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娛樂 由斑馬會員獨家冠名的中國首檔精準扶貧公益紀實節目東方衛視《我們在行動》第三季第四站公益大使陳蓉、劉濤、王凱、曹可凡、沈丹萍受心願委託人全國勞動模範申紀蘭的邀請走進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石匣村,這裡的潞黨參是村民賴以為生的經濟來源,然而現在平順縣的潞黨參正面臨嚴重的滯銷問題。經過上期節目的走訪了解,公益大使們發現品牌認知度低是導致潞黨參嚴重滯銷的主要原因。本期節目,公益大使將著手於如何宣傳潞黨參,從而擴大潞黨參的知名度。
公益大使體驗黨參種植不易,溫婉劉濤爆發驚人力量
為了體驗黨參種植的日常,公益大使來到潞黨參種植戶慄大爺家的田地,與慄大爺學習種植黨參。陳蓉、曹可凡、沈丹萍和慄大爺一組收集育苗,王凱和劉濤則負責農家肥的運送。因裝上農家肥的獨輪車平衡難以掌控,劉濤提議放棄使用獨輪車,兩人一起徒手將農家肥扛上山。只見劉濤肩扛手提,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將兩袋農家肥運上了半山坡,王凱幾次提出幫忙分擔都被她婉拒。王凱也被劉濤爆發出的巨大能量所折服「她在我心中一直是比較溫婉的,我還害怕她一個人扛不動兩袋,結果比我走的還快」。
與此同時陳蓉、曹可凡、沈丹萍和慄大爺也完成了育苗的收集,趕來與他們匯合一起栽種黨參。為了更快的學習種植,大家決定分成三組比賽種植潞黨參,分別是王凱與曹可凡組成男生隊,慄大爺一人為專業隊,劉濤、陳蓉、沈丹萍為女生隊。慄大爺為大家詳細講解了潞黨參栽種的步驟後各隊開始行動,可是看似簡單的操作,實際做起來並不容易。慄大爺對種植方法甚至耕種姿勢都有嚴格要求,女生隊狀況百出,惹得慄大爺在旁激動的大喊「不行不行」,劉濤情急之下甚至一度說起來山西話。在慄大爺的幫助下公益大師們可以順利完成任務嗎?又是什麼讓王凱在種植過程中不斷發出「盒盒盒」的魔性笑聲?讓我們一起期待。
分頭尋找宣傳途徑,王凱體驗非遺自成「抽象派」
體會到了潞黨參種植不易的公益大使們,更是迫切希望幫助鄉親們將黨參推廣出去。大家發現,目前消費者對於黨參的了解還停留在藥材上,只有讓黨參走近大家的日常生活,才能擴大潞黨參的市場需求。另一方面,大眾對潞黨參的品牌認知度不高,也局限了潞黨參的商品化的發展。
針對面臨的這些問題,在名譽村主任王凱的組織下,公益大使們溝通和商討了相應的解決辦法。劉濤與曹可凡希望潞黨參的用途更加生活化,決定開發出潞黨參的日常食譜。為了讓這些食譜富有創意與眾不同,他們找來了村裡幾位貧困戶家的孩子,讓他們為父母或者爺爺奶奶做一道帶有黨參的菜餚。這些孩子們根據家人身體情況及喜好做出了獨一無二的菜品,這些菜品的獨特之處正是其中包含的他們對親人的愛與感激。劉濤和曹可凡給這些菜餚起了一個溫暖的名字——「愛的味道」。家長們知道了這些菜餚背後孩子們的用心,聽到了孩子們內心的告白,眼裡都泛起了淚花。這些滿載著孩子們心意的菜餚,深深打動了在場的家長和公益大使,它們是否也能打動遠道而來客商的心?
另一隊公益大使王凱與陳蓉決定依附於平順縣悠久的黨參文化,賦予潞黨參獨有的品牌故事。他們特意拜訪了村裡山西泥塑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嶽丙寅,希望通過嶽大師的指導學習製作泥塑,將農民種植潞黨參的日常勞作通過泥塑的形式展現出來。然而捏泥塑並不像他們想像的那麼簡單,在嶽大師手裡任憑擺布的泥巴,到了王凱和陳蓉手裡卻絲毫不聽話,不僅難以成型,雕刻起來也是無處下手,王凱費勁力氣捏出的泥人甚至被大師評價為「抽象派」,無奈自嘲「我做的這個太難看了」。距離訂貨會只剩十幾個小時,王凱與陳蓉能否成功做出代表潞黨參文化的泥塑,在訂貨會上展示給來自全國的潞黨參客商呢?
平順縣潞黨參訂貨會即將舉行,公益大使們的一番努力,能否打動受邀而來的貨商們?這一次的訂貨大會能否幫助村民們解決滯銷困境?在訂貨會現場,公益大使又將帶來怎樣的驚喜?今晚21:30,東方衛視《我們在行動》,和公益大使們一起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