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是偉大的我國人民教育家、思想家,其教育思想一直在我國教育界流傳,今後也將繼續傳承下去。其中有一個關於四塊糖果的故事,讓我深受啟發,值得我們大家深思。
故事的情節是這樣的:陶行知先生的一個學生在看到有個男生在欺負女同學之後,就準備拿石頭丟向這個男生,正好這一幕被陶行知先生看到了,並及時制止了他,說:「住手!」這名學生停下動作,沒有把石頭丟向那名男生。後來陶行知說道:「放學後請到我辦公室來一趟。」放學以後,這名同學按時來到了陶行知先生的辦公室。陶行知先生給他一顆糖,說:「你能守時來到我的辦公室,沒有遲到,給你獎勵第一顆糖。」接著說道:「老師叫你住手,你立即住手了,證明你很尊重老師。」說著,又獎勵給他第二顆糖。「我通過調查,了解到你是因為看到前面有男生在欺負女同學,才出手相助,保護那名女同學。這點證明你是個富有正義感的孩子,非常正直、善良,有和壞人作鬥爭的勇氣,所以老師再獎勵給你第三顆糖。」這名同學很後悔地說道:「對不起,老師,我知道錯了,我丟的不是壞人,是自己的同學,我不應該這樣對自己的同學啊!我錯了,你打我吧。」後來,老師獎勵給他第四顆糖,對他說:「你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能夠及時改正,這一點應該給予獎勵。」陶行知先生告訴這名同學遇到這種事情的處理方法,比如可以直接制止,讓他停止這樣做;如果不聽,可以趕快告訴老師;如果老師不在,可以告訴被欺負的同學,老師正叫她,要她趕快去,先離開這裡。遇到問題,要想出好辦法,學生中出現的所有問題,往往是他們不知道正確的處理方法,如果老師每次和出現問題的學生談話時,能及時協調他們找出幾種解決方法,就能減少學生中問題行為的發生。

結合現在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剛剛步入學校,很多規矩還沒有完全養成,都處於比較懵懂的階段,比如遲到這種現象,有部分同學還沒有養成按時到校的好習慣,做事較拖拉。遲到是從小立的規矩,不管幹什麼事都要守時,守約定,這是從小要養成的習慣,習慣養成好了,受益的是孩子自己;尊重老師,老師有教書育人的職責,他們把文化傳承給孩子們,孩子們走進校園就應該做好一名學生,尊師重教,但對於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他們的思想有時難以集中,比如在課堂上講話,開小差,做小動作等,這些也是對老師的不尊重,這點孩子也應及時改正,人與人之間要學會互相尊重,這也是學習做人最起碼的道理;老師和家長也應多向孩子傳播一些正能量,看到一些不好的行為,或是遇到一些熊孩子故意找麻煩,應當充滿正義感,勇敢地站出來,先保護自己,再運用自己的智慧處理這樣的事情,做到既全身而退,又能制止對方的行為。現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衣食無憂,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好像除了學習,其他的事都與他無關一樣,其實這種溺愛,或是過度的保護反而會害了自己的孩子;如果孩子能正確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勇於承擔責任,改正錯誤,這點是難能可貴的,家長就應該及時地給予鼓勵和讚美。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很適用於現代化的教育,知行合一,生活即教育,社會即教育,在生活中學習,學會學習,學會做人。教育本身就是一門需要不斷探索的課程,我們家長也要不斷學習,言傳身教,努力讓孩子們成為一個獨立、勤奮上進的能為社會多做貢獻的有用之才,我相信這也是教育界需共同探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