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礎,滿滿的安全感是父母給孩子童年最好的禮物。
隨著社會發展與育兒觀念的進步,家長們不僅更加注重寶寶的身體健康,更多的爸爸媽媽開始意識到給寶寶充足安全感的重要性。
但是寶寶的安全感要怎麼建立呢?長時間的陪伴就能給足寶寶安全感嗎?
小壯熊今天就想和各位媽媽談一下寶寶安全感這個事情。
01 什麼是安全感?
安全感理論最早源於約翰.鮑比(John Bowlby)提出來的依附理論
寶寶一出生就會在心理上去依賴身邊的一個最重要的,獨一無二的成人(通常是媽媽),並通過和這個成人的關係,發展出一套自我和外在互動的方式,用來探索這個世界。
如果媽媽能夠總是在寶寶身邊(available),對寶寶的需求敏感(sensitive),並且經常表示支持(supportive),那麼寶寶就會感到自己是被愛和被保護的,認為這個世界是安全的可靠的,對周圍的世界產生信任和期待,然後勇敢自信的去探索這個世界。
心理學將這樣獲得足夠安全感的寶寶叫做安全型依戀。
02 長時間的陪伴就能給寶寶安全感嗎?
決定寶寶安全感的,不僅是充足的時間陪伴,更是陪伴寶寶過程中的質量與互動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時候在照料寶寶的過程中,媽媽流露出來的精神狀態!
千萬不要以為寶寶小,感受不到大人的情緒,其實寶寶的感受是複雜而且多維度的。媽媽在抱她的時候,語氣是柔和的還是不耐煩的,表情是愉悅的還是煩躁的,甚至媽媽的手勁大不大,肌肉是否僵硬......媽媽每一個細微的反應,寶寶都能感受到,因為寶寶也在時時刻刻讀取媽媽的各種信息。
03 如何更好的給與寶寶安全感?
1、要傳遞給寶寶積極、溫暖的情緒
在寶寶哭鬧尋求擁抱的時候,媽媽需要的不僅是抱起寶寶的動作,更是需要溫柔且充滿愛意的情緒,用飽含深情的眼神看著寶寶,用愉悅的表情回應寶寶,用溫柔的手勢撫摸寶寶,讓寶寶感受到被愛著被保護著,才能增加寶寶的安全感
相反,媽媽處於抑鬱和壓力之下,從眼神,表情,語氣,肢體接觸,都冰冷僵硬,無法讓寶寶感受到愛意,就算你出於責任或者恐懼而整天抱著,寶寶依然會缺乏安全感。
2、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
安全感作為一種情緒體驗是可以被傳遞的。
在溫暖、和諧、互助的家庭氛圍中成長的寶寶,能感受到看護人彼此的關心和謙讓,感受他們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設身處地的為對方著想,巧妙解決家庭糾紛等,這些都會使嬰幼兒感到安全和溫馨,有助於安全感的發展,相反寶寶則會被傳染到焦慮和不可控的不安全感。
3、嘗試和寶寶不斷的互動交流
比如寶寶哭鬧,你嘗試餵奶,可是他吃了幾口還是哭,你嘗試逗他哄他,可是他笑了幾下之後哭得更厲害了,然後你確定他應該是需要睡覺,於是嘗試哄他睡覺,他哭了一會兒,睡著了。
在這個過程中,寶寶雖然一直在哭,但並不會喪失安全感。因為你始終在嘗試與他溝通,即便可能猜錯了許多次,但是因為有這個不斷嘗試的過程,寶寶會感覺到自己被理解被呵護。
在媽媽精力充沛,心情愉悅的狀態下,和寶寶進行耐心溝通與積極的引導其實不是難事。但事實上,對於絕大部分的媽媽來說,由於不分晝夜的照顧寶寶造成的睡眠不足,加上產後焦慮,更多的時候是選擇咬著牙硬撐著照顧寶寶。
此時的媽媽不僅很難有能量和精力和寶寶互動玩耍,而且寶寶正常的哭鬧都極易造成媽媽情緒的不穩定,控制不住流露出疲憊與厭煩,甚至發脾氣。
這才是最破壞寶寶安全感的事情
寶寶的安全感,其實是依附在媽媽精神強大的基礎之上。
媽媽對自己好,就是對寶寶好。
所以小壯熊家的這款調奶器,雖然是用於給寶寶調奶暖奶,但所有的設計都是從為媽媽分擔的角度出發。
能自主設置溫度,然後24小時保持恆溫。
這樣衝奶時就可以直接用壺裡的水,免除每次調奶反覆兌水、試溫的步驟,媽媽泡奶時從容不慌張。尤其是晚上衝奶,媽媽不用忍著困意摸黑起床,手忙腳亂,30S快速調好奶,寶寶喝完就能睡覺,媽媽的睡眠質量提高,白天的精神狀態自然會好,情緒也能更穩定。
同時對於寶寶來說,餓醒後很快能喝到和媽媽體溫一樣溫暖的奶水,漸漸的會建立起醒後等待過程中的安全感,在媽媽衝泡奶粉的時候不會一直撕心裂肺的哭。
要知道,每一個媽媽在照顧新生寶寶的時候都是很脆弱敏感的,再堅強勇敢的媽媽都可能由於一件我們眼中的小事而崩潰大哭,或許只是打翻奶瓶,或許只是水溫一下沒調到想要的溫度。
小壯熊不僅僅是守護寶寶喝奶的健康
更是想守護好每一位媽媽
也只有媽媽保持著愉悅、積極的精神狀態,
才能更好的傳遞給寶寶正面的情緒
給寶寶穩定踏實的安全感。
小壯熊,陪伴寶寶和媽媽
一路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