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日久,要視身體機能變化適量運動

2020-12-22 光明時評

  作者:王鐘的

  最近幾天,幾起運動時有人突發疾病的案例,引起了公眾諸多關注。

  據媒體報導,4月4日,廣東佛山一名醫生在晨跑時發現一名倒地男子,在其實施心肺復甦術後拯救了其生命,據報導,倒地男子系連日來首次運動。4月13日,浙江杭州14歲的體育特長生騎車時被一輛轎車剮擦倒地後骨折,醫生表示,「在他原本運動強度下,或許不至於傷成這樣」。4月16日,知名馬拉松賽道攝影師「一米陽光」在跑步時突發心梗,不幸逝世。在早些時候的3月28日,四川成都一名90後男子打完籃球後突然倒地猝死。

  這些案例的發生,讓人感到惋惜和痛心。值得注意的是,它們都發生在當事人進行運動的時候,其中一些是以往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都不錯的「體育健將」。一起起案例提醒人們:現在恢復日常鍛鍊,一定要悠著點。

  隨著防控形勢穩定向好,人們逐步有序走出家門,出現在運動場和跑道上。在確保不構成人員聚集,各項防護措施到位的情況下,人們適當恢復鍛鍊,參加合理強度的運動,有助於增強體質和抵抗力。宅家那麼久,人們確實有理由出去動動,運動對於調節情緒、改善心情,讓自己走出因疫情造成的心理封閉,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宅家日久,身體的各項機能難免出現退化,突然進行劇烈運動,會讓身體難以適應。哪怕是運動基礎較好的人,也不能貿然開始運動。正如很多人所說的那樣,疫情突如其來,社會經濟踩了一個急剎車,如今,防控的「門」卻不能猛地打開,而要有序地徐徐開啟,通往運動場的大門同樣如此。

  在重新回到運動場的恢復期,首先要制定科學的運動計劃。應根據自己的實際身體狀況,從輕微強度的運動開始,逐步恢復到疫情發生前的運動強度,分步驟、分階段地制定運動計劃。

  很多人平時雖然經常參加運動,但並沒有養成科學的運動習慣。比如,運動前缺乏熱身,運動結束以後也沒有放鬆和舒緩。放在平時,這些不良運動習慣或許在短時間內不會暴露太大的問題。但是,現在因為身體長期不動,錯誤運動習慣很可能直接讓身體健康受損,不經預警直接亮出「紅牌」。

  當前各地仍處在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兩手抓的階段,雖然參加運動也是人們改善精力和體能、更好地投入到生產學習的方式,但這個時候不能「逞強」,還是要視自己的身體情況而為。在某種程度上,原本習慣於運動的人,更要注意自己身體狀況的前後變化,如果對自己身體的印象還停留在過去,就會放鬆警惕、增加事故風險。

  長時間宅家的過程中,身體機能的變化是潛移默化的,有的體現在數據指標上,例如體重的增長,有的可能更隱蔽,例如心肺機能的下降。不管怎樣,春暖花開之時,確實到了出門適當運動的時候,然而,運動邁出的步子穩一點,前後的準備、醞釀更充分一點,才能避免遺憾和悲劇,真正實現鍛鍊強身健體的目標。(王鐘的)

[ 責編:王營 ]

相關焦點

  • 研究:運動10分鐘就能提高大腦機能,有助身體健康
    每天適當鍛鍊對身體有一定的好處,能夠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同時也可以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可以促進骨骼的正常生長發育,並且可以改善大腦老化的情況,可以提高大腦的工作效率,並且有助於預防多種疾病,每天運動十分鐘,可以提高大腦的機能,有助於身體健康,運動10分鐘就能提高大腦機能。
  • 宅家日久如何與孩子和諧相處
    天山網訊(記者 沈祖嘯)宅家日久,歸籠的「神獸」讓家中「雞飛狗跳」的劇情時常上演。烏魯木齊市第一中學專職心理教師陳英傑教你疫情期間如何與孩子和諧相處。如果遇到爭吵,可以嘗試按下「暫停鍵」,在情緒要爆發的時候,先讓自己冷靜下來,想清楚自己為什麼生氣,讓自己平靜下來後再和孩子溝通。有時,家長可能會用負面消極的批評性語言,這個一定要注意。當前這種狀態,孩子的焦慮情緒基調已經比較高,很容易引發親子衝突。
  • 研究:運動10分鐘就能提高大腦機能 有助身體健康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韓聯社12月26日報導,研究表明,即使運動10分鐘也能促進大腦運轉,提高工作效率。近年來,不斷有關於身體活動和提高大腦機能關係的相關研究出現,常運動不僅可以有效預防和改善大腦老化引起的認知能力下降的問題,還有助於提高兒童的學習成績。
  • 體育教師招聘筆試:運動過程中人體機能狀態變化規律
    運動訓練使人體承受運動負荷刺激,必然引起各器官系統的機能發生一系列反應和適應性變化,主要表現為機體的特殊反應、克服生理惰性、達到平衡、機能暫時下降和調整與恢復等。運動過程中人體機能狀態變化規律主要闡述運動過程中各階段生理變化特點及其機制,以便對運動過程身體機能變化規律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為科學從事體育教學、運動訓練和健身鍛鍊提供依據。
  • 2020福建教招體育備考:運動過程中人體機能狀態變化規律
    2020福建教招體育備考:運動過程中人體機能狀態變化規律 2020福建教師招聘考試已進入緊張的備考階段,福建中公整理了體育學科的相關複習資料,考生可通過關注福建教師招聘體育備考頻道獲取我們持續更新的相關資料。
  • 在健身熱潮中需冷靜思考-運動過程中人體機能狀態變化規律
    今天,我們就來先了解一下我們在健身過程中,身體的機能狀態變化規律,對於這部分知識的了解,能讓我們知道,我們如何安排自身健身計劃,也能知道我們在運動中的各種反應是否是正常的,那麼我們身體機能狀態變化規律都有哪些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了解一下。
  • 醫生「避而遠之」的運動壞習慣,可讓身體機能受損,多數人還愛做
    立足科學理念,傳播營養健康,又到了和友們說健康的時刻,今天要和友們分享的健康話題是醫生「避而遠之」的運動壞習慣。我們都知道生命在於運動,運動對身體的好處不言而喻。但是,別讓錯誤運動習慣傷害你,不科學的運動會可讓身體機能受損、損傷健康。
  • 適量補鋅經常運動 8招延緩性機能衰老
    但就像人生保養一樣,只要在日常生活中保養得當,就可以使性機能延緩衰老。那麼,要怎樣保養性機能呢?積極做到以下幾方面就要成效啦。對自己的性能力充滿自信1、對自己的性能力充滿自信,要堅信自己的性功能是正常的。2、培養和愛護心心相印的愛情。純潔的愛情是人生的一種積極因素,是幸福的源泉。
  • 【體育保健康復專委會】「適量」運動知多少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使我們「宅家」,相信每個人都深刻地體會到身體活動的重要性了。
  • 長期宅家後恢復運動講方法,「報復性」鍛鍊反傷身
    「好久沒運動了,前幾天外出運動一天後,好幾天雙腿疼得上下樓都困難。」家住嶽麓區的康奶奶有些後悔,那天運動過頭了。對此,醫生提醒,由於長時間居家,運動量減少,不論男女老少身體機能都可能發生或多或少的變化。運動鍛鍊一定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如果抱著想把前幾個月欠的功課補回來的想法進行「報復性」鍛鍊,過早過急地開展超出能力的運動將適得其反。
  • 十天不動身體機能就退化,適度運動每年挽救百萬人
    《2019運動消費趨勢報告》統計顯示,約有1億人購買了運動裝備卻很少運動,辦了健身卡卻很少去健身。鄭旭東認為,年輕人運動積極性不高,主要受幾方面因素影響:一是運動帶來的快感不強,很多人只是三分鐘熱度;二是多數人運動單純是為了減肥,真正追求鍛鍊效果的並不多;三是部分地區運動場所少、場地不齊全,影響了人們的運動積極性;四是工作壓力大,上班族白天一心撲在工作上,下班回家身心俱疲,比起跑步、去健身房,窩在沙發裡看電視、玩遊戲自然更輕鬆;五是缺乏自我約束意識,也沒有堅持鍛鍊的意志。
  • 不要光給孩子補鈣了,適量運動才是補身體的好方法
    除了小孩子的飲食要注意外,更需要注重孩子的身體鍛鍊。但是不是所有運動都適合你的孩子。孩子不同年齡階段,適合運動不同。選擇錯誤或不注意,會造成身體上的傷害或影響發育。在為孩子選擇運動項目時,一定要選擇符合齡階段的生理特點。
  • 規律運動的好處得知道 宅家也得動起來!
    這期間,宅在家的你如果過分關注疫情信息,難免產生焦慮恐慌的壞情緒。這其中,運動確實是抵禦焦慮情緒最簡單有效的方法之一。不過,有些人在家「蹲」久了,就被自己的惰性打敗。有的人,可能沒有做好居家運動的準備,或者堅持幾次後就不了了之。但在這個特殊時期,如果再不自己主動做一些運動,那可能時間長了真的會「渾身乏力和酸痛」。那麼,當下我們究竟如何調整心理狀態,讓自己運動起來呢?
  • 好好的女生,宅在家裡不出門半年,有了哪些煩惱?
    御宅族指的是長期宅在家裡的男男女女,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長期足不出戶。我的一個朋友就是御宅族,作為一個資深的宅女,她一個月才出門一次。她在平常的生活中神龍見尾不見首,我們幾乎看不見她的存在。我的這個朋友自從宅在家裡開始就發生了一些變化,今天讓我給大家總結這些變化,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宅在家裡足不出戶的危害。
  • 失眠症的有效治療方法 要適量的運動
    1、失眠症的有效治療方法首先建立信心在身體出現偶爾失眠的時候不要過於擔心,一兩天的失眠我們的身體是可以調節過來的,要建立可以戰勝失眠的信心,人的身心彈性甚大,,一兩夜失眠自不會造成任何困難。偶而失眠之後,如不擔心失眠的痛苦,到睏倦時自然就會睡眠。失眠之後愈擔心會再失眠的事,到夜晚就愈難入睡。
  • 坐月子不是一動不動哦,可以適量的運動
    坐月子,是為女性生產之後提供恢復時間,月子坐的好對女性的身體健康也會好。在中國人傳統意識裡認為女性在坐月子期間要臥床休息,不能隨意下床,這樣才有利於身體恢復。其實這種認知是錯誤的,坐月子期間適量的運動是非常有必要的,而長期臥床往往是不利於身體恢復的,所以女性在坐月子期間可以適量進行運動鍛鍊,有益於產後恢復。
  • 60歲後,若能做好這4個運動,身體機能不會退化得太快
    到了60歲意味著已經步入了老年階段,老年階段一來臨說明身體已經開始衰老了,此時器官功能會下降明顯。如果到了60歲之後依然不注意身體的保養,結合健康的運動來維持身體健康狀態,有可能會由於機能的退化而引發不良症狀。
  • 要想健康持久適量運動不能少
    其中「適量運動」就被列為健康的第二大基石,可見適量運動必不可少。但運動為什麼能保健?如何運動才能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呢?最近,記者在採訪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副院長鄭心時,對運動與健康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合理運動:不僅減重 還能防三高 防癌  談及運動,大家往往都能與減肥聯繫起來。總是把運動作為肥胖的處理方式,但其實運動在減重的同時,為身體健康所帶來的好處更為明顯。
  • 延緩身體機能的 3 種飲食規律,回家後我必須告訴爸媽!
    而這一類基本上都屬於老人病,是人體機能衰退多導致的,是難以避免的。我們能夠做的只有延緩他的到來,預防勝於治療。近年來美國醫學院研究發現,透過飲食管理,可以達到延緩身體機能衰弱的神奇效果,下面健康君來總結一下關於延緩身體機能的 3 種飲食規律,48 歲進入中年期就要開始進行預防了!
  • 運動前後適量飲水 排毒養顏還提升運動效率
    「冬天不運動,明年徒傷悲」,冬季健身越來越成為一種時尚。運動能鍛鍊身體,緩解各種亞健康狀態。但是,很多人對運動中應如何補水摸不著頭腦。運動中應如何有效補充體內水分?什麼水才真正有助於健康同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