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讀了很多書,依然沒收穫?——四個步驟,提高閱讀效果

2020-12-22 螞蟻說成長

現在,很多人都體會到了閱讀的好處,都想去多讀書,於是制定了一年讀100本書之類的目標,但是讀了這麼多,卻發現依然沒有任何收穫。

每次讀完感覺好像有點用,但過了一段時間後,完全就沒有感覺了。這是因為閱讀的方法不對。

有範圍地讀

現在很多人看書是沒有目的地看,讀的書之間是完全沒有任何聯繫的,想看什麼就看什麼。今天看一本歷史方面的書,明天又看一個心理學的,後天又換成了別的類型。沒有目的,沒有範圍地讀,知識之間建立不起連接,就會形成很混亂的狀況。

這也就是為什麼咱們一直在推薦大家採用主題式來閱讀,至少一個月內,只去讀某一方面的書。這個月只讀歷史的,下個月再來說心理學的,這樣至少在這一個月內,書之間的知識是相通的,能夠有聯繫,也能相互補充,而不是一個知識還沒搞明白,又去看另外一個。

集中精力讀

閱讀效果不好的第二個原因是閱讀的時候注意力不集中。

現在很多人讀書就是為了讀書而讀,一說自己每天看兩個小時的書,感覺很厲害的樣子,可這兩小時內,真正能有半個小時是在讀書就不錯了。因為在讀書過程注意力是不集中的,經常看一會兒沒過5分鐘就去翻翻手機,做做別的,這樣的一個閱讀效果是非常差的。

想要有好的閱讀效果,就要在閱讀之前,把那些幹擾你的事物去掉,不要將手機放在眼前,眼前只保留書籍,還要和別人說好,減少別人的影響。自控力不強,就給自己創造一個好的,沒有影響的環境吧。

多回顧複習

接著第三個原因是讀完後不進行回顧複習。

讀完一本書就扔一邊,剛開始還記得點書中的內容,過一段時間,書的內容就忘光了,更別說什麼收穫了。上學時期的學習是需要不斷地回顧複習的,同樣,想要閱讀有收穫,也需要進行一些回顧複習。

讀完一本書後,不要急著把它放一邊,先合上書來回顧一下,可以把自己的對書的回顧和理解畫一張思維導圖;畫完後再針對這本書的目錄來看一下,看看有沒有落地,有就補充一下;接著對著導圖來看一下哪塊兒還是不懂,不懂就翻到對應的章節再來多看幾次,對導圖也進行一些完善。這樣一本書的筆記也完成了,後續再想回顧複習,直接對照導圖來就可以了。

多一些回顧複習,你對書中的知識才能更容易吸收。

多實踐應用

讀完書以後,如果書中的知識是能夠實踐應用的,那當然是最好的,只有在應用中,才能真正把知識轉化成自己的。

如果沒有辦法實際應運,可以採用模擬的手法來進行。就像學開車前,沒有真正的車,可以用一些軟體或者工具模仿車中的設備來進行操作。也沒有辦法模擬,那就在腦海中把整個知識多過幾下,也算是用了一次。

以上就是關於提高閱讀效果的一些建議,你對此有何看法,歡迎留言。

螞蟻《好好工作》《自控力》作者成長導師,百萬人氣講師自律達人,堅持4點起床四年多效率達人,每天完成一篇文章;每周一次微課分享實踐達人,兩年完成從普通員工到總監,三年實現面朝大海理財達人,每月2000,兩年理財收益可達到10萬

相關焦點

  • 讀《文心》總結激活「惰性」知識,提高閱讀有效性的四個方法,
    有人讀了很多年書,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依然沒有提升。花了大量時間閱讀卻沒有獲益,這是很不經濟的事。今天是世界讀書日,我想分享一本書《文心》,以及從書中總結出來四個高效閱讀的方法。高效閱讀,不是單位時間裡,眼睛略過的文字和大腦掌握的信息。而是真正思考,激活「惰性」知識,轉成成為我所用的活性知識。
  • 改變閱讀方式,有效提高閱讀能力
    最近做了一個調查,問了一下很多小夥伴為什麼現在不願意閱讀了?很多人給的答案一個是覺得自己的閱讀速度慢,經常是一個月一本書都看不完,看了後面就忘了前面;另外一個原因是覺得自己讀完了也沒有任何的收穫,既然沒有收穫,幹嘛還要讀呢。
  • 讀了很多書沒有太多收穫怎麼辦?你應該思考一下這6個問題!
    你有沒有覺得自己明明讀了很多書,但仍然覺得收穫不多。如果你有這樣的情況或者說煩惱,你應該思考一下這6個問題:選書方面:1、我平時是如何選書的,是根據興趣挑、需求挑、還是隨手挑?(選了不合適的書是讀書沒有收穫、收穫不多的第一個因素)2、我讀的書有多少是課內/專業內的書,又有多少是課外或專業外的讀物?
  • 英文原版書,怎麼讀才能真正提高英語水平?
    那麼,正確的閱讀英文書的方式是什麼?理想的效果是:長效提高詞彙量和語感,還能享受閱讀的樂趣、獲取書本上的知識。為什麼這樣做呢?這是在為接下來的步驟作準備——二、摘錄下來的這些單詞,該如何記憶?這比在單詞表上背單詞效果好很多,所以,千萬不要在這一步丟失掉在閱讀中積累單詞的真諦!生詞本最好每天複習一遍,鞏固了單詞學習成果,還能回味書中的內容,一舉兩得。
  • 為什麼孩子讀了很多書,還是做不好閱讀理解、寫不好作文?
    隨著教改的進一步深化,語文在高考中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家長們也越來越重視孩子的語文成績,也有越來越多的家長明白了閱讀對於提高孩子語文成績的幫助,會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現在的網絡也很發達,為孩子們的閱讀進一步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不會挑書的,可以找到大量的書單參考,嫌買書貴的,除了去圖書館借閱,也可以輕鬆找到大量免費的電子書。
  • 閱讀的四個層級和四個步驟
    我們在閱讀的時候,要掌握閱讀的四個層級和每個層級的任務要點,這樣的閱讀就會更輕鬆。就像跑50米、100米、400米和800米,對體力的考驗是不一樣的,要求的耐力和速度也不—樣。閱讀是用眼睛看,從材料中獲取信息的過程。
  • 讀一本忘一本?沒啥收穫?四個方法教你從閱讀小白到職業讀書人
    看完書總是記不住書中的內容,沒有什麼收穫?很多人都存在類似的問題,大家都知道閱讀的重要性,但是很多人卻不知道如何高效閱讀,記不住書中的內容,更不用說靠讀書改變生活了。我一般會使用兩種方法:(1)從較簡單的書讀起當我們閱讀一本比較專業,或者有難度的書時,常常會覺得難以理解,總是想分神去做其他事情,大大影響了閱讀的進度。
  • 從5分鐘讀1頁書,到1年讀700本書,書評人的快速閱讀法真有用嗎?
    為你解決無法快速閱讀的困擾以及擔心速讀影響讀書效果的問題。本書作者印南敦史,是日本著名書評人。他曾經是個「慢讀者」,讀1頁書要用5分鐘,現在他平均每天閱讀2本書,寫2篇書評,一年可以讀700本書。為此,作者提出「流水式閱讀」的理念:讓書籍內容從心中「流過」,只要「流過」便有意義。二、養成每月閱讀20本書的習慣如何每月讀20本書?只需以下三個步驟。
  • 3個步驟,助你提高閱讀學習力
    不少人在讀工具書時,就常常出現以下這些問題:讀著讀著就思維混亂了,不知書中講述什麼內容書讀到一半,仍搞不清其中的要點整本書讀完,能記住的內容少得可憐出現這些狀況的主要原因是,欠缺正確的閱讀方式所以,不要毫無目的地讀一本書,應該設定目標,帶著疑問去閱讀,掌控了閱讀的主動權,閱讀效率自然就會提高上來。02如何養成高效的閱讀習慣,快速掌握工具書精華?
  • 《如何閱讀一本書》:四個層次的閱讀,讓你的學習效果翻倍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書籍是《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可以說是成本最低的學習方式了,然而讀書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你是否有這樣的困惑: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艾德勒提出了著名的「閱讀的四個層次」理論,讓你學會如何更高效的讀書,促進學習。
  • 讀了很多書,為什麼經常感覺「沒有用」?
    學校的課堂一節課只有40分鐘左右,還得留時間給孩子練習,所以課堂上每分鐘都要抓緊;而教育機構的課,大都是以「小時」來收費的,如果孩子學了之後感覺不開心沒效果,隨時可以換老師。所以,某些機構的老師們更願意讓孩子「快樂學習」。
  • 豆瓣8.4《如何閱讀一本書》:四個閱讀層次,助你提高理解力
    電影《機智問答》就是以範多倫為原型拍攝的,這段內容在《如何閱讀一本書》的譯者序中有所介紹,感興趣的讀者可以找來影片欣賞。2.2 書中有哪些方法?本書中,作者將閱讀分為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
  • 提綱閱讀法,4個步驟教你做好閱讀技巧的提高,家長也能輕鬆輔導
    不少家長仍對小學生的閱讀發愁,孩子不喜歡閱讀,語文學習成績一般,想要提高成績,家長還沒時間和耐心。往培優班裡一送,任其發展,語文老師催著家長培養閱讀習慣,家長除了多買書,給孩子創造一個可以閱讀的環境,等到心血來潮的時候,陪伴孩子閱讀幾天,似乎也沒有更好的方法了。
  • 中學教師學習高效閱讀3個月,讀了54本書,3個收穫價值百萬
    ,家裡再多書也只是擺設,根本讀不進去昨天是我學習文案寫作第4天,鏡姐剛好讓我們寫20個痛點文案,前前後後差不多花了一個小時就完成了,這在之前我根本不敢想。然而, 最開始有人向我推薦高效閱讀訓練營的時候,我沒什麼興趣,畢竟自己的時間很緊張,還得兼顧工作和家庭,根本沒時間看書和提升自己。雖然我從小就很喜歡讀書,也有很多想讀的書,經常是讀個開頭就轉移目標了,所以很少真正意義上讀完一本書,收穫也很有限,除了看到書名知道自己也買過這本書之外,收穫不太大。
  • 讀書沒時間?記不住?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讓你越讀越優秀
    很多人要麼不讀書,要麼是被動讀書,甚少思考過我們為什麼要讀書,應該怎麼讀,如何通過讀書實現能力的提升,因此很難通過讀書系統的汲取所需的知識,實現個人躍遷。那麼,怎樣讀書最有效?如何才能閱讀越優秀呢?此外,很多人習慣於在打折時囤書,囤積的書一定要定期處理,具體可以採取以下三種方式,一是重新審視以後,有必要認真閱讀的,要制定計劃儘快讀完;二是對於不想從頭至尾讀完的,快速瀏覽一遍主要內容即可;三是認為沒必要讀的書,可以贈送朋友,或通過閒魚、多抓魚等平臺進行轉賣。
  • 學了很多仍然沒收穫?想要提高學習效果,先要搭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你是否是覺得自己不懂得太多,有很多需要去學,但學了很多還是沒有任何收穫?這些都是因為學習不夠系統,比較混亂。要解決這些,在學習之前就要先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這樣才能有一個更好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都說利用好零碎時間就可以學很多,但這樣的學習效果並不太好,所以還是建議採用整塊時間來學習。沒有辦法做到每天都有整塊時間的,可以安排到周末,每周休息兩天,這兩天裡拿出2~4個小時來進行專項學習,這樣的效果也會不錯。整理資料接著第3步需要對你的學習資料進行一個整理。
  • 大量閱讀一定能提高閱讀能力?那要看讀什麼書
    閱讀能力的提升,要靠大量的閱讀。那是不是讀的書多了,閱讀理解能力一定好?大部分喜歡讀書的學生,閱讀理解力都比較好,可是有個別學生也喜歡看課外書,閱讀理解能力卻並不怎麼樣,這又是為什麼?我認為,能否提高閱讀能力,還要看他平時讀什麼書。
  • 孩子讀了很多書卻啥都沒記住,因為他可能一直都在「假閱讀」!
    假閱讀=無效閱讀同一本書,不同的人閱讀,會看到不同的世界;同一個人用不同的方式閱讀,也會有不同的收穫。讀書,有深讀也有淺讀。淺讀書就是這種爸爸媽媽經常發現的情況了:娃在讀書的時候,專心不夠,愛開小差。眼睛雖然盯著書本,心卻早飛到了九天雲外雲。其實這種閱讀就叫「假讀書」或者「假閱讀」,也就是無效閱讀。造成無效閱讀的原因有很多。
  • 選書、預讀、精讀,三個步驟,讓你掌握一本書的精髓!
    現在過快地生活節奏,讓人們難得能有閒暇的時間坐下來,認真讀一本書。閱讀,成為一件奢侈的事情。即使有時間閱讀,有人可能也只是囫圇吞棗地把書從頭到尾快速看一遍,「翻過」即「看過」,讀完沒有任何收穫。那麼如何能在閱讀完一本書後有所得,不浪費閱讀的時間呢?《高分讀書法》通過選書、預讀、精讀三個步驟,教你提高閱讀效率,掌握一本書的精髓。《高分讀書法》的作者西岡一誠,高中時就讀於一所不知名大學,學習成績墊底,後來通過自己實踐的讀書方法,成績大幅度提升,考入日本東京大學,他把閱讀心得匯總,在《高分讀書法》中展示。
  • 信息社會還要讀紙質書嗎?3個方法教你養成閱讀紙質書的習慣
    查理·芒格說:「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沒有不每天閱讀的,一個都沒有。」讀書有很多好處,能讓我們快速成為一個領域的高手、提升我們的思考密度、拓寬知識面……既然讀書這麼重要,為什麼多數人還是無法堅持閱讀?主要有2方面的原因。一、為什麼多數人無法堅持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