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有位益伴夥伴A給我留言說,看完我有關英語學習經驗的直播分享,想跟著我一起堅持學習英語。
她說,她正在準備自考商務英語本科,看著她說完後拍過來的資料視頻,一堆厚厚的整理得非常整齊的學習資料,我不覺感到驚訝和高興。
但是,她說完自己的目標之後又很快說出了自己的學習困惑:她感覺英語考試有很多知識需要學習,但是一會學習電影,一會學習外刊,一會學習單詞,然後學完卻又感覺腦袋好像空空,想不到任何知識點,也說不出來自己學習了什麼。
看著努力又困惑的她,我反覆向她確認:你近期的目標是什麼,目前最核心的任務是什麼?她猶豫了一下說到,我感覺所有的需要學習的都是我的目標,但是一下子學習很多,感覺自己理不清楚了,也看不到進步。
其實,這位小夥伴勤奮又好學的身影在我們生活中很常見。大多數在這種困惑或者迷茫中苦苦堅持著,堅信自己一直努力下去就會有結果。
然而卻沒有想到知識也是需要管理的,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能夠讓自己快速梳理知識脈絡,從而快速獲取、儲存和提取知識。
其實,構建知識體系如同搭建高樓,同樣需要注意搭建高樓的六要素:規模、結構、流程、關係、內外和動態變化。
那麼如何構建知識體系呢?我們首先需要明白,自己需要構建哪座知識體系,也就是要明確學習目標。
確定了學習目標之後,我們才知道需要掌握哪些知識,即某一領域的總體知識規模。
比如益伴夥伴A想學習英語知識順利通過自考,那麼她所需要的知識總量就是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知識。那麼圍繞著應試考試,我們可以把知識進行結構劃分,也就是分樓層,這樣大樓才好一層層往上蓋。比如聽和讀是第一層次的知識,寫和譯是第二層次的知識,說、即口語表達是最高層次的知識。
當我們知道蓋多大規模的樓,每層樓蓋成怎樣時,下一步就得清楚先做什麼,後做什麼,也就是懂得蓋樓的基本流程,然後制定計劃去落實。
那麼萬丈高樓平地起,我們需要先蓋第一層,才能蓋第二層和第三層等等。
比如A需要先提高讀和聽,讓自己獲取一定的信息量,才能夠應對寫和譯,然後是說。
這個過程的積累並不是無序的,而是環環相扣,逐層遞進的。那麼,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smart原則或者刻意練習法等工具促使自己執行到位、學到知識。
每一層樓還有很多個房間,那麼這些房間就如同這個層級的知識點,需要我們對單層的知識進行分類,然後填充,直到所有樓層按照這種方法去完成。
完成了知識的填充和分類還不夠,我們要打通各個樓層之間的通道,這樣在學習過程中才能夠融會貫通,才能在需要的時候快速定位和提取。
除此之外,我們要需要不斷地對樓層進行翻新,畢竟每個時代的發展不一樣。我們總不能用現在的方法學習過去的知識來應對不可預知的未來,那樣肯定是無法適應這個時代的。
那麼,通過這種類比,我們會發現,其實構建知識體系並不難。
首先,我們需要找到目標,然後圍繞核心目標去確定知識容量以及框架大小,確定了大致框架之後我們就要落實單個層級的知識點,讓單個知識點連成線,搭建平面;然後連結多層級的知識點,讓每層的知識點連成網,搭建框架。最後,在需要的時候實時更新,不斷拓展促使其體系更加科學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