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是什麼?人人都在吹捧,可是你真的理解嗎?從古雅典的柏拉圖式教育到現在的特色自由教育,這些都離不開一個條件就是:「素質教育」是一個針對性的教育,如果中國的學生和教師的比例能幾乎平衡才行。
這個條件就限制了很多的事情,在如今的義務教育中是不可能存在的,義務教育是公共教育,特點是一對多的模式,儘量的會降低成本,讓更多的孩子能夠享受義務教育,與「素質教育」就已經背道而馳了,向每個學生都享受「素質教育」是不現實的。
那麼真正的「素質教育」在哪裡呢?對於大多數的學生家庭才是最容易培養「素質教育」的地方,簡單地說就是「素質教育」的起源應該是父母而不是學校,父母才是「素質教育」的第一任老師,可是許多父母都不知道。
我們再看看美國的「素質教育」,固守的「素質教育」導致美國階級的固化,沒錢家庭的孩子沒有辦法接受好的教育,就只能一輩子這樣;有錢家庭的孩子能夠接受好的教育,能改變自己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美國前100名的大學94所是私立的,私立的意味著你需要投入,最後和「素質教育」最大關係的還是錢。
實際上,我認為在公立學校課程中複製美國的「創造力」並不難:只需分配給學生開放式的小組研究項目,然後讓他們在演示過程中將其與藝術媒介(繪畫、歌曲、電影)結合起來。
所以在討論教育問題的前提下,需要先從經濟問題和教育資源分配問題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