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人都體會到了閱讀的好處,都想去多讀書,於是制定了一年讀100本書之類的目標,但是讀了這麼多,卻發現依然沒有任何收穫。
每次讀完感覺好像有點用,但過了一段時間後,完全就沒有感覺了。這是因為閱讀的方法不對。
有範圍地讀
現在很多人看書是沒有目的地看,讀的書之間是完全沒有任何聯繫的,想看什麼就看什麼。今天看一本歷史方面的書,明天又看一個心理學的,後天又換成了別的類型。沒有目的,沒有範圍地讀,知識之間建立不起連接,就會形成很混亂的狀況。
這也就是為什麼咱們一直在推薦大家採用主題式來閱讀,至少一個月內,只去讀某一方面的書。這個月只讀歷史的,下個月再來說心理學的,這樣至少在這一個月內,書之間的知識是相通的,能夠有聯繫,也能相互補充,而不是一個知識還沒搞明白,又去看另外一個。
集中精力讀
閱讀效果不好的第二個原因是閱讀的時候注意力不集中。
現在很多人讀書就是為了讀書而讀,一說自己每天看兩個小時的書,感覺很厲害的樣子,可這兩小時內,真正能有半個小時是在讀書就不錯了。因為在讀書過程注意力是不集中的,經常看一會兒沒過5分鐘就去翻翻手機,做做別的,這樣的一個閱讀效果是非常差的。
想要有好的閱讀效果,就要在閱讀之前,把那些幹擾你的事物去掉,不要將手機放在眼前,眼前只保留書籍,還要和別人說好,減少別人的影響。自控力不強,就給自己創造一個好的,沒有影響的環境吧。
多回顧複習
接著第三個原因是讀完後不進行回顧複習。
讀完一本書就扔一邊,剛開始還記得點書中的內容,過一段時間,書的內容就忘光了,更別說什麼收穫了。上學時期的學習是需要不斷地回顧複習的,同樣,想要閱讀有收穫,也需要進行一些回顧複習。
讀完一本書後,不要急著把它放一邊,先合上書來回顧一下,可以把自己的對書的回顧和理解畫一張思維導圖;畫完後再針對這本書的目錄來看一下,看看有沒有落地,有就補充一下;接著對著導圖來看一下哪塊兒還是不懂,不懂就翻到對應的章節再來多看幾次,對導圖也進行一些完善。這樣一本書的筆記也完成了,後續再想回顧複習,直接對照導圖來就可以了。
多一些回顧複習,你對書中的知識才能更容易吸收。
多實踐應用
讀完書以後,如果書中的知識是能夠實踐應用的,那當然是最好的,只有在應用中,才能真正把知識轉化成自己的。
如果沒有辦法實際應運,可以採用模擬的手法來進行。就像學開車前,沒有真正的車,可以用一些軟體或者工具模仿車中的設備來進行操作。也沒有辦法模擬,那就在腦海中把整個知識多過幾下,也算是用了一次。
以上就是關於提高閱讀效果的一些建議,你對此有何看法,歡迎留言。
螞蟻《好好工作》《自控力》作者成長導師,百萬人氣講師自律達人,堅持4點起床四年多效率達人,每天完成一篇文章;每周一次微課分享實踐達人,兩年完成從普通員工到總監,三年實現面朝大海理財達人,每月2000,兩年理財收益可達到1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