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門診中,曾遇到一位做了心臟瓣膜置換手術1年的60歲大叔,觀其精神矍鑠,步履穩健,自述術後一直在家,未曾出門運動鍛鍊,體重增長10多斤,問及其是否可以運動?
心臟術後是該靜養,還是運動?
心臟術後是該靜養還是運動,這是很多患者都會問到的一個問題。其實,引起心臟問題的常見疾病,通常都是瓣膜病或者冠心病,但很多人都有點諱疾忌醫,久而久之,其心臟問題就愈加嚴重,直到對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後,才會選擇就醫進行手術。
在手術前,大部分人的活動能力已明顯下降,表現為稍微運動就心跳加速、氣不夠用,或者運動後就出現胸悶、胸痛等不適。通過手術達到了臨床治癒,也就是疾病已得到控制,但由於看病的時機偏晚,對心臟的打擊已經造成,所以心臟需要一段恢復的時間。
在心臟術後的早期,由於胸骨不穩定,需要限制上半身的運動,但在恢復體力後,要及早開始有意識地進行正常生活所需的運動鍛鍊,一般原則是不讓自己疲勞和不適。運動指南推薦每周150分鐘-30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這對於大部分心臟術後的患者而言,都是可以達到的,但要循序漸進,注意自己身體發出的信號。建議在這個過程中,與自己的醫生做好互動。
另外,心臟術後的人由於需要使用一些控制心率的藥物,就不能再以心率作為評估運動強度的標準。還有不少心臟術後的人需吃抗凝藥,要注意避免碰撞,以免出現出血等情況。
手術目的是為了恢復健康,恢復生活質量
從門診複診來看,大部分人做完心臟手術後,都會出現食慾改善、體重增加的情況,究其原因還是吃得多,動得少。一般情況下,人們都是在失去生活質量後,才來尋求手術治療的,但術後卻沒有恢復原有的生活質量,原因是他們始終認為自己是病人,實際上術後是完全可以恢復正常生活的。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主動脈夾層可以說是心血管外科領域致死率、致殘率都非常高的一個疾病。但很多主動脈夾層患者,他們現在的生活和正常人沒什麼區別,術後一樣堅持自己的愛好,如打羽毛球、遊泳、爬山等,當然這些運動強度也是逐步恢復過來的。
#心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