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不可見之兵」

2020-12-20 人民網

原標題:善用「不可見之兵」

  「形兵之極,至於無形。」 善用、巧用「不可見之兵」,助己「可見之兵」作戰,才能用好實力上的「擊虛」、主觀指導上的「出奇」、心理對抗上的「奪心」、態勢營造上的「致人」,創造未來戰爭藝術的歷史活劇。

  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曾有一番關於用兵的宏論:「夫兵者,有可見之兵,有不可見之兵。可見之兵者,荷戟執戈,肉身之士;不可見之兵,日月星辰,風雲水火,山川之靈氣,如此萬物萬象均可為兵。」意思是說,在戰場上,除了看得見的手持兵器的士兵外,其他天候、地理、萬物萬象等客觀條件,通過指揮員的主觀籌謀,都可以作為一種無形的甚至是至關重要的制勝因素,能動地運用於作戰中,最終達到制勝之目的。

  「不可見之兵」在戰爭中有著特殊的作用。1937年9月25日,我八路軍115師平型關戰役,一舉殲滅日軍精銳坂垣師團1000多人,其中重要的一條原因就是藉助了戰場有利於我的特定環境,使我軍居高臨下,兩側夾擊,而日軍處於兩側均為高約百米以上的峽谷之中,毫無迴旋之地,只能被動挨打。相反,1949年10月25日我軍實施的金門島登陸作戰,由於沒有準確把握潮汐規律,致使輸送第一梯隊的船隻擱淺,無法返回接運第二梯隊,使我軍遭受重大傷亡,登島失利。由此可見,「不可見之兵」對作戰的成敗有著多麼大的影響。

  現在,有的同志認為信息化條件下的作戰是「全天候」「全透明」作戰,「天文、地理、萬物萬象」不再那麼重要了。因而言必稱信息化,動輒論武器,以致戰法研究「天文地理」擺不上位置,戰術演習「萬物萬象」進不了情況,這是極不可取和非常有害的。作戰背景雖然發生了變化,但是信息化條件下作戰依然是在一定的時空中進行的,離不開地形、天氣等客觀自然因素的制約和影響,比如精確雷射制導炸彈,若是遇上了雲霧,也難以實現「精確」。1999年北約空襲南聯盟,南聯盟軍民對北約鋪天蓋地的高技術空襲兵器,或利用山谷、衝溝深藏不露,或利用森林、植被巧妙偽裝,廣泛調動隱藏在巴爾幹山川靈氣中的「不可見之兵」,就曾使北約部隊大傷腦筋,南聯盟也因此在多日空襲後仍保存了90%以上的軍事實力。

  隨著科技發展和戰爭形態的演變,信息化戰場上「不可見之兵」早已不止「天文地理」,信息、網絡、電磁、心戰等「不可見之兵」,也成為戰場的主流,出奇制勝的戰例更俯拾皆是。l982年的貝卡谷地之戰,以色列組織利用E-2C預警機和波音707電子偵察幹擾飛機,使敘方防空預警系統喪失情報保障能力,打開了電磁空間的突破口,進而使敘軍整個防空系統遭到分解,防空飛彈陣地在短短6分鐘內就被全部摧毀。1999年12月,在俄軍攻打格羅茲尼的戰鬥中,非法武裝利用巷戰時從俄軍手中繳獲的通信器材,巧妙插入俄軍戰術通信系統,誤導俄軍攻擊分隊進入其伏擊圈,導致多支俄軍進攻分隊遭受重創。

  信息化條件下作戰,我們與強敵交鋒,若單純地和敵人比技術、拼裝備打堂堂之陣的對等之仗,顯然是「乞丐與龍王比寶」的不明智之舉。而在重視技術裝備運用的基礎上,善用「不可見之兵」,趨利避害,努力制約敵先進武器性能的發揮,削弱敵作戰實力,創造出有利於己而不利於敵的戰機,助己「可見之兵」作戰,才是以劣勝優的制勝之道。

(來源:解放軍報)

相關焦點

  •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是什麼意思?
    至於為什麼變成「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很明顯是民間對楊素的這六句又進行了再加工。對於老百姓來說,「監國」是不可企及的事情,多提無益,因此刪掉不講。而「行商」,雖然在「士農工商」中排名最末,但是在民間自發的商品交易是普遍的,雖然有大商人的為富不仁,但也有小商人的誠信為本,所以估計很多人也不愛聽,因此不提也罷。「慈不掌兵,義不理財」是最早定型並被《增廣賢文》收錄的,自然有其民間理論基礎,在去除楊素對這一諺語的文人化處理之後(保留了老百姓認可的新增「情不立事,善不為官」),這一俗語就正式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
    (文章選自網絡)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
  • 俗語「慈不掌兵,義不掌財,情不立事,善不為官」,是什麼意思?
    大家好,我是小路,是一個傳統文化愛好者,我會用不一樣的視角與你一共見證歷史,共享知識,下面請欣賞我的原創文章。俗語「慈不掌兵,義不掌財,情不立事,善不為官」,是什麼意思?我們中華民族是有淵源的文化的,我們的先輩們用他們的經驗為我們總結出了很多的俗語,這些俗語有的是講述生活道理的,有的是講述接人待物的,有的是講述為人處世的,很多的俗語中都是含有非常多的人生道理的,值得我們去好好的品讀學習,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不小的幫助。
  •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的出處及道理是什麼?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的出處及道理是什麼?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幾千年來,無數先輩們為我們留下了許多文化和精神財富,《增廣賢文》就是其中之一。「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這四句話常被今人引用。慈不掌兵仁慈者是無法帶兵的。帶兵打仗不能心慈手軟。戰場上瞬息萬變,戰機稍縱即逝,如果不能嚴明軍紀,做不到軍令如山,就會貽誤戰機,可能導致己方處於危險之中,甚至全軍覆沒,後患無窮。
  • 老祖宗智慧: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究竟何意
    而說到「慈不掌兵、義不理財」這兩句,相信很多的人都是曾經聽說過的,那麼你可知道還有其他兩句嗎?合在一起就是「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而這思路究竟是什麼意思呢?這可是老祖宗總結下來的智慧啊!
  • 能用眾智,善用眾力
    漢代名將韓信在比較自己和劉邦帶兵上的差別時說:「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將將」和「將兵」,道出領導和被領導的區別。劉邦的成功之處,也就在於能用、善用眾人的智慧,讓韓信、張良、蕭何各盡其才。這也正如三國時期孫權所說:「能用眾力,則無敵於天下矣;能用眾智,則無畏於聖人矣」。  領導幹部要善於整合力量。
  • 俗語「慈不掌兵、義不養財、善不為官、情不立事、仁不從政」何意
    《增廣賢文》內容的覆蓋面很廣,幾乎涵蓋做人做事的方方面面,其中有一句話說得非常直白且蘊含著做人的大智慧——慈不掌兵、義不養財、善不為官、情不立事、仁不從政。咱們不妨聊一聊這句古訓背後的現實意義。慈不掌兵咱們看電視或讀文史類的書籍,經常會聽到一句話「一將功成萬骨枯」。
  •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這句老話過時了嗎
    在被普遍認可的民間處世哲學中,有一句話是: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這句話源自《增廣賢文》,原句只有8個字:「慈不掌兵,義不掌財」。經過數千年的演變和發展,最終形成16字的經典。尤其在處理人的問題上,要當斷即斷、不留後患。當然,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那還是別掌兵了。2、情不立事在歷代皇帝中,慕容熙是唯一因「情」字亡國的。他用情之深,用語言難以形象!
  •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啥意思?老實人要謹記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啥意思?老實人要謹記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小編就看到了一本書叫做《增廣賢文》,不知道各位聽說過這本書沒有,這一本書裡記載了不少的諺語以及一些很好的格言,對人是很有教育意義的,今天小編就從這本書裡給大家分享一句比較有有意義的話:「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這句話是啥意思?老實人要謹記,為什麼老實人要謹記,我們一起來看是什麼意思。
  • 為什麼說「慈不掌兵、義不養財、善不為官、情不立事、仁不從政」
    增廣賢文慈不掌兵孫子兵法中曾說,為將者,要求有智、信、仁、勇、嚴這五德。孫子「凡此五者,將之過也,用兵之災也。覆軍殺將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這五點是將帥易犯的過失,是用兵的災害。軍隊的覆滅、將帥的被殺,都是由於這五種致命弱點造成的,這是做將帥的人不可不充分注意的。
  • 慈不掌兵,義不養財
    ,增廣賢文中有:慈不掌兵,義不理財(或養財)之語。俗語又延伸成四句: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養財,善不為官。命理中,擇業屬於幹預一個人後天運勢的成分。仁愛之心並非不好,而是不宜仁慈過度。如果掌兵之人當嚴不嚴、心慈手軟,姑息遷就、失之於寬,便會造成令不能行,兵不能治。就像一個父親過於驕縱孩子,會造成失敗。
  • 「慈不掌兵,義不掌財,情不立事,善不為官」,你怎麼理解?
    前兩句「慈不掌兵,義不理財」出自增廣賢文一書,至於後兩句那就是流傳演繹,後人所添加。那麼這四句話我們該怎麼去理解呢?首先,慈不掌兵的典故出自「孫武練兵」,相傳孫武下山投奔吳王,吳王為了試探他的本事,就找了十幾個宮女妃子讓他操練,結果這些宮女都以為是在玩遊戲,根本不聽孫武指揮,哪知孫武手起刀落之下,就以違抗軍令為由,殺了吳王的兩個妃子,這下包括吳王在內的所有人都傻了眼,從此乖乖聽話。
  • 古之成大事者,道儒法兵並行不悖
    老子還主張,要棄智絕聖,才能復天道自然之教。這裡講的絕聖棄智,就是指絕棄儒家的人道思想。並進一步主張,要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這樣才能永遠地天人相合,永遠不會脫離天道。 作為老子的傳人,莊子進一步發揮了老子的天道思想。一直追溯到天人兩分的歷史關口,對秉持人道的儒家進行窮追猛打,連黃帝也未能倖免。面對道家的天道思想對儒家人道思想的非難,荀子展開了反擊。
  • 俗語「慈不掌兵,義不理財」,後半句更經典,說透為人處世之道
    人的一生,不過短短幾十年,即使那些高壽之人,最多也就一百多歲,與無窮無盡的歲月相比,簡直可以忽略不計。但是,在這看似短暫的數十年當中,會遇到形形色色之人,無論是在家鄉工作,還是選擇到外地打拼,都要與不同的人打交道,無法孤立存在。
  • 不惰者 眾善之師
    正所謂,「堅志者,功名之主也;不惰者,眾善之師也」。不惰,即為勤奮、勤勞、勤勉、勤懇。這些優秀品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千百年來備受推崇。懸梁刺股、帶經而鋤、鑿壁借光、囊螢映雪……無不折射出故事主人公勤奮刻苦的奮鬥歷程,也成為激勵後人不斷奮鬥的精神財富。「君子終日乾乾」。真正勤奮之人,具有堅忍不拔的毅力、紛擾不煩的耐心、貞固不變的氣質。
  • 古訓「慈不掌兵,義不掌財」是什麼意思?
    「慈不掌兵,義不掌財」,這兩句話是來自於《增廣賢文》。原本的意思是心腸軟的人不適合領導軍隊,因為沒有威嚴,軍隊不能做到令行禁止,而後一句說的是一個人太講義氣了,不容易守住財富。完整版應該是: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這是我國古人長時間總結出來的規律,這些道理都是很有道理的。義不掌財其實解釋起來也就是四個字:仗義疏財!一針見血。
  • 晨讀|釋放善意,是善之花
    釋放善意,是善之花。人心的善意,要舒捲飛揚於現實,這比只是蘊藏於心更具意義。就如花之綻放,是樹枝抽芽暴綠的更高境界一樣,釋放善意,是善意的本義。內心的情感可以深藏,而善意應該釋放。能夠釋放善意,足以說明你擁有善良,並且把善意轉化為了一種向上的能量。而向你投去的讚美的目光,又凝聚了更多的正能量,在你心房,也在別人身上。
  • 為什麼劍被稱為「百兵之君」、「兵器之王」、「短兵之祖」
    在我國,關於劍的稱謂也有很多,流傳比較多的就是文章標題中所提到的這幾個了:「百兵之君」,「兵器之王」,「短兵之祖」。下面就分別解釋一下這幾個,「百兵之君」:這裡的「君」字,其實是一語雙關,既有君子的意思,又有君王的含意,先說一下君子的意思,我們知道,中國古代提倡的是儒家文化,從西漢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家思想一直都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主流思想。
  • 棍為百兵之祖:《西遊記》中用棍的角色多達十位
    常言道:「劍為百兵之首,刀為百兵之王,棍為百兵之祖」,《西遊記》中的神仙妖怪使用的各類兵器五花八門數不勝數,但知名人物使用最多的兵器仍舊是棍,這裡的說的棍棒不包括狼牙棒、蟠龍拐之類的兵器。本文不做兵器以及人物的排名,純粹以出場為順序排列。
  • 善敗者不亡
    「善敗者不亡」是今年理解最深刻的一句話,也想用這句話來致敬即將過去的2020年。 「善敗者不亡」,出自於諸葛亮的兵法,但是一直沒有很好的理解這句話。什麼叫善敗?善敗這個詞語很少用,我們經常會用「善後」來指妥善處理遺留下來的事情,如果這麼理解,善敗就是妥善處理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