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次
內容
6
名句名篇默寫
《氓》 《漁家傲·秋思》 《相見歡》 《無題》
古代文化常識
飲食出行
易錯易混成語
易用錯對象成語(一)
一、名句名篇默寫
1.氓(5年0考)《詩經》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至於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於嗟鳩兮,無食桑葚!於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漸車帷①裳。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於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注】 ①帷:粵教版教材中為「幃」。
【本篇情景式默寫集錦】
(1)《詩經·氓》寫女子在無奈之下與男子約定婚期的句子是:「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2)《詩經·氓》用動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愛情的句子是:「於嗟鳩兮,無食桑葚!」
(3)《詩經·氓》寫女子家人對其不理解、譏諷女主人公的句子是:「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4)《詩經·氓》中與「青梅竹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5)《詩經·氓》寫女子不願同氓終老的句子是:「及爾偕老,老使我怨。」
(6)《詩經》以賦比興為典型的表現手法,《氓》中「桑之落矣,其黃而隕」兩句就採用了比興手法,形象地展示出女子愛情凋零、容貌枯槁的悽楚。
(7)《詩經·氓》中表現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勞作的兩句是:「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8)女子對愛情態度專一,男子對愛情卻懷有二心。這種鮮明的對比在《氓》一文中,集中體現在「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9)《詩經·氓》中女子總述自己在婚姻生活中得到的教訓的句子:「於嗟女兮,無與士耽!」
2.漁家傲·秋思(5年0考)範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
【本篇情景式默寫集錦】
(1)王維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突出邊塞的壯美,《漁家傲·秋思》中的「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用相同景物卻描寫了邊塞的悲涼。
(2)《漁家傲·秋思》中抒發徵夫戍邊難歸的無奈和對家鄉的眷念之情的句子是:「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
(3)「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是《滕王閣序》中的經典語句,範仲淹《漁家傲·秋思》中的「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也用了「衡陽雁」的意象。
(4)範仲淹《漁家傲·秋思》中,點明地域、時令及詞人對邊地風物的異樣感受的詞句是:「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5)《漁家傲·秋思》一詞中,寫邊塞將士思念故鄉,卻因為邊患未平而不能做歸家打算的兩句是:「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
3.相見歡(5年0考)李 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本篇情景式默寫集錦】
(1)李煜的《相見歡》中,以動作的描寫,揭示了詞人內心深處隱藏的不能傾訴的孤寂與悽婉的詞句是:「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2)杜甫《春望》中,「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化無情之物為有情,抒發了感時傷世之情;李煜的《相見歡》中「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則化無形之情為有形,寫出了亡國的哀思。
(3)李煜《相見歡》中,選取典型景物,情景交融地描畫出作者的孤獨悽寒之感的句子是:「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4)李煜《相見歡》中,以絲的千頭萬緒比喻離愁的紛亂和難解的句子是:「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5)李煜《相見歡》中,常被用來形容人內心煩亂,或形容某些事情難以處理解決的句子是:「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4.無題(5年0考)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本篇情景式默寫集錦】
(1)在李商隱《無題》中,常用來比喻教師的工作,被人們用來讚美無私奉獻精神的詩句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2)李商隱《無題》中,通過傳說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徑,表達自己的情感的詩句是:「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3)李商隱在《無題》中,運用蓬山、青鳥的神話傳說,寄託自己的深長情意的句子是:「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4)李商隱在《無題》中,寫暮春時與自己所愛的女子別離的傷感情景的句子是:「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5)《無題》中,清冷的月光下,詩人設想對方傷感久別的種種情景的詩句是:「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二、古代文化常識
飲食出行
【五穀】古代所指的五種穀物。「五穀」,古代有多種不同說法,最主要的有兩種:一種指稻、黍、稷、麥、菽;另一種指麻、黍、稷、麥、菽。兩者的區別是:前者有稻無麻,後者有麻無稻。古代經濟文化中心在黃河流域,稻的主要產地在南方,而北方種稻有限,所以「五穀」中最初無稻。
【五牲】五種動物,具體所指說法不一:一種指牛、羊、豬、犬、雞;一種指麋、鹿、麇、狼、兔;還有一種指麇、鹿、熊、狼、野豬。第一種說法流傳較廣。
【五味】指酸、鹹、甜(甘)、苦、辣(辛)五種味道。烹調上講究「五味調和」。
【六畜】指六種家畜:馬、牛、羊、豬、狗、雞。
【古代食器】古代食器種類很多,主要的有:簋(guǐ),形似大碗,人們從甗(yǎn)中盛出食物放在簋中再食用。簠(fǔ),是一種長方形的盛裝食物的器具,用途與簋相同,故有「簠簋對舉」的說法。豆,像高腳盤,本用來盛黍稷,供祭祀用,後漸漸用來盛肉醬與肉羹了。皿,盛飯食的用具,兩邊有耳。盂,盛飲之器,敞口,深腹,有耳,下有圓形之足。
案,又稱食案,是進食用的託盤,形體不大,有四足或三足,足很矮,古人進食時常「舉案齊眉」,以示敬意。古人食肉常用匕把鼎中肉取出,置於俎上,然後用刀割著吃。匕,是長柄湯匙;俎,是長方形砧板,兩端有足支地。古人常以刀匕、刀俎並舉,並以「俎上肉」比喻受人欺凌、任人宰割的境遇。《鴻門宴》中「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說的就是這種境遇。
箸,夾食的用具,與「住」諧音,含有停步之意,因避諱故取反義為「快」,又因以竹製成,故加個「竹」字頭為「筷」,沿用至今。質料可選用竹、木、陶、青銅等。古代統治者所用的筷子,有的用金、銀或象牙製成。
【古代炊具】我國古代炊具有鼎、鑊(huò)、甑(zèng)、甗(yǎn)、鬲(lì)等。
鼎,最早是陶製的,殷周以後開始用青銅製作。鼎腹一般呈圓形,下有三足,故有「三足鼎立」之說;鼎的上沿有兩耳,可穿進棍棒抬舉。可在鼎腹下面燒烤。鼎的大小因用途不同而差別較大。古代常將整個動物放在鼎中烹煮,可見其容積較大。夏禹時的九鼎,經殷代傳至周朝,象徵國家最高權力,只有得到九鼎才能成為天子,可見它是傳國之寶。
鑊是無足的鼎,與現在的大鍋相仿,主要用來烹煮魚肉之類的食物;後來它又發展成對犯人施行酷刑的工具,即將人投入鑊中活活煮死。
甑,是蒸飯的用具,與今之蒸籠、籠屜相似,最早用陶製成,後用青銅製作,其形直口立耳,底部有許多孔眼,置於鬲或釜上,甑裡裝上要蒸的食物,水煮開後,蒸氣透過孔眼將食物蒸熟。
鬲與鼎相近,但足空,且與腹相通,這是為了更大範圍地接受傳熱,使食物儘快爛熟。鬲與甑合成一套使用稱為「甗」。鬲只用作炊具,故體積比鼎小。
【古代酒器】尊,是古代酒器的通稱,作為專名是一種盛酒器,敞口,高頸,圈足。尊上常飾有動物形象。
壺,是一種長頸、大腹、圓足的盛酒器,不僅裝酒,還能裝水,故後代用「簞食壺漿」指犒勞軍旅。
彝、卣(yǒu)、罍(léi)、缶(fǒu),都是形狀不一的盛酒器。
爵,古代飲酒器的總稱,作為專名是用來溫酒的,下有三足,可升火溫酒。角,口呈兩尖角形的飲酒器。
觥(gōng),是一種盛酒、飲酒兼用的器具,像一隻橫放的牛角,長方圈足,有蓋,多作獸形。觥常被用來罰酒,歐陽修《醉翁亭記》中有這樣的描述:「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杯,橢圓形,是用來盛羹湯、酒、水的器物。杯的質料有玉、銅、銀、瓷,小杯為盞、盅。卮,也是一種盛酒器,《鴻門宴》中有「卮酒安足辭」之句。
【羹】即肉汁。有兩種:一種是純肉汁,供食飲;另一種是肉羹,製成五味調和的濃肉湯,後泛指煮或蒸成的汁狀、糊狀的食品。在古代,肉是「肉食者」才能吃到的,貧苦百姓只能用白水煮菜為羹,這就是所謂的菜羹。
【膾炙】膾,切細的魚、肉;炙,烤熟的肉。古代鮮肉一般用火炙,就像今天的烤羊肉串;幹肉則用火烤。「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可見古代膾食需要很高的刀工技法。膾炙,是人們所共同喜好的,後來把詩文為人所稱頌叫作「膾炙人口」。
【古代家具】我國古代家具主要有席、床、屏風、鏡臺、桌、椅、櫃等。蓆子,是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具,最早由樹葉編織而成,後來大都由蘆葦、竹篾編成。古人常「席地而坐」,足見蓆子的應用是很廣泛的。床,是蓆子以後最早出現的家具。一開始,床極矮,古人讀書、寫字、飲食、睡覺幾乎都在床上進行。《孔雀東南飛》:「阿母得聞之,槌床便大怒。」詩中的「床」指的是坐具。和這種矮床配合用的家具有幾、案、屏風等。還有一種矮榻常與床並用,故有「床榻」之稱。魏晉南北朝以後,床的高度與今天的床差不多,成為專供睡覺的家具。唐宋以來,高型家具普及,有床、桌、椅、凳、高几、長案、櫃、衣架、巾架、屏風、盆架、鏡臺等,種類繁多,品種齊全。各個朝代的家具,都講究工藝手法,力求圖案豐富、雕刻精美,表現出濃厚的中國傳統氣派,成了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其獨特風格與樣式,對世界不少國家產生過深遠影響。
【古代交通工具】輦,古代用人拉著走的車子,後多指皇帝、皇后坐的車子。如:輦輅(皇帝的車駕)、輦轂(皇帝坐的車子)、輦道(帝王車駕所經的道路)、輦路(天子御駕所經的道路)、輦乘(指帝王與后妃專用的車乘)、輦御(皇帝的車輿)。
【長亭短亭】長亭短亭,在古代是指設在路旁的亭舍,用來當作餞行的地方,後引申為旅程遙遠。
【秉燭夜遊】手持蠟燭在夜間行遊。意謂人生短暫,應當及時行樂。唐·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
三、易錯易混成語
易用錯對象成語(一)
【風姿綽約】形容女子姿態優美。錯例:公園裡擺放的各種盆栽菊花,奼紫嫣紅,微風一吹,更是風姿綽約。(「風姿綽約」不能用來形容花木)
【楚楚動人】形容女人打扮得漂亮,姿態嬌柔,能打動人。錯例:文章生動細緻地描寫了小麻雀的外形、動作和神情,在敘述、描寫和議論中,傾注著強烈的感情,讀來楚楚動人,有很強的感染力。(「楚楚動人」不能用來形容文章的描寫)
【洗心革面】改正錯誤,重新做人。錯例:本刊將洗心革面,繼續提高稿件的編輯質量,決心向文學刊物的高層次、高水平攀登。(「洗心革面」只能用於人,不能用於物)
【倚馬可待】原意是站在即將出發的戰馬前起草文件,很快就可以完稿。特指人的文思敏捷。錯例:他呀,做起事來可麻利了,無論做什麼都倚馬可待。(「倚馬可待」不能用來形容做事)
【炙手可熱】比喻氣焰很盛,權勢很大。錯例:《大河之舞》自1994年首演以來便炙手可熱,並且引燃了全球的踢踏舞熱潮,更是被全球藝人一致推崇為當代最具愛爾蘭民族風格的經典音樂劇。(「炙手可熱」只可指人,不能指其他的)
【美輪美奐】形容房屋多而又高大華麗或形容裝飾布置等美好漂亮。錯例:博物館裡珍藏著大量有藝術價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種花鳥蟲魚、人物形象都栩栩如生,美輪美奐。(這裡用來形容「石刻作品」中的「花鳥蟲魚」和「人物形象」,顯然是陳述對象的誤用)
【絡繹不絕】形容行人車馬來來往往,接連不斷。
【揮灑自如】形容寫文章、作畫等,運筆自如,不受約束。不可用於舉止風度。
【不可磨滅】指事跡言論等將始終保留在人們的記憶中。與痕跡、印象、功績、事實、道理等搭配,若與情感、友誼搭配則錯。
【人老珠黃】指婦女因為老了而被輕視,就像珠子年代久了會變黃,不如新珠子值錢一樣。只用於婦女。
【如履薄冰】形容謹慎戒懼。多用於人的心緒,不能用於環境。強調主觀心態之謹慎小心,而非客觀情況之危急。
【巧奪天工】指人工的技藝極其精巧,勝過天然。錯例:翹首西望,海面託著的就是披著銀髮的蒼山。蒼山如屏,洱海如鏡,真是巧奪天工。(「巧奪天工」適用於描述人工製作的東西。例句陳述的對象主體是自然界中的「蒼山」和「洱海」,強調的是自然造物之美,故錯。)
【草長鶯飛】形容江南春色的美好。錯例:三月的呼倫貝爾大草原草長鶯飛,春光迷人。(這裡說的是北方大草原,「草長鶯飛」使用不恰當)
【信筆塗鴉】形容書法拙劣或胡亂寫作。錯例:他從小就喜歡畫畫,常在紙上信筆塗鴉,現在他畫的鳥已是栩栩如生。(「信筆塗鴉」不是指畫「鴉」)
【汗牛充棟】用牛運書,牛累得要出汗;用屋子放書,要放滿整個屋子。形容書籍很多。錯例:古人中不乏刻苦學習的楷模,懸梁刺股者、秉燭達旦者、聞雞起舞者,在歷史上汗牛充棟。(「汗牛充棟」只能指書多,不能指人多)
【如坐春風】比喻在不知不覺中受到長輩或良師的懇切教誨。錯例:辯論會上,聽了同學們慷慨激昂的發言,張教授真有一種如坐春風的感覺。(「如坐春風」用錯了對象)
【舉案齊眉】形容夫妻之間相敬相愛,關係融洽。錯例:老張一家三代,十多年來和睦相處,真可謂舉案齊眉、相敬如賓。(「舉案齊眉」「相敬如賓」只能用於夫妻之間)
【東山再起】原指東晉謝安退職後在東山做隱士,後來又出任要職。後用以指失勢之後重新恢復地位。錯例:打假活動是長期的,如果我們稍有疏忽,冒牌貨就會東山再起。(「東山再起」用於人,而不用於物)
【朝思暮想】一天到晚地思念。往往用於思念,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想」。錯例:沒有好劇本就沒有好戲可演,用質量差的劇本,演了就賠錢,所以尋找好本子就成了不少影視製作人朝思暮想的事。(句子中的「朝思暮想」應該用「夢寐以求」來替換)
【不知所云】指說話人語言混亂,所說內容讓人無法理解。錯例:陳寅恪先生上課時旁徵博引,還不時夾著所引史料的數種語言文字,這使得語言基礎差、文史基礎知識貧乏的學生簡直不知所云。(此句是指聽話人聽不懂,「不知所云」用錯了對象)
【相敬如賓】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像對待賓客一樣。用於夫妻之間,常與「舉案齊眉」連用,其他如「琴瑟之好、破鏡重圓」只能用於夫妻之間,不能用於朋友、同學、同事之間。
【青梅竹馬】指夫妻倆或戀人從小就相識。只能用於幼時就認識的夫妻或戀人。
【休戚相關】彼此間禍福互相關聯。只能用於人物之間,不能用於事物之間。
【置若罔聞】指不予理睬,放在一邊不管,好像沒聽見一樣。不可用於視覺方面。
【篳路藍縷】形容創業的艱苦。不可用來形容生活艱辛。
【三令五申】再三地命令和告誡。多指上級對下級,領導對群眾。
【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識的人偶然相遇。錯例:這對老朋友分別了近半個世紀,沒想到這次居然在大街上萍水相逢,於是站在路邊暢談起來。(該句用來形容老朋友相遇屬對象誤用)
【豁然開朗】形容由狹窄昏暗一變而為開闊敞亮,不能用來形容人的性格。
【不恥下問】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識比自己少的人請教為可恥。錯例:同學們有不懂的問題應虛心向老師請教,不恥下問。 (用錯了對象。 )
【循序漸進】指學習、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驟逐漸深入或提高。只用於學習、工作。
【豆蔻年華】指十三四歲的少女。
【破鏡重圓】比喻失散或離婚後重新團聚。 (用於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