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手術之後 是否能運動?

2020-12-25 心外科陸華副主任醫師

在門診中,曾遇到一位做了心臟瓣膜置換手術1年的60歲大叔,觀其精神矍鑠,步履穩健,自述術後一直在家,未曾出門運動鍛鍊,體重增長10多斤,問及其是否可以運動?

心臟術後是該靜養,還是運動?

心臟術後是該靜養還是運動,這是很多患者都會問到的一個問題。其實,引起心臟問題的常見疾病,通常都是瓣膜病或者冠心病,但很多人都有點諱疾忌醫,久而久之,其心臟問題就愈加嚴重,直到對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後,才會選擇就醫進行手術。

在手術前,大部分人的活動能力已明顯下降,表現為稍微運動就心跳加速、氣不夠用,或者運動後就出現胸悶、胸痛等不適。通過手術達到了臨床治癒,也就是疾病已得到控制,但由於看病的時機偏晚,對心臟的打擊已經造成,所以心臟需要一段恢復的時間。

在心臟術後的早期,由於胸骨不穩定,需要限制上半身的運動,但在恢復體力後,要及早開始有意識地進行正常生活所需的運動鍛鍊,一般原則是不讓自己疲勞和不適。運動指南推薦每周150分鐘-30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這對於大部分心臟術後的患者而言,都是可以達到的,但要循序漸進,注意自己身體發出的信號。建議在這個過程中,與自己的醫生做好互動。

另外,心臟術後的人由於需要使用一些控制心率的藥物,就不能再以心率作為評估運動強度的標準。還有不少心臟術後的人需吃抗凝藥,要注意避免碰撞,以免出現出血等情況。

手術目的是為了恢復健康,恢復生活質量

從門診複診來看,大部分人做完心臟手術後,都會出現食慾改善、體重增加的情況,究其原因還是吃得多,動得少。一般情況下,人們都是在失去生活質量後,才來尋求手術治療的,但術後卻沒有恢復原有的生活質量,原因是他們始終認為自己是病人,實際上術後是完全可以恢復正常生活的。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主動脈夾層可以說是心血管外科領域致死率、致殘率都非常高的一個疾病。但很多主動脈夾層患者,他們現在的生活和正常人沒什麼區別,術後一樣堅持自己的愛好,如打羽毛球、遊泳、爬山等,當然這些運動強度也是逐步恢復過來的。

#心臟病#

相關焦點

  • 80歲也能做心臟手術 心臟手術突破高齡禁區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高齡患者心臟手術風險很大。隨著醫療技術進步,越來越多高齡老人選擇接受手術治療。今天(10月26日)上午,在南京鼓樓醫院心胸外科老年病友重聚活動現場,記者見到了不少通過高難度手術重獲新生的老人,他們手術時的年齡平均達到了75歲。
  • 做一場手術花了幾萬塊,心臟支架能用多久?關鍵或是術後的2件事
    此時,心臟這個重要器官缺乏血液供應,有可能會導致其功能下降,對於比較嚴重的心臟病變,可能需要通過使用心臟支架這種方式來延長患者的壽命,提高心臟功能。而手術的費用並不低,那麼,手術進行之後心臟支架的壽命會有多少年呢?
  • 搭橋手術之後反而會降低存活率,這種說法是否正確?
    心臟搭橋手術是在心臟表面開刀,而不是解剖心臟,對心臟的損傷極小,心臟搭橋手術的風險不高,成功率高達98.5%.目前統計表明,國內心臟搭橋手術成功率97%-98%。正常情況住院總費用在15萬左右。手術風險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或衰竭、急性心肌梗塞等。以下是相關詳細心臟搭橋手術風險的詳細介紹。
  • 一場手術幾萬塊,心臟支架的壽命能有多少年?醫生不再隱瞞
    心臟支架植入手術一直都被看作是治療心臟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最近有言論稱,進行心臟支架植入其實對患者沒啥作用,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其實這些言論來自最近的兩項研究,我們來看一下具體是怎麼回事。從以上兩項試驗我們可以了解到,心臟支架植入手術並不是適合所有心臟病患者,這個手術本質就是通過植入支架來撐開堵塞的血管,從某種程度來看,只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應急辦法,但對於已經有嚴重心臟血管堵塞的病人來說,心臟支架可能是可以馬上救命的。因此我國對心臟支架的使用也有嚴格規範,臨床上需嚴格遵循。那麼哪種情況建議安裝心臟支架?
  • 做完心臟支架手術後,還能活多久?心臟血管再次堵塞該怎麼辦
    1、做完手術只要嚴格遵照醫生指導服用藥物,改正不良的生活習慣,人們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生活下去。2、能活多久的問題沒有任何人敢保證,因為患者是否按時吃藥只有他自己知道,有的人病情稍有好轉就又恢復以前的生活狀態,這很容易導致血管內再次產生血栓,引起血管堵塞。
  • 心臟外科手術百年傳奇
    張超昧妻子為其畫的油畫不過在當時,雖然心臟遭受外患的人終於能看到零星的一點希望,可是面對一個先天性心臟畸形的孩子,醫生們還是束手無策。 她表示,自己研究了很久,認為這種病的癥結在於通往肺部的主動脈被堵塞了,唯一能解救患兒的辦法是通過外科手術,讓其肺部得到更多的血液。布萊洛克和託馬斯沉思片刻,忽然想到他們的一個動物模型或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為了驗證此前方法的有效性,在託馬斯接近兩年的實驗室工作裡,有200隻狗參與了他的實驗。除了不斷試驗外,託馬斯和布萊洛克還設計了專門的外科手術器械。
  • 新型心臟起搏器靠心跳供能 為患者減少手術痛苦
    心臟起搏器是治療心臟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它由電池和電路組成,能定時發射一定頻率的脈衝電流,使心臟有節律地跳動。不過,由於起搏器內配置的電池壽命一般只有五到七年,電池耗盡時必須進行更換,這類定期手術對患者而言很不方便。如今,隨著美國研究人員成功研發出新型的起搏器,心臟病患者終於等來了福音。
  • 心血管堵塞,支架手術後狀況很好,心臟還是不舒服?原因是什麼?
    冠脈支架手術對於冠心病的患者(冠脈狹窄≥75)治療是至關的重要,尤其特別是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療之中可以迅速的開通血管、恢復自身心臟的血供,以減少心肌缺血的損傷。在臨床上面我們或許也會常常的遇到一些做了支架手術之後的病人訴有胸悶、氣緊等心臟的不適,如果真的想了解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
  • 心臟手術不開胸,微創手術1釐米傷口為心臟換「門」
    但是李嗲嗲年齡偏大,基礎疾病多,體質瘦弱,並且是再次手術,傳統的心臟瓣膜置換手術多採用胸骨正中切口(長約20釐米),患者無法耐受。主動脈瓣膜順利植入,位置良好,未見明顯反流12月8日上午,經過80分鐘的手術,一枚人工心臟瓣膜通過導管成功置入李嗲嗲的心臟後,立刻代替病變瓣膜開始工作。什麼是主動脈瓣狹窄?
  • 心臟支架術後不能運動?本文:做好這4點,術後運動很安全
    心臟支架術後不能運動,這是不折不扣的謠言,真正的醫生和健康科普作者,都不會支持這樣的說法。為什麼要給心臟放支架,是因為為心臟供血的冠狀動脈血管出現了嚴重的狹窄甚至急性梗塞性的問題,為了改善心臟的血供,打通心臟的血管通路,通過介入手術,用支架將閉塞的血管支撐起來,是心臟放支架的根本目的,心臟支架手術目前技術已經非常成熟,通過支架手術,改善心臟血運,解決了冠狀動脈重度狹窄的問題,有時候甚至是挽救的生命。
  • 29周胎兒在媽媽腹中成功接受心臟手術,術時心臟僅杏仁大小
    為了爭取胎兒雙心室修復的機會,蓉蓉一家選擇在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進行宮內胎兒心臟介入手術。宮內胎兒心臟介入手術無需孕婦開腹、胎兒開胸,但29孕周胎兒的心臟只有一個杏仁般大小,17釐米長的穿刺針要一次成功穿入4毫米徑線的右心室流出道。這需要一婦嬰3名專家無縫銜接的配合。
  • 一場死亡風險 200% 的手術,拯救了千萬心臟病人
    誰能想到,命運的不公再次降臨這個家庭,小葛得了和姐姐一樣的病。葛立登夫婦發誓:無論付出什麼代價,絕不能讓悲劇重演。但想保住小葛的命,談何容易!1954 年,外科經過百年發展,各種器官手術逐漸成熟,但唯獨在「心臟手術」面前,人類稚嫩得像個孩子。
  • 【用「心」聆聽】「心臟手術」×「核磁共振」,真的水火不容嗎?
    【用「心」聆聽】「心臟手術」×「核磁共振」,真的水火不容嗎?但是在人們以往的印象中心臟手術≈放入金屬植入物金屬物體=無法進行核磁共振所以心臟手術患者無法進行核磁共振這其實是個誤區
  • 致敬|吳鍾凱:敢於挑戰最困難的心臟手術
    在中山一院完成常規的輪科之後,吳鍾凱選擇了留在心臟外科,自此與心血管專業結下了不解之緣。「首先是因為喜歡做手術,那種成就感是無與倫比的,可以說沒有比外科救人救得更爽的職業了,」談及這一選擇,吳鍾凱笑說,「其次是有前輩認為我應該去最難的學科,去接受挑戰,所以我選擇了它。」
  • 心臟起搏器手術的漫畫宣教
    針對心臟永久起搏器安裝的患者宣教,採用漫畫的形式,親切生動的描繪手術前後患者應該知曉的事項,使患者能夠輕鬆地面對手術和配合醫務人員的要求,增加手術及預後的效果 ! Part 1 : 術前一日下午,護士會到病房對您進行術前訪視,詢問病史,了解您的病情,向您講解您的麻醉方式,以及注意事項,便於手術前準備
  • 女童出生12天接受心臟手術 心臟停跳51分鐘(圖)
    出生僅僅12天,患有嚴重先心病的小西西(化名)就進行了心臟手術,醫生讓孩子心臟停跳51分鐘,然後鴿子蛋大小的心臟進行了一番「裝修」,為她重新建立了一座「心牆」,還用一把「小傘」堵住了她破損的「心眼」,挽回孩子寶貴生命,西西也是國內報導年齡最小的進行「心臟缺損鑲嵌手術」的患兒。
  • 心臟手術不開胸!微創手術1釐米傷口為心臟換「門」
    患者一旦出現症狀,病情將迅速進展,有猝死的可能,2年內超過一半的患者會死亡(死亡率50%),並且主動脈瓣狹窄往往沒有有效的藥物治療,唯一的辦法就是進行手術置換瓣膜。 但是李大爺年齡偏大,基礎疾病多,體質瘦弱,並且是再次手術,傳統的心臟瓣膜置換手術多採用胸骨正中切口(長約20釐米),患者無法耐受。
  • 心臟也能做康復運動?看看專家怎麼做
    「你知道為什麼要開展心臟康復運動嗎?」 「因為心臟康復有益於患者,並能預防心血管事件發生」。 沒錯,運動不僅能鍛鍊自己的身體,更是有益於我們的身心健康。只有切身體會運動帶來的益處,才能更好的感染和帶動患者加入我們。
  • 得了心臟病不能運動?運動對心臟好處多多!
    心血管疾病是威脅人體健康的巨大隱患,心肌因阻塞而缺血,之後如果突然恢復供血,反而會加重損傷心肌組織,在臨床上這被稱為「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 研究發現,在發生再灌注損傷後,適度運動對受損的心臟有直接保護作用,可以提高心臟病再次發作時的存活率。而且,長期有氧運動能夠顯著改善心肌和心臟功能。
  • 還記得36年前移植「狒狒」心臟的女嬰嗎?手術雖成功,但結局惋惜
    因為這名女嬰只有半個心臟,按理來說是無法存活的,但孩子的爸爸媽媽卻想要花費一切的積蓄救治,醫師表明,除非找到適宜的心臟來換,不然孩子活不過滿月,眼看著時間快要到了,爸爸媽媽也預備拋棄,就在這時醫師表明,能夠用狒狒的心臟進行移植,女孩接受了手術,所幸手術很是成功,爸爸媽媽也開端期望能看著孩子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