歲就考大學的故事,也會聯想到電影《心靈捕手》中的橋段,更會用腦海中的天才科學家,愛因斯坦,愛迪生來定義天才。當然天才總是會給我們一種印象,除了智商高,好像沒有什麼值得我們羨慕的地方。
  • 看過愛因斯坦的童年才發現,原來,我的孩子也有機會成為天才
    愛因斯坦,是為數不多的,不是天才的「天才」。說他是「天才」,是因為他提出了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讓人類的科技,邁出了一大步,他是公認繼牛頓之後,最偉大的科學家。說他不是天才,是因為,他小時候並不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從小就不是。
  • 希望你家孩子也有這些特質
    比較一下您的家人中是否有孩子,也許您的家人也有天才,不要隨便殺死他們的天性。細心的父母會發現,那些歷史上著名的人,尤其是天才們,總是會被童年的故事所吸引。我希望從小時候就找到成功的原因。更有趣的是,通常這些有趣的名人,他們的童年並不平凡,但會有一些荒謬的「怪癖」,這些怪癖甚至被形容為「低能量」。例如:發呆,貪食,貪睡,呆板等。。這實際上表明兒童有一些隱藏的特質。如果父母可以善加利用,或者有其他機會,他們最終將成為引起全世界關注的人。相反,這些所謂的「怪癖」促進了它們的成功。首先,讓我們看一下歷史上一些名人的童年生活,尋找他們的怪癖,然後比較我們自己的孩子。
  • 天才愛因斯坦,生了倆孩子卻是瘋子
    愛因斯坦憑藉一封封情書俘獲了米列娃的芳心,兩人很快陷入愛河,糟糕的是,幾年後的一天,米列克發現自己懷孕了,那時他們還沒有完成學業。米列娃回到父母身邊生下了他們的女兒,取名麗瑟爾。不幸的是,這個孩子生下來就患有精神障礙,她最終是夭折了還是被別人收養了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愛因斯坦從未見過這個女兒,甚至他當初都不知道妻子曾經生下了一個女孩。
  • 北大教授一針見血:有出息的孩子,大多有4個特質,佔1個也不錯
    孩子小時候表現出來的能力和行為,往往預示著他們未來的發展高速,老話說得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是有一定道理的,家長可別不當回事。
  • 愛因斯坦幼時被稱作「笨蛋」?天才寶寶的三個習慣,寶媽不要忽視
    「本文由媽媽力育兒原創,歡迎大家評論、分享」很多天才在小的時候,都有一些過人之處,這些「過人之處」可能是一些行為,也可能是一些習慣。愛因斯坦被稱作「笨蛋」?高智商寶寶的特殊習慣,被很多寶媽忽視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是現代物理學的奠基者,自牛頓、伽利略之後,最偉大的科學家、物理學家之一。然而這樣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小時候卻被人稱作「笨蛋」。
  • 《經典閱讀》中學生推薦——《愛因斯坦傳·天才的一生》
    每個孩子都能從愛因斯坦的故事中找到自己,每個孩子都是愛因斯坦!第1章 前言第2章 早期歲月第3章 瑞士時光第4章 在柏林的日子第5章 在普林斯頓大學的時光附頁翻譯致天才的童年童年的愛因斯坦表現出諸多日後對於其成功的潛在特質。
  • 三種高智商孩子才有的「怪癖」,父母要保護和支持,別扼殺了天才
    物理學大佬愛因斯坦,是公認的天才型人物,智商高達146,記憶力卻低於普通人水平。總是記不住父母說的話,有時妹妹拜託他幫忙,還得特地記在小本上。因為這個緣故,父母從小就不認為愛因斯坦會有出息。所以啊,父母發現自家孩子有些「怪癖」,先不要懷疑是不是有問題,可別盲目打壓,扼殺了天才。
  • 北大教授一針見血:有出息的孩子,大多有4個特質,佔1個也不錯!
    孩子小時候表現出來的能力和行為,往往預示著他們未來的發展高速,老話說得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是有一定道理的,家長可別不當回事。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有出息,能出人頭地,畢竟,在這個競爭十分激烈的家庭,只有能力高的孩子,未來才會走得更遠。那麼,到底什麼樣的孩子長大後才會更有出息呢?
  • 調查發現:學霸在童年時,都會有這3個特點,家長別忽視了
    讀書雖然不是孩子唯一的出路,但卻是最為簡單的出路,父母們也希望自己家孩子能夠考上一個好大學,通過讀書去改變命運,但是並非人人都能夠成為學霸,一個班級裡面的學霸也就只有一兩個人,大多數學生都是平平常常沒有什麼學習天賦。
  • 父母的鼓勵,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好處?不妨看看愛因斯坦媽媽的做法
    在家庭生活中,很多父母會因為外人的看法而產生某些情緒,特別是當別人認為自己的孩子不怎麼樣時,家長就會覺得「丟人」,轉而把這樣的怒氣發洩在孩子的身上。家長這樣的做法,對孩子的成長不僅沒有任何好處,反而還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差勁。要想孩子變得更加優秀,家長就得忽視別人會孩子負面的評價,學會相信自己的孩子,並給孩子最大的鼓勵。
  • 智商高的孩子,都有這些「怪癖」,父母別傻傻扼殺了「天才」
    很多的天才小時候都有很多「怪癖」行為,可能家長都無法理解孩子,甚至還抱怨自己的孩子缺點多,但是老話說得好:「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所以,當你發現孩子身上出現難以接受的「怪癖」時,家長先不要著急糾正,沒準你能培養出一個小天才呢!
  • 聰明的孩子,通常都有這些「怪癖」,父母別傻傻耽誤了「天才」
    導讀:聰明的孩子,通常都有這些「怪癖」,父母別傻傻耽誤了「天才」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聰明的孩子,通常都有這些「怪癖」,父母別傻傻耽誤了「天才」!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從《天才少女》中反思教育:孩子的童年與天賦的兌現,哪更重要?
    前言當一對父母發現孩子的天賦時,會產生兩種情感,一種是欣喜若狂,另一種卻是擔憂。通過本文,你將可以收穫:1、 孩子的童年和天賦解析。正文電影《天才少女》:男主角從自殺的姐姐那裡接過外甥女來撫養,久而久之在相處的過程中男主角逐漸發現了自己外甥女驚人的天賦和智商,不過希望給外甥女一個幸福童年的他決定不對外甥女的智商天賦進行開發。
  • 「準天才」的孩子,會有這3種「怪癖」,父母要學會識別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為「人中龍鳳」,希望自己的孩子有高智商,成為自己的驕傲。可是,又有多少孩子可以做到呢?本來有些孩子,明明有「準天才」的才能,不過由於一些父母沒學會識別,認為孩子是淘氣,不懂事甚至是「怪癖」,於是把孩子的這種「準天才」的才能「扼殺」到搖籃裡。
  • 高智商的孩子,都有此類「怪癖」,家長別把「天才」扼殺在搖籃裡
    導讀:高智商的孩子,都有此類「怪癖」,家長別把「天才」扼殺在搖籃裡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高智商的孩子,都有此類「怪癖」,家長別把「天才」扼殺在搖籃裡!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智商高的孩子,常有這些「怪行為」,父母小心別扼殺了天才
    導讀:智商高的孩子,常有這些「怪行為」,父母小心別扼殺了天才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智商高的孩子,常有這些「怪行為」,父母小心別扼殺了天才!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擁有高智商的孩子,才能離「天才」更進一步,父母要著重培養
    二、所謂的「天才」,都擁有超常的智力1、做事專注「天才」大多做事比較專注,不會受環境和其他因素的幹擾,能夠靜下心來搞研究,他們以探索、發現為樂,以研究未知事物為主要工作,潛心搞研究的科學家們大多具有這種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