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見代理與貸款詐騙罪在實務中如何區分
但趙峰並未交回營業執照等證件,而是以證件、印證等到銀行貸款了120000元用以償還承包期間的欠款,借款到期後,趙峰一直無錢歸還銀行借款。 【分歧】 趙峰的行為系貸款詐騙還是表見代理: 第一種觀點認為,趙峰的行為構成表見代理。 第二種觀點認為,趙峰的行為已觸犯刑法,構成貸款詐騙罪。
-
談表見代理
對此,人民法院應當正確適用合同法第四十九條關於表見代理制度的規定,嚴格認定表見代理行為。第13條:合同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的表見代理制度不僅要求代理人的無權代理行為在客觀上形成具有代理權的表象,而且要求相對人在主觀上善意且無過失地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
-
最高法:關於表見代理的裁判規則丨中國司法案例研究中心
本文旨在通過介紹表見代理的相關規定與理論,圍繞最高人民法院裁判案例,歸納提煉表見代理的司法裁判規則。基本理論1.概念表見代理,是指雖然行為人事實上無代理權,但相對人有理由認為行為人有代理權而與其進行法律行為,其行為的法律後果由被代理人承擔的代理。
-
最高法院關於「表見代理」的裁判規則(五則)
本文旨在通過介紹表見代理的相關規定與理論,圍繞最高人民法院裁判案例,歸納提煉表見代理的司法裁判規則。表見代理是指雖然行為人事實上無代理權,但相對人有理由認為行為人有代理權而與其進行法律行為,其行為的法律後果由被代理人承擔的代理。
-
表見代理與狹義無權代理
二者很難區分把握,下面就實踐中自己的一點感悟談一下體會。 無權代理分為廣義的無權代理和狹義的無權代理。廣義的無權代理包括表見代理和狹義的無權代理。狹義的無權代理,是表見代理以外的欠缺代理權的代理。所謂表見代理,是指在無權代理的場合,如果善意相對人客觀上有正當理由相信無權代理人具有代理權,從而與其為法律行為,則該法律行為的效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擔。
-
從本案談表見代理的構成及效力
,但法律為了維護交易安全,從促進交易的角度出發,將表見代理視為有權代理,在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該代理行為有效。如何才能使相對人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理由得到法律和法官的認可,本文試結合一起具體的案例,對表見代理的構成作一論述,並對表見代理的效力問題進行了探討。
-
案例| 激辯表見代理,化解法律風險
廣東泰旭律師事務所4月19日,廣東泰旭律師事務所收到東莞市中級人民法院送達的民事判決書,上訴人某電鍍公司(原審被告)訴被上訴人某化工公司(原審原告)、程某(原審第三人)買賣合同糾紛案,終審法院維持原判,由李道龍、許名哲律師擔任代理人的被上訴人程某再獲勝訴,行為人程某和善意第三人化工公司的合法權益得到保護,這也是泰旭律師事務所代理表見代理案的又一勝訴案例
-
表見代理及其司法適用
,將無權代理區分為產生被代理人(本人)責任的無權代理(稱為表見代理),和不產生被代理人(本人)責任的無權代理(稱為狹義無權代理)。我國合同法頒布以前的民事立法中,並無表見代理和狹義無權代理的明確規定,合同法在第四十八條、第四十九條中對狹義無權代理和表見代理作了富有彈性的規定。實際上,表見代理與狹義無權代理有嚴格的區別。 首先,從被代理人的角度看,表見代理與狹義無權代理是一致的,即代理人所實施的行為超越代理權,或者沒有代理權,或者代理權已經終止。
-
最高法院案例|未獲授權且不構成表見代理操作證券帳戶責任認定
未獲授權且不構成表見代理操作證券帳戶責任認定——一方當事人在未獲授權時操作其在證券公司帳戶資產造成損失,且不構成表見代理的,證券公司應承擔賠償責任。標籤:|證券|交易指令|表見代理|認定原則案情簡介:2001年,信用社為獲取高回扣,將價值1.6億餘元國債託管於證券公司。託管期間,曹某在信用社出具給證券公司的授權委託書上,將受託人由付某一人改為付某、曹某兩人,並操作前述證券帳戶,最終造成9000萬餘元的本金損失。證券公司以曹某系有權代理為由,主張免責。
-
表見代理案例學習
寇含順申請再審稱:1.陳榮飛的行為構成表見代理,興廈公司應與陳榮飛承擔共同還款責任。本案有多份證據證明陳榮飛為興廈公司臨潼第一幹休所項目部項目負責人,且陳榮飛將所借款項均用於臨潼第一幹休所項目。因此,陳榮飛在借款時具有使寇含順相信陳榮飛具有代理權的外觀表象,寇含順已盡謹慎注意義務,主觀上善意且無過失。
-
【解讀民法典】表見代理的代理行為有效
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推出「每日一『典』」欄目,每天帶你讀一則民法典的亮點法條。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第一百七十二條。什麼是表見代理?表見代理的代理行為是否有效?第一百七十二條 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仍然實施代理行為
-
表見代理的認定
,一是表見代理的效力,一是表見代理的構成及認定。表見代理屬於代理這個大的範疇之內,因此可以推定,表見代理中代理人亦可出現為限制行為能力人的情況,而不能一概認為,表見代理的代理人都是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③無代理權人的行為有相對人(第三人)存在。其客觀表象為無權代理人所為的法律行為須系向相對人為意思表示或者接受相對人的意思表示。這是因為代理是由三方法律關係構成的,如不存在第三人,則根本無從構成代理,亦無表見代理一說。
-
淺談表見代理與狹義無權代理的區別
廣義的無權代理包括表見代理和狹義的無權代理。狹義的無權代理,是表見代理以外的欠缺代理權的代理。所謂表見代理,是指在無權代理的場合,如果善意相對人客觀上有正當理由相信無權代理人具有代理權,從而與其發生民事行為,則該民事行為的效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擔。審判實踐中,表見代理與狹義無權代理很難區分把握。筆者就審判實踐中自己的一點感悟,談一下如何對二者進行甄別。
-
每日一「典」:表見代理的代理行為有效
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推出「每日一『典』」欄目,每天帶你讀一則民法典的亮點法條。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第一百七十二條。什麼是表見代理?表見代理的代理行為是否有效?第一百七十二條 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仍然實施代理行為
-
從本案看欺詐行為與表見代理的區別
但對徐德法以此持有被告的貸款證及私章等證件並以被告的名義借款5000元的行為如何定性存在分歧:第一種意見認為徐德法憑別人的貸款證及私章等證件假冒別名義騙取了借款屬欺詐行為;第二種意見認為徐德法的貸款行為,被告雖不知情,但原告屬善意且無過錯,並且從表面足以相信徐德法有代理權,根據《合同法》第四十八條規定,其行為構成表見代理。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
-
淺析法律關係中表見代理制度
2013-05-20 15:42:54 | 來源:中國法院網 大化瑤族頻道 | 作者:唐秀勇 案例
-
表見代理與善意取得
二、表見代理構成要件及缺陷 表見代理是無權代理表現形式之一,是指無權代理人的代理行為客觀上存在使相對人相信其有代理權的情況,且相對人主觀上為善意且無過失,因而可以向被代理人主張代理的效力。 表見代理的缺陷表現在:(1)「有理由相信」不可操作。實踐中,隨意性較大,什麼樣的理由可達到「相信」的程度,法律無明文規定。法官只有根據類推適用或授權式(自由裁量)的方法來認定相對人的「理由」,對該類型案作出裁判理由可能是相對立的。(2)如何確定「善意」。目前在學說上和實務上仍然沒有確定的說法,就實際而論,大多數主張相對人「不知」代理人為無權代理人,即為「善意」。
-
一「典」一案:表見代理行為是什麼?這樣的代理是否有效?
一「典」一案:表見代理行為是什麼?這樣的代理是否有效?簡單來說就是表見代理的代理行為有效下面,肇法君就通過一個案例帶大家繼續認識「表見代理」案情回顧2017年10月31日,阿才(乙方)與阿飛、阿蓮(甲方)及某豐服務部(見證方)籤訂房屋買賣合同,約定阿飛、阿蓮向阿才轉讓其所有的位於四會市×
-
一「典」一案:表見代理行為是什麼?這樣的代理是否有效?
但由於甲乙二人關係親密見證者與你認為甲乙彼此知情那麼,這樣的情形就有可能構成了「表見代理」來看看民法典簡單來說就是表見代理的代理行為有效下面,肇法君就通過一個案例帶大家繼續認識「表見代理」案情回顧2017年10月31日,阿才(乙方)與阿飛、阿蓮(甲方)及某豐服務部(見證方)籤訂房屋買賣合同
-
談談表見代理
,筆者認為表見代理的構成要件應是以下幾個方面:1、代理人的代理屬於無權代理。相對人明知代理人無代理權或者相對人與代理人串通,均不構成表見代理。在合同法徵求意見稿中,表見代理的定義是「在無權代理的情況下,如果善意相對人有理由.....」,但在合同法正式頒布時,卻刪除了「善意」一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