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安全感是孩子心靈成長的重要基石,能幫孩子更好地融入社會,而這與教養方式關係密切。
眾所周知,0~3歲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期間,父母作為孩子的安全基地,鏡映和涵容孩子的情緒,構建孩子的自我確定感和對周圍世界的最初的信任感。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三歲定八十」。
陪伴,一個簡簡單單的行為,但能傳遞給孩子的卻是滿滿的溫暖,甜甜的記憶,美好的時光,更重要的是,可以帶給孩子安全感,並建立完整的人格。
現在,職場媽媽越來越多,平衡工作和家庭生活成為了她們要面對的一項挑戰。對於她們而言,在忙碌的工作後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後再繼續陪孩子,確實很辛苦。與其坐在孩子身邊刷上幾小時微博或是看電視劇,不如給孩子高效的陪伴!
今天,小閱閱推薦的這套《滿滿的愛》專為3~6歲兒童創作,它選用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故事,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告訴媽媽什麼是正確高效的陪伴!
「滿滿的愛」安全感系列繪本選擇了8個在生活中很有代表性的主題,旨在幫助孩子緩解由於父母繁忙的工作引起的較大的離別情緒反應——分離焦慮。
書中分別展現了4位職場媽媽和4位職場爸爸與孩子之間的溫情故事。家長們可以通過書中的故事,找到如何引導孩子學會正確、良好地控制自我情緒的方法,讓孩子建立充足的安全感。
//職場媽媽上班前的育兒小竅門
●肌膚之親很重要
肌膚之親是讓小寶寶感覺到媽媽關愛的最好途徑。上班前和孩子親密接觸,對他和您一天的心情都很有好處。方法有很多種,可以用手指輕刮一下孩子臉頰,可以對著孩子學貓叫,用可發聲的玩具叫醒寶寶。給孩子穿衣服時,可在其腋下或背部撓幾下,使孩子體會到樂趣。
●說「再見」時抱起孩子
孩子知道媽媽要上班去了,大多會感到傷心!媽媽要抱抱孩子,對孩子說「再見」。即便是孩子聽不懂,也要給他講明白媽媽離開的理由:「媽媽要去上班了,如果寶寶好好玩,好好吃飯,媽媽很快就回來啦!」
很多媽媽為了避免孩子的糾纏而偷偷離開,這種做法是絕對禁止的。因為孩子會一整天找媽媽,會因見不到媽媽而心神不寧、注意力不能集中。應讓孩子接受媽媽要離開的事實。。
// 職場媽媽下班後的育兒小竅門
●大聲喊著寶寶的名字進門
媽媽下班回來後,一邊喊著孩子名字一邊進門。即使孩子在睡覺也沒有關係。見到寶寶時,媽媽要捏捏寶寶的臉蛋,抱抱他,通過肌膚之親來讓寶寶體會到媽媽的存在。
●睡前故事的威力
在孩子睡前給他講故事,這絕對是對不能白天陪伴孩子的最好補償!還可以給孩子唱催眠曲、讀繪本,讓孩子在這種安靜舒適氛中進入夢鄉。
●去市場
媽媽們經常要趕在周末把一周的食品和用品購買齊全。你若去市場,不妨帶上孩子一起去,請他和你一起挑選物品,一起付錢,並一起回家整理購買的東西。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教給孩子最基礎的人際社會交往,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員。
●用枕頭「打架」
和寶寶一起玩有點「競技」性質的遊戲會讓寶寶有成就感。試過用枕頭「打架」嗎?一覺醒來後若沒有工作安排,最好能和寶寶多賴在床上一會兒,把枕頭扔向對方,同時翻滾著身體躲避枕頭「彈藥」。這遊戲能鍛鍊寶寶的手眼反應能力和肌肉強度,並常常讓寶寶樂得氣喘籲籲。
寶寶對你的感情並不取決於你們相處的時間數量,而在於質量。短暫的離別讓寶寶知道期待,增加寶寶的情感發育。雖然你上班後與寶寶相處的時間少了,但你照樣可以做一位寶寶眼中最佳的媽媽。
你大可專心工作,
她會健康地長大。
給孩子《滿滿的愛》
用滿滿的愛緩解分離焦慮,
給孩子最溫暖甜蜜的童年!
該套繪本已在「繪本森林」APP上線,快去下載APP和孩子一起閱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