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老王:因為工作關係,我常年三餐不能正常,脾胃一直不好,想去醫院找醫生問問如何養胃,專家號難掛不說,候診一兩個小時,等到看上醫生,沒啥大病,幾句話就被打發了,我也知道專家看門診不容易,從早坐到晚,喝水功夫都沒有,自然沒時間和你多說。所以就想到通過網絡問病這個平臺諮詢下,在日常生活中,具體如何健脾養胃?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中醫科梁俊雄副教授:中醫學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後天營養物質的充足與否和一個健康的脾胃息息相關。而營養物質充足,正氣足,也就人們常說的免疫力好,邪氣則不易侵犯人體。可見脾胃功能的正常與人體的健康是密不可分的,那麼日常生活我們該如何去做?
首先是個人習慣方面。飲食上宜少量多餐、定時定量、細嚼慢咽。選取適量蛋白質、低脂、豐富維生素的膳食。避免對胃有刺激的過于堅硬、過於濃烈的香辛料和過熱、過冷飲食,少吃鹽漬、煙燻、不新鮮食物;生活上要戒酒、戒菸,感冒或疼痛不適時不要輕易服用解熱止痛藥。性格上要儘量樂觀豁達,近年來,越來越多臨床實例表明不少胃病病人症狀來源於心理因素。
其次中醫學自古以來就講究「藥食同源」,下面是幾種常見的美味又健脾胃的食物。
第一,大棗,性味甘溫,可將大棗煎湯代茶服用,煮粥,或者煲湯時放入大棗,如大棗雞肉湯。怕冷的人特別是女性在月經期間怕冷可以將大棗與紅糖一起煮後食用。以10-20枚大棗為宜,選擇大棗時宜注意選用皮色紫紅,顆粒大而均勻、果形短壯圓整,皺紋少,痕跡淺,皮薄核小,肉質厚而細實的大棗。現代醫學證明大棗亦可以有鎮靜作用,特別適宜於失眠心煩之人,但大棗不可多食,多食則助溼壅氣礙脾,因其含有糖分,糖尿病人及患有牙齒疾病者也不宜多食。
第二,淮山,也叫山藥,性味甘溫。可以將山藥做成山藥餅,蒸熟做成山藥丸子,也可以煲湯,如排骨山藥湯,以15g-30g為宜,山藥要去皮食用,以免產生麻、刺等異常口感,切片後需立即浸泡在鹽水中,以防止氧化發黑。因山藥有收澀的作用,所以經常便秘者不宜食用、起病初期邪氣盛時也不宜食用。
第三,潞黨參,味甘,性微溫。因黨參種類繁多,以山西太行山潞安州即今山西長治的上黨人參為道地藥材,所以以潞黨參命名。可將黨參洗淨後放入蒸屜中蒸1小時,待涼後,切成薄片,用開水浸泡代茶飲,也可煲湯,如黨參大棗燉排骨湯。每天以10-30g為宜,服用黨參時忌吃有散氣作用的蘿蔔,也忌飲濃茶。肝火盛者及起病初期邪氣盛時不宜食用。
第四,熟連藕,性味溫平。藕者水土之精,生水底汙泥之中,而無處不香,無節不通,所以能疏達脾胃之氣,滋其血脈。可煲湯,如排骨蓮藕湯,或者做成蓮藕餅、炒菜食用,亦可煮粥。一般10-20g為宜。由於其屬澱粉類,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因其含高纖維,會促進腸蠕動,有潰瘍、脹氣和大腸激惹症的人不宜食用。
第五,蓮子,性味甘、澀,平。可將蓮子去心蒸熟直接食用,或者煲湯,如蓮子豬心湯、蓮子百合湯。每天10g為宜。因其澀,有收斂作用,特別適宜於腹瀉、滑精、白帶過多的人,而便秘、經常腹部脹滿的人就不宜食用。記者 李劼 通訊員 王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