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肉離腸癌有多遠?

2020-12-20 有來醫生網

絕大多數的大腸癌是從大腸息肉逐步轉變過來的,一般認為這個過程大概需要5-10年。大腸息肉是腸黏膜上隆起性病變,由於少有症狀,也很少引起出血和梗阻,因此不易被發現。多數患者是在體檢或檢查其他疾病時被發現,切除結腸息肉可阻斷大腸癌的發生。

大腸息肉從性質上劃分,主要有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前者由腸道增生性炎症引起,惡變可能性極小;而腺瘤性息肉歸入癌前病變已被公認。腺瘤分為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和混合性腺瘤三種,其中絨毛狀腺瘤的癌變率最高,管狀腺瘤的癌變率最低。腺瘤性息可能也與遺傳、慢性炎症刺激、生活習慣、慢性便秘等因素有關。腺瘤性息肉不會自行消退,不及時處理可慢慢長大,發生癌變的機率較高。炎性息肉雖然相對安全,但長期受炎症刺激,也有腺瘤發展可能。

大部分有經驗的醫生肉眼下大致可以判斷良惡性,但活檢後病理診斷才是金標準。另一方面,即使切除了息肉,也有復發的可能,所以定期複查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一般單發息肉切除後,每年需查一次腸鏡,連續2-3年檢查不復發,可以改為每5-10年查一次。對於術後病理提示絨毛狀腺瘤、鋸齒狀腺瘤和高級別上皮瘤變的息肉容易復發和癌變,有條件者根據個體情況可更加密切的複查。

國內越來越多的高脂低纖維飲食方式可能是結腸癌發病率升高的重要原因。多進食綠葉蔬菜、西紅柿、茄子、胡蘿蔔等,有利於腸道蠕動,減少息肉的發生。

關於大腸息肉的認識

1、結腸息肉是內鏡下的診斷,性質包括炎性、增生性、錯構瘤、腺瘤、癌等等,需要進一步的病理檢查以明確。

2、一般認為95%以上的大腸癌是大腸息肉中的腺瘤癌變而來的,大腸腺瘤應儘早治療。但並不是所有的腺瘤都會癌變,因此也無需盲目緊張。

3、內鏡下治療息肉在絕大部分中大型醫院都有開展。因息肉部位、大小、形態、病理類型各不相,操作難度和風險也各不一樣。

4、鏡下治療的風險包括:出血、穿孔、息肉切除不完全、心腦血管意外等等。有時候可能需要追加手術。

5、目前沒有藥物能夠預防或者治療息肉,有效的辦法是定期複查腸鏡或者鋇灌腸,發現息肉及時處置。醫生會根據每個人的情況綜合判斷。

關於篩查

1、起始年齡:40歲

2、目標人群:

(1)所有有便血、黑便、貧血和體重減輕等結直腸報警症狀的人群。

(2)50歲以上無結直腸癌報警症狀的人群。

3、目標人群中的高風險人群和一般風險人群:

高風險人群:滿足以下任意1條者

(1)大便潛血陽性。

(2)一級親屬有結直腸癌病史。

(3)以往有腸道腺瘤史。

(4)本人有癌症史。

(5)有大便習慣的改變。

(6)符合以下任意2條者:慢性腹瀉、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闌尾炎或闌尾炎切除史、慢性膽囊炎或膽囊炎切除史、長期精神壓抑、有報警信號(低熱、消瘦、貧血等)。

一般風險人群:無上述任意1條者。不同的患者篩查起始時間及間隔時間也不盡一致。

相關焦點

  • 腸息肉和腸癌在症狀上有什麼區別?
    腸息肉和腸癌在症狀上有什麼區別?當然有一些人會有非特異性的症狀:特別是較大的息肉可能會有偶爾便血、排便習慣改變、腹痛、腹瀉、肛門墜脹、大便性狀改變等腸道情況,並且以上症狀缺乏特異性。
  • 腸息肉會誘發腸癌嗎?腸道長出息肉身體有什麼症狀?如何預防?
    我們的腸道本來應該是光滑的,但是因為腸道息肉的出現,就會讓腸道變得不光滑,同時也會增加患腸道疾病的機率,對身體健康帶來不利的影響。很多人在發現自己的腸道有息肉之後,都會變得非常的慌張,擔心這些息肉會一步步惡化成腫瘤,造成腸癌,那麼腸道息肉真的會惡化成腸癌嗎?
  • 「胃痛」離「胃癌」有多遠?
    胃痛離胃癌到底有多遠?有沒有衡量和判斷的標準?   在現代都市人中,胃痛已經變成了一種常見病,工作太忙忘記吃飯,努力賺錢飢一餐飽一餐,胃痛自然而然的發生,同時對很多人來說似乎也不是什麼大問題,有人胃痛長達十幾年也沒事,可你是否會隱隱擔憂,自己胃痛的老毛病會和癌症扯上關係呢?那麼,哪些胃痛可能癌變?胃痛離胃癌到底有多遠?
  • 腸息肉「拖」出來的腸癌,很致命!便便的4種變化,警惕腸息肉
    很多粉絲在問「體檢查出腸道息肉怎麼辦?會癌變嗎?」其實出現腸道息肉還是挺嚴重的,當腸道裡的良性息肉沒有得到及時處理,就會在腸道裡越長越大,同時可能使整個息肉發生癌變,致使癌細胞擴散到腸壁,繼而將演變為腸癌。因此,為了降低腸癌發生的機率,提早對腸道裡的息肉進行幹預非常關鍵。
  • 腸息肉到腸癌,只需要4步!鄭重提醒:這些大便「異常」別忽視
    01 現在覺得,死真的很可怕 誰都曾無知過,那時的我不怕死,總覺得死亡離自己太遙遠。但在醫院照顧媽媽這一年多來,我唯一害怕的就是死亡。
  • 從腺瘤息肉到腸癌需要多久?息肉多大會癌變?一次性為你詳細回答
    從腺瘤息肉到腸癌需要多久?息肉多大會癌變?一次性為你詳細回答 腺瘤息肉雖然是一種良性腫瘤,對*的危害也不是很大,但是有可能會發展成為腸癌,所以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視,如果患有這種疾病最好還是定期到醫院做相關檢查,下面我們具體來了解一下吧,從腺瘤息肉到腸癌要多久?
  • 從腺瘤息肉到腸癌需要多久?息肉多大會癌變?一次性為您詳細回答
    從腺瘤息肉到腸癌需要多久?息肉多大會癌變?一次性為您詳細回答 結腸息肉為消化道常見病之一,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西式化,其發病率逐年提高。結腸息肉按組織學特徵可分為炎性、腺瘤性、錯構瘤性和增生性息肉四類。
  • 體檢查出腸息肉怎麼辦?這三種要及時切除,拖久了容易惡變
    有統計數據顯示腸息肉有20%的遺傳機率,尤其多發性腺瘤性息肉通常有家族聚集傾向。 長期吸菸、酗酒、高鹽飲食、高脂飲食、吃太多紅肉、久坐少動等不良生活習慣也會提高腸息肉發病的風險。
  • 便血≠痔瘡 還需警惕腸癌腸道息肉需及時隨訪檢查
    但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徐匯醫院(上海市徐匯區中心醫院)消化科主任醫師馮珍表示,不少患者出現便血的現象就認為是痔瘡,這往往會讓部分腸癌患者錯過治療時機。便血不僅僅可能是痔瘡,也可能是腸癌的表現。此外,隨著人們體檢意識的增強,腸息肉的檢出率大大提升。專家指出,腸息肉並不代表腸癌,但大多數腸癌是由腸息肉轉化而來。因此,腸息肉患者應及時處理,並定期隨訪。
  • 腸道息肉明明切除了,為什麼還是患了腸癌?可能是這3點沒做到位
    但是最近王先生發現每天大便都有出血的現象,而且還伴隨腹痛,因為之前做過息肉切除的手術,這次他立即就去醫院進行檢查。結果又發現了腸道裡有幾個息肉,因為有大便出血的現象,醫生建議再進行 一次病理切片檢查,結果活檢結果確診為腸癌。
  • 「大腸息肉」讓患者產生恐懼!醫生:明白4個問題,或能繞過腸癌
    以下四件事,你是時候了解一下了: 1、首先,你要明白究竟什麼是息肉 息肉指的就是人體正常結構上長出多餘的一塊「肉」,只要是有黏膜分布的器官組織,就可能會出現息肉,比如鼻息肉、聲帶息肉、胃息肉、膽囊息肉等,在臨床上都比較多見。
  • 腸息肉切了就沒事了?並不是的,即使切了也會增加腸癌發病率
    腸鏡篩查可以降低癌症發生了和死亡率,因為腸鏡可以發現息肉,並且切除息肉。很多朋友去體檢的時候,都可能被發現有腸息肉,醫生可能會告訴你,腸息肉切掉了就沒事了,但實際上可能並不是這樣的。無柄鋸齒息肉好發於近端結腸,在腸鏡下,比較隱蔽而且平坦,容易漏診,做息肉切除的時候,也有可能無法完整切除,而有殘留。那麼在兩次腸鏡複查的間隙,無柄鋸齒息肉就可能發展為結腸癌。
  • 開立醫療:國產內鏡智能息肉識別功能上線,將腸癌扼殺在「搖籃」
    以消化道癌中的腸癌為例,國家癌症中心 2019 年發布的《2015 年中國惡性腫瘤流行情況分析》顯示,2015 年我國結直腸癌新發病例數為 38.8 萬人,在全部惡性腫瘤中位居第 3 位;結直腸癌死亡患者 18.7 萬人,死亡率居第 5 位。這意味著平均每天超過 1000 人確診為結直腸癌,每天死亡 512 人,每 3 分鐘就有 1 人死於結直腸癌。
  • 腸息肉「悄無聲息」變腸癌!該如何發現和預防?這篇文章給你答案
    「為什麼我以前沒什麼症狀,一檢查就是腸癌呢?」劉大叔有這樣的困惑。 今年59歲的劉大叔因大便不成形1個月到湖南旺旺醫院消化內科門診就診。
  • 腸癌拉出來大便的圖片 大便有4種異常表現,可能是腸癌的預兆
    最後在家人的勸說下來做了腸鏡,結果讓陳先生和家人如五雷轟頂——不起眼的大便異常,竟是晚期腸癌導致的!所謂腸癌,就是發生在大腸的惡性腫瘤。大腸癌在世界範圍內屬於第三大惡性腫瘤,在我國一些大城市,如滬、廣、深、京已經是第二位,有超越肺癌成為新癌王的趨勢;70%的腸癌發生在直腸,近年來直腸癌比例逐漸減少,右半結腸癌比例逐漸增加。
  • 便便出現5個變化是腸癌信號,別忽視
    便便出現5個變化,是腸癌來臨的信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排便規律。偶爾出現腹痛或腹瀉,但只要排便後這些症狀消失了,那麼也不必特別擔心。 然而,如果便便時出現以下情況,可能是腸癌的信號,建議最好去醫院檢查一下。 1.
  • 腸癌高發,哪些不良習慣容易導致腸癌?又該如何預防腸癌呢?
    而飲食的這種變化經常導致一種疾病——腸癌,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患上了結腸癌。首先,我們認識一下腸癌腸癌,是指大腸黏膜上皮在環境或遺傳等多種致癌因素作用下發生的惡性病變,預後不良,死亡率較高,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 便血是痔瘡還是腸癌?3個區別方法要注意,別傻傻將腸癌當痔瘡
    俗話說,十人九痔,因為痔瘡會導致便血的情況出現,所以很多人都會認為出現便血是痔瘡所導致的,從不會去考慮腸癌所導致的情況出現。但是腸癌在我國的發病率也是不低的,而且近年來一直有升高的趨勢,加上死亡率比較高,所以還是要注意腸癌的可能。
  • 做腸鏡發現腸息肉怎麼辦?如何才能不讓腸息肉復發?看醫生怎麼說
    但是很多做了腸鏡檢查的人在拿到腸鏡報告時,面對報告寫的「腸道息肉」診斷往往一臉茫然,心裡有很多疑問:什麼是腸息肉?是否意味著腸道腫瘤?如何避免復發?這裡不妨初步和大家一起看看腸息肉的那些事兒。什麼是腸息肉?腸息肉就是我們腸道黏膜上一些因為各種原因發生的病變。
  • 為什麼會長腸息肉?預防腸息肉措施有哪些?
    為什麼會長腸息肉?腸息肉是腸黏膜過度增生形成凸入腸道的贅生物,根據病理分為腺瘤性息肉、錯構瘤性息 肉、炎性及增生性息肉。腸息肉的腸鏡檢出率為10%~20%,其中腺瘤性息肉發病率約佔 70%,腺瘤性息肉是一種癌前病變,與腸癌的發生有著密切的關係。那麼腸道為什麼會發生息肉,預防措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