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虛弱為中醫術語,泛指脾氣虛、脾陽虛、脾不統血、中氣下陷、胃陽虛、胃氣虛、胃陰虛及脾胃虛寒等中醫證候,多因飲食不節,勞累過度,久病耗傷脾氣所致。因為脾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幾乎所有的胃腸道疾病都可出現或伴有脾虛證。
脾胃虛弱主要表現為氣短乏力、口乾、口苦、口臭、頭暈、胃脹、胃酸、胃痛、呃逆、食少、飯後脹滿、大便溏瀉、胃腹冷痛、虛火上炎、面色萎黃,尤其是吃了生冷油膩等食品,就會出現就會腹痛腹瀉等症狀,中醫將脾胃虛弱歸為三種類型:脾胃氣虛、脾陽虛、胃陰虛。
脾胃虛弱宜吃具有補脾養胃的食物,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溫之物,宜吃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平補食品。脾胃虛弱的人,尤其是到了夏天,出汗多休息不好,營養攝入減少,新陳代謝差,更得加強食補食療。
選擇健脾養胃的食物,應該遵循以下幾個原則:一是少食鹹菜、鹹魚、鹹肉等醃製食品及過甜食品;慎用檸檬、話梅、陳醋等過酸食品;忌用辣椒、芥末、咖喱等味重食品;忌飲濃茶、咖啡、烈性酒等刺激性飲料等。二是多吃易消化的低脂食品,充分攝入維生素多種維生素,儘量選擇含鈣、鎂、鐵等多的食物,如動物肝臟、蛋類、果汁、瘦肉、乳類等。
下面我們列舉十種食物,健脾又養胃,結合食療食譜,針對自己的實際狀況予以調養。
1)山藥
山藥含有澱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有利於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補脾胃的藥食兩用之品。不論脾陽虧或胃陰虛,皆可食用。臨床上常與胃腸飲同用治脾胃虛弱、食少體倦、洩瀉等病症。推薦食譜《山藥燉土雞》,滋補性極強,喝雞湯吃山藥就可以當主食了。
2)蓮藕
中醫認為熟食蓮藕能補益脾胃、止瀉、益血、生肌。蓮藕散發出一種獨特清香,還含有鞣質,有一定健脾止瀉作用,能增進食慾,促進消化,開胃健中,有益於胃納不佳,食欲不振者。推薦食譜《排骨燉藕湯》,湯汁鮮美,排骨香糯,既是補品,也是美食佳餚。
3)花生
花生性平味甘,入脾、肺經,《本草綱目》中記載,它有健脾和胃、補腎去水、理氣通乳、治諸血證的功效。而中醫認為,脾胃是人的後天之本,脾胃功能非常重要,花生可以調理脾胃,增強脾胃功能,對人體健康非常有利,能延緩衰老,益毒延年。所以,民間把花生稱為長生果。推薦食譜《豬蹄花生煲》,豬蹄性幹味平,具有補虛,填腎精,健腰膝,所含膠原蛋白能延緩皮膚衰老,豬蹄花生兩者在一起,可以美容養胃,是一道很不錯的家常靚湯。
4)芋兒
中醫認為,芋兒性平,味甘、辛,具有補氣益腎、和脾健胃、破血散結的功效,《名醫別錄》說:芋兒主「寬腸胃,充肌膚,滑中」。《滇南本草》說它「治中氣不足,久服補肝腎,添精益髓」。推薦食譜《茄汁蝦仁芋兒》,用雞湯燴制西紅柿蝦仁芋兒,營養滿點,口感驚人,看相誘人。
5)紅棗
紅棗之中含有大量的糖類、微量元素以及維生素等,日常多服用能夠補益脾胃,除此之外,紅棗之中含有環磷酸腺苷活性,這種物質能夠很好的起到強身健體以及保護肝臟的作用。推薦食譜《紅棗銀耳羹》,紅棗銀耳羹具有補腎、潤腸、益胃、補氣、和血、美容、嫩膚、延年益壽的功能,可以作為家庭日常滋補食品。
6)高粱
高粱性溫,具有很好的健脾和胃以及溫中消積的作用,特別適合那些脾胃弱以及容易消化不良的人群食用。高粱中含有比較多的尼克酸,這種物質處於游離型,所以更加容易被我們的身體所吸收。推薦食譜《海鮮高粱米粥》,用優質幹蝦仁與大米和高粱結合,煲一鍋海鮮粥,既是食療佳品,又是美味的粥品,一舉兩得。
7)猴頭菇
猴頭菇味甘、性平,入脾、胃、心經,具有養胃健脾、補虛、抗癌、益腎精的功效。對食欲不振、腹瀉、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神經衰弱、眩暈等病症,均有很好的食療效果。老年人、體質虛弱的病人食用猴頭菇,還有滋補強身作用。推薦食譜《雞汁猴頭菇》,猴頭菇和熊掌、燕窩、海參並列中國4大名食材,將猴頭菇放入雞湯中,小火慢煮,待其香氣四溢耙糯後即可食用,雞汁猴頭菇可謂是色香味俱全的高級補品。
8)鯽魚
鯽魚有健脾利溼,和中開胃,活血通絡、溫中下氣之功效,對脾胃虛弱、水腫、潰瘍、氣管炎、哮喘、糖尿病有很好的滋補食療作用;產後婦女燉食鯽魚湯,可補虛通乳。推薦食譜《豆腐鯽魚湯》,湯色白練如奶,味道奇鮮,既開胃又營養,老少皆宜。
9)羊肉
羊肉味甘、性溫,入脾、胃、腎、心經,溫補脾胃,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所致的反胃、身體瘦弱、畏寒等症。推薦食譜《蔥爆羊肉》,蔥爆羊肉是聞名全國的京菜,尤以回民做得地道,選取最鮮嫩的羊裡脊部位,過油即熟,容易消化,不羶不膩、又香又嫩。
10)牛肚
牛肚味甘,性平,有補脾胃,助消化,益氣血之功效。用於脾胃虛弱所致的消化不良,氣血不足的體質虛弱。推薦食譜《蘿蔔牛肚湯》,俗話說蘿蔔上市,醫生下市,蘿蔔牛肚湯既順氣健脾養胃,湯汁還十分清亮鮮美,美味可口,老少皆宜。