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育:關於陶行知四塊糖果的故事

2020-12-12 思考人生v

陶行知是偉大的我國人民教育家、思想家,其教育思想一直在我國教育界流傳,今後也將繼續傳承下去。其中有一個關於四塊糖果的故事,讓我深受啟發,值得我們大家深思。

故事的情節是這樣的:陶行知先生的一個學生在看到有個男生在欺負女同學之後,就準備拿石頭丟向這個男生,正好這一幕被陶行知先生看到了,並及時制止了他,說:「住手!」這名學生停下動作,沒有把石頭丟向那名男生。後來陶行知說道:「放學後請到我辦公室來一趟。」放學以後,這名同學按時來到了陶行知先生的辦公室。陶行知先生給他一顆糖,說:「你能守時來到我的辦公室,沒有遲到,給你獎勵第一顆糖。」接著說道:「老師叫你住手,你立即住手了,證明你很尊重老師。」說著,又獎勵給他第二顆糖。「我通過調查,了解到你是因為看到前面有男生在欺負女同學,才出手相助,保護那名女同學。這點證明你是個富有正義感的孩子,非常正直、善良,有和壞人作鬥爭的勇氣,所以老師再獎勵給你第三顆糖。」這名同學很後悔地說道:「對不起,老師,我知道錯了,我丟的不是壞人,是自己的同學,我不應該這樣對自己的同學啊!我錯了,你打我吧。」後來,老師獎勵給他第四顆糖,對他說:「你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能夠及時改正,這一點應該給予獎勵。」陶行知先生告訴這名同學遇到這種事情的處理方法,比如可以直接制止,讓他停止這樣做;如果不聽,可以趕快告訴老師;如果老師不在,可以告訴被欺負的同學,老師正叫她,要她趕快去,先離開這裡。遇到問題,要想出好辦法,學生中出現的所有問題,往往是他們不知道正確的處理方法,如果老師每次和出現問題的學生談話時,能及時協調他們找出幾種解決方法,就能減少學生中問題行為的發生。

結合現在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剛剛步入學校,很多規矩還沒有完全養成,都處於比較懵懂的階段,比如遲到這種現象,有部分同學還沒有養成按時到校的好習慣,做事較拖拉。遲到是從小立的規矩,不管幹什麼事都要守時,守約定,這是從小要養成的習慣,習慣養成好了,受益的是孩子自己;尊重老師,老師有教書育人的職責,他們把文化傳承給孩子們,孩子們走進校園就應該做好一名學生,尊師重教,但對於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他們的思想有時難以集中,比如在課堂上講話,開小差,做小動作等,這些也是對老師的不尊重,這點孩子也應及時改正,人與人之間要學會互相尊重,這也是學習做人最起碼的道理;老師和家長也應多向孩子傳播一些正能量,看到一些不好的行為,或是遇到一些熊孩子故意找麻煩,應當充滿正義感,勇敢地站出來,先保護自己,再運用自己的智慧處理這樣的事情,做到既全身而退,又能制止對方的行為。現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衣食無憂,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好像除了學習,其他的事都與他無關一樣,其實這種溺愛,或是過度的保護反而會害了自己的孩子;如果孩子能正確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勇於承擔責任,改正錯誤,這點是難能可貴的,家長就應該及時地給予鼓勵和讚美。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很適用於現代化的教育,知行合一,生活即教育,社會即教育,在生活中學習,學會學習,學會做人。教育本身就是一門需要不斷探索的課程,我們家長也要不斷學習,言傳身教,努力讓孩子們成為一個獨立、勤奮上進的能為社會多做貢獻的有用之才,我相信這也是教育界需共同探討的話題。

相關焦點

  • 老師別忘了陶行知"四塊糖故事"
    難道說,老師的教育方式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了嗎?這讓我想到了陶行知先生「四塊糖」的故事,陶行知先生某天看到一名男生正想用磚頭砸同學,將其制止後,責令其到辦公室。陶老簡單地了解了一下情況後回到辦公室,發現那名男生正在等他,便掏出一顆糖遞給他:「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比我準時。」接著又掏出一顆糖:「這也是獎勵你的,我不讓你打人,你立刻就住手了,說明你很尊重我。」
  • 陶行知的四塊糖故事和魏書生的教育理念——寬容教育對我們的啟示
    —(美國)詹姆士本文小白到達人三年讀完心理學本科到研究生六部曲——《心理學的故事——教育心理學》中的內容。故事一:陶行知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有一天發現學生王友用泥塊砸自己的同學,他當即制止了王友,並令他放學後到校長辦公室。
  • 孩子屢教不改,父母憋出內傷,試試陶行知的「四塊糖」教育方法
    給大家推薦一個中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四塊糖的故事,我學習並運用了陶行知先生的方法,覺得收效頗豐。1933年陶行知先生上海流浪兒工學團當校長的時候,有一天在操場上看到一個男孩子和另一個學生發生爭執,隨後男孩撿起半塊磚頭想要打架,陶行知馬上跑出去制止,並告訴那個男孩,10分鐘後你來校長室。
  • 《給老師和家長的建議——陶行知教育小故事》新書發布會舉行
    、「大成陶書」策劃出品的新書《給老師和家長的建議——陶行知教育小故事》新書發布會在新格林藝術高級中學舉行。《給老師和家長的建議》是成都市陶行知研究會組織廣大會員學習踐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教育科研成果,是廣大陶友學陶師陶踐陶的學術思想與實踐運用的結晶,全書精選了陶行知先生辦教育、教學的37篇教育故事,匯聚了國內50位知名學者、校長、教師學陶的思考與體悟。
  • 陶行知的故事,陶行知先生的思想,以及求學的經歷
    按照古代習俗,小孩到了6歲就要發蒙讀書識字.陶圖1-1行知6歲時因資質聰明,受到村中私塾先生賞識,免費對他進行啟蒙教育.此後,陶行知並沒有馬上進學堂,而是在家中隨父親讀書習字,接受傳統儒學教育.8歲時,進入萬安鎮吳爾寬先生開設的私塾做伴讀。
  • 陶行知教育思想
    陶行知是我們中國著名的教育家,他曾被毛主席評為「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郭沫若也曾說「兩千年前的孔仲尼,兩千年後的陶行知」,宋慶齡更是評價他為「萬世師表」。通過眾多名人對陶行知先生的評價,我們也可以知道,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對我們國家有著深遠的影響。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十分豐富,這裡我們先選擇陶行知先生核心思想理論進行介紹。現在讓我們走進大教育家的知識世界。
  •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這個人物及其教育思想是教師招聘考試中的常考考點之一。陶行知的相關知識點在考試中考查的方式比較多樣化。比較常見的形式是單選題和多選題,時常也會讓考生論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陶行知是近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他的相關教育思想比較多。很多考生在備考的過程中,認為掌握這部分的知識很吃力。對此,今天就以時間為線索來梳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為大家的備考獻出綿薄之力。
  • 講家風故事 聚戰「疫」力量|陶行知:追求真理做真人
    陶行知:追求真理做真人「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是中國近代大教育家陶行知的一句話。有一次,陶行知看到一個男生用泥塊砸同學,於是上前制止並讓男生放學後到校長室去。放學後,陶行知回到校長室,這個男生已經到了。看著忐忑不安的小男孩,陶行知笑眯眯地掏出一顆糖果送給他說,「這是獎給你的,因為你按時來到這裡,而我卻遲到了。」男生更加不安。這時,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顆糖給男孩說,「我不讓你打人時,你立即住手了。這說明你很尊重我,我應該獎勵你。」不知所措的男生很驚訝。
  •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所以,日本教育史學家齋藤秋男教授就曾表示:「陶行知不僅僅是屬於中國的,也是屬於全世界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大衛·漢森在其出版的《教育的倫理視野——實踐中的教育哲學》一書中,介紹了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十大教育家,唯一的中國教育家就是陶行知,與杜威、蒙臺梭利等並列。
  • 父母必讀的五個教育故事:陶行知的四塊糖果
    當今教育最關鍵的事應該是改變父母的教育觀念,只有父母的教育觀念發生改變,孩子才能受到正確的引導,才能受益終身,下面大浙教育整理了五個教育故事和父母們一起分享。一、無聲的教育:老禪師的育人技巧相傳古代有位老禪師,一日晚在禪院裡散步,看見院牆邊有一張椅子,他立即明白了有位出家人違反寺規翻牆出去了。老禪師也不聲張,靜靜地走到牆邊,移開椅子,就地蹲下。不到半個時辰,果真聽到牆外一陣響動。少頃,一位小和尚翻牆而入,黑暗中踩著老禪師的背脊跳進了院子。
  • 2012高考作文時事作文素材:陶行知的四塊糖
    陶行知先生在擔任一所小學的校長時,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塊砸班上的同學,當即制止了他,並要他放學時到校長室去。   放學後,陶行知來到校長室,王友已經等在門口準備挨訓了。陶行知沒有批評他,卻送了一塊糖給他,說:「這是獎給你的,因為你按時來到這裡,而我卻遲到了。」
  • 陶行知:一切為了平民教育
    陶行知先到伊 利諾伊大學學習市政,但這不是他的志向,他的志業是通過教育實現造福中國共和的理想。為此,一年以後陶行知獲得了伊 利諾伊大學政治學碩士學位。1915年9月,他考入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這裡有教育哲學的重鎮杜威博士和孟祿博士。陶行知師從孟祿,私淑杜威,他研修了杜威的名著《學校與社會》、《進步社會的教育》、《明日之學校》與《民主主義與教育》。
  • 陶行知餵雞的故事令人拍案叫絕,填鴨式教育為什麼依然大行其道
    陶行知是何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是民國時期的人民教育家。在中國5000年歷史上,雖然江山代有人才出,但能配得上這個稱號的還真沒有幾個人。陶行知對中國的教育深刻思考和深度實踐,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創辦了曉莊學校、生活教育社、育才學校等教育機構,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三大主張,在當時的中國大地上引起了轟動效應。
  • 【教育家】陶行知-生活教育
    「教學做合一是生活現象之說明,即是教育現象之說明。在生活裡,對事說是做,對己之長進說是學,對人之影響說是教。教學做只是一種生活之三方面,而不是三個各不相謀的過程。同時,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它的含義是:教的方法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根據做的方法。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
  • 陶行知: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有一位教育家,你一定知道他,知道他的教育思想,熟知他的教育名言,他說,「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裡發出來的,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他還說「好教育應當給學生一種技能,使他可以貢獻社會」……沒錯,他就是「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的教育家陶行知。
  • 中國教育家陶行知的三大教育思想,你也可以試試
    生活即教育陶行知認定教育來源於生活,主張教育要依靠生活,改造生活。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生活習慣,參與做家務,帶孩子見多識廣,社會生活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不要只一味的注重成績好壞。下面講一個關於陶行知教育一個學生的故事,值得大家深思。
  • 邱滋培:陶行知擇業觀的啟示 | 行知縱橫
    《時代教育·行知縱橫》副主編,「大成陶書」副總編輯,成陶新媒體總監,中國教育學會會員,成都市作家協會會員,2019年成都市「好記者講好故事
  • 杜威與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不同
    杜威的教育思想總的指向是學校教育的變革,但當時中國學校極少,僅僅進行學校教育的改革不可能實現中國教育的改革,更不可能改善廣大民眾無法接受教育的現狀,所以陶行知提出了「大眾教育」,把教育辦到平民中去,辦到農民中去,開啟民智,大行教育,培養道德,培育新人。
  • 陶行知淺談對於教育的理解!
    一九一八年五月,陶行知留學歸來不久,在安徽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和省立第一女子師範學校發表演講,闡述了他對教育的理解,並提出師範生應該具備的六個觀念:第一,教育能改良個人的天性,能使惡者變善、善者益善,能使國民識別領袖的正當與否,能使貧者變富、弱者變強
  • 淺談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
    下面為大家介紹有關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相關內容,在考試中經常以客觀題形式考察,需要識記要點,並作適當的了解。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改造中國傳統教育的銳利武器,其中「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和「教學做合一」是其三大理論基石。一、「生活即教育」這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本體論,也是生活教育理論體系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