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了很多仍然沒收穫?想要提高學習效果,先要搭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2020-08-13 螞蟻說成長

你是否是覺得自己不懂得太多,有很多需要去學,但學了很多還是沒有任何收穫?這些都是因為學習不夠系統,比較混亂。

要解決這些,在學習之前就要先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這樣才能有一個更好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

明確目的

建立知識體系第1步先要明確自己到底要學什麼,為什麼要學。

人家都在學時間管理,我也要去學;別人都在做手帳,我也要去做。但學這些對自己到底有什麼作用?沒有實際作用的學習,就不會有好的學習狀態,效果當然也不會好。

有人說技多不壓身,可在時間有限,特別是上班後更沒有多少時間讓你去學習的情況下,還是學一些比較實用的好一些。你去學一個工作中能用到的Excel表的函數,比去學習做手帳只是一時興趣強很多的。

現在請拿出一張紙來,先來列一下自己現在想學哪些?再來列一下原因,學習的目的是什麼。比如為什麼要學時間管理,因為現在效率低,經常加班,想通過學習合理安排一下工作時間,減少一些加班。

有明確目的的學習,學了有實際地方用的學習,才是一個好的開始。同時建議同一時間內學習的項目不要超過三項,這樣才能保證精力和時間得到很好的分配。

學習方式

明確了學習內容,接著第2步要來明確一下自己的學習方式是什麼。

現在網絡很發達,學習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但一定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如果你的主動性不是很強,選擇自學的方式就不太好了,建議選擇跟班的方式學習,有老師監督,有同學相互影響;如果你的自控力比較強,理解力也還可以,完全可以採用自學的方式,買幾本書,自己制定學習計劃,自己安排學習等。

明確了學習方式,還要來明確一下自己的學習時間。都說利用好零碎時間就可以學很多,但這樣的學習效果並不太好,所以還是建議採用整塊時間來學習。沒有辦法做到每天都有整塊時間的,可以安排到周末,每周休息兩天,這兩天裡拿出2~4個小時來進行專項學習,這樣的效果也會不錯。

整理資料

接著第3步需要對你的學習資料進行一個整理。

學習過程中,只要是看到一些相關的資料,大部分人都會先收集起來,然後就不進行任何管理了,這裡包含了你的讀書筆記和課堂筆記等。學習資料很混亂,學習效果也當然不會好。

要進行整理,首先要讓要保存統一到一個地方上,可以採用專門的知識管理工具,像為知筆記,印象筆記等,也可以直接在電腦上固定一個地方。統一一個地方可以減少重複收集,也方便整理。

接著可以通過新建文件夾的方式來進行分類整理。時間管理的就都放到時間管理文件夾下,Excel的就都放到Excel文件夾下。

收集來的文件並不是要全部保留的,需要進行一些刪除和合併。有可能這篇文章裡只有其中一段是你需要的,那就把其它的都刪除掉。還有可能兩篇文章內容差不多,那就可以合併到一起。同時可以標註一下重點,方便後面自己查看。千萬不要原樣收集起來就不管了。

讓學習資料整潔一些,也能讓自己的學習效果好一些。

反覆驗證

接著還有最後一個步驟,學習不能光是不停地學,要來驗證一下自己學習的能不能用上。

學了好多時間管理的方法,可自己在實際工作中能不能用得上,需要來驗證。時間管理中安排優先級經常見的就是按四象限來進行劃分,可自己在實際劃分中還是不知道怎麼劃分,這就說明自己學得還不夠精細,需要閱讀更多的資料來進行學習。

嘗試了多次還是不行,那就證明這個方法就不太適合自己,需要換別的方法。比如按時間點,按屬性來劃分。學習了如何按時間,按屬性劃分,再來在實際中驗證一下,能夠方便自己劃分了,那它就是比較有用的。

不停地反覆驗證,也能不停地推動自己更好地學習,學完就能用得上,這樣的學習方式才是比較好的。

以上就是關於搭建知識體系的四個步驟,你對此有何看法,歡迎留言。

專注個人成長經驗分享,不講大道理,只講實用方法與技巧,關注獲取更多職場技能。

相關焦點

  • 想要提高學習效果,先要搭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為了立自然美人和發量王者的人設,即使說出來自己都不信,也要堅稱頭髮柔順的秘密是因為遺傳。比之前的崎嶇線條要柔和很多。既留住了絨毛的質地,又讓眉形更貼合自己的面部特色產生溫婉古典的韻味。不過連髮型師自己都忘了,限定角度美人是禁不起這麼折騰的。
  • 如何正確學習,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
    1.自我導向:有效的成人學習強調主動參與,而非被動接受。2. 關聯經驗:有效的學習是基於學習者的經驗、充分利用學習者經驗的。3. 強調實踐:主要體現在「在用中學」和「在學中用」。選擇學習內容時,首先要考慮「是否用得上」,判斷學習效果的標準要考慮「是否用上」。
  • 搭建知識體系,從改變心態做起|《好好學習》
    然而,在這個知識泛濫的時代,尋找對自己有用的內容,搭建起自己的知識體系,這一問題並未得到簡化。就拿筆者的本科四年來看,因為高中時代慣性比較大,學習上還算是兢兢業業,成績上雖沒有拔尖,但也可以被認作是佼佼者。到了畢業,才發現自己的專業知識連一堆散沙都算不上——散沙起碼得有沙子啊!
  • 為什麼讀了很多書,依然沒收穫?——四個步驟,提高閱讀效果
    這個月只讀歷史的,下個月再來說心理學的,這樣至少在這一個月內,書之間的知識是相通的,能夠有聯繫,也能相互補充,而不是一個知識還沒搞明白,又去看另外一個。集中精力讀閱讀效果不好的第二個原因是閱讀的時候注意力不集中。
  • 用這個方法,10分鐘搭建一套知識框架,10小時搭建一套知識體系
    困擾愛閱讀的小夥伴的問題可能有很多,比如閱讀速度不快,讀了就會忘,沒有時間閱讀,讀了不能立刻用......不過在所有問題中,最難的估計是如何通過閱讀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剛養成閱讀習慣那會,我就開啟了主題閱讀,當時還思考著,以後主要靠閱讀學習,就先讀「閱讀」這一主題的書吧。
  • 學了很多知識卻總是記不住怎麼辦?30分鐘高效學習方法總結!
    學了就忘怎麼辦?一套完整的高效學習方法總結給大家。高效學習是從樹立正確學習觀念、明確學習目的目標到獲取信息、理解記憶、構建體系、到實踐與教授他人,從而達到牢固掌握知識並學以致用的效果,並通過橫向、縱向拓展將知識連結形成網絡。
  • 為什麼你看了很多書仍然沒什麼收穫?
    這個過程,是通過讀書、學習完成的,它需要你讀很多書、學很多習。每本書都在打基礎,基礎足夠多,你才能建立起認知體系。你才能藉助你對世界的認識,來思考世界。第三階段-思考體系的框架人在讀書的過程中會積累知識、積累見解。當讀書達到一個量級後,讀者就會建立起自己的「思考體系」。
  • 賽博學習法4:怎樣篩選重要信息,用筆記搭建個人化的知識體系?
    記住,筆記只是內化知識的一個工具,我們只要掌握了科學的方法,篩選出重要信息,構建了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那麼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定會大有提高。——慕橋宸 每天精進一公分,十年成就一千裡。你好,歡迎來到我的每日分享,我是慕橋宸。今天我來繼續向大家解讀《如何學習》這本書。
  • 淺談如何搭建知識體系
    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不會解決問題,而是缺少解決問題的方法,構建知識體系也是如此。早在 2300 多年前,莊子曾經說過以有限的生命追逐無限的知識,那麼一定會失敗。搭建知識體系的目的在於圈定範圍、有序學習。1)明確體系目標目標決定了我們要建立什麼樣的知識體系。
  • 學死都沒用!這4個學習觀念你也有嗎?如何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在此之前,菲子先列舉4個典型的學習觀念,看看你是不是也犯過同樣的錯誤:1. 以收集知識為中心我們多數都是積極向上,想要學到知識,並且希望自己有所成長的人,所以我們鼓勵學習,鼓勵你獲得更多的知識,去成就更好的你。
  • 如何構建知識體系?
    (1)問題驅動其實很多時候驅動我們去學習一個新的知識點,是源於好奇心。當我們想要更深的了解這個事情時,隨著知識攝入的越深,你也會慢慢了解這個框架的全貌。就好像最開始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2)知道目標方向你想搭建知識框架,至少你心裡也得明白要搭建哪個領域,為什麼要搭建,要學到什麼東西。像高中生搭建知識,無非是為了考試,要去搭建某個考試範圍內的學科知識。那像我們這些職業者呢?是要搭建工作相關的領域,還是其他領域。
  • 拆書悅讀|如何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但是,她說完自己的目標之後又很快說出了自己的學習困惑:她感覺英語考試有很多知識需要學習,但是一會學習電影,一會學習外刊,一會學習單詞,然後學完卻又感覺腦袋好像空空,想不到任何知識點,也說不出來自己學習了什麼。看著努力又困惑的她,我反覆向她確認:你近期的目標是什麼,目前最核心的任務是什麼?
  • 如何有效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沒有構建知識體系的人,只是注重單一層面,但是構建了知識體系的人,往往能舉一反三,就像我剛才的例子,有些人看完我的書,看了就真的只是看了而已,而有些人看完我的書以後,能夠從自己的知識體系中找出很多人的人生經歷,進行比對,從而得出一系列有用的經驗教訓,最後再把這些經驗教訓以自己的語言和表達方式加入這個知識體系中,從而構建了「2.0版本」的知識體系。
  • 創業者,完善自己,知識體系,常用的三種方法
    在大學裡我們最重要的不是學習的內容,而是如何去學習,也就是你的學習能力。在大學期間最重要提高的是,你學習東西的能力,而不是你學到了什麼?所以學習能力一直是一個人能否成事的關鍵。但是很多創業者學習了很多關於創業方面的知識,但是轉化程度比較低,無法把學到的創業知識,運用到實際的工作當中。其實這個時期就是一個驗證的過程,把學習到的點運用到實際工作當中,來驗證一些方法是否是適合你的項目或者是企業。在驗證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做到的事情就是多總結,多尋找一些問題,然後再進行驗證去探索,去實踐。
  • 如何有效地搭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當下是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我們可以在各種途徑獲得自己想要的知識,我們經常能夠在媒體上刷到比我們優秀的人,甚至我們身邊就有很多優秀的人,自己也想和他們一樣,模仿他們去學習。結果就是學習了大量的碎片化知識,感覺腦子裡有點東西,卻不能夠相互連接,為自己所用。最後的結果就是開始自我懷疑和焦慮。
  • 不斷地買書、買課,自以為在學習,其實只是在掩蓋自己的知識焦慮
    這其實很像我們大多數人,收集了很多免費電子書,報名了很多網絡課程,以為自己能夠看完、學懂,最後卻發現自己就像喜歡藏堅果的松鼠一樣,不會回頭去看去學去內化自己存下來的東西。知識框架樹的搭建,一開始並不完備,但不要緊,最關鍵的是當我們開始畫這個框架樹時,就已經站在了統攬全局的角度看問題,然後認識到自己的知識結構短板在哪裡、學習進度拖延在哪裡。只有先畫好知識框架樹,初步建立整體認識,然後學習自己想優先突破的單元,才能夠不斷細化知識框架樹,提高學習效率。
  • 「學知識就要大量買書?」:比起學不會,你更應該警惕「不會學」
    而我也終於明白,「不會學習」要比「學不會」來的更加可怕。其實這也正是我今天想和你分享的主題:學習新知識的時候,你一定要先明白,「學習」這兩個字,到底是一件什麼樣的事情。實際上在我看來,想要「學會學習」,一定要明白關於學習這件事的三個底層邏輯:【01】學習的本質,其實是學習一門學科的思維方式很多人都認為,學習就是學知識、學方法論,可是我想告訴你,學習真正的本質,其實是學習一種思維方式。
  • 學習沒效果?試試培養這7種高效學習能力,讓學習事半功倍
    ,明明我覺得很努力,可是學完之後,不是發現自己已經忘了大半,就是發現自己沒有什麼收穫。那些優秀的行家都是怎麼學習的?他們在學習時,都會先建立知識體系,之後再進行細節上的學習。也就是在我們確定學習方向後,畫出一個相對完整的知識框架樹。看到這裡,你也許會產生畏難心理,不知道怎麼畫知識框架樹。 有一個很簡單的方法,那就是進行大量的主題閱讀。
  • 不管學了多久的英語,都得經常回頭搭建自己的語法體系
    同理,如果你想著,遇到一個語法點、學習一個語法點,你很可能學不好語法。道理大家都懂。那麼問題來了,我們該怎麼搭建自己的語法體系呢?我說一本書,大家也許都知道。言歸正傳,該如何搭建語法體系呢?1. 選擇一本權威的語法書。比如,我在上面推薦的語法書,此書可勝千萬本語法書。2. 不必一次看完書中所有內容,可按照需要,一塊一塊地看。比如,如果你對「定冠詞」的用法不是很清楚,你自然就可以先看看「限定詞」有關內容。3. 語法知識一定要和閱讀(尤其是精讀)、寫作相結合。對,這就是方法。
  • PMP備考過程要重點「理解」,學習記憶整體的知識體系
    轉眼緊張的PMP考試已經過去2個月,得到5A的喜悅和興奮也已經過去,回顧備考過程,除了項目管理的知識體系,收穫最大的是要進行階段性經驗教訓總結了。不僅是項目管理還是其他日常工作,經驗教訓總結對提升工作能力非常重要,但我們常常被各種顯性或者隱性的KPI牽著往前跑,經常被忽略經驗教訓總結。此次的備考心得分享,其實也是系統總結自己備考過程的經驗教訓,希望能對以後備考的夥伴有所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