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縣三星鄉:「四步走」打造三星香米品牌

2020-12-22 華龍網

    華龍網10月27日14時47分訊 記者從重慶市石柱縣人民政府官網獲悉,石柱縣三星鄉2017年發展606戶香農建立無公害香稻種植生產基地2264畝(發放種子2830斤),其中建立綠色食品生產基地1200畝,生產香稻1100餘噸,香農銷售收入374餘萬元,全鄉香農增收66萬元,戶均增收1089元。石柱縣三星鄉持續「四步走」努力打造三星香米品牌,確保三星香米標準化生產,品質如一。

    第一步:全鄉採取五個統一。統一品種,統一化肥農藥,統一技術,統一收購,統一銷售,實現了合作社 基地 農戶營銷的有機結合產業化經營,確保產前、產中、產後都為香農提供全程服務,。

    第二步:技術上與西南大學聯合。在石柱縣三星鄉建立科技示範基地,進行品比實驗,肥水實驗,人大農工委也進行有機香米試種,農委指導標準化,綠色食品生產技術,化肥農藥零增長示範。

    第三步:打造品牌文化。現三星香米已通過了「綠色食品」認證,建成了香米原材料生產基地,從產品原料生產到產品加工,層層檢測,嚴格質量控制,生產的三星香米符合國家食品標準。三星香米具有獨自特色的產品。生長在海拔800-1200米區域,氣候溫和,是慢慢變老的,生長的地方遠離都市,從未有過工業,植被豐富,山清水秀,空氣好,潔淨無汙染;生長在層層疊疊的梯田裡,通風透光,很少生病,幾乎不用藥,農藥殘留少;生長在肥沃的土壤裡,不含重金屬,化肥的耗用量也少,具有高鈣、高鋅等特點。受消費者歡迎。

    第四步:多渠道推介三星香米品牌,擴大香米市場影響力,擴大三星香米的銷售規模,打造三星香米品牌。三星香米多次參加重慶市商品展銷會、重慶市農產品展銷會。在展銷會期間做「三星香米」大米促銷活動,推介三星香米品牌產品,擴大了香米產品銷量,打造「三星香米」大米品牌。

相關焦點

  • 石柱:中核集團為三星鄉注入「核動力」 打造有機食品「新名片」
    該鄉種植有機水稻已有多年,由於資金短缺,加工生產線老化,品牌打造及市場開發能力弱等因素,「三星香米」一直處於自由式、鬆散型、低水平的發展狀態。中核集團定點幫扶石柱縣多年。為做大做強「三星香米」產業,鞏固三星鄉的脫貧攻堅成果,中核集團認真落實黨中央「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的決策部署,積極承擔央企的社會責任,對三星鄉實施「造血式」式扶貧,在2019年援助該鄉300萬元幫扶資金,為該鄉的產業扶貧注入「核動力」。
  • 江津區科協到石柱縣三星鄉開展農業對口幫扶工作
    華龍網11月8日17時07分訊(特約通訊員 隆太良 通訊員 宋金洪)重慶江津區是中國著名的「花椒之鄉」,11月7日,重慶市江津區科協和花椒協會到重慶市石柱縣三星鄉開展農業對口幫扶工作,指導群眾科學發展花椒產業。
  • 石柱:三星鄉奏響春耕春播生產「進行曲」
    近年來,三星鄉黨委政府憑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氣候條件,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綠色有機農業為抓手,採取「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不斷擴大綠色有機水稻的種植面積,打造出了遠近聞名的「三星香米」品牌。「去年有機水稻的種植面積2000餘畝,收購稻穀600餘噸,加工的『三星香米』遠銷江蘇、北京、福建等地。」石柱縣順德農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郎順德告訴記者。
  • 三星鄉大事記
    2月20日下午,鄉黨委政府在縣政府五樓會議室主持召開「石柱縣在外學子『智慧三星』座談會」。全體黨委、政府班子成員及20名學子參加了會議。鄉黨委副書記張波主持會議。2月27日下午,三星鄉召開了2016年春耕春播生產動員會,鄉黨書記餘啟紅分別對「智慧三星」建設、香米產業的提檔升級、土雞、母豬養殖等各項工作作了全面安排部署。
  • 石柱:三星鄉返鄉「創客」 郎啟順奔跑在希望的田野上
    日前,一輛大貨車載著33噸生物化肥停靠在重慶石柱縣三星鄉雷莊村,該鄉返鄉創業人員郎啟順汗流滿面,正在向有機水稻種植戶發放生物化肥。就是這位年僅35歲的土家漢子,回鄉創業以來,在該鄉黨委政府的幫助下,將「三星香米」做成了家喻戶曉的品牌。
  • 石柱三星鄉「稻田鴨」推動特色產業走上新「稻」路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7月30日6時30分訊(特約通訊員 隆太良 通訊員 何歡)昨(29)日,筆者走進重慶市石柱縣三星鄉有機水稻主產區石星村看到,稻田疊翠,滿目蔥綠,綠油油的有機水稻隨風搖曳,稻田裡三五成群的鴨子在稻秧的掩映下時隱時現……生機盎然的田園美景惹人陶醉。
  • 石柱三星鄉舉辦插秧節體驗農耕文化
    5月31日,重慶石柱縣三星鄉在三樹村有機水稻種植基地舉辦了以「康養石柱·稻香三星」為主題的插秧節活動,數十位家長帶著孩子,挽起褲腳,參與到這場別開生面的農耕文化活動中。濛濛細雨擋不住家長和孩子們踴躍參加插秧節活動的熱情。他們早早挽起褲腳,赤腳踩在水田裡,手拿著嫩綠的秧苗躍躍欲試。
  • 石柱縣三星鄉:以感恩教育引導群眾致富理念
    人民網重慶3月31日電 為深入貫徹落實縣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杜絕少數群眾為評選扶貧戶找「關係」、走「後門」,非貧困戶得「眼紅病」等問題。近日,石柱縣三星在鄉政府大會議室組織召開感恩教育啟動會議,積極引導和教育群眾愛祖國、感黨恩,自力更生,拓寬增收致富渠道,推進扶貧攻堅奔小康。該鄉部分幹部群眾代表239人參加了啟動會。
  • 收受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 石柱縣三星鄉黨委原書記陳益憲被"雙開"
    收受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 石柱縣三星鄉黨委原書記陳益憲被"雙開"  華龍網9月30日17時30分訊(記者 張譯文)今(30)日,重慶市紀委監察局官網「風正巴渝網」發布消息稱,日前,經石柱縣委批准,石柱縣紀委對石柱縣三星鄉黨委原書記陳益憲嚴重違紀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
  • 石柱:三星鄉2500畝有機水稻移栽引領產業結構深度調整
    重慶石柱縣三星鄉有機水稻育苗基地。特約通訊員 隆太良 攝    據介紹,石柱縣三星鄉境內有上萬畝水田,主要分布於海拔800米至1000米的區域,稻田周邊植被好,水源涵養充足,無任何工業汙染,土壤酸鹼適中,非常適於水稻生長。
  • 重慶巫溪縣水務局局長楊永福、石柱縣三星鄉黨委書記陳益憲被調查
    石柱縣三星鄉黨委書記陳益憲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  楊永福簡歷  楊永福,男,漢族,重慶巫溪人,1964年1月生,大學本科學歷,1984年4月參加工作,1990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 石柱:三星鄉1000隻「有機鴨」為生態稻田保駕護航
    華龍網6月22日11時訊(特約通訊員 隆太良 通訊員 宋金洪)日前,重慶石柱縣三星鄉在雷莊村高歇組打造的100畝「稻·萍·鴨共生」養殖試驗田,1000隻「有機鴨」在稻田內歡快暢遊、覓食捉蟲,不僅成為一道獨特的景觀,同時成為生態稻田的守護者。
  • 石柱:三星鄉人居環境夏季整治如火如荼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7月31日6時訊(特約通訊員 隆太良)擦拭門窗、清掃地板、整潔灶臺,剷除房前屋後雜草……7月29日,重慶市石柱縣三星鄉的鄉村組幹部、駐村工作隊員和廣大志願者分頭展開行動,一邊為村民宣傳夏季愛衛保潔知識, 一邊幫助缺少勞動力的村民整治家庭環境衛生。打造宜居環境,重在持續進行。
  • 石柱:三星鄉奏響春耕生產「進行曲」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4月10日6時30分訊(特約通訊員 隆太良 通訊員 宋金洪)眼下正是春耕春播時節,筆者8日獲悉到,重慶石柱縣三星鄉雷莊村的「田間課堂」的技術培訓開展得十分火熱;石星村大梁子的最美梯田裡,村民們在忙碌著耕耘水田;鄉村公路上,一輛輛滿載農家肥的農用車往來穿梭……全鄉上下奏響了春耕生產的「進行曲」。
  • 縣旅遊局長馬培華到三星鄉考察指導旅遊工作
    在鄉黨委書記餘啟紅陪同下,馬培華一行經六塘鄉來到大風門景區,實地踏看了景區內石柱縣唯一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清煉礦留下的爐渣遺址、大風門和小風門、風電群、草場、金人嶺等風景節點,遠觀了坳口壩500齡國家一級保護樹楨楠,並對大石堰古墓群、大梁子梯田進行了現場考察。
  • 石柱縣三星鄉一塊「神地」竟能預報天氣
    石柱縣三星鄉五鬥村有一塊約1畝大的神奇土地,村民發現它不長任何植物,且能通過顏色變化來預報天氣。一直以來,它被當地人尊為「白人」和「神地」。19日,我市的地質學家、氣象學家對它進行了科學勘察(如圖),揭開了它的神秘面紗。   「神地」能夠預報天氣     「你們要去看『白人』?可不要破壞它的靈氣!」
  • 石柱三星鄉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工作
    重慶石柱縣三星鄉政府工作人員檢查無害化衛生廁所建設。通訊員 曾婭琴 攝  華龍網1月23日16時30分訊(特約通訊員 隆太良 通訊員 曾婭琴)為加快推進全鄉農村人居環境改善項目,切實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助推全鄉脫貧攻堅工作,近段時間以來,重慶市石柱縣三星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工作,積極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為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
  • 石柱:三星鄉深入推進河長制讓水更清景更美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8月1日6時30分訊(特約通訊員 隆太良)昨(31)日,筆者了解到,自全面推行河長制以來,重慶石柱縣三星鄉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通過構建組織體系、強化政策宣傳、落實責任到人、注重源頭治理,紮實抓好河道保潔管理工作,呈現出水更清、岸更綠、景更美的景象。
  • 石柱:三星鄉清潔農村公路維護良好路域環境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0月26日6時30分訊(特約通訊員 隆太良 通訊員 毛習力)為切實消除公路安全隱患,維護良好的公路路域通行環境,實現全鄉農村公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的「四好」目標,10月21日,筆者在重慶石柱縣三星鄉看到,公路保潔員利用雨過天晴的時機,有的對排水溝掉落下來的砂石進行清理
  • 三星鄉公所打造情鎖「愛之橋」(組圖)
    三星將柑仔溪橋打造為情鎖景點「愛之橋」。記者廖雅欣/攝影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三星將柑仔溪橋打造為情鎖景點「愛之橋」。記者廖雅欣/攝影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三星將柑仔溪橋打造為情鎖景點「愛之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