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是孩子幸福關鍵,除了高質量陪伴,「地板時間」互動少不了

2020-08-28 巧媽回憶錄

現如今社會的節奏變得過於的忙碌,而這也就導致有不少父母總是缺乏與孩子共同相處的時間。而共同相處時間的缺失,又會對孩子的性格發展,尤其是安全感的滿足方面造成一定的影響。

親戚家的孩子聞聞就是個非常現實的例子。聞聞媽媽的工作非常的繁忙,有時候經過他家門口,我們都還能夠聽到聞聞媽媽與別人大聲交談關於工作內容的聲音。雖然我們已經對這樣的情景習以為常,但在我的心中卻不免有了一絲擔憂,家長把過多的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之上,卻很少將自己的時間分給孩子,要知道陪伴對於孩子的重要性遠比我們想像得要深遠。

法國兒童教育學家卡特琳娜·蓋岡在《如何高質量陪伴孩子》裡有一段話是這麼說的:

與孩子度過一些溫暖、快樂、親密的時光,帶給他們活著的樂趣。用溫暖的語言和動作表達對孩子的愛意,是他們快樂的源泉,也是他們情感學習的啟蒙課。當孩子感受到被愛,就會在成年或成年後也有能力對別人表達和給予關愛。

由此可見,陪伴的缺失不僅會讓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變得疏遠,讓孩子的安全感處於一個乾涸的狀態,更重要的是會影響到孩子未來的健康發展。

在《培養孩子安全感》這一書中說到:孩子的安全感是隨著他的成長發育以及個性的發展逐漸形成的,在很大程度上他的內心狀態受到與父母,兄弟姐妹或者他人之間現實關係的影響,這種家庭關係影響著孩子一生。

為了幫助家長更好地做好陪伴這一項至關重要的工作,這裡先給大家來分享一個地板時間的概念,喬治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兒童科學教授格林斯潘博士通過對數百個案例的研究發現地板時間這種訓練方法能夠對家庭中的親子關係起到非常明顯的改善作用。

地板時間的理念是指通過親子之間良好的互動的方式,讓孩子在注意力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能夠得到充分的激發和培養。

龍應臺曾說過:

父母的陪伴是有有效期的,錯過了有效期,再怎麼努力也很難有效。由此可以說明及時的親子陪伴對於孩子的重要性。有些事情是不可以拖延的,若只是用以後有空再來陪伴這個藉口來安慰自己,那麼親密的親子關係的建立只能離這些家長越來越遠。

為了能夠使地板時間的作用發揮得更加顯著,有幾個原則是需要家長去遵守的

第一、孩子佔據主導權,家長為輔

在踐行「地板時間」的過程中,孩子是作為主角的身份而存在的。家長只是起到輔助的作用。在這個過程當中,家長不應該去幹涉孩子的所有決斷,是讓孩子自行做主和決定的時間,一旦和孩子一起坐在硬邦邦的地板上,家長就應該樹立一個正確的意識,在地板這一塊小小天地裡,孩子所擁有的權力遠遠高於自己,自己只是一個追隨者,而非是控制者。

第二、家長親身參與遊戲,並且關注孩子的興趣

地板時間方法的推出的目的就是讓親子關係能夠變得緊密起來,所以作為家長更需要付出努力,盡力嘗試站在孩子的角度去關注孩子的興趣所在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裡說:「記住,你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孩子獨特的閃光點值得每個家長去用心觀察與挖掘。除此之外,家長還需要在空餘時間學習一些陪伴孩子遊戲的小技巧,幫助自己以更加積極的狀態進入與孩子的遊戲時間。

如果家中的孩子年齡比較小,比如只有三歲左右的話,家長可以嘗試選擇和孩子一起趴在床上或者地板上進行簡單的注意力捕捉遊戲。在這個過程當中,家長需要讓自己的眼神和肢體語言充分的讓孩子領悟到,而並不僅僅是出於省事的心態,用玩具來代替自己的位置。玩好遊戲並不難,最重要的是讓家長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父母感,以平等的姿態與孩子相處,全身心地投入到遊戲當中去,要記住家長是一個參與者,而不是旁觀者。

第三、注重溝通,適時引導

父母同時需要在遊戲的過程當中,用對話的形式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引導孩子通過遊戲這一個有趣的方式來對這個世界建立正確的認知,並且能夠從遊戲勝利的這個事情當中獲取到必要的自信心和安全感的來源。

愛默生曾經說過: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

較高的信心水平能夠讓孩子以更加的樂觀的態度去面對遇到的不如意。而如果父母只是完全被動的站在輔助的位置,卻不對遊戲中孩子的不良行為進行有力的制止與引導,也會使得地板時間的設置失去原有的意義。就比如說有些孩子性格比較的暴躁,或許會因為遊戲的不順利出現破壞的傾向,那麼在這種時候,家長就需要靜下心來與孩子慢慢溝通,等待孩子的情緒平靜下來,然後再與孩子一起攻克遊戲的難關。

第四、家長要學會傾聽

相對於家長來講,孩子能夠選擇的宣洩方式會更加的激進和單一。就比如說大喊大叫或者是將玩具扔出很遠的地方等等,這些類似的行為其實都是可以理解的,但家長首先要做的並不是去粗暴制止,而是要調動起自己共情的能力,承認孩子的不良情緒,並且努力鼓勵孩子說出如此做的緣由,讓孩子知道雖然自己做出了如此不當的行為,但父母仍然是站在自己這一邊的。

那麼孩子的心中也會升起一股愧疚感,而愧疚感能夠幫助孩子更加主動地去反思自己的錯誤。如果只是站在家長的角度去指責和批評,往往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得前面付出的努力功虧一簣。

因此,家長還是需要將親子陪伴這件事情給重視起來,分給孩子更多的「地板時間」,讓孩子能夠在一個充滿愛與陪伴的環境中健康長大!

相關焦點

  • 如何提高孩子的安全感?除了高質量陪伴,還要利用好「地板時間」
    而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則會讓孩子變得不自信,甚至讓孩子變得過於自卑,什麼事情不敢去嘗試,逐漸的,也讓孩子的好奇心和學習進度變得和同齡的小朋友有所偏差。 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沒事愛發脾氣 有些家長總是非常頭疼,因為孩子的脾氣並不算好,遇到什麼樣的事情不順心就會通過發脾氣來解決,實際上,孩子之所以脾氣這麼差,是因為自己的安全感沒有得到保障。
  • 孩子需要的不是24小時的陪伴,高效陪伴法:高質量陪伴才是關鍵
    即便孩子每天除了上學外的大多時間,都在自己的眼皮子低下,但總是感覺不了解孩子的想法,孩子也不願意主動地分享自己的感受。明明做家長的感覺已經給予足夠多的時間陪伴,但孩子卻抱怨說太孤單,這令自己感到好"冤枉"。付出了時間,卻得不到理想中的效果,這樣結果的出現,可能是家長沒有給予真正高質量的陪伴。
  • 如何培養孩子的安全感?作為家長你需要更多的"地板時間"
    如何培養孩子的安全感?作為家長你需要更多的&34;在養育孩子時,為人父母的都希望能夠培養一個內在有安全感,外在勇於探索世界的孩子。而在養育的過程當中,卻經常會碰到孩子各種躊躇不前、焦慮不安、拉著父母嘟囔著要陪伴的情況。
  • 孩子畏縮缺乏安全感,嘗試更多的「地板時間」陪伴孩子
    ,這幾種情況其實不完全是由於缺乏安全感引起的。第一種,在媽媽離開之後,孩子會哭鬧不停,但是一段時間後,孩子就會平復下來,再慢慢返回之後,孩子會顯得特別高興。一般來說,這類孩子有一個共性,那就是與父母的關係親密,父母平時注意親子關係的培養。這一類孩子的安全感是最高的,他們的安全感來源於父母的親密穩定的關係。
  • 地板時光法:法國客人教會我如何給孩子更快建立安全感!
    給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性現如今越來越多的育兒專家特別強調,給予孩子並幫助孩子建立充分的安全感,這在孩子健康成長的道路上極為重要。1. 因為擁有安全感的孩子,會變得更加自信。從而會更加勇敢與他人交流互動。
  • 陪伴不是陪著,對孩子只「陪」不「伴」,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
    事實上,說是孩子在他們自己身邊,但是每天相處的時間非常少,早上上班孩子還沒醒,晚上加完班回家孩子又睡著了。就是偶爾休假陪孩子玩,也都是看著手機,讓孩子一個人玩,因此孩子反而和奶奶的關係更親密。只有和孩子建立親密的依戀關係,才能和孩子擁有和諧的親子關係,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安全感。
  • 給孩子高質量陪伴和關注,相見恨晚的育兒知識
    如果沒有在小的時候建立起足夠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在長大之後與父母的距離也會有一道或大或小的隔閡。關於陪伴,有家長覺得在孩子身邊就可以了,其實那僅僅只能算是「陪著」。高質量陪伴應該是和孩子共同處於一個放鬆、舒適、愉悅的狀態中,彼此之間建立良好的互動和交流。
  • 寶寶的安全感怎麼建立?除了充足的陪伴,這個要素更加關鍵!
    安全感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礎,滿滿的安全感是父母給孩子童年最好的禮物。隨著社會發展與育兒觀念的進步,家長們不僅更加注重寶寶的身體健康,更多的爸爸媽媽開始意識到給寶寶充足安全感的重要性。但是寶寶的安全感要怎麼建立呢?
  •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高質量的陪伴
    最近孩子突然說我對她管的太鬆了,希望管嚴點!說的我一臉懵,因為家人他們都覺得我對孩子太嚴厲了,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這麼說呢?我想她應該說的是我陪她的時間少了,孩子同我聊過其他家長和孩子的相處模式:嚴管就是時刻盯著孩子,做作業盯著,看書盯著,看電視也盯著等等,一系列的都是陪同在孩子身邊。
  • 怎麼樣陪伴孩子,才是高質量的陪伴?
    三頭六臂的超人媽媽也會累,超人不會飛,超人時間也不夠,真的,挺累的。每每有這種疲倦感受的時候,我們都特別希望孩子快快長大,但是反過來想,孩子快快長大,我們豈不錯過了他們這段美好且可貴的時光,細想之後,還是覺得從自身的時間安排著手,做一個 「卓有成效的職場父母」。
  • 陪伴是一種力量,沒有人一直是孤島,給孩子高質量「陪伴」很重要
    我問朋友:「你家孩子怎麼這麼乖,這麼獨立,不像我家孩子,遇到問題就選擇放棄。」朋友回答:「其實就是多陪孩子,他自然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陪伴其實對孩子成長意義很大。」「陪伴?我每天都陪孩子啊,可是為什麼孩子並沒有那麼獨立,還是會迎難而退啊?」我疑惑問朋友。「陪伴並不是陪著,你一定要找到高質量的陪伴才對孩子有利。」朋友說。
  • 工作忙沒時間陪孩子?看看楊瀾的教育方式,成高質量陪伴的榜樣
    現在的父母工作越來越忙,陪伴孩子的時間也越來越少。這是家長認為陪伴孩子,只不過是和孩子共處一個房間而已,但實際上這樣的陪伴並沒有太大的用處。楊瀾作為一名主持人,是許多人都熟知的,她不僅美貌與知識並存,對於教育孩子的理念也非常的成功。
  • 喜歡「黏人」的孩子,多半是缺乏安全感,父母要給予高質量陪伴
    1.過度膽小,挨不起批評小剛是一個內心非常敏感的孩子,在每次他犯了錯誤之後爸爸媽媽都不敢批評他。因為每次在家長批評小剛的時候他都被嚇得戰戰兢兢,生怕自己的父母要拋棄自己。其實這就是由於孩子缺乏安全感,在面對這種情況的時候一定要更有耐心的進行溝通。
  • 讓育兒變得簡單,家長要學會陪伴,高質量的陪伴才能助力孩子成長
    在嬰幼兒時期,是親子關係建立的關鍵時期,這時候家長的高質量陪伴,用心的付出能夠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並且對父母充分的信任。★陪伴讓父母快速成長。對於新手爸媽來說,即便擁有再多的理論知識,在養育孩子的過程當中,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 想要提升「親子關係」,就得高質量的陪伴
    隨著寶寶的成長,家長除了關心孩子的吃喝問題以外,更多的時間基本用在了陪伴上,但很多家長表示下班後或休息時間,總是不知道該和寶寶一起幹點啥。甚至有時候孩子跟家裡的阿姨或帶他的老人更親近,也不是說孩子跟別人親近不好,只是感覺自己孩子還沒有別人親。相信很多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都遇到過類似的問題,不喜歡交流、有情緒、無法好好溝通……這些問題,其實都是親子關係不融洽的外在表現。
  • 告別不和諧的親子關係,掌握親子互動的3個關鍵,創造親密家庭
    有的家庭能夠用愛化解矛盾,但是有的家庭總是在愛裡跌倒,浪費了自己對孩子的感情,到底怎樣的教育更能拉進你與孩子的關係呢?高質量的親子陪伴、交流互動很重要。一、親子互動的兩重現實意義1、給予孩子安全感孩子內心的安全感,可以直接影響他是否能夠成功,因為沒有安全感的孩子總是會懷疑自我。
  • 「孩子用錢買媽媽的一天」,當代兒童有多缺乏父母高質量的陪伴?
    注意,這裡說的是高質量的陪伴,而不是單純的只「陪」不「伴」。很多家長有時間陪孩子,但卻走進了一個誤區,認為每天照顧他的生活起居,陪他吃,陪他睡,陪他玩,就是高質量的陪伴了。在這裡,老嶽要說不一定是。高質量的陪伴,應該是深度關注,深入陪伴,深度互動,全情投入!這樣的陪伴帶來的不僅是親子關係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對孩子的成長有重大幫助。
  • 孩子玩手機上癮是手機的錯?不,是家長沒有給他高質量的「陪伴」
    除了我們大人由於工作生活的需要,手機不離身,孩子們也迷上了手機。無論在大街小巷、公園餐廳還是學校家裡,孩子們也整天抱著手機玩。這樣的情形,可愁壞了家長們。我們每天努力工作掙錢,給他買各種豐富多樣的食物,買各式各樣的衣服,配齊大多數孩子需要的電子產品,真是操碎了心。誠然,孩子需要一定的物質生活,但是我們時常看到的這樣一種情形:寶爸寶媽一大清早就出去上班,很晚才下班回家,有時候還要加班,或是出去應酬,每天跟孩子待在一起的時間特別少。更別提留守兒童了,常年難得見到父母一面。
  • 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父母要做好這三點,這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
    孩子小的時候都非常依賴父母,陪伴是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但是現在的生活節奏確實很快,父母也都忙於工作,很少有時間陪孩子。還有些家長以為陪孩子就是陪在孩子身邊,其實陪伴的質量比數量更重要,每天只需要半個小時左右,父母做好這3點,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 你看見了孩子,還是只看見了自己?| 聊聊如何做高質量陪伴
    朋友做了3年的全職媽媽,無時無刻不與孩子待在一起。孩子想玩卻處處受限,媽媽只想著你別給我添亂。人人都知道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但這樣的陪伴,卻令人身心俱疲。真正的高質量陪伴,不會因為陪伴時間的長短受到影響,而是懂得孩子的語言和感受,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彼此獲得幸福和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