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句名篇默寫
1.勸學(5年4考)
荀子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2012年高考大綱全國卷)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2013年高考全國Ⅱ卷、2016年高考全國Ⅰ卷)。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2014年高考大綱全國卷)
【本篇情景式默寫集錦】
(1)荀子《勸學》中「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兩句直接表明了君子廣泛學習並經常反思的意義。
(2)韓愈《師說》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這句話與荀子《勸學》中的「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觀點相同。
(3)荀子在《勸學》中指出「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以親身體驗的「終日思」與「須臾學」對比,強調空想不如學習。
(4)《荀子·勸學》指出,蚯蚓雖然身體柔弱,卻能「上食埃土,下飲黃泉」,是用心專一的緣故。
(5)善於「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總是更容易成功,《荀子·勸學》中表達上述意思的概括性的兩句是「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6)《荀子·勸學》中「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兩句用「木與繩」「金與礪」的關係做比喻,說明了學習的重要性。
(7)《荀子·勸學》強調學習必須日積月累,持之以恆,因而譬喻說:「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8)荀子認為後天的學習可以改變人的本性,在其《勸學》中他從反面強調積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2.登高(5年0考)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本篇情景式默寫集錦】
(1)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現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徵的句子是:「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前人也曾把這兩句譽為「古今獨步」的「句中化境」。
(2)杜甫在《登高》中由高到低,寫詩人所見所聞,渲染秋江景物特點的句子是:「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3)杜甫在《登高》中寫遠望所見,用傳神之筆描寫悽冷江色和長江氣勢的句子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4)杜甫在《登高》中用落葉和江水抒發時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傷的句子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5)杜甫在《登高》中道出鬱積詩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國運之恨,無限悲涼難以排遣的句子是:「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6)杜甫《登高》中的主旨句(表現詩人憂國傷時)是:「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7)「文章憎命達」,這是杜甫對李白的評價,而他自己又何嘗不是這樣呢?《登高》中他用「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的詩句形象地反映了自己生活的窘迫和仕途的坎坷。
(8)杜甫在《登高》中極寫自己羈旅之愁和孤獨之感的句子是:「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 登臺。」
3.己亥雜詩(5年0考)
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本篇情景式默寫集錦】
(1)龔自珍在《己亥雜詩》中形象地表達了自己雖然辭官,但仍會關心國家的前途和命運且借落花立意,傾吐心曲,表現崇高的獻身精神的句子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2)龔自珍在《己亥雜詩》中寫詩人辭官之後的離愁別緒的詩句是:「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 天涯。」
(3)龔自珍《己亥雜詩》中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與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有異曲同工之妙,現在用來形容無私奉獻的精神。
4.山坡羊·潼關懷古(5年考)
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本篇情景式默寫集錦】
(1)張養浩在《山坡羊·潼關懷古》這首曲中,對在離亂中遭受苦難的人民深表同情且點明該曲主旨的句子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2)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中揭示出歷史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任何強大的專制統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終的滅亡的詩句是:「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3)《山坡羊·潼關懷古》中寫潼關的雄偉氣勢,暗示它是兵家必爭之地的詩句是:「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
(4)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中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寫出了潼關地勢險要的句子是:「峰巒如聚,波濤如怒。」
二、古代文化常識
科舉制度——古代學校、古代學官
(一)古代學校
【校】 夏代學校的名稱,舉行祭祀禮儀和教習射御、傳授書數的場所。
【庠】 殷商時代學校的名稱。《孟子·齊桓晉文之事》:「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
【瞽宗】 古人以西為右,殷人尚右尚西,將大學設在西郊,也叫右學。瞽宗是商代大學的名稱。當時大學以樂教為主,樂教的教師也就是樂師。樂師在大學中祀其先祖為樂祖,大學也就成為樂師的宗廟,故稱瞽宗。瞽宗是當時貴族子弟學習禮樂的學校。
【序】 周代學校的名稱。《孟子·滕文公上》:「設為庠序學校以教之。」古人常以庠序稱地方學校,或泛指學校,或指教育事業。
【國學】 先秦學校分為兩大類:國學和鄉學。國學為天子或諸侯所設,包括太學和小學兩種。太學、小學教學內容都以「六藝」(禮、樂、射、御、書、數)為主,小學尤以書、數為主。
【太學】 中國封建時代的教育行政機構和最高學府。魏晉至明清,或設太學,或設國子學(監),或兩者同時設立,名稱不一,制度也有變化,但都是教授王公貴族子弟的最高學府,就學的生員皆稱太學生、國子生。《張衡傳》:「因入京師,觀太學。」《送東陽馬生序》:「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
【鄉學】 與國學相對而言,泛指地方所設的學校。
【國子監】 參見「太學」條。漢魏設太學,西晉改稱國子學,隋又稱國子監,從此國子監與太學互稱,都是最高學府兼有教育行政機構的職能。如明代設「國子監」,而《送東陽馬生序》中則稱之為 「太學」。
【書院】 唐宋至明清出現的一種獨立的教育機構,是私人或官府所設的聚徒講授、研究學問的場所。宋代著名的四大書院是:江西廬山的白鹿洞書院、湖南長沙的嶽麓書院、湖南衡陽的石鼓書院和河南商丘的應天府書院。明代無錫有「東林書院」。
【私塾】 私塾是私學的一種,以經費來源區分,一為富貴之家聘師在家教讀子弟,稱坐館或家塾;二為地方(村)、宗族捐助錢財、學田,聘師設塾以教貧寒子弟,稱村塾、族塾(宗塾);三為塾師私人設館收費教授生徒的,稱門館、教館、學館、書屋或私塾。塾師多為落第秀才或老童生,學生入學年齡不限。
(二)古代學官
【學官】 古代主管學務的官員和官學教師的統稱。如祭酒、博士、助教、提學、學政、教授和教習、教諭等。
【祭酒】 古代主管國子監或太學的教育行政長官。戰國時荀子曾三任稷下學宮的祭酒,相當於現在的大學校長。唐代的韓愈、明代的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事》的作者)都曾任過國子監祭酒。
【博士】 古為官名,現為學位名稱。秦漢時是掌管書籍文典、通曉史事的官職,後成為學術上專通一經或精通一藝、從事教授生徒的官職。《三國志·呂蒙傳》:「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送東陽馬生序》:「有司業、博士為之師。」
【司業】 學官名。為國子監或太學副長官,相當於現在的副校長,協助祭酒主管教務訓導之職。
【學政】 學官名。「提督學政」的簡稱,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試,並督察各地學官的官員。學政一般由翰林院或進士出身的京官擔任。《促織》:「又囑學使俾入邑庠。」學使即學政的別稱。《左忠毅公逸事》:「鄉先輩左忠毅公視學京畿。」指左光鬥任京城地區的學政。
【教授】 原指傳授知識、講課授業,後成為學官名。漢唐以後各級學校均設教授,主管學校課試具體事務。
【助教】 學官名。是國子監或太學的學官,協助國子祭酒和國子博士教授生徒,又稱國子助教。
【夫子】 源於孔子門徒對孔子的尊稱,後為對教師的尊稱。
三、易錯易混成語
兩義成語(一)
【燈紅酒綠】 ①形容尋歡作樂的腐化生活。②形容都市或娛樂場所夜晚的繁華景象。
例:每當夜幕降臨,飯店裡燈紅酒綠,熱鬧非常。
【想入非非】 ①指思想進入虛幻境界,完全脫離實際。②胡思亂想。
【按圖索驥】 ①比喻按照死規矩機械、死板地做事。②泛指按照線索尋找目標。
【左右逢源】 ①形容做事得心應手,怎樣進行都很順利。②形容辦事圓滑。
【不絕如縷】 ①形容形勢十分危急。②形容聲音微弱而悠長。
【瞻前顧後】 ①形容做事以前考慮周密謹慎。②形容顧慮太多,猶豫不決。
【息事寧人】 ①從中調解,使爭端平息,彼此相安。②在糾紛中自行讓步,減少麻煩。
【細水長流】 ①比喻節約使用財物或人力,使經常不缺。②比喻一點一滴地做某件事,總不間斷。
【舞文弄墨】 ①歪曲法律條文作弊。②玩弄文字技巧。
【指手畫腳】 ①形容說話時兼用手勢示意,作中性詞。②形容輕率地指點或批評,作貶義詞。
【戰戰兢兢】 ①形容因害怕而微微發抖的樣子。②形容小心謹慎的樣子。
【眉來眼去】 ①形容以眉眼傳情。②用來形容暗中勾結。
【力透紙背】 ①形容書法遒勁有力。②形容文章深刻有力。
【秀色可餐】 ①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麗。②形容景物非常優美。
【拭目以待】 ①擦亮眼睛等待著。②形容殷切期望或密切關注事態的動向及結果。
【平易近人】 ①態度謙遜和藹。使人容易接近。②文字淺顯,容易理解。
【李代桃僵】 ①指以此代彼。②代人受過。
【玲瓏剔透】 ①形容器物精緻,孔穴明晰,結構奇巧。②比喻人聰明伶俐。
【千錘百鍊】 ①比喻多次的鬥爭和考驗。②比喻對詩文等做多次的精細修改。
【四平八穩】 ①形容說話、做事穩當。②形容做事只求不出差錯,缺乏創新精神。
【醍醐灌頂】 ①比喻聽了高明的意見使人受到很大啟發。②形容清涼舒適。
【苦心孤詣】 ①指刻苦鑽研探索,學問技藝超群,達到某種獨到的境界。②指為達到某種目的而煞費苦心。
例:公司能有今天的規模並在社會上享有這麼高的知名度,是他苦心孤詣地經營的結果。
【淋漓盡致】 ①形容文章、談話等詳盡透徹,發揮充分。②形容暴露得很徹底。
【短小精悍】 ①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強幹。②形容文章、戲劇等篇幅短而有力。
【潔身自好】 ①指保持自身純潔,不同流合汙。②指怕惹是非,只關心自己,不關心公眾事情。
例:對危害社會的不良行為,我們應當堅決制止,決不能採取潔身自好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